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背后看杭州科技力量
2013-12-09
又到岁末年初,这一年里有多少让人印象深刻的科技事件和科技人物,又有多少数字背后显示了杭州市科技创新力量的成长? 在海量的新闻数字、统计数据里,我们遴选打包了一组数字,从一个特别的角度看2012年的杭州市科技工作的“千姿百态”。
最具活力的指数:创新指数113.07
2012年3月1日,新修订的《杭州市科学技术进步条例》正式实施。随着杭州科技政策框架的进一步完善,城市创新活力实力逐年提升。经测算,2011年,市本级财政科技经费预算13.40 亿元,全市R&D 投入占GDP 比重达2.88%,这个数据可谓是“芝麻开花节节高”,2010年为2.85%,2009年为2.56%。杭州市2011年创新指数为113.07,也高于2010年。
另外,杭州市还牵头制订了《关于区、县(市)年度创新发展考核的实施意见》、《关于开展杭州市创新发展示范园区创建工作的办法》和《杭州市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和管理办法》等,“三城三区”的建设塑造了促进杭州市创新活力的政策环境。
最庞大的队伍:1739 家高新企业
众所周知,如果能在“中国制造”前面再加上“中国设计”、“中国创造”,我国的经济和产业格局就会发生根本性变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是国家创新的“牛鼻子”,只有牵对了鼻子,才能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2012年,杭州市新认定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189 家,累计达1739 家,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显现。
另外,在杭州市的科技企业群体中,新认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4 家,累计认定和可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为44 家;新认定省级创新型试点(示范)企业8 家,累计63家;新认定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研究院)61 家,累计375 家;新组建认定物联网、新一代移动通信等省、市级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3 家,累计建立各类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22 家;新引进国内外高校院所和大企业共建各类市级以上科技创新载体6家,累计104 家;新认定省农业科技企业46 家,累计213家;省农业研发中心13 家,累计68 家。
这串数据,充分反映了杭州市对引导支持企业发挥创新主体作用的重视,鼓励行业骨干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企业与高校院所之间,根据自身特色和优势,围绕人才培养、核心关键技术攻关、新产品开发等开展协同创新。通过促进现有企业进入创新驱动发展轨道,来全面推动全市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最快速的增长:专利申请和授权增31.5%和39.9%
2012年,杭州市知识产权工作保持领先优势。全年专利申请量53785 件,授权量40651 件,同比增长分别为31.5%和39.9%。专利申请量首次突破5 万,增长率连续2年高于30%。这个增长速度是个什么概念?2002年~2012年间,杭州市专利申请量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2010~2012年间,更是呈现阶梯式增长;2012年申请量约是2002年申请量的16 倍。
2012年,全市发明专利授权量5526 件,继续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1 位,副省级城市第2 位。浙江贝达药业的新药产品获第十四届中国专利奖金奖。为推进知识产权工作,不仅加快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站建设,还开展知识产权执法维权“护航”专项行动,检查商品数万件,成功举办了2012“创意杭州”市长杯工业设计大赛。有关部门进驻杭州国际动漫博览会、文化创意博览会等现场开展执法工作。2012年市科委共受理专利侵权投诉65 件,结案30 件。
最新潮的市场:技术市场成交金额34.78 亿元
2012年,杭州市技术市场交易成交6742 项,成交金额达34.78 亿元,引进省外技术1795 项,成交金额达31.90 亿元。这个成绩,得益于杭州市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有所突破。2012年,杭州市建立了市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临安、桐庐、建德三地建成分中心。市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整合了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市创投服务中心、市知识产权服务中心等科技资源,引入20余家具有国、省科技中介资质和社会品牌的机构入驻,初步形成技术推介转移、科技信息咨询、项目受理查新、技贸合同登记、无形资产评估、专利代理服务、知识产权维权、科技金融服务等综合功能。
在创新服务方面,发布了《2012年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服务指南》,面向全市企业,首次推出杭州“创新平台优惠券”。通过政府采购服务方式,补贴企业和平台共304 万元,促成创新平台与企业合作技术服务合同共1856 万元。新建市物联网、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省花卉产业三个科技创新服务平台。还举办了首届中国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发展论坛暨第六届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技术中介服务联盟年会。中介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最有价值的投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9.325 亿元
杭州市力图推进创新的科技金融体系,深化科技与金融结合,发挥财政科技经费引导放大作用,初步形成了“无偿资助—政策担保—科技贷款—引导基金—培育上市”科技金融扶持体系,服务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
2012年,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协议出资9.325 亿元,阶段参股合作基金累计签约25 个,完成注册22 个,总规模达38.5 亿元。阶段参股合作基金累计投资项目104个,其中投资杭州项目70 个,且其中83%属十大产业领域企业,37%为初创期项目。获得投资支持的2 家本市企业成功上市,6 家企业已向证监会提出上市申请。杭州市高科技担保公司和科技支行与12 个区、县(市)建立联合风险担保池,完成政策性担保业务10.7 亿元,担保受益科技型企业257 家。
随着科技和金融结合的深入推进,杭州坚持“人才+资本”结合,发挥杭州科技金融特色和优势,结合科技项目管理和科技评价制度改革,构建科技金融诚信体系。在落实国家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城市工作任务方面,市创投引导基金签约合作基金25 家;市高科技担保公司与中国银行、深发展(平安银行)、宁波银行、中信银行、杭州联合银行、萧山联合银行及其下属分支行新开展合作;市创投服务中心积极开展企业项目与资本对接活动,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融资担保的市、区、县(市)、银行三方“联合天使风险池”,覆盖12 个区、县(市),实际出资规模达8740 万元。
最值得期待的明日之星:899 只“雏鹰”和217 家“青蓝”
2010年起,杭州市启动实施了雏鹰计划。到2012年底,已认定雏鹰企业899 家。其中,已上市企业2 家,进入上市辅导期企业5 家;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155 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322 家;有57 家企业拥有经认定的市级以上研发机构,其中10 家企业拥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2011-2012年有159 家企业获国家创新基金共11449 万元资助。
为鼓励和扶持高校教师与科研院所专家在杭创业,实现高校院所与企业、知识与资本、创业与创新的有机融合,推动杭州创新型经济发展,2011年,杭州市启动实施了“青蓝计划”。到2012年底,已累计认定217 家青蓝计划企业,吸引了省内外43 所高校院所的老师和专家创业。
杭州市按照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路线图,发挥杭州科技型初创企业服务联盟作用,加大力度实施“青蓝”、“雏鹰”计划,扶持建设了2-3 家“创业苗圃”,为创新团队和个人提供创业辅导和预孵化。和园区开展合作在美国硅谷建设国际科技企业孵化器。研究制定“蒲公英”计划,着力培育科技型初创企业和成长型中小微企业。市科委和市人社局等加强合作,支持大学生创办科技型小微企业。
截至2012年底,全市孵化器面积(经认定)新增20.93 万平方米,总面积193.85 万平方米,在孵企业3750 家,新增毕业企业182 家,累计毕业企业1623 家。
2013年,是杭州加快创新驱动的推进年,科技工作更要重点鲜明,突出主体主导(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发)、突出高新高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高技术服务业、引进培养高端创新创业人才)、突出提升加速(企业自身创新能力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加速)、突出协同协调(政产学研金介协同创新、区域部门之间协调推进),真正走入创新驱动发展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