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落实科学发展 保障质量安全促进食品工业又好又快发展

2013-12-05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王黎明

食品工业科技 2013年1期
关键词:食品工业食品企业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王黎明

食品工业承担着为我国13亿人提供安全、放心、营养健康食品的重任,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保障民生的基础性产业。“十一五”时期,我国食品工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201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6.1万亿元,占工业总产值比重的8.8%,有效拉动了农业、流通服务业及相关制造业发展,对扩内需、增就业、促增收、保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十一五”期间食品行业发展基本情况

“十一五”期间,食品工业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完成了《全国食品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规定的各项指标。

(一)工业生产快速增长,支柱地位得到强化

2010年,全国食品工业规模以上企业达41286家,比2005年增长73.2%;实现工业总产值6.1万亿元,增长24.7%;实现利税10659.6亿元,增长25.7%;从业人员696万人,增长53.9%。食品工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005年的8.1%提高到2010年的8.8%,与农业总产值之比由2005年的0.52∶1提高到2010年的0.88:1,食品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进一步增强。(见图1)

图1 中国食品工业总产值近10年发展速度图

(二)产品质量总体稳定,食品安全水平提高

目前,23大类3800多种加工食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批次抽样合格率由2005年的80.1%提高到2010年的94.6%,提高了14.5个百分点,出口食品合格率一直保持在99%以上。截至2010年底,已有118179家食品生产企业获得了食品生产许可,完善了1800余项国家标准、2500余项行业标准和7000余项地方标准及企业标准,公布新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176项,为保障食品安全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技术装备水平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增强

我国食品工业装备水平进步显著,通过引进技术和设备,各行业大中型企业的装备水平基本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同时,研制开发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食品关键装备,部分行业成套技术与装备实现了从长期依赖进口到基本实现自主化并成套出口的跨越。另外,我国攻克了一批关键技术,在食品物性修饰、非热加工、高效分离、风味控制、大罐群无菌贮藏、可降解食品包装材料、食品快速检测与质量安全控制等关键技术研究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四)骨干企业发展壮大,产业集中程度提高

2010年,产品销售收入超过百亿元的食品工业企业有27家,比2005年增加了15家,其中超过千亿元的企业2家,1家企业进入世界500强。产业集中度稳步提升,乳制品行业10强企业销售收入占全行业的73.5%,制糖行业10强企业产量占全行业的64.3%,啤酒行业年产100万千升以上的15家企业集团产量占全行业总产量的89.6%,饮料行业10强企业产量占全行业的53.9%。

(五)区域发展差距缩小,产业布局渐趋合理

在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崛起等一系列区域发展战略指导下,食品工业布局渐趋合理(见图2),逐步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中西部地区农业资源优势正逐步转化为食品产业优势,东、中、西部食品工业产值的比值由2005年的58.3:23.1:18.6,转变为2010年的51.6:29.3:19.1。

(六)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品种档次更加丰富

主要产品产量稳步增长,保证了13亿人口的食品供应(见图3)。产品结构向多元化、优质化、功能化方向发展,产品细分程度加深,深加工产品比例上升,新产品不断涌现,基本满足了国民对食品营养、健康、方便的需求。市场供应品种丰富多彩,规格档次齐全,形成了4大类、22个中类、57个小类共计数万种食品,满足了不同人群多层次的消费要求。

二、“十二五”时期食品行业面临的宏观环境

虽然“十一五”期间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应看到行业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科技支撑力量较弱,食品安全形势严峻、保障体系不够完善,产业协调发展欠缺、抵御风险能力不强,发展方式仍显粗放、加快转变刻不容缓,企业结构不尽合理、产能过剩问题突出。“十二五”时期,我国食品工业发展仍处于战略机遇期,既面临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重大机遇,也面临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保证食品安全等重大挑战和压力。

(一)消费需求刚性增长,市场空间持续扩大

到2015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3.75亿,每年新增700万人左右;城镇化率将达到51.5%,每年约有1000万农村劳动力转为城镇居民;按“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的目标测算,到2015年,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将从2010年的35.7%和41.1%分别下降到32%和37%左右。城乡居民对食品的消费将从生存型消费加速向健康型、享受型消费转变,从“吃饱、吃好”向“吃得安全,吃得健康”转变,食品消费进一步多样化,继续推动食品消费总量持续增长。

(二)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原料供给能力增强

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七连增”,连续四年总产量超过1万亿斤,主要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其中,粮食、肉蛋奶、水产品、瓜果、蔬菜等农产品产量连续多年居世界首位。随着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力度的不断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深入推进,我国农产品生产能力将稳步提高,优质专用农产品基地规模不断扩大,原料供给不仅在总量上持续增加,而且在质量上也不断提高,食品工业的原料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三)高新技术应用加速,新兴行业孕育成长

食品科学是高度综合的应用性学科,其他科学领域的重大科技成果都会直接或间接带动食品工业的技术创新。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纳米技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发展迅速,与食品科技交叉融合,不断转化为食品生产新技术,如物联网、生物催化、生物转化等技术已开始应用于从食品原料生产、加工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高新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不仅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促进节能降耗,也将有利于催生功能食品、方便食品等新兴行业的孕育发展,培育行业新的增长点。

(四)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宏观环境继续改善

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为核心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为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提供了法律依据;发布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版)》,提出了食品产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方向,有利于推动食品工业持续健康发展。同时,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及其他区域规划,都把食品加工业作为主导产业。很多省市也把食品工业作为地方支柱产业,并出台了相关支持政策,食品工业发展的宏观环境逐渐改善。

(五)安全风险广泛存在,食品质量要求提高

影响食品质量安全的因素贯穿食品生产、加工、流通到消费的整个过程。随着食品相关领域认知水平的提高,特别是检测技术和医学的发展,影响食品质量安全的风险因素不断被认知;同时,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广泛应用,一方面提升了食品质量安全的整体水平,另一方面也使食品安全风险增大,与食品安全相关的问题时有发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对食品安全与营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食品工业在产品标准、技术设备、管理水平和行业自律等方面还有较大差距。

(六)资源环境约束加剧,节能减排任务艰巨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日趋强化的资源和环境双重制约,以节能减排为重点, 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已成为我国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我国食品工业部分行业单位产品的能耗、水耗和污染物排放仍然较高,必须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加强节能节水节地降耗,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强化污染物减排和治理。

三、“十二五”时期我国食品工业发展要注意的几个方面问题

“十二五”期间我国食品工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很严峻,不确定因素也很多,但总体来看,我国经济仍将继续保持增长。如何实现“十二五”时期我国食品工业又好又快发展,还有几个方面需要全行业共同关注并认真研究。

(一)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支持骨干企业做强、中型企业做大、小型企业做精,规范小企业、小作坊经营,形成以大型骨干企业为龙头、中型企业为支撑、小(微)型企业为基础的共同发展新格局。坚持市场化运作,完善配套政策,消除制度障碍,引导和推动优势企业实施强强联合、跨地区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积极适应食品消费需求结构转型升级的新要求,培育新的食品经济增长点,造就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兴食品工业企业群体。淘汰落后产能,建立产业退出机制,明确淘汰要求,量化淘汰指标和规模,分年度逐级分解落实到各地和具体企业。

(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探索多种形式的产学研用联合创新机制,建立以企业为应用主体、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为技术依托的创新战略联盟,逐步解决大企业技术和市场需求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技术研发脱节、中小企业缺乏科技支撑的问题,促进科技与产业的有机衔接。充分利用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整合资源,提高基础研究能力。

(三)强化食品质量安全

建立健全符合我国国情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加快制(修)订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和相关标准,加强对国际标准的参与程度及对相关国家标准的追踪研究。建立和完善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食品和超过保质期食品的主动召回、责令召回及退市制度。落实企业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开展质量安全诚信对标达标活动,加快建立健全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持续推进企业质量和安全措施改进,完善诚信激励惩戒措施。

(四)加快企业技术进步

鼓励和支持食品加工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对现有生产设施、工艺装备进行技术改造,优化生产流程,淘汰落后工艺和装备,实现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支持小企业改善生产条件,提高技术水平,开发“专、特、新”产品。实施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加快推广高效节能、清洁生产和综合利用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提高食品工业副产品的开发利用水平,加大“三废”治理和废水循环利用力度,减少污染物排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施循环经济示范工程,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猜你喜欢

食品工业食品企业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浅谈计算机科学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食品造假必严惩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 《粮食与食品工业》征订启事·
食品工业清洗助剂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