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姿羌塘野生动物的栖息地

2013-12-05本刊编辑部

西藏人文地理 2013年2期
关键词:北线羌塘柳叶刀

“在所有人事已非的景色里,我最喜欢你。阿里。”这是网络上曾广为流传的一句话。阿里,因为它的荒凉孤寂,人烟稀少,风光壮阔旖旎,还有丰富的野生动物,当然更有那极差的路况,成为很多人向往但却心怀恐惧,痛苦而又乐此不彼,进而成为终身铭刻与感怀的旅行记忆。

本刊曾制作过多期关于阿里内容的专题,这次我们主要把目光主要放在了阿里的大北线上。传统意义上讲,阿里大北线西起阿里狮泉河镇,向东经革吉、改则、尼玛,而后有三条线与青藏公路交会,分别到安多,也可经班戈到那曲或当雄。到当雄的这条线还可以途经圣湖纳木错返回拉萨,从而成为很多旅行者的选择。

越来越多人走上世界屋脊的屋脊,走进大北线,这与最近几年交通条件的改善有莫大关系,但大北线其神秘性和精彩度并未消退。我们将从野生动物、羌塘草原部落文化、旅行者等多个视角带大家逐一了解阿里,了解阿里大北线。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为方便读者,我们在介绍大北线时,是以拉萨为起点而进行通盘考虑的。

阿里大北线上,最令人心动的莫过于野生动物。(摄影/柳叶刀)

阿里大北线,从狮泉河出发,所行经的革吉、改则、尼玛,以及那曲的班戈、当雄或安多等线,均属于羌塘草原的南羌塘之地。羌塘草原,它北迄苍茫的昆仑,南抵绵延的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山脉,东沿可可西里山脉,西止于国境线。这片土地,卧于世界屋脊之巅,海拔高,氧气少,寒冷而干燥。然而,这些看似消极的因素,却是大自然赠予这里所有生灵的礼物,这片土地还未被人类活动过多干扰。

如果你从未到过这片土地,那么请先闭上眼,想象这样一幅画面——从脚下伸展出去的草原,辽阔而荒凉。抬头,蔚蓝的天空中有几多洁白的云朵。在不远处,天与地连在了一起,丘坡和草原的颜色,随着云朵和光的移动而变幻莫测。牛羊成群从你面前经过。而可能最令你心动的,会是那一群群游荡在这片土地上的野生动物——藏羚羊、藏野驴、野牦牛、黑颈鹤等这些可爱的生灵。

羌塘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93年,2000年4月4日由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2980万公顷,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完整而独特的高寒高原草原生态系统及其种类较多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保护区中被列入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的有40余种。

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Wildlife Conservation Society,简称WCS),成立于1895年,是致力于野生动物保护的非营利性国际保护组织,以先锋型和研究型工作著名。该组织已持续十数年在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区域开展工作,配合当地主管部门推动发展野生动物的保护和综合管理。其主要工作包括进行野生动物的监测与研究,以了解羌塘野生动物种群的现状和变化,为相关部门和其他研究机构提供野生动物数量和栖息地状况的科学信息,通过试点保护工作的开展为制定野生动物管理策略提供建议,评估野生动物的生态服务功能,掌握和着力解决兽类(主要是熊和野牦牛)与当地人之间的冲突。

羌塘草原上的藏野驴群。(摄影/范久辉)

雪峰、湿地和成群的牛羊,构成了阿里和羌塘草原和谐的画面。(摄影/柳叶刀)

猜你喜欢

北线羌塘柳叶刀
抗日战争时期的邓宝珊——支撑北线,保护边区
羌塘禁区
羌塘盆地油气二维地震勘探进展综述
乳癌手术后病床口占
羌塘盆地可控震源采集试验分析
济青高速北线将扩容施工通行费北升南降
西藏南羌塘盆地侏罗系海平面相对变化初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