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管理助力专业市场提升企业竞争力

2013-12-04杭州果品集团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1199

商业会计 2013年12期
关键词:果品批发市场流通

(杭州果品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1199)

目前大多数专业市场或综合市场商品流通是采用传统的租赁制管理或对手交易模式,信息技术应用局限于管理层面。杭州果品批发市场作为一家专业批发交易市场,采用 “代理制”管理模式,信息技术应用于经营业务始于1992年,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其规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业务应用范围从单一的货款结算到综合经营管理服务,业务经营模式从分散处理到业务集中、跨行业联网运行,全面加快了果品流通的节奏、效率和质量,对果品批发市场的做大、做强、做优发挥了有效作用。在此,本文就专业批发市场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升企业竞争力进行探讨。

一、信息化建设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

企业竞争力就是企业在技术、管理、营销以及知识等各方面的创新能力。具备了这些创新能力,企业就具备了相对于竞争对手来说的在设计、生产和销售产品与提供劳务等方面的优势,就有了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获胜的可能。企业竞争中技术创新是企业竞争力的支柱,管理创新和营销创新是培育和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点,知识创新是培育企业竞争力的土壤和源泉。

许多人仅从工业企业产品与工艺创新角度理解技术创新,认为属于流通产业的专营果品批发的市场没有什么技术创新。其实从整个流通产业来看技术创新是多种多样的。流通产业技术创新包括服务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业态创新和纯技术创新等。这些创新往往是相辅相成的。比如,当现代科学技术——信息技术在流通产业中取得新的应用形式时,往往伴随着服务、管理、组织、业态等方面的一系列创新。

流通企业的核心产品是提供服务。专业批发市场要发展自己的特色,提高竞争力,必须在服务方面进行创新。流通服务创新可以由信息技术在流通领域的新应用而形成。比如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互联网信息技术革命,使全球的互通互联、信息的实时交换成为可能,造就了阿里巴巴、淘宝网,极大地推动了信息技术向传统的流通产业渗透,带动了产业结构的升级,使流通企业经济结构向知识经济跨越。

企业竞争力是企业追求的永恒主题。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信息化能够帮助企业提高竞争力,信息化才能真正形成价值,虽然信息技术具有这种价值,但是这种价值能否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一个价值,就看我们在这个过程中能否把这两者的联系有效建立起来。信息化只有真正的与企业发展、与竞争优势的形成产生实实在在的、有机的联系的时候,信息化才能真正帮助企业提升竞争能力。

二、专业市场的信息化建设

据统计,目前,仅杭州市的综合市场、专业市场就有100多个,2008年前杭州主城区果品专业市场大大小小就有5个。要赢得竞争,就要真正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经营效率,通过差异性的服务提升企业的服务价值。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流通产业的果品批发市场是低技术含量,高劳动密集的传统企业,一块票板、一支笔、一把算盘就可以实现果品流通,因而对信息技术应用的重视程度不够,很多研究和应用都集中在工业企业的信息技术创新领域。随着信息技术和经济发展,我们对专业市场的信息技术应用给予了更多关注,并应用实施。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提高经营服务的价值,从而提升竞争力。

果品批发市场是沟通果品生产与消费的时间与空间分离的桥梁,提供的是果品的所有权与果品实体从生产者传递到消费者的流通服务。为了实现更高的流通效率,使流通功能达到最有效率的状态,流通创新的目标就在于“将流通过程中的一切停顿尽可能地消灭,全面加快经济运行的节奏、效率和质量”。

为此,杭州果品批发市场于1992年开始第一代信息系统开发应用,这个阶段是探索起步阶段,主要解决批发商货款结算,用计算机技术替代算盘,减少多次重复计算和计算差错,提高结算工作效率;1999年开始第二代信息系统开发应用,进入到信息化的推广应用,收款结算信息一次录入,解决买卖双方收款付款,减少结算环节,提高了收款结算的效率和服务质量。

2008年果品批发市场搬迁至杭州农副产品物流园区后,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我们深刻认识到信息化对果品流通产业的重要性,坚持以信息化引领果品市场的建设。在原有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管理、优化结构、整合资源、提升平台、改进性能,充分利用新技术,全面实现批发市场管理的信息化、集成化和智能化,于市场开业时推出“电子交易结算平台”——第三代信息系统,就交易流程和操作规范进行了全面的整合和提升。

第三代信息系统的建设是对老市场信息系统及数据资源的一次全新的、系统性的整合和提升。其建设目标主要有三个方面:以市场核心业务“交易结算”为主线,梳理、整合和优化现行批发市场管理全过程业务流程;建立一个业务覆盖、管理创新、系统集成、结构优化、资源整合、高效便捷的大信息平台;充分利用新技术,实现果品批发市场管理的数字化、集成化和智能化。

第三代系统全面覆盖了交易业务管理系统、内部管理、配套服务等,实现了核心业务和配套服务的集成,保证了交易结算数据和资金支付的一致性,提高了市场服务效能和质量;实现了批发商交易过程公开透明,全程跟踪和监控,体现了买卖双方和员工共同参与市场管理运行的要求;实现了商品交易与包装、磅秤、代收代扣费用、质量安全追溯、银行联网的集成,通过统一的平台架构和数据体系,为各项业务之间的业务流转提供了可能;实现了内外网站发布的集成,达到内网实施交易结算管理和外网交易查询、外网公布果品资讯、价格行情的有机结合。

从信息技术对批发市场业务的推动力角度来看信息化建设演进的历史,如果说,第一次信息技术的应用,作为业务的支持手段,只能算是经营工具的一部分的话,那么第二次信息技术就是越来越重要的生产力,而今天的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市场交易结算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是市场生存的基础,更是批发市场长远发展的竞争力。

三、信息化管理助力提升企业竞争力

现代批发流通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重大突破是围绕着计算机技术在批发流通中的应用实现的。批发市场在流通的各个环节都配备信息网络系统,实现了从批发商进场登记、商品管理、会员充值、交易刷卡、货款结算、食品追溯、包装管理流通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是集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及系统管理分析于一体的系统,全面拓展了批发流通的信息化服务项目,并提高了服务效率,这大大提高了批发市场的经营效率和竞争能力。

果品批发市场围绕着信息技术在批发流通中的应用具备了相对于竞争对手来说的在服务质量、管理效益、流通效率和员工素质等方面的优势,就有了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获胜的可能。

(一)信息化管理提升服务质量。随着电子交易结算系统的实施,市场以电子秤一体机为核心的流程改造,实现了进场登记、充值、交易、结算、押还包装、租用磅称、代扣费用的信息共享和贯通。批发商进场登记、采购商进场充值、看货、成交、刷卡、提货、出门,信息流、商品流、资金流信息一次采集,多环节共享;批发商交易结束,即可到结算中心结算取得交易款。一个商品批次号结算付款,平均不足一分钟就可完成结算付款全过程,大大缩短了收款、结算、付款的时间。各个岗位人员准确、及时、全面地共享服务对象信息,大大减少了人为差错,有利于交易和服务,提升服务质量。

(二)信息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益。信息化提供了先进、科学的平台,为强化管理发挥着重要作用。临时户、经营户、承租户,不同批发商进场销售,系统可以根据不同批发商不同品种设置费率,并设定不同岗位人员的操作权限。信息系统设置费率修改权限,结算时自动按费率收取市场管理费。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市场建立公平、公正、平安交易秩序,形成良好的企业形象。一是信息化带来的各环节手工操作和人工干预的减少,快速准确的统计,监管力度和透明度的增加,最大限度地控制了跑费、漏费、冒领、错扣等现象;二是经营效率的提高,搬迁五年销售额从6.5亿元增长到35亿元,年均增长5.7亿元。

(三)信息化管理增加间接效益。在间接经济效益方面,因工作效率提高、客户车辆流动加快,交易资源得到更充分利用,交易质量、市场形象、规范化、透明化等无形资产提升。在由杭州市品牌办和《杭州日报》社主办,市经委、市建委、市旅委、市贸易局、市外经贸局、市城市品牌促进会联合举办的由杭州市民投票产生的 “第二届我心目中的杭州品牌”评选活动中,杭州果品集团有限公司是市场类唯一入选的品牌并最终进入10强。企业品牌得到了社会认同,珍惜企业品牌成为全体员工的共同责任。

国际知名调研机构Forrest Research总裁George F.Colony说:“今后技术就是业务,业务就是技术。”在这种趋势下,专业批发市场的信息技术不能只专注于应用,而更应关注如何通过信息技术实现业务流程的改善、客户关系的提升、业务绩效的提高、管理运营成本的降低,或者发现新的业务收入来源。信息技术只有和批发市场的业务目标紧密结合,通过深入影响业务和管理的各个环节,依靠信息技术切实帮助降低成本、减小风险,或者快速适应市场变化、加速业务增长,从而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也体现出信息技术无可替代的价值,让信息技术对批发市场的贡献上升为企业的“竞争力”。

猜你喜欢

果品批发市场流通
专家传授“美颜术” 果品销售不再愁
富“鳜”逼人!标鳜最高38元/斤,订单去到39元/斤,流通商疯狂抢订!这条鱼成“抢手货”
“良法”“善治”为粮食流通保驾护航
做强果品生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惟妙惟肖——中国古代器物之粉彩像生瓷果品盘
夏令果品入古诗
国务院决定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
The Japanese keiretsu system
全国主要批发市场水果价格
全国主要批发市场水果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