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陵山片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美丽乡村建设

2013-12-07刘之杨孙志国钟儒刚

浙江农业科学 2013年11期
关键词:名村武陵山片区

刘之杨,孙志国,钟儒刚

(湖北科技学院鄂南文化研究中心,湖北咸宁 437100)

中国传统村落,原名古村落,是指民国以前建村,保留了较大的历史沿革,即建筑环境、建筑风貌、村落选址未有大的变动,具有独特民俗民风,虽经历久远年代,但至今仍为人们服务的村落。传统村落兼有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特性,而且在村落里这两类遗产互相融合,互相依存,是一个独特的整体,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是中国农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遗产[1-4]。

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组织开展了全国第1次传统村落摸底调查。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印发传统村落评价认定指标体系 (试行)的通知》 (建村 [2012]125号),在各地初步评价推荐的基础上,经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专家委员会评审认定并公示,2012年12月17日,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以《关于公布第1批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村落名单的通知》 (建村[2012]189号),决定将646个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村落列入第1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同时,这三部门印发了《关于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的指导意见》 (建村 [2012]184号),要求做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

“十一五”期间,全国很多省市按十六届五中全会的要求,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目标,纷纷制定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并付之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08年,浙江省安吉县正式提出中国美丽乡村计划,出台《建设中国美丽乡村行动纲要》,提出用10年左右时间,把安吉县打造成为中国最美丽乡村[5-6]。

在当前同步推进新型四化,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形势下,保护中国传统村落,传承农业文化遗产,开发农耕文化资源,建设美丽乡村是我们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武陵山片区是我国未来10年扶贫攻坚主战场之一[7-9],具有文化遗产优势资源[10]以及少数民族特色[11]。鉴于此,探讨了该片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对策。

1 现状

在现有646个中国传统村落中,武陵山片区有60个。其中,在贵州省的有14个,在湖北省的有15个,在湖南省的有23个,在重庆市的有8个(表1)。

2 保护与建设对策

2.1 进行详细调查,积极申报中国传统村落

整个武陵山片区有71个县 (市、自治县、区),有中国传统村落的县 (市、自治县、区)27个 (表1),多达44个县 (市、自治县、区)没有中国传统村落。该片区遗留有很多具有农耕文明的传统村落,传统村落的调查工作量较大,摸底调查还不够详细。因此,应该进行传统村落详细调查,积极申报中国传统村落。

2.2 加强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自2003年以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公布了5批共350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其中名镇181个,名村169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既有乡土民俗型、传统文化型、革命历史型,又有民族特色型、商贸交通型,基本反映了中国不同地域历史文化村镇的传统风貌。

表1 武陵山片区的中国传统村落

169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武陵山片区有7个: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大坪镇龙潭村、石阡县国荣乡楼上村 (楼上古寨)、宣恩县椒园镇庆阳坝村、宣恩县沙道沟镇两河口村、恩施市崔家坝镇滚龙坝村、辰溪县上蒲溪瑶族乡五宝田村、会同县高椅乡高椅村。这7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均为中国传统村落。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更注重保护乡土建筑和历史景观,人们曾经把一些传统村落归入物质文化遗产范畴。为了加强中国传统村落的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统村落应该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2.3 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2011年底,文化部命名了528个2011-201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其中,武陵山片区有30个。该片区60个中国传统村落中,位于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有20个 (表2)。

武陵山片区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12]。我国有36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该片区与这些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相关的主要是端午节,其次为剪纸、贵州侗族大歌、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该片区还有68项国家级、300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人们曾经片面地把一些传统村落归入物质文化遗产范畴,这样造成的后果是只注重保护乡土建筑和历史景观,忽略了村落灵魂性的精神文化内涵,徒具躯壳,形存实亡;传统村落的遗产保护必须是整体保护。因此,应该挖掘中国传统村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2.4 收集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传承少数民族文化

武陵山片区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有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白族、回族和仡佬族等9个世居少数民族,具有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遗产资源[11]。其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有2个自治州,34个自治地方县,18个自治县。该片区有125个民族乡,其中,在湖北的有4个,在湖南的有57个,在贵州的有60个,重庆的有4个。该片区60个中国传统村落中,绝大多数具民族特色。因此,我们应该收集这些古村落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传承少数民族文化。

表2 武陵山片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的中国传统村落

2.5 整理农业文化遗产,丰富地理标志的人文因素

地理标志主要是针对名优特产的知识产权保护[13-14]。地理标志传统特产的特定品质、信誉或其他特征,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所决定。其中的人文因素,就包含有传统农业文化遗产。

传统村落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是中国农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遗产[1-4]。武陵山片区有丰富的地理标志资源[12],中国传统村落保存有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资源。因此,要整理中国传统村落与传统特产相关的农业文化遗产,丰富地理标志的人文因素。

2.6 加强乡村旅游扶贫开发,打造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

旅游扶贫是一种较新的扶贫模式,即通过开发贫困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兴办旅游经济实体,使旅游业形成区域支柱产业,实现贫困地区居民和地方财政双脱贫致富[15-16]。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旅游局组织开展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 (村)示范工作,共公布了167个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49个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然而,武陵山片区仅有3个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没有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因此,应该加强该片区中国传统村落的乡村旅游扶贫开发,申报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全面打造旅游名村。

2.7 实施整村推进扶贫攻坚,保护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

整村推进扶贫,就是以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为对象,以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核心,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社会公益事业、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以促进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发展为目标,整合资源、科学规划、集中投入、规范运作、分批实施、逐村验收的扶贫开发工作方式。

国务院扶贫办等12个部委制订了《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十二五”规划》,并确定“十二五”期间,我国3万个贫困村将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其中,武陵山片区有2 371个贫困村,实行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的有646个。该片区60个中国传统村落中实施整村推进的有5个:保靖县碗米坡镇首八峒村,古丈县默戎镇龙鼻村,花垣县边城镇磨老村,永顺县大坝乡双凤村、小溪乡小溪村。在5个中国传统村落推进整村扶贫开发时,需要保护其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

2.8 建立生态博物馆,保护文化遗产“活态”

生态博物馆是一种通过村落建筑格局、整体风貌、生产生活等传统文化和生态环境的综合保护和展示,整体再现人类文明的发展轨迹的新型博物馆。

目前我国已有各种形式的生态博物馆12个,成功地保护了苗、侗、瑶、汉等民族村寨的传统文化。其中,2008年起,安吉启动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现正在建设世界最大生态博物馆群。它将自然生态资源与历史人文资源融于一体,将馆内宝贵的藏品与馆外原真、活态的陈列品紧密相连,突破了传统博物馆与环境之间、可移动与不可移动的物品之间、信息与实物之间的障碍,让人民成为博物馆管理的主人,是中国博物馆建设模式的重大创举,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然而,武陵山片区尚无生态博物馆。为了保护和保存该片区少数民族村寨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生性,应该建立少数民族,尤其是土家族、苗族、侗族、仡佬族生态博物馆,保护文化遗产的“活态”。

2.9 扶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美丽乡村建设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17-18]。2011年11月18日,农业部等12部门联合发布首批6 66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名录。2012年7月5日,农业部决定授予60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先后于2011、2012年公布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名单,共有50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上榜。上述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中,有一类其他类,包括生态农业、生态农业观光、乡村旅游、农家乐旅游、农业开发、农业综合利用等专业合作社。武陵山片区共有182家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但没有生态农业等农民专业合作社。因此,要加强扶植中国传统村落的生态农业、生态农业观光、乡村旅游等专业合作社,发挥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中的合作社作用,促进美丽乡村建设。

3 小结与建议

基于武陵山片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美丽乡村建设对策分析,建议:进行传统村落详细调查,积极申报中国传统村落;加强中国传统村落的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挖掘中国传统村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收集中国传统村落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传承少数民族文化;整理中国传统村落与传统特产相关的农业文化遗产,丰富地理标志的人文因素;加强中国传统村落的乡村旅游扶贫开发,打造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实施整村推进扶贫攻坚,保护中国传统村落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建立中国传统村落的生态博物馆,保护文化遗产“活态”;扶植中国传统村落的生态农业等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美丽乡村建设。

[1] 田银生,唐晔,李颖怡.传统村落的形式和意义 (湖南汝城和广东肇庆的考察)[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193.

[2] 冯淑华.传统村落文化生态空间演化论 [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177.

[3] 车震宇.传统村落旅游开发与形态变化 [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172.

[4] 林继富.民间叙事传统与村落文化共同体建构 [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2:1-354.

[5] 舒川根.文化创意与新农村建设的有机结合:以安吉县创建中国美丽乡村为例[J].浙江社会科学,2010(7):120-122.

[6] 汪彩琼.新时期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探讨[J].浙江农业科学,2012(8):1204-1207.

[7] 孙志国,刘之杨,钟儒刚,等.武陵山片区中国特产之乡与农业生态旅游的发展[J].浙江农业科学,2012(12):1732-1735.

[8] 孙志国,钟儒刚,刘之杨,等.武陵山片区中国名牌农产品与农业品牌化探讨 [J].浙江农业科学,2013(2):218-221.

[9] 孙志国,钟儒刚,刘之杨,等.武陵山片区特产资源的地理标志保护与特色产业扶贫对策 [J].山东农业科学,2012(12):119-124.

[10] 孙志国,钟儒刚,刘之杨,等.武陵山片区特产与遗产优势资源的保护及扶贫开发对策[J].重庆与世界:学术版,2012(10):12-15,26.

[11] 孙志国,钟儒刚,刘之杨,等.武陵山片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J].重庆与世界:学术版,2012(9):10-15.

[12] 孙志国,熊晚珍,王树婷,等.浙江茶类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J].浙江农业科学,2011(3):467-471.

[13] 孙志国,王树婷,熊晚珍,等.我国粮食制品的地理标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浙江农业科学,2012(4):446-449,452.

[14] 孙志国,定光平,谢毅,等.羊楼洞砖茶的地理标志与文化遗产 [J].浙江农业科学,2012(10):1474-1477.

[15] 李刚,徐虹.影响我国可持续旅游扶贫效益的因子分析[J].旅游学刊,2006(9):64-69.

[16] 曾本祥.中国旅游扶贫研究综述 [J].旅游学刊,2006(2):89-94.

[17] 郭红东.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理论与实证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1-146.

[18] 郭红东,张若健.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调查[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365.

猜你喜欢

名村武陵山片区
云南拟新增一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历史文化街区
诗二首
片区综合开发的投资模式探讨
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再迎扩容
推动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脱贫
展望临港新片区金融改革与创新
青岛新片区打造人才聚集高地
陈承宝长
第三届“云南十大刺绣名村”获奖名单
武陵山地区几种民族药用植物的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