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应力”与健康长寿
2013-12-06王文轩
译/王文轩
近年来,西方国家医学理论界正在兴起一门新的长寿医学理论——“情感应力”说。这种学说认为:在现代生存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生活中,由于个人竞争能力的强弱与客观上种种条件的限制,许多人很难实现自己的理想,因此,人们心中都郁积了许多“感情势能”,这种“感情势能”如果得不到散发,就会形成心理障碍的“应力”,影响人们的心理及生理健康,减少人们的寿命。对于这种症状,不能单纯地从药物中去寻求医治,而应当从心理学方面去寻求“情感应力”的治疗和预防。
一、现代人承受打击的能力越来越小
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遇到的各种问题是很复杂繁多的,诸如仕途升迁受阻,下海经商赔钱,爱情生活失意,常受小人暗算等等,不胜枚举。每个人心中都郁积了许多“感情势能”,这种势能日积月累,在心理上形成潜在的能量,如果得不到散发,超出一定的限度,就会有损于人的心理机能与生理机能。特别是随着现代文明社会高科技的发展,社会竞争的手段更加先进与智能化,优胜劣汰的规律无情地淘汰着落伍者,许多人活得十分紧张而艰难,心理难以保持平衡。现代人患心脑血管病的日趋增多,与“感情势能”难以散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有的学者将现代人和古代人的生存条件和健康状况加以比较,认为现代人的各种疾病要比古代人高出许多倍。古代人(特别是上古时代人)生活简单,不论狩猎还是刀耕火种,只要能维持温饱就行,社会矛盾与勾心斗角的事很少,虽然也可能因为争夺猎物或配偶而互相争斗,但那全靠力气来解决,用不着多费心机。所以,古代人的头脑要简单得多,他们几乎没有什么心理负担,也没有什么“感情势能”积累,更没听说过什么心脑血管疾病和神经官能症之类的疾病,生活得单纯而省心。
而现代人就不一样了,由于文明的发达和物质生活的丰富,在相互间物质攀比的影响下,现代人的扩张欲望越来越大,相对来讲,承受命运打击的能力越来越小,新的苦难带来的负荷越来越重,在狂热的追求中很难接受失败,精神上受到的压抑更多,这就导致了孤独、恐惧、失望和悲观等心理因素的出现,使人格发生裂变,进而导致精神崩溃。医学专家研究证明,人在心情愉快时,血液中便会产生一种有利于健康的化学因子,而若人处在焦虑、忧郁、紧张等情绪中,这些情绪对神经组织和心血管组织都会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导致现代社会流行病的发生。
二、“发泄淤积”与“情感应力”
其实,现代西方医学界提出的“情感应力”说并非新的独创之见,早在2000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提出了“发泄淤积”说的理论。他在《伦理学》一书中说:人生的目的在于追求幸福,而幸福就是不受阻挠的活动,但是,在现实世界中,由于种种矛盾和制约,人们要想追求“不受阻挠”的幸福是极难办到的,因此,每个人心里都淤积了许多苦恼,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人们为了追求生存,实在是太忙碌、太辛苦了,常常是烦恼多于幸福,经常处于忧患苦闷之中,心灵受到压抑。因此,人需要在一定时期从苦难沉重的现实中解脱出来,消除“情感应力”,让精神自由地驰骋一番。
但是,怎样才能从不幸的现实中消除“情感应力”从而使自己解脱出来呢?
最好的办法就是幻想,而文艺(包括宗教)恰好能满足人们的这一要求,让人在虚构的世界里尽情地享受一番,从而引起极大的精神快慰。亚里士多德认为,文艺是一种“解脱术”,它可以使人从沉重的现实生活中解脱出来,沉醉于文艺世界的遐想中,忘却世间的一切烦恼,在文艺创造的艺术世界中寻得精神的解脱与陶醉。这个时间哪怕是短暂的,对人的健康也大有益处。
后来,德国生物学家兼美学家谷鲁斯继承和发展了亚里士多德“发泄淤积”说的观点,认为人类的本能活动都带有天然的情感,这种本能的天然情感,如果能使“情感应力”自然地散发出去,就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如果“情感应力”得不到散发,人的天然本性就会受到扭曲,产生心理失衡和精神变异。所以,谷鲁斯晚年提出了系统的“情感应力发散”说,积极主张人类的感情能量必须寻求“应力的发散”,以保证人类天然本性的正常发展。
从上述内容中可以看出,亚里士多德和谷鲁斯提出的“发泄淤积”说和西方现代医学理论界提出的“情感应力”说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只不过前者是从文艺心理学的角度提出来的,后者是从医学理论的角度提出来的,两者的共同点都是主张感情势能必须发泄。
三、诱导患者讲出心底的秘密
近代奥地利著名的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更是积极主张“感情势能”的“淤积发泄”与“应力疏导”,他在临床实践中发现,精神病患者大多是由于心情长期受到压抑而导致精神崩溃的。
他举了一个病例:有一次,他的医院来了一位患有精神瘸的贵族小姐,这位姑娘很有教养,也很漂亮,但却得了一种奇怪的病,不仅拒绝喝水,而且一看见水杯便伸手打掉。弗洛依德运用“情感应力”的疏导办法,诱使她讲出她一见水便产生反感的原因。这是弗洛伊德诊治精神病患者的主要方法,就是让患者精神放松,采取聊天、套话、催眠、梦呓等办法,诱导患者讲出压在心底的秘密,只要他们能将内心隐蔽的“感情能量”释放出来,精神病就会减轻和治愈。
起初,这位姑娘目光呆滞,缄口不语,后来在弗洛伊德千方百计的诱导下,她终于讲出了事情的原委:原来,她的家庭生活条件优越,饮食极为讲究,有一次,她午睡醒来,忽然看见一只猫在桌子上盛凉开水的玻璃缸内喝水,她立即感到恶心难当,起身将剩下的凉开水倒掉。从此以后,她一看见水便觉反胃。她原准备将这件事情告诉母亲,但又恐母亲责怪保姆,因为这位保姆将她从小照顾大,与她的感情很深,她绝不能让保姆受牵连。于是她就将这个秘密隐藏在心底,不久,便酿成一种厌水的精神病。自从她讲出这个秘密之后,精神上的压抑没有了,病情便逐渐好转。
还有一个病例,有位姑娘在交往中竟不自觉地爱上了自己的哥哥,但这位姑娘知书达理,深知自己的想法不道德,是可耻的,于是便将这个想法强压在心底,但这个想法始终难以排除。过了数年,她的嫂子突然患病而亡,她想到与哥哥结合的障碍没有了,不由心中一阵窃喜,但她又立时意识到自己的这种心理很卑鄙,猛地将这种想法加以抑制,于是便导致了精神崩溃。后经弗洛伊德长期医治,诱导她讲出压在心底的这个秘密,她便逐渐恢复了健康。
这两个典型的病例告诉我们,对于不愉快的心事千万不可强压和积累,必须寻求“情感应力”的发散办法将淤积已久的“感情势能”释放出来,以减轻心理负荷。
四、女人比男人长寿的奥秘
现代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女人较男人长寿平均5~8岁左右,其原因乃是因为女人爱唠叨,满腹心事喜欢向人倾诉,胸中不留块垒。女人们在相互唠叨中,内心郁积的不快得到发泄,人生不如意的事不存心臆,一吐为快,从而摆脱烦恼,心情舒展,自然有益于健康长寿。
心理学研究还发现,文人与学者较为长寿,究其原因,乃是由于他们每当感情涌动时,便云笺致友,或提笔为文,让情怀高扬,以求宣泄之快。为文者俱知写作苦中有乐,每当文兴驰来,始于谋篇,继而练字,字斟句酌,谋篇布局,乐此不疲,这种精神状态可以使思维得到梳理与锻炼,个中雅趣,非乐此道者所能体味。所以,文人学者虽然很清苦,他们的生活方式却对身心健康极为有益。这些事例都说明,善于释放“情感应力”将“感情势能”发散,有益于长寿。
五、如何释放“情感应力”
如何释放“情感应力”来散发你的“感情势能”呢?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不同,可根据自己不同的职业、性格、修养和爱好而定,但有几点是共同的:
首先,应将自己的“感情”用在事业上,排除种种欲念和干扰,以忘我的精神,力求在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上做出成绩。古人云:“用志不纷,乃凝于神。”古往今来,凡是有成就的人,都能克制欲望,专注于事业,从而取得超乎常人的成就。实践证明,这是一条成功之路,许多有志者正是在这条路上锻炼自己,在勤奋中成就了天才,为人类的文明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这方面的例子很多,这里就不再赘述。当然,世界上的平凡人毕竟是大多数,但只要勤恳地工作,努力学习,不断进取,他们也总会做出一定的成绩,体现出自己的生命价值。相反,欲望太多的人,常常把时间和精力消耗在庸俗生活的追求上,所以这种人难成大事,只会最终将自己变为一个庸庸碌碌无所作为的人。
其次,要豁达大度,乐观开朗。遇事要想得开,将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忧烦与苦恼看得淡一些,为人处世不要斤斤计较、小肚鸡肠。胸怀要开阔,器量要博大。需知成大事者,都是具有大器量的人。相反,心胸狭窄的人不仅难成大事,而且经常处于凄凄惨惨的情绪中,使身心俱受折磨,对健康极为不利。
再次,还可将心理淤积向知心朋友倾诉,听取朋友的开导,释放积累的能量,以求心气平和。甚至该哭就哭,谈笑就笑,以求宣泄之快。另外,还可以用“情感应力”的“转移法”,在思想苦闷时,寻找一些开心的事情去做,如旅游、唱歌、下棋、打球、欣赏艺术、跳健身舞等,把不愉快的心绪抛开,以求身心酣畅。必要时,还可找心理医生咨询开导,疏通理顺自己的情绪,力求保持一个好心境。
人生于世,难逃各种羁绊与忧患,挫折与坎坷在所难免,人人心里都有难言之隐,所以古人早有“活人难,做人更难”的说法。法国的大哲人狄德罗说过:“人是一种力量和软弱、光明与盲目、渺小与伟大的复合物。这并不是责怪人,而是为人下的定义。”这就是说,人是坚强的又是脆弱的,人是理智的又是盲目的。而情绪化又是人性中的一大弱点,许多人很难跳出自我设置的陷阱。重要的是人应当学会在各种苦恼与不愉快中,寻求“情感应力”的宣泄与解脱,解放自己的心灵,使自己活得更自由、更超脱、更潇洒一些,充分享受生命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