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有效课堂教学的构建
2013-12-06□刘伟
□刘 伟
(中山纪念中学 广东中山 528454)
随着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及有效教学理念的日渐兴起,越来越多的学校体育工作者比课改前更加关注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实际效果。课堂教学是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的重要途径,也是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在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的实践工作中,十分有必要从有效果、重效益、讲效率等三个层面了解高中体育有效课堂教学的内在涵义,并着力从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设计、教学策略的创设与运用等方面,构建切实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1 高中体育有效课堂教学的三层涵义
1.1 高中体育课堂教学要有效果
课堂教学效果是指课堂教学活动的结果,它着重考察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所取得的具体进步和发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通过教学活动取得某种结果,达到某种目的,满足某种需要,这样才能认可教学活动是有效的,这是有效教学的第一要求。[1]因此,高中体育有效课堂教学的构建,首先要强调学生在体育与健康基本知识、运动技能和锻炼方法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在高中体育课堂教学的实际工作中,教师必需充分考虑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学有所获及在哪些方面取得了进步和发展。需要特别强调的是,高中体育课堂教学应十分重视学生运动技能的学习和掌握。一方面,运动技能的学习是实现运动参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等学习目标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良好的运动技能是高中生形成运动爱好和专长,培养终身体育兴趣和习惯的基础。事实上,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之所以推行选项教学,其中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比较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某一运动技能,进而形成一定的运动专长。从有效果的角度来看,其着眼点是学生的学习结果,但学生的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因此,在高中体育课堂教学中,既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也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使学生学得更好。
1.2 高中体育课堂教学要重效益
在有效教学理念中,有效果强调的是学到了东西,即教学有结果;重效益强调的则是学到的东西能够为学生所用,即教学有益处。也就是说,学而无用的东西,即便有效果,也无效益。教学效益实际上是教学价值的体现,具体来说,教学效益指的是教学及其结果与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需求是否吻合以及吻合的程度如何。 “是否吻合”是对教学效益质的规定, “吻合程度”是对教学效益量的把握。显然,教学效益强调的是教学及其结果的合目的性、合价值性。[2]显而易见,重效益比有效果要求更高,因为从重效益的角度来看,在高中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思考教学是否有效果,更加要深入分析这些效果对学生的健康生活和未来发展是否有效益及有多大的效益。众所周知,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设置了球类项目、体操类项目、田径类项目、水上或冰雪类项目、民族民间体育类项目、新兴运动类项目等六个运动技能系列,每个系列包括若干运动项目,每个运动项目又由各种运动技术组成。这就需要教师详细分析学生的体育需求和学校具体的体育资源,精选那些有助于学生学会运动、学会健身、学会做人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使学生不仅学得有效果,更要学得有价值。
1.3 高中体育课堂教学要讲效率
夸美纽斯在 《大教学论》 一书的扉页上曾指出, “写作此书的主要目的在于寻找并找到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员可以因此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多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3]这实际上是强调教学要讲效率。教学有效果和重效益是从教学产生了结果且这种结果是有价值的,但两者都没有考虑教学投入与教学产出的关系。高中体育有效课堂教学在保证有效果、重效益的前提下,还必须做到讲效率,即在一定的教学投入内产生尽可能大或多的教学产出。在现有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中,体育课每周仅2学时,而运动技能的学习和掌握是一种复杂的、链锁的、本体感受的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需要通过反复地练习进行强化,进而形成动力定型。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精心选择有价值的教学内容,而且要巧妙安排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手段的运用要有利于提高练习密度,不仅能最大限度地提升体育与健康知识、运动技能的学习效果,而且有助于学以致用。
2 构建高中体育有效课堂教学的方法
2.1 课堂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且重点突出
课堂教学目标在高中体育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是否有效果的前提条件,因为“《标准》构建了新的课程目标体系,确定以目标的达成来统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4]在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体系中,课堂教学目标应该是最明确且最具可操作性和可观测性的目标,它是模块 (单元)目标在每一节体育课中的具体表现,因此,课堂教学目标不能含糊其词。类似通过本课教学,发展学生的体能,或改进学生的投篮技术这样的目标就过于笼统,因为在一节课的有限时间内,我们很难做到全面发展学生的体能,那么,就应该结合本课主要教学内容的特点,拟定本课体能方面目标的侧重点。同样的道理,篮球的投篮技术可以分为原地投篮、行进间投篮,单手投篮、双手投篮,低手投篮、高手投篮、勾手投篮、反手投篮等,应该明确本课重点拟解决的技术重点。此外,课堂教学目标应该具有差异性,以便能根据学生在运动技能和体能方面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这样才能做到人人有效果。
2.2 教学内容要有助于学生的健康生活和未来发展
高中体育课堂教学内容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教师能否精心选择有价值的教学内容是高中体育课堂教学能否做到重效益的保证。同样的运动项目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说具有不同的价值。例如,棒球或橄榄球对于准备到西方发达国家读大学的高中生来说具有较高的价值,而对于其他学生可能就价值不高;健美操对于女生价值较高,而对于大多数男生来说则不然。在高中阶段,随着年龄的增大,男女学生在体育观念和运动喜好上逐渐表现出较大的差异,男生往往喜欢一些对抗性和竞赛性比较激烈的运动项目,而女生则喜欢一些平衡性、柔软性、活动量不大的运动项目。因此,教师要善于分析学生的特点和体育需求,并结合本校的体育传统及学校所在社区的体育文化,精心选择和设计有助于学生健康生活和未来发展的教学内容,特别是有助于发展学生的体能,有助于培养学生运动专长和体育能力,有助于学生养成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的教学内容。
2.3 教学策略要致力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教学策略是指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所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手段,它是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是否高效率的关键。教学方法的合理选择和运用对提高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善于在准确分析学生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本节课体育学习内容的特点及不同运动技能学习阶段的规律,巧妙选用教学方法。运动技能的形成与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不同阶段的学习对教学方法选用的要求具有一定的差异。例如,在体育教学中有一个普遍认同的观点是 “精讲多炼”,但在运动技能学习的不同阶段,教师讲不讲、讲什么、讲多少、怎么讲等问题就有不同的要求。通常认为,在运动技能的新学阶段,教师的指导应该多一些,而在巩固提高阶段则学生的练习多一些;技术难度较大的教学内容教师的指导应该多一些,技术要求较低的教学内容则学生的练习相对要多一些。与此同时,新课程倡导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有利于发挥学生体育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学会体育学习,但在选用这些学习方式时要注意避免滑入 “重形式而轻实效”的误区。
合理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恰当的教学手段有助于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高中体育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教学组织形式主要包括分组教学的运用、场地器材的布置、学生队伍的安排与调动、体育骨干的培养等。教学组织形式的选用要紧紧围绕提高课堂的练习密度来展开,因为较高的练习密度是学生发展体能和掌握运动技能的前提条件。体育课堂教学手段可以理解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措施,以使学生学习得更快,或能顺利解决教学的重难点。例如,在练习跳远时,在踏跳处放一个支撑跳跃用的踏跳板,不仅能提高腾空的高度,有助于学生体验腾空步,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5]总之,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手段等教学策略的创设与运用,要以提高教学效率为出发点,使学生不仅学有所获,而且具有更快的进步速度。
3 结束语
有效果、重效益、讲效率是有效教学理念的三个层次。有效果要求高中体育课堂教学要使学生通过体育课堂学有所获,重效益要求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学到的东西有价值,而讲效率则是指在有限的体育课堂教学时间内学到尽可能多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课堂教学目标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预期要达到的结果,它是衡量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是否有效果的主要依据;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相同的教学内容对于不同的学生意味着不同的价值;教学策略主要包括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手段等,它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保证。因此,体育教师要善于制定课堂教学目标,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巧妙创设教学策略,使学生不仅学有所获、学以致用,而且学得高效,从而构建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1]姚利民.有效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15.
[2]余文森.有效教学三大内涵及其意义[J].中国教育学刊,2012(5):42-46.
[3]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傅任敢,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2.
[4]教育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30.
[5]邵伟德.体育课堂有效教学与例解[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