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缆测压资料在西非某深水油藏评价中的应用

2013-12-03秦瑞宝汤丽娜

测井技术 2013年1期
关键词:水线压力梯度油水

秦瑞宝,汤丽娜

(中海油研究总院,北京100027)

0 引 言

×油藏位于西非尼日尔三角洲深水区,水深2 050~3 000m,其圈闭类型为一被断层复杂化的背斜构造,储层类型为深水浊积水道砂体,在该构造上有2口钻井,1×井钻在构造的高部位,为油气发现井。为了探明该构造断层下降盘的含油气特征,评价该构造的油气规模,在1×井侧钻了1×ST井。为了节约成本,2口井没有进行DST测试,但测井资料齐全,除常规测井资料外,还进行了成像测井及电缆测压和取样。

本文利用MDT电缆地层测试资料,识别了西非×深水油藏低电阻率疑难油层。结合地震和成像测井资料,利用电缆测压资料辅助开展2口井砂体对比、确定油水界面,并探讨了不同油水系统下水线的选取原则,基本满足了在探井(评价井)数量有限情况下油田计算储量的要求。

1 电缆测压资料辅助砂体对比

在油藏评价中,砂体对比、油水界面确定直接影响着油藏模式及开发方式,对储量计算也有着直接影响[1-2]。该构造的第1口探井1×井钻在构造高部位,揭示了断层上升盘3套强振幅为3套含油砂体(sand1、sand2、sand3),且没有见到油水界面。评价井1×ST井为1口大斜度井,目的层段井斜在20°~40°,该井共钻遇5套砂体,上升盘1套、断层破碎带2套、穿过断层钻遇断层下降盘的砂体2套,其中发现油层2套 (sand1-1、sand2),水层3套(sand1-2、sand1-3、sand3)(见图1)。研究了这2口井的砂体对比和油水关系。

油田地质通常采用井震结合开展小层对比和油组划分。图1为过1×井和1×ST井的地震剖面,从地震层位解释及反射特征看,断层两侧的sand1顶面特征明显(粉层),1×井第1套油层(sand1)及1×ST井钻遇的第4套砂岩(断层下盘sand1-3)地震层位上有很好的对应关系,且1×ST井钻遇的第1套油层sand1-1与1×井sand1为一套砂体。同样,根据地震反射特征可以解释1×井sand3砂体和断层下降盘的1×ST井sand3砂体相对应。受断层破碎带的影响,1×ST井第2套砂体(sand2)和第3套砂体(sand1-2)地震反射特征模糊,倾角处理结果显示该段(×322~×773m)地层受断层拖曳明显,地层倾角达到80°,近乎直立,使得地震成像不好,砂体追踪存在多解性。钻前储层预测认为1×ST井所钻遇的sand2砂体对应1×井的sand3砂体,1×ST 井钻遇的第3套砂体(sand1-2)对应1×井sand3砂体之下的在该井新多出一套sand4砂体(见图1)。

测井解释结果表明1×ST井所钻遇的sand1-2砂体和sand1-3套砂体为水层,MDT压力分析结果显示(见图2),其压力点落在同一条压力梯度线上,且线性回归相关系数达到0.998,计算地层流体密度0.996g/cm3,表现为典型的水层特征。

1×ST井sand3砂体测井解释为水层,MDT压力线性回归结果为1条和sand1-2、sand1-3砂体水线近乎平行的压力梯度线,相关系数达到0.998,计算地层流体密度为0.98g/cm3,也表现为典型的水层特征(见图2),说明×油藏存在2套不同的压力系统。成像测井地层构造倾角处理结果显示,由于受断层的影响,加之1×ST井为大斜度井,sand1砂体在该井可能多次被钻遇,结合地震剖面、构造倾角及压力梯度分析可以推断,1×ST井钻遇的第3套砂体(断层破碎带的sand1-2)与1×ST的第1套砂体(断层上盘sand1-1油层)、第4套砂体(断层下盘的sand1-3水层)及1×井的sand1砂体为同一套砂体。而1×ST井sand2砂体测井解释为油层,MDT测压点与1×井sand2、sand3油层位于1条压力梯度线上,且与1×井sand1、1×ST井sand1-1油层属于不同的压力系统(见图2),也就是说,1×ST井的第2套砂体(sand2)一定不属于sand1砂组。由于该油层的垂直深度(×400m左右)与1×井sand3油层位置相当,比1×井sand2油层(垂深×240m左右)深160m,而该层段受断层拖曳影响地层非常陡,显然把该砂体划归×1井的sand2砂体更为合理,2口井的砂体对比结果见图3。

图1 过1×井和1×ST井地震剖面及1×ST井构造倾角图

图2 1×井和1×ST井压力回归及油水界面分析图

2 电缆测压资料识别低电阻率油层

图3 1×井和1×ST井砂体对比示意图

有了井间砂体对比结果,只要再能确定各砂体或砂层组的油水界面,就可以把油藏模式确定下来,而油水界面确定的前提是能准确识别油水层。而在1×井sand2砂体出现了一套低电阻率可疑油层,该可疑层的解释结果直接影响着油藏模式的划分,特别是对储量规模影响巨大。1×井钻遇3套比较好的砂岩,其中sand1和sand3测井电阻率曲线值很高,录井资料有很好的荧光显示和气测异常,表现为很好的油层特征(见图3)。但sand2砂体测井响应特征比较特殊,从自然伽马曲线看,×229~×262m层段曲线幅度变化不大,除有2m左右的泥岩夹层外,显示为一套比较好的砂岩(见图4),但电阻率曲线在×243m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台阶,把它分为sand2-1和sand2-2。且sand2-1砂体电阻率高、录井资料有很好的荧光显示和气测异常,MDT取样为轻质油。sand2-2电阻率低,仅有气测异常,没有见到荧光显示,常规测井曲线显示sand2-1电阻率大于100Ω·m,而sand2-2电阻率小于10Ω·m,电性特征显示sand2-2砂体具有水层特征,且似乎在×243m处油水界面也比较清楚。但sand1、sand2、sand3这3套砂体之间的泥岩厚度为25~40m(见图3)。上下2套砂体为纯油层,而中间一套砂体却见到了水,这种情况从油气成藏的角度存在诸多疑惑。同时,由于该井钻在了该构造的高部位,如果sand2砂体见到水层,该油藏的储量规模也大大地减小,特别是对于水深超过2 000m的深水油气勘探来说,就失去了商业开发价值。

图4 1×井测井综合图

由于该井有大量的MDT电缆测压资料,电缆地层测试技术在疑难油气层的识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图5为该井电缆地层压力与深度梯度分析图,可以看出,sand2-1砂体压力点回归1条直线上,且相关系数达到0.99,计算地层流体密度0.574g/cm3,表现为轻质油特征。而sand2-2砂体各测压点没有完全落在sand2-1的压力梯度线上,其压力都偏离在sand2-1砂体的压力梯度之上。

图5 1×井sand2-1和sand2-2电缆地层压力测试分析图

单独对sand2-2砂体进行压力回归发现,其压力梯度线与sand2-1砂体压力梯度线基本平行,不能形成交点,即不能回归出一个油水界面,其线性回归相关系数为0.93,相关系数较sand2-1砂体的低,但计算地层流体密度为0.577g/cm3,也表现为轻质油特征。这一结果和常规测井曲线及录井油气显示资料就产生了矛盾。

经过进一步分析,sand2-1自然伽马值比sand2-2自然伽马数值要低一些,表明sand2-1砂岩更纯,另外,密度测井也显示sand2-2比sand2-1物性变差(密度增大),但中子测井表现出sand2-2比sand2-1中子孔隙度反而增加。由于在sand2-1砂岩中MDT取到了油样,表明sand2-2和sand2-1砂体中子—密度的这种矛盾不是上气下油引起的挖掘效应结果,应该是sand2-2岩性变细(自然伽马和密度增大)、束缚水含量增加(中子孔隙度增大)所产生的测井响应结果,岩屑薄片照片显示,sand2-2砂体分选明显变差、泥质胶结物含量明显增加(见图4),而这种类型的储层具备形成低电阻率油层的条件。MDT测压资料在物性较差的储层中容易产生增压现象,也就类似于sand2-2砂体各测压点压力都偏离在sand2-1砂体的压力梯度线之上。这主要是由于井筒钻井液压力梯度大于地层的压力梯度,钻井液侵入地层并在井壁形成油饼(该井为油基泥浆),阻止泥浆继续侵入地层,而对于已经侵入地层的泥浆滤液,在物性很好的地层中(sand2-1)能够很快消散,恢复到原状地层的压力,但对于物性较差地层(sand2-2)泥浆滤液的消散速度比较慢,不足以避免在井眼周围的压力聚集,因此在该带内形成一定的增压现象[1]。

因此,综合分析认为sand2-2砂体为一套低电阻率油层。图6为利用2口井在更大尺度范围的压力梯度分析图。其结果表明,sand1砂体为一个压力系统,sand2、sand3砂体为另一个压力系统,且在大尺度范围上1×井sand2-2压力点完全落在sand2、sand3油层压力梯度线上,相关系数为0.99,计算地层流体密度0.57g/cm3,表现为轻质油特征,从更宏观的层面上证明sand2-2砂体为一套油层。

图6 1×井和1×ST井sand1和23油层压力分析图

3 电缆测压资料确定油水界面

根据以上分析,1×井的3套砂体都没有钻遇油水界面,1×ST井sand1-1、sand2砂体为明显的高电阻率油层,sand1-2、sand1-3、sand3电性特征显示为明显的水层,即井上的单砂体只钻遇油底和水顶,没有钻遇明显的油水界面(见图3)。

通过地层对比,结合压力分析的2条油线和2条水线,可知该油藏存在2套油水系统,sand1砂体单独为一套油水系统,油水界面为×363.5m,sand2、sand3砂体为另一套油水系统,且sand2、sand3砂体具有统一的油水界面,油水界面在×529.1m,该油藏为受构造控制的2个层状边水油藏(见图3)。

在油藏评价中,特别是对于水道(河道)形成的砂体,在地层对比中不一定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或者不是每一套砂体都能既钻遇油层又钻遇到水层,这时油水界面的确定往往需要借用区域水线或其他砂体的水线。但合适水线是区域水线还是油层上层的或下层的水线,目前还没有一个充分的判定标准[2]。以本文评价的油藏为例,如果1×ST井钻穿断层下降盘比较明显的sand1-3砂体水层就停钻,而没有钻到sand3砂体的水层,在确定sand2、sand3砂体的油水界面时就需要借用sand1砂体的水线,得到的油水界面是×656.7m,比实际油水界面×529.1m深了127.6m,给储量计算带来很大的风险。反之如果sand1砂体借用sand3砂体的水线,sand1油藏的油水界面为×235m,比实际油水界面×363.5m浅了128.5m(见图2),而实际储量还有很大的潜力。无论是哪种情况,对油气田储量计算都会带来非常大的影响,特别是在海外区块评价和资产并购工作中更直接影响着投资决策。

4 结论与认识

(1)电缆测压资料分析结果表明该油藏为层状边水油藏,指出测压资料在物性较差的储层容易有增压现象,在实际资料的应用中要充分考虑这一因素,以提高疑难油气层的识别与评价精度。

(2)在油气藏评价中,如果探井、评价井没有直接钻遇油(气)水界面,利用电缆测压资料回归确定油水界面时,只有用同一砂体的油线和水线确定的油水界面是合理可靠的。

(3)在没有统一区域水线的情况下,如果是借用油层下部砂体的水线,通常会使压力推测的油水界面比实际的油水界面偏高,使储量被低估;如果是借用油层上部砂体的水线,通常会使压力推测的油水界面比实际的油水界面偏低,使储量被高估。

[1] 陆大卫,宁从前.MDT测井技术在我国陆上油气勘探中的应用[J].中国石油勘探,2003,8(1):58-66.

[2] 孙风涛,田晓平,张越.压力资料预测油水界面精度分析[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0,24(2):73-74,78.

猜你喜欢

水线压力梯度油水
油水两相流超声波衰减测试方法
水线光缆
水线光缆
规模化肉鸡养殖场水线管理
叠加原理不能求解含启动压力梯度渗流方程
误区:维生素K需补充,但要远离“油水”
油水(双语加油站●跟我学)
低渗油藏束缚水下油相启动压力梯度分析
致密砂岩启动压力梯度数值的影响因素
海上稠油砂岩油藏启动压力梯度测定方法及应用——以秦皇岛32-6油田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