个人“文革”道歉是国家大反思的余音
2013-12-10
陈毅元帅之子陈小鲁在北京八中携校友一起向“文革”中受到他们批判的老师道歉。此事经媒体报道,陈小鲁等人直面当年错误的做法受到称赞。最近几年已有多名当年“红卫兵”向在“文革”中被他们伤害的人公开道歉,这带动了人们对那场悲剧的回忆和反思。
个体公民勇于就早年的错误向受害者道歉,这对净化民族心灵、加固中国社会的道德堤坝有好处。还有人提出,应当呼吁所有当年做过错事的“红卫兵”和“文革”运动参与者都出来道歉,使之形成一种声势,共促全民族对“文革”再来一次彻底的大反思。其中一些人主张,政府也应当为当年发动“文革”正式道歉,只有这样才能对那场悲剧有所了结。
关于“文化大革命”,中国全社会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进行了深刻反思。“四人帮”被公开审判,“文革”中受冲击的人得到平反,整个国家经历了大规模的拨乱反正。
中共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文化大革命”做了定性,认为它是“严重错误”,直到今天,中国社会对文革的看法都深受《决议》和80年代全面反思的影响,绝大多数人都认为“文革”是悲剧,它对国家发展的影响是极其负面的。网上少数为“文革”唱赞歌的声音都是很边缘化的。
然而对“文革”的规模性反思在国家政治日程上毕竟翻过去了,国家需要往前走,有今天的紧迫课题。对于“文革”的学术性研究及个体性反思将在民间绵延不绝,这种自然的延续过程对国家是好事。
对文革的反思不仅应是口头的。“文革”的突出表现是砸烂一切秩序(封资修),搞冤案,贴充满恶意诽谤的大字报等等。此外还有搞极端个人崇拜。除了最后一点,实事求是说,当下中国最有“文革味道”的地方是互联网,尤其是它在前一段时间谣言最猖獗的时候。
非常好的一点是,关于反思“文革”的最积极主张也大多流行于互联网上,尽管看上去有些混乱,但我们期望,这些南辕北辙的元素会在彼此对冲中逐渐找到方向。
“文革”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场悲剧,它有过一次就应被中华民族永远记取。希望事实的确是这样。
(摘自《环球时报》 本文作者:单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