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下的竞技体育发展模式
2013-12-06缪佳
缪 佳
党的“十八大”工作报告提出,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这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体育发展,提出的新的目标和要求。中国竞技体育是中国体育事业中最为成功一部分,它成功的要点是顺应中华民族走向世界、增强民族自信心的需求。2020年中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竞技体育承接着提高公民健康素质、凝聚民族力量、振奋民族精神、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任。
“没有健康就没有小康”。随着人民群众生活的改善和逐步提高,中国的竞技体育未来发展,应该从更广阔的视角、去认识和提升为中华民族争光的内涵和高度,探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下竞技体育的发展模式改革,并思考增强竞技体育的社会责任感。只有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群众体育快速发展,才能让人民享有小康的生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 提升中国竞技体育发展的内在高度
中国是近三十年在夏季奥运会金牌榜上进步最快的国家,从1984年重返奥运会后,中国在夏季奥运会金牌排名榜上一路上升,超过了德国、俄罗斯、美国,2008年中国在北京奥运会上获得金牌榜第一,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七个获得夏季奥运会金牌榜第一的国家。但中国竞技体育缺少有影响力的运动员,缺乏对世界竞技体育发展的贡献。
1.1 中国竞技体育要提高世界影响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运动员获得上千个世界冠军,特别是在夏季奥运会上,到2012年伦敦奥运会止,中国运动已经获得201个夏季奥运会冠军。“但是这些冠军大多集中在跳水、举重等冷门项目中,太多的金牌与世界‘主流’运动项目无关,与中国民众无关”(网易·体育),所以受到关注度不大。被公认为“体坛奥斯卡”,劳伦斯世界体育大奖,中国选手仅有两人获得过,而得到提名的也只有6位。作为中国唯一的劳伦斯奖评委的邓亚萍曾说过:“西方媒体关注的都是篮球、网球、足球等主流项目,中国的运动员虽然也很出色,但是项目影响力有限,所以我们的队员很难获得提名和奖项”。劳伦斯奖是西方人对竞技体育评价的体系,但现代竞技体育和奥运会又何尝不是西方文化的产物?
竞技体育的影响力不仅仅是竞赛场上的争金夺银,它还包含着运动员项目的关注度、个人的品质、精彩的语言和优雅的风度等综合因素。和奥运会冠军相比,姚明和李娜的影响力则给人们一种启示。姚明和李娜既不是奥运会冠军,也非世界杯冠军,他们的影响力和他们的项目有关,篮球和网球不是中国的传统项目,也不太符合中国人的运动特点,但中国有影响力的运动员就是出自篮球、网球以及刘翔的田径项目,这就迫使我们重新思考竞技体育的金牌战略。冷门项目虽然能有金牌,但未必有影响力。
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运动员在获奖后不敢太张扬自己的个性,千篇一律的感言让中国感动,却难感动世界的主流媒体。运动员的积极向上、超越自我、挑战极限、展示个性、遵守规则及坦城和真实也是影响力的一部分。被劳伦斯世界体育奖认可的中国运动员姚明、刘翔、李娜都有自己的个性特色。他们机智、幽默,展现了中国运动员阳光可爱、真实的一面。所以中国仅仅培养金牌运动员是不够的,只有培养更多有影响力的运动员,竞技体育才能走向世界,带动中国的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
1.2 中国竞技体育要立足于为世界做贡献
一个伟大的民族,必定要对世界的文明进步作出贡献。世界竞技体育正在遭受过度商业化的侵袭而改变着奥林匹克教育的初衷,为此,世界各国越来越关注礼仪之邦中国的和谐价值观,世界很期待注重和谐的中国文化能帮助人们在激烈竞争的过程中减少功利性的追逐而找到平衡。中国竞技体育要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者,把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带向世界,为世界竞技体育发展做贡献。
英、美、法、德能成为当今的体育强国,不仅仅是因为获得奥运会金牌榜的第一名,而是对世界体育的贡献。时光如梭,岁月如箭,谁能记清世界上有多少人获得奥运会金牌,但只要奥运会存在,古希腊就存在;只要奥运会存在,德国人唤醒古代奥运会、英国发源现代竞技体育和举办3届奥运会、法国人创办世界两大重要赛事及美国人用商业化挽救现代奥运会将永远不会被遗忘。即使瑞士这样的小国,从未曾获得过奥运会金牌榜第一,同样因服务和接纳国际奥委会及世界许多单项组织,用自己精湛工艺制造的钟表,解决现代奥运会比赛的计时问题,而被世界所牢记。
中国要成为世界强国,就要提高影响世界、改变世界的能力,自身的强大和对人类发展的贡献、对世界体育的贡献同样重要。中国是奥运会大家庭中一名年轻的成员。对奥运会的认识及参与奥运会的感悟是有差异的。由于近代中国被列强侵凌和新中国遭世界误解封锁的历史,中国在重返奥运会后,似乎很迫切想向世界展示自我,释放一种被压抑太久的情绪。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特别是进入小康社会的中国,将伴随着奥林匹克运动发展而逐步走向成熟,并和奥林匹克大家庭一起铸造辉煌的未来。
所以,中国竞技未来发展有义务承担这份延续奥林匹克蕴含的文化教育理念的责任,引领世界竞技体育的良性发展,在传统文化融合中实现奥林匹克文化升华,使体育精神和教育理念永远昌盛。
2 转变中国竞技体育发展模式
以竞技体育为主要形式的现代奥运会,原本是体育的一种教育手段,它以竞技的方式、明星的力量去带领和引导青少年参加体育运动,培养身心健康、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但随着现代竞技体育的商业化和职业化,以奥运会为代表的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逐渐分离。中国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要不断提高国民体质、推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改变运动员的培养体系,鼓励更多青少年参加体育运动。
2.1 竞技体育要转向引领大众体育的发展
全民健康、特别是青少年健康问题是世界性的难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化的生活带来了各种文明病,如果人类不健身,将很快被现代文明所淹没,因此世界各国政府都在花大力气抓大众健身运动。
中国群众体育一直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近十几年来,中国群众体育无论在健身意识上,还是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上,以及国家在投入居民健身的场地和器材上都是在增加的,只是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生活方式改变远远超出我们的设想,全民健身天天在呼吁,但成绩很难计算,国民体质不见好转、学生的体质日益下降,而竞技体育的显著成就又让群众体育问题日益突出,全民健身工作要比竞技体育艰巨得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中央从经济发展程度和群众生活水平角度提出的,所以中国一定要转变竞技体育发展观念,把重点转向群众体育。
首先要增强发展群众体育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人类社会的发展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未来社会生存环境的变化和各种疾病威胁也远不在我们的计划中,西方发达国家一直重视民众的健康、体育人口也远远高于中国,但还是出现了一大群肥胖人,于是不得不重拳出击,2006年欧洲53个国家卫生部长签署制定共同章程向肥胖宣战。美国总统奥巴马成立特别工作组,着手解决儿童肥胖问题。中国肥胖人口数可达9 000万,超重人数估计过两亿。而超重肥胖的儿童少年约有1 200万(新华网)。中国如不全身心投入到全民健身中去,未来我们将以更大的代价去应对。
其次要最大限度地挖掘竞技体育优势,服务于全民健身活动,让竞技体育更好地引领和推动全民大众体育的发展、鼓励年青一代走向运动场。竞技体育的金牌诚可贵,大众健身的价更高,很多西方发达国家不是不要奥运会的金牌,而是在全民健身与竞技体育孰轻孰重、难以两者兼顾时不得不选择全民健身。所以中国的竞技体育一定要负起引导大众体育发展的责任来。
2.2 竞技体育要改变运动员培养体系
中国竞技体育发展中最大的问题是后备人才。中国竞技体育和举国体制的建立没有预计中国社会的快速变化,中国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曾一直依靠三级训练网,运动员的分配也依赖着国家的统一安置。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国家人事制度的改革,退役运动员分配发生了问题,由于找不到工作,一些优秀运动员生活窘迫,导致了从事艰苦性、高风险和成才率低的竞技体育的孩子越来越少。
目前中国的城乡差别、贫富差别及引进运动员政策,尚给中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留一丝机会,为充实队伍各地纷纷开始引进运动员,特别是一些发达省市利用经济优势,大量地从不发达的地区引进运动员。这一举措虽然缓解了一些省市后备人才的匮乏矛盾,但并不是长久之措。到了2020年,当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中国的城乡差别、贫富差别将会逐渐缩小,而“四个”现代化的生活(出门机械化,上楼自动化,家庭电器化、娱乐电脑化),可能让农村的孩子也无法运动,所以必须改革中国运动员的培养体系,要在引导孩子去运动上下功夫。
首先要把运动员早期培养放在学校、放在社会上“散养”,让更多孩子运动和学习两不误。体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身心健康、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年轻一代,而不是金牌,要让中国大城市和发达地区的孩子多运动,要让农村、不发达地区孩子多读书。其次要建立各种意在让孩子参加运动的课外俱乐部,以快乐、健康吸引孩子运动,培养孩子的运动兴趣,让他们学会基本的运动方法,不要把孩子直接送上竞技的“赛场”。第三要建立校际的联赛制,用联赛制作为一种激励机制,在鼓励更多的孩子参加运动同时发现人才。中国现在每年有很多世界性的赛事,要利用这种机会让孩子接触体育明星们,激发孩子运动热情。只有让更多孩子去运动,才有更多选择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机会。中国竞技体育一定要把培养有文化、有道德、有个性、有国际影响力的运动员作为最终的目标。
3 增强中国竞技体育的社会责任感
中国竞技体育得益于举国体制,中国的竞技体育在国家人力、物力和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得到优先发展,现在无论从社会发展还是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都要增强竞技体育的社会责任感,从国家大局出发,发挥自身价值,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让民众关注大型的赛事和体育明星,更好地回报社会、服务大众。
3.1 竞技体育赛事要满足大众观赏的需要
竞技体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比赛,竞技体育赛事以它的竞技性、观赏性和娱乐性,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正是由于这些赛事,让民众的生活变得丰富和精彩。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现在办的赛事越来越多,但有观赏性的比赛却不多,上海的六大名牌赛事的观众越来越少,上海的黄金大奖赛,票价一千多,比赛前退票10元钱,即便是博尔特来参加,观众也不“领情”。这说明中国的体育赛事不为大众所欣赏。
中国举办的赛事重城市形象、轻大众需求,重知名度、轻经济效益,很多赛事办成形象工程,比规格、比排场,少了赛事原有的观赏性。如近几年国内城市举办马拉松比赛的热情很高,举办城市也越来越多,在2010年全国有17个城市举办马拉松比赛,到2012年增至30多个,许多城市愿意承办马拉松比赛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马拉松比赛通过电视直播,可以向外界展示市容、建筑、文化名胜等,而不是为了吸引更多人群参与健身和让民众更好地观赏比赛。
其次一些赛事的引进,纯考虑赛事的知名度,与大众的观赏和娱乐无关,如果没有广大观众自愿前往观摩,那这些著名的赛事在中国又能办多久呢?世界著名的赛事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的悠久历史,马拉松比赛作为一项单独的赛事已经有117年的历史,温网、美网、法网、澳网都有百年以上历史,中国的赛事耗资巨大、急于求成,脱离中国大众的实际,其实也是一种缺乏对社会、对人们的责任感。
中国的赛事要持续发展,就要找准定位,着眼长远,选择一些更符合中国人观赏和娱乐的赛事,要重视赛事的社会功能,同时要让一些赛事成为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的重要载体和实施平台。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竞技体育的赛事就要从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出发,让赛事更有观赏性和娱乐性。
3.2 优秀运动员要成为全民健身活动的带头人
中国的优秀运动员依靠国家和社会培养,应该担负回报社会的责任,除了参加社会的公益活动,更要用榜样的力量推动全民健身运动,走入学校带动孩子们的健身。社会责任感是运动员个人品格和魅力的展现,如姚明和刘翔他们在运动场上张扬霸气,但在生活中却是礼让谦和的人,成名后他们一如既往尊师爱友、洁身自好并热衷于社会公益事业,体现高度的社会责任。
2012年伦敦奥运会结束后,英国组织了历届奥运奖牌获得者和参加伦敦奥运会的运动员到各俱乐部去,和公众一起参加系列体育活动,这是一项公益活动,目的是通过体育明星带动更多人去运动,在这期间,英国举办超过5 000个体育活动。中国全民健身中最大的问题就是青少年体质差,运动机会少,近十几年国家也“三令五申”发文让他们动起来,但青少年总不如老年人锻炼身体那么自觉,青少年体育锻炼关键是缺少原动力。
顾拜旦复兴奥林匹克运动的真正目的是想通过体育运动来教育青少年,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培养具备生存能力、不畏人生潮起潮落、身心快乐并能承担起社会责任的年轻一代。
所以中国的优秀运动员、奥运会金牌选手要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来担当此重任,要以自身良好的形象去倡导青少年锻炼身体,改善体质、抵御疾病,完善道德、健全精神。应该让优秀运动员经常走进校园,辅导和带动青少年并和他们一起运动。青少年身心健康、意志坚强、充满活力,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体现。竞技体育不应只为获取金牌服务,更该为全民健身、为社会大众服务,更要把运动健康的理念灌输到青少年的健康生活的意识中。中国竞技体育要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把它当作公益事业来做,只要青少年动起来,竞技体育才会后继有人,中国才会有未来。
4 结语
中国社会的变迁必然要带动竞技体育的发展模式的改革,竞技体育发展必须与经济发展水平、政治制度以及社会、文化环境相适应。它的发展模式要有利于中国的强盛,更有利于促进世界竞技体育的良性发展。因此中国的竞技体育要伴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以自身力量,积极引导大众投入到全民健身中去,增强国民体质,推动中国体育的全面进步。
[1]吴俊宽.没有健康就没有小康[EB/OL].http://news.youth.cn/zc/tyrp/201211/t20121127_2656111.htm,2012.12.20.
[2]穆勒,石珂.劳伦斯为何不待见中国人? [EB/OL].http://sports.163.com/12/0208/02/7PN6INPF000502OI_3.html.2012.12.28.
[3]缪佳.竞技体育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独特作用[J].体育科研,2012,(1):11-15.
[4]李栋,等.政协委员称孩子体质下降 警惕变成新东亚病夫[EB/OL].http://news.qq.com/a/20100307/000328htm, 2010-7-10
[5]沈晓明.学校家庭社会需要共同关注学生健康,青少年体育[M].上海:中国福利会出版社,2007:III-VI.
[6]王世让.全国马拉松赛场增至30多城城市缘何青睐马拉松[EB/OL].http://news.sports.cn/Athletics/2012-04-13/4449.html,2012.12.30.
[7]杜兆才.中国马拉松呈六大特点[EB/OL].http://sports.people.com.cn/h/2011/1229/c226949-218893856.html,2012.12.30.
[8]姚冬琴.最新报告显示我国有1200万超重肥胖少年儿童[EB/OL].http://ww w.china.com.cn/new s/edu/2009-07/06/content_18072184.htm.2012.12.30.
[9]侯颖.英国奖牌获得者助力地区体育发展[EB/OL].http://www.sportinfo.net.cn/show/title.asp?TID=28562,2013.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