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多卡因用于预防丙泊酚静脉注射痛的最佳浓度

2013-12-06姜世良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36期
关键词:混用混合液利多卡因

姜世良

山西省怀仁县人民医院,山西怀仁 038300

芬太尼伍用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由于镇痛、镇静完全,术中无知晓,且术毕苏醒迅速,目前被全国各地医院门诊广泛采用[1-2]。但由于丙泊酚乳剂对血管有刺激,静脉注射痛发生率达28%~90%,影响了这一麻醉方法的舒适性,也同时增加了患者对人工流产手术的焦虑和恐惧[3-4]。本研究通过采用不同剂量的利多卡因与丙泊酚混合,直接静脉注射利多卡因与丙泊酚混合液,观察静脉注射痛的发生情况,试图找到利多卡因用于预防丙泊酚静脉注射痛的最佳浓度,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1年8月~2012年10月拟行无痛人工流产手术ASAⅠ~Ⅱ级的患者200例,平均年龄18~40岁,体重42~75 kg,孕40~70 d。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50例。L0组1%丙泊酚液中不加利多卡因,L1组总量为10 ml的1%丙泊酚与利多卡因混合液中加2%利多卡因1 ml,L2组总量为10 ml的1%丙泊酚与利多卡因混合液中加2%利多卡因1.25 ml,L3组总量为10 ml的1%丙泊酚与利多卡因混合液中加2%利多卡因1.5 ml。

1.2 方法

1.2.1 麻醉方法 所有患者均禁食、禁水6~8 h,术前常规检查心电图、血常规,心率(HR)<55/min者,给予阿托品0.5 mg加小壶静脉滴注。入室后行血压(BP)、HR及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监测,并记录其基础值,面罩吸氧。穿刺上肢静脉,一般为手背静脉,不必刻意选择粗大静脉。待患者SpO2升至99%~100%,每组均先静脉注入1.0μg/kg芬太尼。1 min后,待患者出现轻微的嗜睡或头昏(部分患者没有此反应),再缓慢注射1%丙泊酚(L0组)或利多卡因与丙泊酚混合液(L1、L2、L3组)6~10 ml。 待患者自主呼吸变慢变浅,意识、睫毛反射消失即行手术。如遇呼吸暂停者,按压胸廓多能自行恢复。如呼吸停止时间稍长,且手术已结束,静脉滴注纳洛酮0.4 mg呼吸可立即恢复。如人工流产术中有体动者酌情追加1%丙泊酚或利多卡因与丙泊酚混合液至体动消失。

1.2.2 静脉注射痛的观察方法 观察4组患者静脉注射1%丙泊酚(L0组)或利多卡因与丙泊酚混合液(L1、L2、L3组)的不同疼痛反应。①言语反应:不询问患者,因患者给予芬太尼后已处于嗜睡状态,不能为了研究注射痛麻醉医师再用言语扰乱患者的此种舒适状态,患者不感疼痛时,不会有相关的言语反应,患者感到疼痛时,会主动说出:“痛”或“有点痛”;②面部表情:仔细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患者感到轻度疼痛时可能会有皱眉,患者重度疼痛时,除皱眉外,还伴有咬牙、面部抽动等动作;③手臂回抽动作:有的患者疼痛时,还会不自主地回抽手臂。采用4分法评估,将静脉注射痛分为无痛、轻度、中度、重度4个级别,分别对应0、1、2、3分。详细评估标准见表1。

表1 静脉注射痛的4分法评估表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计算器V1.61检验计算4组患者静脉注射痛发生情况的观察数据,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4组患者静脉注射痛的发生情况具体见表2。L0组患者静脉注射痛发生率与L1、L2、L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23、40.11、47.06,P<0.01),说明 1%丙泊酚混入2%利多卡因的形成含利多卡因0.2%~0.3%的混合液,用于预防丙泊酚静脉注射痛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L1组患者静脉注射痛发生率与L2、L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1、13.64,P<0.01),L1组即含利多卡因 0.2%的混合液,仍有20%的轻度痛和2%的中度痛,说明含利多卡因0.2%的混合液用于预防丙泊酚静脉注射痛浓度偏低;L2组患者静脉注射痛发生率与L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9,P>0.05),说明 L2组总量为 10 ml的 1%丙泊酚与利多卡因混合液中加2%利多卡因1.25 ml,即含利多卡因0.25%的混合液,是预防丙泊酚静脉注射痛的最低满意浓度,即最佳浓度。

表2 4组患者静脉注射痛的发生情况(n)

3 讨论

有研究显示,采用不同的方法伍用利多卡因减轻丙泊酚的静脉注射痛,均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张秦[5]采用在患者前臂结扎止血带,先注射利多因0.5 mg/kg,保持1 min,再注射丙泊酚的方法。仇军等[6]采用不上止血带,先注射利多卡因40 mg,再注射丙泊酚的方法。徐新刚[7]采用2%利多卡因注射液 2 ml(40 mg)加 1%丙泊酚注射液 20 ml(200 mg)的配成混合液再注射的方法。

丙泊酚产生静脉注射痛的机制目前还不清楚,可能为疼痛介质Kininogens激活激肽连锁系统所致[8]。丙泊酚乳剂通过作用于血管内壁,由于其高渗透性,激活激肽系统,释放组胺,直接作用于血管内壁的神经末梢而产生静脉注射痛[9]。临床上影响丙泊酚静脉注射痛的因素包括注射部位、药物浓度、注射速度及患者本身的精神状态等因素。张燕等[10]的研究结果显示,选择粗大静脉,缓慢注射可减轻静脉注射痛的发生。更多的人通过预注与混用利多卡因来防止丙泊酚注射痛的发生。曹云飞等[11]的研究结果显示,利多卡因混用的防治作用明显优于预注,其混用组的混用液含利多卡因的浓度为0.2%,注射痛的发生率仍然高达35%,与本研究中L1组利多卡因的浓度相同,但高于L1组的注射痛发生率(24%),可能与本方采用的麻醉方法,预注1.0μg/kg芬太尼有关。本研究通过提高混合液中利多卡因浓度的方法基本消除了丙泊酚静脉注射痛(L2、L3组)。

利多卡因是一种常用的局部麻醉药,静脉用药除局部作用外,对心脏及神经系统都有影响,且利多卡因与丙泊酚混用后,对丙泊酚的麻醉作用是拮抗或协同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尽管L2组和L3组所用利多卡因的总量都很小,低于其静脉用药常用量100 mg。至目前为止,静脉应用L2组和L3组所用利多卡因的剂量,都未发现全身不良反应。但从安全起见,用药原则为在有效的前提下,能少则少。

综上所述,在无痛人工流产手术中,含利多卡因0.25%的混合液,是预防丙泊酚静脉注射痛的最低满意浓度,即最佳浓度。

[1]花伟.丙泊酚配合芬太尼在人流术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0):142-143.

[2]王宏丽.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的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2010,31(14):1972.

[3]Nathanson MH,Gajral NM,Russell JA.Prevention of pain on propofol:a comparison of lidocaine with fentanyl[J].Anesth Analg,1996,82:469-471.

[4]胡惠静,陈涛,王汝涛,等.丙泊酚注射痛及其预防措施研究进展[J].医药导报,2010,31(1):63.

[5]张秦.利多卡因与芬太尼用于预防丙泊酚注射痛的比较性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医科大学,2007.

[6]仇军,黄利冲.利多卡因与芬太尼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的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7):129.

[7]徐新刚.混用利多卡因注射液在减轻丙泊酚注射痛的180例临床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综合版,2011,20(6):99.

[8]Coderre TJ,Katz J,Vaccarino AL,et al.Contribution of central neuroplasticity to pathological pain:review of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evidence[J].Pain,1993,52(3):259-285.

[9]Majedi H,Rabiee M,Khan ZH,et al.A comparison of metoclopramide and lidocaine for preventing pain on injection of diazepam[J].Anesth Analg,2002,95(5):1297-1299.

[10]张燕,秦元玲,张迎宪.上肢不同部位丙泊酚静脉注射痛的比较性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2,9(23):166.

[11]曹云飞,李建玉,吴新文,等.利多卡因预注与混用对丙泊酚注射痛的防治作用比较[J].广东医学,2007,28(10):1640-1642.

猜你喜欢

混用混合液利多卡因
硅油和矿物油混合液分层速度的影响因素
月季生态培育方法新尝试
双环磺草酮与吡嘧磺隆混用对稻稗的防治效果试验
利多卡因分子结构研究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应用进展
“口”“ㄙ”偏旁混用趣谈
哈萨克民族药塔斯玛依混用辨析
胆汁胰液混合液溶解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体外实验研究
地西泮联合利多卡因在人工流产镇痛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铅、铋混合液配制方法的探索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