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二运背景下辽宁全民健身品牌文化活动模式构建研究

2013-12-06宋铁男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全运全运会辽宁

宋铁男

(1.上海体育学院 研究生处,上海 200438;2.沈阳体育学院社会体育学院,辽宁 沈阳 110102)

1 研究缘起

北京奥运会后,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结构发生了战略性调整,全民健身成为新时期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心所在,同时也是新时期我国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建设体育强国和文化强国,丰富国民文化生活的地位和作用得以突出。从近年来的经验看,我国大型体育赛会在办赛理念上开始由以往纯粹的竞技体育独角戏向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并重的方向发展,利用大型体育赛会的“镁光灯”效应和办赛遗留下的大量优质体育资源推动全民健身事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一种受到大家广泛认同的比较普遍的做法。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提出了“奥运与全民健身同行”的理念,开启了大型运动会带动全民健身开展的先河。奥运会后,承办第十一届全运会的山东省,站在时代高度,顺应中国社会发展和体育发展的历史潮流,在借鉴北京奥运会经验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了“和谐中国 全民全运”的全运办赛理念[1],开创了中国全国性运动会办赛思想的新纪元,体现了我国体育事业落实科学发展观、服务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时代要求和以人为本、全民健身的深邃思想内涵,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人们对体育及全运会价值的领悟。

如今全运盛会落户辽宁,如何延续与进一步贯彻实践“全民全运”的办赛理念,利用全运契机将辽宁全民健身事业推向新高度,急需进行积极的探索。基于此,本文以辽宁全民健身品牌文化活动模式构建为研究视点,在分析、借鉴十一届全运会推动全民健身品牌文化活动建设的基础上,将辽宁区域特点与全民健身文化活动相结合,提出具有深远社会影响和文化深度的全民健身品牌文化活动模式,以期为实现全运效应持久化、全民健身生活化、群众体育人性化,促进辽宁全民健身品牌文化活动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2 利用全运会推动全民健身品牌文化活动建设的既往经验

利用全运会的辐射效应,推动促进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的做法始于全运会理念的创新。这种理念创新萌生于在江苏省举办的第十届全运会,十运会提出了“体育的盛会,人民的节日”办会理念,进一步发展于在山东省举办的第十一届全运会,十一运会提出了“和谐中国,全民全运”的办会理念。

理念创新必然诱发机制创新,十一运会东道主山东省抓住难得的历史契机,在“全民全运”理念提出的基础上,积极推动了全运会办赛机制创新,因势利导,结合自身的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逐步培育和打造出了具有山东元素特点、以“全民健身”为主题的全民健身品牌活动,以“全民健身、共享全运”为主题的全民健身活动在山东省各地区蓬勃展开。“风筝之都”潍坊的国际风筝节,泰安的国际登山节,“帆船之都”青岛的帆船健身特色项目成为具有较高国内外知名度的全民健身品牌文化活动;作为蹴鞠的起源地,亚足联将临淄列入“亚洲足球展望计划”中国项目;德州举办了以“迎全运、促和谐”为主题的农民运动会,运动会除了设有传统体育项目外,还有趣味十足的运动项目;烟台、威海、聊城也在着力打造水上全民健身品牌文化活动,全民健身体育氛围十分浓郁。彰显山东特色元素的全民健身品牌文化活动已经成为向世界推介山东特色自然资源和人文历史资源的重要载体。全运会正在努力实现从“金牌第一”到“全民全运”的转型,正在努力树立全民参与、全民共享、全民健身的科学体育观[2]。至此,全运会不再仅仅是竞技体育独舞的平台,同时也成为了群众体育文化活动展示的大舞台,切实实现了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活动的共同推进,演绎了全民全运的精彩一幕,为推动我国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协调发展做出了可贵探索。

山东利用全运会推动全民健身品牌文化活动的做法为辽宁提供了借鉴,基于此,根据辽宁区域特色,本文提出了以下全民健身品牌文化活动建设模式。

3 辽宁全民健身品牌文化活动建设模式

3.1 基于辽宁中外企业的“职工体育大赛”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世界著名企业纷纷落户中国,国内的许多企业也在改革中崛起。同时,中外企业的员工数量猛增,他们不仅对体育休闲健身有了新的需求,而且形成一种全新的企业文化理念。企业员工在全新的企业文化熏陶下,健身理念和健身方法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为了适应企业员工的生活体育需求,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2004年中华全国总工会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发起主办了世界著名在华企业员工健身系列大赛[3]。这是中国首次举办以企业员工为参与主体、以全民健身为主旨的群众性体育活动赛事,比赛邀请了世界著名的在华企业和中国企业组织员工参赛。大赛采取政府支持、企业参与、市场操作的运作方式,是新时期我国职工体育的新模式、新方法,为群众体育文化活动发展做了具有示范性作用的探索。该模式特色突出、新意盎然,成为展示时代风尚与企业形象、城市美景的载体,打破了区域界限、行业界限,为企业员工参与体育文化活动提供了平台,吸引了众多的职工参与到体育休闲健身活动中,为参赛企业架起了一座交流与合作的桥梁。

新时期,随着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的实施以及辽宁沿海经济带获得国家批准建立,辽沈大地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在日前由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沈阳市更是位列全球200个经济规模最大的城市中发展最快城市的十强之列[4]。世界500强和国内知名企业很多开始在辽宁扎根落户,本地新兴知名企业也不断涌现。基于这一背景,建议全运会组委会、辽宁省体育总会和辽宁省总工会三方协作,以召开“全民全运”的全运会为契机,着力打造一档以在辽沈地区的海内外知名企业为主要对象的“企业之间”娱乐性职工体育赛事,将企业生产运营中的诸多环节设计成各类娱乐性体育游戏,这既可激发辽沈地区广大企业员工的体育参与热情,丰富职工体育文化生活,使广大企业员工有了隶属于自己的群众体育活动形态,又可丰富企业文化形态,增强企业员工的归属感,同时还会对在更广泛范围内树立本区域企业的良好形象,扩大企业在域外的知名度起到良好的宣传效果。

3.2 基于辽宁全民健身创新项目的“群众体育文化创编成果大赛”模式

全民健身计划在我国已实施近二十个年头,效果十分显著,现如今,运动健身、健康生活的观念已深入大部分国人心中。随着体育生活化向纵深发展,人们对健身项目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形式的多样性、内容的新颖性、取向的休闲性的诉求倾向日益突出。而现有大多数健身项目主要来源于两个渠道,一是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祖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二是近代由西方传入我国的竞技运动项目。全民健身项目的过度传统化、竞技化已成为影响我国民众健身休闲满意度的重要桎梏,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地创编新的健身项目以适应民众的需求。可喜的是,近年来,国内体育界的许多有识之士和民间体育爱好者开始关注到这一问题,对全民健身项目的创新活动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和探索,通过原创、整合、重塑和引进等方式创编出诸如手杖健身操、海派秧歌、三林龙狮、排舞等一批为广大群众所喜爱的新型全民健身项目,丰富了全民健身的活动内容体系[5]。

自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以来,辽宁群众体育行政管理部门、群众体育民间社团和民间体育爱好者就在健身项目的创新上进行了积极探索,此次十二届全运会恰逢“全民全运”理念提出一个全运周期纪念和“十二五”国家文化改革的双重发展契机,建议全运会组委会、辽宁省体育总会、辽宁各城市政府三方协作,充分利用发展机遇期,统筹规划、组织动员体育、文化、传媒等多方力量举行全民健身创新项目创编成果系列展示大赛,按照集中展示(大型活动)和分散展示(小型活动)相结合的原则,对近年来辽宁地区涌现的较为新颖的,符合大众流行文化特点的,以志趣性为价值取向的创意性体育文化活动创编成果进行大规模宣传报道,展示近年来辽宁群众体育文化发展的先进成果,同时,可以邀请国内全民健身项目创新的优秀活动典型参加此次展示活动,推动国内优秀成果的横向交流,丰富我国群众体育文化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将群众体育文化推向繁荣发展的新高潮。

3.3 基于辽宁“体育达人”的“体育达人秀”模式

中文字典里,“达人”是指经过长年的锻炼,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得到某个领域真谛的人。择其意,“体育达人”可以理解为经过长年的锻炼,擅长某种体育项目或对体育知识理解很深的人。作为“达人”风采的展示形式,“达人秀”节目发源于20世纪的英国,近年来在我国蓬勃发展,许多身怀绝技的民间人士通过“达人秀”舞台将自己原本不为人知的绝活展示给广大观众,由于新颖独特,该节目一经举办就受到了广大民众的极大追捧,时至今日,“中国达人秀”节目已成为国内一档收视率极高的知名文化娱乐节目。作为“达人秀”大家庭的成员之一,“体育达人秀”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还较短,影响力较小,各地仍处于探索阶段。2011年,为迎接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首次在中国举行,举办地南京市举行了首届“民间体育达人秀”大赛。该次“民间体育达人秀”大赛不设年龄限制,不限任何技艺,吸引了众多南京民间“体育达人”前来秀技艺,引起了广大市民的广泛关注,成为南京一项新的城市体育景观,极大地丰富了南京群众体育文化活动的形式[6]。

在辽宁城市中,作为十二届全运会主赛场的沈阳市首先进行了举办“体育达人秀”的探索。2011年,沈阳市举办了“健康达人”评选活动,以健身知识问答、健身展示和体能测试等作为评比内容,引起了广大沈阳市民的极大兴趣,市民参与十分踊跃,在沈城掀起了一股科学健身、健康生活的高潮[7]。针对“体育达人秀”类节目的极高人气和巨大发展潜力,建议由全运会组委会牵头,统筹各城市,在汲取南京市、沈阳市开展“体育达人秀”活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多样化的拓展,在全运会期间由各城市轮流举办“体育达人秀”类系列节日,将民间的健身奇人、奇技进行充分展示,将其打造成为展示辽宁民间体育技艺的“草根舞台”,并以此为契机,探索“体育达人秀”活动长期化、特色化的举办模式,以促成更多有创意、有特色体育技艺的推广与普及。

3.4 基于辽宁村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村落体育活动成果巡展”模式

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是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多年来,国家体育总局大力加强农村体育发展。从2006年起,体育总局会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截至2010年底,全国共投入资金118亿多元,建成23万多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使全国三分之一的行政村拥有了公共体育场地设施,体育场地面积共增加2亿多平方米。2011年又新建4 550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399个“乡镇体育健身工程”。[8]

自《关于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意见》通知以来,辽宁省就特别注重“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建设工作,截至2009年,辽宁省共建设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项目4 583个,共投资约12 138.5万元[9]。通过多年的挖掘、整理和建设,辽宁多地出现了具有浓郁乡土特色的“村落体育”形式,体现出了独特的农村体育文化价值。在以往全运会的群众体育文化活动展示中往往以展示城市群众体育发展成果为主,以“村落体育”为主题的展示活动还很缺乏,农村体育的发展成果没有得到很好的展示,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村落体育”优秀形式在更广范围的推广和影响力的扩大。延续贯彻“全民全运”的理念的本次全运会,其群众体育活动展示自然不应仅局限于在城市开展,而应在城市开展的同时,也关注农村地区的群众体育文化活动发展情况,辽宁各级政府的体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充分发挥各级农民体育协会、体育社团作用,整合各方面资源,以“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等公共体育服务项目建设为抓手,组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先进示范点的评选,并在各城市定期举行基于先进示范点的优秀“村落体育”成果巡展活动,将辽宁地区具有乡土特色的村落体育发展成果加以展示,展现、推广辽宁农村体育文化活动的发展成果。

3.5 基于辽宁全民健身设施的“全民健身景观体育”模式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们对体育健身场地的环境要求也相应提高。将全民健身设施融入山水、广场、公园、人文景观之中,已成为全民健身设施建设的一个新趋势。2003年,离离草原马背行(内蒙古)、舟山海洋体育文化公园(浙江)等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全民健身景观被评为我国全民健身20大著名景观[10]。

从辽宁的全民健身景观建设情况看,近年来,省内各城市虽然也积极推动开展了一些全民健身活动项目,但与其他各省的活动有趋同性,没有特色,无长效性,景观效应不够突出。一些活动流于形式,层层落实组织人参加,追求的是电视效果[11],缺乏真正将具有地区特色的人文自然景观与全民建设实施有效融合,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全民健身景观。事实上,辽宁的人文自然景观资源十分丰富,自然景观方面,鞍山的千山、丹东的凤凰山、锦州的医巫闾山等均为历史文化名山;大连、营口、锦州、葫芦岛、丹东等城市濒临黄海、渤海、鸭绿江等著名江海;沈阳棋盘山、辽阳弓长岭是国内知名的冬季冰雪旅游胜地;人文景观也十分众多,既有两陵一宫等古代清文化遗址,又有近现代的“红色”文化和新中国工业文化旧址,还有世博园等当代大型休闲旅游园林,具备打造知名全民健身景观的基础条件。因此,建议在全运会周期内,辽宁各城市的体育部门与园林、旅游、市政管理等部门协作打造具有各地特色的全民健身景观,为满足广大民众的体育生活化需求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产品,真正将“全民全运”的全运办赛理念落到实处。

3.6 基于辽宁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的“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大会”模式

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是国家体育总局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建立的一种新型的具有社会主义公益性特征,广泛吸引青少年参加户外体育活动的场地形式,是新时期适合我国国情的青少年体育活动建设模式的一条新举措[12]。建设以来,营地在构建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三位一体”教育和体育运动环境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受到广大青少年的热烈欢迎。为了展示营地建设的成果,促进营地建设经验的交流和推广,更好地为青少年服务,国家体育总局定期组织召开全国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展示大会。

自2004年国家体育总局颁布《关于开展全国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始,辽宁省便积极响应,于2005年开始建设“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至2011年的七年间共建设了十二所营地[13]。但截至目前为止,辽宁省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的发展成果还从未得到过一次集中展示的机会。在坚持“全民全运”理念的十二届全运会,作为重要社会群体的青少年的体育活动展示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因此,建议在全运会举办周期内,由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协作,举办辽宁省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大会,既集中展示了辽宁省青少年体育文化活动发展的成果,又检验了辽宁省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的发展状况,促进了各营地的建设,为避免营地建设同质化和营地类型结构的优化提供了依据。

4 结论

1)全运会对于全民健身品牌文化活动建设具有重要推动作用,需要结合该地域自身的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逐步培育和打造具有区域元素特点的全民健身品牌文化活动。

2)辽宁全民健身品牌文化活动可以通过“职工体育大赛”、“群众体育文化创编成果大赛”、“体育达人秀”模式、“村落体育活动成果巡展”、“全民健身景观体育”、“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大会”等模式具体加以实现。

[1]十一运盘点:“全民全运”理念创新引导机制创新[N].大众日报,2009-10-30.

[2]平永忠,李 振,李玲君.全运会推动黄河三角洲全民健身发展实证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1(6):27 -31.

[3]体总网.首届世界著名在华企业员工健身系列大赛将举行[EB/OL].http://www.sport.org.cn/sfa/2004 - 11 - 01/162375.html,2004 -03 -30.

[4]全球发展最快城市沈阳列第十[N].沈阳晚报,2012-01-21.

[5]李先国.城市群众性体育文化创新[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08.

[6]中国日报网.南京举行“民间体育达人秀”大赛[EB/OL].http://www.chinadaily.com.cn/hqsj/hqlw/2011 -11 -20/content_4425537_2.html,2011 -11 -20.

[7]辽宁全力备战2013全运会 打造科学健身城[N].沈阳晚报,2010-12-21.

[8]国家体育总局网站.刘鹏局长在全国体育局长会议上的讲话[EB/OL].http://www.sport.gov.cn,2012 -01 -08.

[9]刘志敏.辽宁省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效果的实证研究[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6):76-81.

[10]马艺华,别卫青.中国全民健身20大著名景观揭晓[N].中国体育报,2003-12-13.

[11]上海体育.辽宁省体育局:倾力打造品牌性全民健身活动的实践与思考[EB/OL].http://tyj.sh.gov.cn/website/content.jsp?ct_id=55864&sj_dir=qtxx,2011 -03 -23.

[12]中国政府网.中央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EB/OL].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07/content_663655.htm,2007 -05 -07.

[13]曹继红,于晓光,宋铁男,等.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建设与发展研究——基于辽宁12所营地的审视[C].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1(12):149-150.

猜你喜欢

全运全运会辽宁
辽宁之光
读辽宁 爱辽宁
辽宁舰
《绿色行,迎“全运”》
《绿色行,迎“全运”》
第12、13届全运会田径项目成绩对比及建议
“全运”场馆外的“事故”
全运会近千名医护人员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第十三届全运会志愿者风采
完美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