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川东北下沙溪庙组地震相分析研究

2013-12-06段福海

关键词:沙溪庙斜交沉积相

段福海,杨 哲

(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 ,成都610059)

0 引言

川东北地区是四川盆地油气资源丰富、最富勘探潜力的地区[1]。随着测井、钻井和地震勘探等技术手段的进步以及对于地质认识的加深,川东北气藏在海相层系中的勘探取得了重大贡献,相继发现普光、龙岗等大型的气田。这些都说明对于川东北地区的地层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其具备良好的勘探前景。

然而,目前对于川东北陆相层系的研究工作相对较少。主要还是对于须家河组的研究,笔者反复追踪、对比分析工区内的不同测线,划分地震层序格架,对川东北下沙溪庙组的地震相进行分析,解释、识别各种地震反射界面和内部地震反射波的组合构型,建立区内下沙溪庙组地震相的平面展布特征。

1 地震层序划分

划分地震层序及体系域是地震相分析、储层预测的基础,对于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在初步了解盆地边缘的地质资料、井下地层划分以及展布特征后,利用地震层位解释,以地震波反射的终止为特征(尤其是不整一面及其对应的整一面),在基干网上进行地震层序划分,并在全区地震剖面上追踪、对比、闭合,统一划分地震层序。通过地震解释划分的几组地震反射标准波,基本上控制了不同级层序的分界。各种反射终止特征是划分层序的主要依据,一般以顶超、削截、整一为层的上界标志,上超、下超(或底超)、整一作为下界标志。这些不同的终止现象都赋予了不同的地质含义,也反映了上下层的接触关系,其中顶超和底超也是划分体系域的依据。同时注意层序及体系域内部反射波的振幅、频率、连续性特征。通过工区不同测线的反复追踪对比分析,该区须家河—沙溪庙划分为3个超长期层序旋回,基本为对称的结构层序结构;至下沙溪庙划分为6个长期层序旋回。须家河组划分为2个长期旋回,以安县运动造成的须三与须四的不整合界面为层序边界。自流井群划分为2个长期层序旋回,千佛崖和下沙溪庙组各划分为1个长期旋回。

2 地震相研究

传统地质上进行沉积相分析,是用岩芯测井和地质露头资料,对盆地覆盖的无井区只能作推断预测分析,而地震相分析所具有的优越性就在于它填补了传统地质方法的空缺,它是在无探井或仅有少数井下资料的情况下用地震资料由剖面到平面分析地震参数、划分层序内的地震相,以便解释沉积相和沉积环境。

地震相分析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2],随着地震地层学在油气勘探领域的出现,地震相分析技术被人们所认识到,并得到广泛的应用。地震相是一定分布范围的三维地震,它是沉积环境(如海相或陆相)所形成的地震特征[3],是沉积相宏观特征的地震响应[4],即沉积相在地震剖面中的反射[5]。

利用地震相分析可以对其沉积相有一定的宏观认识,地震反射单元内的地震属性参数与相邻单元的不同,这种反射单元主要体现在地震反射结构、几何外形、振幅、频率、连续性以及层速度[5]。这些地震反射单元代表着地层中沉积物的一定岩性组合、层理以及其沉积特征[6]。地震相参数和地质解释的对应见表1[7-8]。

表1 地震相参数和地质解释(据Sangree和Widmier1977)

由于同一地震相参数的变化可以由多种地质作用产生,因此地震相分析具有明显的多解性。但是既然地震相是沉积相的反映,地震相必然能够反映储集体或油气储集相带(刘震,1997)。本区地震相的分析,也就是利用二维地震资料建立区域地震网格,通过地震资料参数的分析划分地震相,综合地质资料建立地震相与沉积相的转换模型。

3 地震相分析

前面已述地震相单元系指地震层序中的次一级单元,在地震参数上自身有共同的特点,与邻区有明显区别,具有明显特征的地震地层(岩性)单元。经对工区J2s-J2x、J2x-J2q1、J2q1-J1z3、J1z3-T3x1等地震层序对比分析,划出区域和局部储层两大类。

3.1 区域地震相

3.1.1 较连续平行反射地震相(浅湖相)

该类地震相单元的主要特点是反射连续性较好,呈平行分布,而且在本区的振幅多为中—高频、弱—中强多变。该类地震相的特征说明相对高能的沉积环境,其岩性岩相的变化较大,沉积速度快,分选性差。常与半深湖或滨湖地震相相伴出现(图1),分布广泛。

3.1.2 变振幅断续亚平行地震相(滨湖相)

该类地震相单元的主要特点是反射连续性差,两个反射波呈亚平行排列。其振幅强弱多变,多为中低频或夹高频,分选性差。常与平原和浅湖的地震相相伴出现,分布较广。

图1 较连续平行反射地震相

3.1.3 强弱变振幅不连续波状反射地震相(河流平原相)

该类地震相单元的主要特点是反射不连续,相邻两个反射波间距逐渐加大,整体呈张开状。反射振幅强弱多变,呈波状、乱岗状或发散结构,或见下切充填、河流冲刷现象等。该类地震相的特征说明高能的沉积环境,沉积速度不均,其岩性岩相的变化较大。主要分布在南江区块北的涪阳坝—南阳坊—巴中区块即宣汉西一带。

3.2 局部储层地震相

本工区下沙溪庙组局部地震相主要有前积地震相和下切充填地震相。

3.2.1 前积地震相(三角洲前缘相)

前积地震相的同相轴在倾向剖面上相对于上下反射层系均是斜交的。这主要是沉积物在水流的带动下向盆地推进过程中,由于前积的作用而形成了反射结构,说明在陆架台地或三角洲体系向盆地方向迁移过程中,在前三角洲或大陆坡环境内形成的沉积物。根据反射结构形态上的差别,可以将其划分为S型、斜交型、切线斜交型、复合斜交型和叠瓦型5种[7-10]。本区下沙溪庙组主要以叠瓦状前积结构为主,局部为平行斜交前积结构,解释为三角洲前缘相。

迭瓦状前积地震相的主要特征为:两个平行的反射层之间出现几组微微倾斜的、连续性较差的反射波,呈叠瓦状排列,只有前积层,无底积层和顶积层,主要是由浅水环境的短期强水流堆积形成的。斜交前积地震相与叠瓦状的区别在于斜交型斜交层的倾角大,可达10°。其倾斜反射层相互平行,只有前积层,无顶积层。斜交层的同相轴连续性差,振幅弱。主要是由于沉积物的供应速度快,水流能量大,改造作用强而形成。处于高能三角洲的沉积环境。主要出现在湖泊相的边缘缓坡带,多为低水位体系域(图2)。

图2 斜交前积地震相(三角洲前缘相,99230线)

3.2.2 下切充填地震相(平原河道相)

下切充填地震相呈V字形下切,有前积层和底积层,无顶积层。在前积层下部向下逐渐呈切线状下超与底面相交。在涪阳坝区块的东北部有一个曲流河道的地震相,如图3。该地震相的剖面是下切充填结构,在它的尾部有侧积结构,在它的端部形成有前积结构的河口坝。处于高能三角洲的沉积环境,解释为平原河道相。

4 下沙溪庙组地震相平面展布特征

在钻井单井相及联井对比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井旁地震相模式的建立、区域地震相的划分以及地震异常体的识别,编制了下沙溪庙组地震相平面分布图(图4)。对于区内地震相分布规律和演化有如下的认识:在工区的东部地震剖面显示为强弱变振幅、不连续反射,尤其是在东北部,地震剖面发育有典型的下切充填地震相,局部有侧积现象,平面成线性展布,解释为典型的河道沉积特征。在工区的中部地区主要为平原相与滨湖相,局部位于河流平原与浅湖地区的过渡地带,地震剖面显示前积地震相,以叠瓦状前积结构为主,偶见平行斜交前积地震相,解释为三角洲前缘沉积相带。图4中显示前积地震相面积不大,大小不等,在通江地区发育有较大的前积地震相,相带展布成朵叶状,向西南散开。宣汉地区主要处于滨浅湖沉积相带。工区沉积物源分矢量析表明主要来自与东北与西北两个大的方向。

图3 下切充填地震相(平原河道相,03218线)

图4 下沙溪庙组地震相平面分布图

5 结论

(1)下沙溪庙组划分了3类区域地震相和2类局部储层地震相,这些地震相反映了油气储集的相带,对于沉积相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2)通过下沙溪庙组的地震相平面分布图可以得知,川东北区域的工区沉积物源主要来自于东北与西北两个大的方向。东北部为河道沉积,中部为三角洲前缘沉积。

(3)对于已经识别出的储层地震相,可以看出都是高能沉积环境,是油气富集的储集相。说明本区具备一定的勘探潜力,应该得到重视。

[1]罗川又,张帆,王兴志,等.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成岩作用对储层的影响[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9,31(5):182-189.

[2]刘癸.地震相分析在深反射地震勘探中的应用[J].地质力学学报,2008,11(2):129-131.

[3]吴因业,顾家裕.油气层序地层学[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72-93.

[4]Sheriff Robert E.Seismic stratigraphy[M].Satate of California:International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Corp,1980:25-50.

[5]党青宁,赵宽志,孙雄伟.阿瓦提凹陷三叠系地震相特征及有利探区预测[J].新疆石油地质,2009,30(2):208-210.

[6]郭峰,陈世悦,胡光明.松辽盆地北部下白垩统地震相及沉积相分析[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5,24(6):20-23.

[7]张志杰,于兴河.南海西沙海槽典型地震相识别与分析[J].海洋地质动态,2005,21(1):40-44.

[8]陆基孟.地震勘探原理[M].山东:石油大学出版社,1993.

[9]Zeng Hongliu,William A Ambrose.Seismic sedimentology and regional depositional systems in Mioceno Norte,Lake Maracaibo ,Venezuela[J].The Leading Edge,2001,20(11):1260-1269.

[10]Li Donghui,Dong Shouhua,Zhang Cong.Application of micro-seismic facies to coal bed methane exploration[J].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ina),2011,21(5):743-747.

猜你喜欢

沙溪庙斜交沉积相
大件运输车载下斜交T梁桥响应特征
川西拗陷中侏罗统沙溪庙组储层特征及综合评价
储层流体特征在天然气运移中的示踪意义探讨
——以川西坳陷中段龙门山前中侏罗统上、下沙溪庙组气藏为例
软土路基斜交构筑物过渡段沉降观测点布设方法研究
重庆沙溪庙组紫色土土壤基质和优先流入渗的定量测算
CdZnTe衬底沉积相成分分析
中东卡塔尔地区二叠系Unayzah组沉积相分析
大安北油田泉头组四段沉积相研究
中江气田沙溪庙组气藏高效开发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灰屑砂岩在须家河组沉积相研究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