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镇江农民收入倍增计划实施情况分析

2013-12-06程玉成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13年7期
关键词:财产性苏南经营性

程玉成

(镇江市统计局,江苏 镇江 212050)

民生幸福,民富为先,民富是强市的基础,也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加快 “民生幸福工程”建设,推动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提升民生幸福指数,实现富民强市,显得尤为迫切。本文从镇江农民收入倍增实施情况、增长因素、增长周期、收入结构、倍增压力以及增收路径等方面做一分析,以供参考。

一、镇江农民收入倍增目标完成序时分析

镇江市对农民收入提出了五年倍增计划,即以2010年为基数,到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0874元增加到21748元,年均增长14.9%(本文所提增长或增幅都是指名义增长,即未剔除物价因素)。2011年镇江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2825元,比上年增加1951元,增长17.9%,超序时进度3个百分点。2012年,镇江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4518元,比2011年增加1693元,增长13.2%,欠序时进度1.7个百分点。2011年和2012年两年平均增幅是15.5%,已经达到翻番序时进度要求,并超序时进度0.6个百分点。经过测算,从2013年开始,三年的年平均增幅只要达14.5%,就能确保镇江2015年实现农民收入21748元的目标。

从完成程度看,镇江大市已经完成目标任务的33.5%。分地区看,完成最好的是润州区,已经完成目标任务的38.8%;其次是京口、新区,已经完成目标任务的38.3%;接着是句容市和扬中,分别已经完成目标任务的33.4%和32.9%;排最后两位的是丹阳市和丹徒区,都只完成目标任务的32.5%。润州、京口、新区实现倍增目标相对压力较轻,未来三年年均增幅只要达到13%左右即可;丹徒区、丹阳市、扬中市、句容市相对压力较大,未来三年年均增幅需要达到14.6%左右,尤其是丹阳、丹徒增幅要达14.7%才能完成倍增目标任务(表1)。

表1 辖市(区)倍增任务完成情况及后三年目标增幅

二、当前农民各项收入增长因素分析

从2012年镇江农民收入结构看:工资性收入8776元,占比60.4%;家庭经营纯收入4247元,占比29.2%;财产性收入412元,占比2.8%;转移性收入1083元,占比7.8%。

农民收入的增长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一是劳动力价格提高,促进了农民工资性收入较快增长。2012年镇江农民工资性收入增幅为15.2%,比2011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

二是农产品增产增收,促进了家庭经营收入中第一产业经营收入的稳定增长。2012年镇江粮食产量“九连增”,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76.49亿元,同比增长15.2%。设施高效农业面积不断扩大,占地面积达45万亩多,设施数量达21.3万多个,播种面积达88.14万亩。林业产值7.2亿元,同比增长15.7%。牧业产值25.2亿元,同比增长10.4%。渔业产值24.23亿元,同比增长12.4%。这些都直接支撑农民出售农产品的收入快速增长。2012年镇江农民第一产业家庭经营收入人均达1547元,增幅5.7%,比2011年提高1.7个百分点。

三是农村家庭经营第二、第三产业发展,使家庭非农经营收入保持较快增长。2012年镇江农民非农经营收入人均达2699元,比上年增长12.6%。

四是农民土地流转、征地补偿、房屋拆迁、集体分配股息和红利等的增加,为财产性收入的增加开辟空间。2012年镇江农民财产性收入比上年增长16.4%。

五是惠农政策影响,各类补贴及时足额发放到农民手中,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开展,覆盖面扩大,参保人数增多,使农民转移性收入快速增长。2012年镇江农民转移性收入比上年增长9.4%。

三、镇江农民收入倍增的周期分析

镇江市农村住户调查数据显示: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78年的145元增长到2011年的12825元,增长了87.4倍。2005年以来,随着中央一号文件的连续下发,惠农强农力度进一步加大,农民人均收入由2005年的5916元增加到2012年的14518元,增长了1.45倍,年均增长13.7%。表2是镇江农民收入近几年增长情况,由表2可知,2005年以后,镇江农民收入倍增周期有两个,分别是在2011年比2005年、2012年比2006年实现了倍增,平均增幅分别是13.8%和13.7%,时间跨度都是6年。由此看出,提出6年农民收入倍增,实现起来难度不大,如果要实现5年倍增,没有可靠的路径保障和强有力的措施支撑,困难会比较大。

表2 2005-2012年镇江农民人均纯收入情况数据表

四、镇江农民收入结构与全省及苏南的比较分析

通过比较全省和苏南其他市的农民收入结构可看出,镇江农民收入增长的短板主要是在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两个方面。今后三年决定镇江农民收入倍增的关键和着力点也就是这两方面。

表3 全省、苏南其他各市与镇江收入结构比较(单位:元,%)

从表3数据可分析出以下几个特点:

1.各地工资性收入占整个收入的权重最大,是决定收入增长快慢的最主要因素。

2.苏南各市工资性收入占比都达到60%以上,最高的无锡占比达71.8%;除镇江以外,苏、锡、常、宁工资性收入占比都超全省平均值10个点以上;镇江的工资性收入比重为60.4%,比苏南其他各市都低,比最高的无锡低11.4个百分点。

3.经济越发达,经营性收入所占比重越低。经营性收入所占比重,苏南低于全省平均值,苏、锡、常、宁又低于镇江。

4.财产性收入占比,镇江(2.8%)不仅低于苏南其他各市水平,还比全省平均水平(4.6%)低1.8个百分点。

5.转移性收入占比,苏南各市相差不大,苏南都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但从绝对量上对比,镇江(1083元)比苏(1338元)、锡(1484元)、常(1183元)低100元至300元。

五、农民收入倍增计划的主要压力分析

(一)工资性收入增长压力大

一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难度加大。在剩余的农村劳动力中,大多年龄偏大,文化程度较低,普遍没有专业技能,没有转移意向。二是农民就业机会和工资待遇提升存在压力。目前宏观调控面临的形势复杂严峻,经济增长下行的压力大;中小企业面临融资困难,资金链脆弱,高成本和高税负,生存压力大等难题,影响农民工外出就业。因此,工资性收入增长压力大。

(二)经营性收入增长难度加大

一是农林牧渔业增收压力继续加大。农业是更多依赖自然资源的行业,土地、水等自然资源约束以及异常气候变化,往往使农业生产面临复杂局面。二是第二、第三产业创业成本高、风险大,且经营状况不容乐观,营利空间减少。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农民第二、第三产业的经营性收入增长。

(三)财产性收入增长存在制度瓶颈

首先农民财产性收入源自对财产的所有权、收益权和处置权。现阶段,能够给农民带来财产性收入的主要财产是房屋和土地,但是农民对这两项财产的所有权、收益权和处置权都受到很多制度性缺陷的束缚,主要表现在农民的房屋不能上市、土地产权得不到确认。其次与城市居民相比,农民财产基数小,农村居民投资理财能力不强,存在着对金融与理财知识信息不足、普及面不广、承受理财风险能力较弱,加上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相对落后、投资渠道不够通畅等因素,制约着农民投资理财收益的增长。

(四)转移性收入增长受财力制约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很多直接补贴政策鼓励农民种植粮食,虽然在一定时期内能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活环境,但从长远来看,惠农政策的效率会逐步减小,政策上新的转移性增长点也将越来越少。

六、镇江实现农民收入倍增计划的路径建议

通过上述分析,镇江要实现农民收入倍增,建议加快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巩固完善强化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进一步用政策拉动农民增收,提高农业生产补贴水平,提高转移性收入等。

(一)保重点,确保工资性收入倍增

工资性收入是农民收入的重中之重,2012年镇江农民工资性收入比重为60.4%,比苏南其他市还低5个百分点左右(表3),进一步提高工资性收入的比重还有很大的空间和潜力。由表4可知,工资性收入中有64%的收入来源本地企业,有28.4%的收入来源于外地企业打工,还有7.6%的收入来自非企业组织。另外,在本地企业的打工收入增幅为13.3%,分别低于外出从业打工收入增幅(19.2%)和非企业组织中工资性收入增幅(16.4%),说明本地企业工资水平增长不快。因此,建议通过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制定鼓励民间资本向农村转移的优惠政策,大力发展地方企业,使吸纳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成作为农民迅速增收的第一途径。

表4 2012年镇江农民工资性收入来源结构及增幅对比表

(二)强基础,稳定家庭经营性收入增长

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第一产业家庭经营性收入;二是非农产业家庭经营性收入。

1.提高第一产业家庭经营效益。据统计资料反映,2012年镇江市农民来自第一产业的收入人均只有1547元,增幅只有5.7%,说明镇江农业发展现代化水平还不是很高,农业生产效益还不是很好,同时也说明镇江农业增收的潜力和空间还很大。因此建议要重点关注加快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大力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做到“两改一提高”:即改变长期以来农业生产、加工和销售三个环节相脱节的状态,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改变过去催种催收的老办法,把工作重点转到为调整农业结构提供指导和服务上来;提高农产品的品质,通过树典型,立标杆,着力打造一批优质粮油基地、高效养殖基地、高效林木水果基地和放心蔬菜基地,创建一批“亩产万元效益乡镇”标杆。

2.大力促进农村第二、第三产业家庭经营规模和水平,推进农民自主创业。积极构筑良好的农民创业平台,为有创业意向的农民免费提供信息咨询、项目论证、贷款担保等社会化服务,注重典型推广,营造农民争相创业的浓厚氛围,努力形成农民创业人数显著增加、创业能力显著增强、创业水平显著提高,创业收入持续增长的局面。

(三)求突破,解决薄弱环节,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财产性收入是镇江农民收入增长中的一个薄弱环节。2012年镇江市农民财产性收入为412元,比苏州、无锡、常州分别低977元、364元、538元;财产性收入占比仅为2.8%,分别比苏州、无锡、常州低4.4、1.4和2.9个百分点。因此实现镇江农民收入倍增更需重视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一是要加快土地确权制度改革,依靠落实农民的财产权利,尤其是农民土地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房屋财产权等,使农民真正在法律上拥有占有、支配、处置这些财产的权利。二是大力发展村镇物业经济,进一步做大做强农村合作社,并提升功能。三是推进资产合作,加强村企联合。四是牢固树立物业富民、股金富民意识,鼓励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投资标准厂房和物业,鼓励“房东经济”和开展资产及生产资料租赁业务,金融服务不断向农村延伸。

(四)抓落实,用足用好惠农政策,加大政府转移支付力度,确保转移性收入进一步增长

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同等的社会保障体系。一是要推进社会保障的扩面提标。由于农民收入水平较低,社会保障的缴费承受能力较弱,可分层次、按需求地建立便于操作、又易于向城乡整体目标过渡的社会保险制度。二要健全完善扶贫救助制度,包括创新脱贫机制、最低生活保障、教育救助、医疗救助等社会救助制度。

猜你喜欢

财产性苏南经营性
苏南年俗亦动人
农村财产性收益扶贫 为精准扶贫开辟新路
军工院所经营性固定资产投资存在的问题及管理提升建议
路先生,我错了
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的思考
论盗窃财产性利益
论盗窃财产性利益
图说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关于公立医院经营性问题的思考
近代苏南义庄与基层社会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