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中小学教学资源的管理及运用研究

2013-12-07杨永艳

中小学电教 2013年10期
关键词:教学资源教学模式工程

☆杨永艳

(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四川成都 610107)

前言

2003年9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提出“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效益”[1],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下简称“农远工程”)正式启动。“农远工程”以积极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优秀教育资源共享为宗旨,采用教学光盘播放点、卫星教学收视点、计算机教室三种模式将优质教育资源传输到农村,其优势及社会综合效益巨大。但是,我们还必须清楚地认识到,10年来,“农远工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反映出一些问题,尤其是资源的有效管理和运用。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农远工程”的发展历程及其现实意义,对教学资源的使用现状做出深入分析。

一、我国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

教育资源分布不均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在“普六”、“普九”的基础上,如何才能更好地缩小经济和教育差距,“农远工程”的实施,为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方向和思路。但是,它所提供的优秀教学资源是组织经济和教育都较为发达地区的学科专家、优秀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设计开发的,对于发展较快的大中城市的教师和学生较为适用,而对那些偏远农村地区的教师和孩子们却不一定都适用。由于我国东西部地区间的贫富差距、基础设施差异、教材版本差异以及各省市具体的教学目标差异、科目重视程度差异等诸多不同,使得“农远工程”在开展之后并未取得我们预想的效果。

迄今为止,仍有许多学校延续着传统的教学方式,并没有把现代教学理念、方法运用在课堂教学中,造成所配给的教学资源大量闲置。另外,资源管理缺乏有效机制,一方面没有相关技术人员能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另一方面存在“舍不得用”,将资源束之高阁的情况。如此一来,配置到位的教学资源只不过就是一件充其门面的摆设,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方法也不过只是对其概念性肤浅的了解,对教学活动没有起到应有的指导作用。

二、农远工程教学资源使用现状分析

“农远工程”所带来的新型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方法对传统教学是一种冲击,它要求教师改变原有教学观念,积极使用现代教学资源进行授课,发挥资源优势,提高教学质量。笔者对贵州省部分县级及以下中学的调查发现,“农远工程”并未真正全面实施,许多学校根本就是弃之不用。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适用范围难以迁移。许多教师反映,“农远工程”配置的纸质和非纸质教学资源确实给他们提供了便利,同时,也认可这些资源的权威性,但其体现的更多是发达地区教师的教学意图,是否能很好地迁移到本地区,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被自己正确有效地利用,许多教师都不是很有信心。

(2)教材版本不一致,教学资源与之不配套。针对这一问题,许多教师认为就算从中选取部分一致的教学资源进行授课,不但没有减轻教学难度反而加重了教学复杂度。甚至还有部分教学案例不符合农村孩子的经验范围,容易产生误解。

(3)教师知识结构陈旧,缺乏更新。教师队伍的固定化和知识的陈旧化是普遍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在中小学,各科教学内容基本稳定,一位教师在求学阶段所学到的知识,在其从事的教师岗位上终身够用,即使已反映出有所不足,也不能真正去进行再学习,教师缺乏主动学习的驱动力。

(4)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对现代教学设备进行管理和维护。由于缺乏计算机熟练运用和故障排除能力,即使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教学水平也无法真正施展。另外,不少学校更是把配置的教学设备束之高阁,“舍不得”投入教学应用,担心昂贵的设备会很快被损坏,存在浪费现象。

(5)“重主轻副”观念重,一味追求应试教育。重点抓主科,对其它学科教学毫不重视。例如:对信息技术课重视程度不够,大部分课时被主科占用,信息技术教师的地位得不到提升,其计算机能力水平更是千差万别,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也得不到培养。

因此,“农远工程”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难,“领导管不好、教师用不好、学生学不好”的三不好现象突出,人力、物力、财力也存在浪费,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探索新的思路和方法。

三、“农远工程”的新内涵和新思路

前文对“农远工程”实施以来所存在问题的分析,引导我们对其新内涵和新思路的探索,重新挖掘其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潜在功效。

“农远工程”是集现代教育媒体技术、现代媒传技术以及教学系统设计为一体的[2],是针对农村不发达地区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其带来的精品教育资源(教学光盘、卫星收视资源、网络资源)作为一种桥梁把学科专家的思想、学术能力和偏远地区的中小学课堂紧密地联系起来。

图1 “农远工程”精品教学资源的管理与运用模式图

在图1中,我们摒弃了原有的单向输入模式,除学科专家和开发人员组成的教育资源开发团队向农村中小学课堂输入精品教学资源外,加入了农村教师和学生组成的实践团队可以直接反馈教学效果给学科专家的双向互动模式。这样实践团队可以把教学资源的实际运用情况反馈给开发团队,使其可以进行适应性评估和多样化设计。

学科专家在进行下一轮教学设计时,更多以来自一线教师的反馈为基准,设计出更适用的教学资源。开发人员不仅在技术方面做得越发考究,而且开发出的资源更人性化、个性化。一线教师则尽量使自己的教学方法与教学资源进行更好的磨合,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仍旧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就会促使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学生就可以在更好的学习环境中学习。现阶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改善。

(一)改变陈旧教育观念,加大教学改革力度

各市县级政府职能部门和各学校领导班子应该改变原有对学科认识的错误观念,加强对自身信息素养的培养,对信息技术课程不能持有偏见,尊重和爱惜信息技术人才。各学科教师要正确看待“农远工程”下的新型教学模式,不应该对新型教学模式和方法有排斥心理,也不能马虎对待,应付了事,应该摆正心态,力求做到把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优点融合到新型教学模式中。同时,我们也不能一味地责备教师教育观念没有改变,也不能一味地抱怨学生抱着传统的学习习惯不放,在一定意义上讲,良好学习行为的形成有赖于开放教育教学模式的成熟与最终确立[3]。当前我们应该反思教学模式中的不足,努力让教师和学生们看到新模式所带来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让教师有信心实现教学能力、学生有信心实现学习效率的提高。

(二)关注学习者心理状态,弥补现代教学媒体带来的情感缺失

在现实中,也有部分学生习惯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模式,乐于接受教师全程讲授,在视觉上更易接受黑板板书,这样的学生在农村课堂中较多。受地理位置、知识面狭窄、接触新知识新思想的机会少且途径较单一等因素的制约,他们不能很好地适应环境因素的改变。著名心理学家威特金(H.A.Witkin,1916-1979)将人的认知风格分为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4]。这部分学生的学习风格属于场依存性,不像场独立性的学生能很快接受新型的教学模式,并且能从中感受到现代媒体给他们带来的乐趣,更有利于他们创新性思维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细心观察这部分学生,及时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和课程辅导,针对他们差异性的学习风格采用对应的教学策略。同时,利用电视机播放光盘资源,生硬的电视画面、陌生的讲授者,与学习者缺乏情感交流,此时教师应采取有效的课堂组织形式,如解说加讨论式,起到沟通教学内容与学习者间的桥梁作用,弥补现代教学媒体带来的情感缺失。

(三)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应用能力

各级部门和学校应组织和开展一系列促进教师教学应用能力提高的活动。

1.组织教师进行学习培训

培训教师提高使用现代教学设备的能力如计算机的使用、卫星接收仪的安装与调试、教学课件的制作等。教师应在日常工作中把遇到的问题认真做好记录,在培训期间仔细做好学习笔记,积极参与交流讨论,在学习结束后详细做好学习汇报,及时把学到的知识传授给工作伙伴,将基于理论和技能型培训与基于问题解决型的培训相结合。

2.改革教师评价机制

把积极运用优秀教学资源、主动制作教学课件等纳入年度教师评优、推优指标中。不但可以激发教师不断学习的兴趣,扩大知识面,改变陈旧的教学方式,使教师自身开展的每堂课都有新面貌、新亮点,脱掉教师行业长久一成不变的外衣,并且积极开展校内和校际之间的赛课活动。同时,要防止教师在奖励和利益的驱使下,泛滥而不切实际地乱用教学资源,不考虑其具体适用性。一种新媒体的产生并不意味着取代传统媒体的功能,不同的学科教学需要用不同的媒体组合来实现。在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不应将传统与现代盲目对立起来,应甄别传统中的有利因素,以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进程。[5]

3.吸引专业大学生进校,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

目前正值就业困难阶段,开展如“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的一校一名甚至多名教育技术专业人员的项目,不仅能解决部分大学生就业问题,还可带动整个学校的计算机能力及现代教学能力水平的提高。在具体操作中,应避免盲目追求学历学位,而应更多地看重其专业技术能力和爱岗敬业精神。

4.加强教学资源软硬件的管理和维护

许多学校实际情况是教师用机少,仅有的电脑也陈旧、反应慢,无法满足教师学习课件制作和备课的需求。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应及时更新教学硬件设备,购置的硬件应该得到充分利用。软件资源如教学积件(In⁃tegral Ware)[6]、“校本课程”等,不但教师要担负维护制作的责任,还应该聘请专门的人员(指对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制作、对教学理论、教学软硬件都熟悉的人员)对其进行更新、管理和维护。一般情况下要对较为重要的教学软件进行备份处理,防止数据丢失。对于光盘等资源,要特别保存,及时做好光盘资源的备份,并对借出归还情况做好详细记录,方便学科教师的使用。对教学硬件设施应定期做好检查与维护,确保其随时都工作在最好状态。资源管理人员还要与各地区的同行教师保持紧密联系,实现优秀教育资源的共享与整合。

5.社会、政府及学科专家要加强与农村地区学校的联系

专家队伍应关注城乡学生学习接受能力的差异。进行科学的、系统的、持续的调研,适时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摸查,搜集更生动更贴近实际的资源素材。专家、优秀教师与农村教师应加强交流,使农村教师实时了解到最新最好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专家队伍也能清楚地了解到教育资源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为修改和制作教育资源提供可靠依据。应开展定期的深入农村考察活动,给不发达地区的教师带去新理论新技术,解决一线教师遇到的教育教学问题,并在活动期间内召集当地骨干教师进行培训,培养出一批能较熟悉使用教育教学软硬件的骨干教师,发挥“农远工程”在均衡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中的优势作用。

发展教育就是发展一个地区的经济建设。政府应加紧落实资金,重视对专业人才的培训工作,提供条件吸引优秀教育人才来该地任教,从而发挥带头人作用,带动整个学校教师的专业素养能力的提升,形成以一个点辐射一个圆面的模式,达到整个地区教育的同步发展,加快减小与城市教育差距的步伐。

四、结束语

“农远工程”的开展是教育界的一座里程碑,同时,也是教育向着更美好目标迈进的基石。从以上分析可知,在我国实施好“农远工程”意义重大、任务艰巨。由于我国多民族性、地域偏差性以及学习者接受知识的差异性,必然要求我们对其发展要有一个全新的视角。教育要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就必须考虑学生的文化背景以及他们独特的学习方式。[7]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专家队伍利用“农远工程”实施情况的反馈开发出更适合于学习者学习的个性化教学资源已成为“农远工程”迫切的要求,其最终目标是以“农远工程”的实施带动各科教师自我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教师可以针对本土学生开发出适合的个性化教学资源。在自行开发教学资源的过程中也应该遵循教学课件开发的几个特性原则:教育性、技术性、科学性和艺术性[8]。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接触电视教材制作原理及教学系统设计等新的学科领域。

归根结底,“农远工程”的实施就是提升不发达地区一线教师教学和研究能力,促进不发达地区的学校组织结构完善,增强教学活动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开发具有本土特色的个性化教学资源,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破现实困境,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育教学创新。

[1]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3-09/20/content_1091291_2.htm.

[2][6]南国农.信息化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

[3]赵丕元.影响学生远程学习行为因素的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08,(8).

[4]何克抗,郑永柏,谢幼如.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0.

[5]褚宏启.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教育传统与教育现代性[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3).

[7]霍力岩.多元智力理论与多元文化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2005,(11).

[8]李运林,徐福荫.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9.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教学模式工程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丰富历史教学资源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民用飞机航电系统虚拟教学资源建设
高校冰上教学资源社会开放的意义及管理模式
子午工程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资源网建设的探讨
工程
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