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泸西县2001~2010年乙类传染病疫情分析

2013-12-03朱彦波杨利圭郭彦伶

卫生软科学 2013年1期
关键词:乙类泸西县狂犬病

朱彦波,杨利圭,郭彦伶,魏 琳

(泸西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 泸西 652400)

泸西县地处云南省东部,红河州北部,辖10个乡镇,12.1151万户,41.822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7.6528万人,占总人口的 90.03%,为典型的农业县[1]。群众卫生意识淡薄,卫生状况普遍较差,经济基础薄弱,属国家级贫困县。为了解泸西县乙类传染病的流行趋势和规律,为今后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特对泸西县2001~2010年乙类传染病疫情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2001~2003 年分析资料来源于传染病年统计报表,2004~2010 年分析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子系统“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年报数据。人口资料来自泸西县统计局。

1.2 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研究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其分类构成按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新生儿破伤风等进行统计。

2 结果

2.1 发病概述

10年共报告乙类传染病17种5119例,年均发病率为131.62/10万;共报告死亡病例4种29例,年均死亡率为0.75/10万。位于前5位的传染病是病毒性肝炎、肺结核、伤寒副伤寒、痢疾和淋病,见表1。

表1 2001~2010年泸西县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死亡情况

2.2 分类构成

2.2.1 肠道传染病

10年共报告发病2348例,无死亡病例,占报告总数的45.87%,年均报告发病率为60.35/10万,居发病总数第1位。年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趁势。发病主要以伤寒副伤寒为主,共报告1036例,占该类报告病例数的44.12%,年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趁势;痢疾报告485例,占20.66%。见表2。

2.2.2 呼吸道传染病

10年共报告发病1439例,占报告总数的28.11%,年均报告发病率为36.99/10万,居发病总数第2位。发病主要以肺结核为主,共报告1327例,占该类报告病例数的92.22%,年均报告发病率为34.11/10万;麻疹报告90例,占该类报告病例数的6.25%,呈逐年下降趁势,2009~2010年无病例报告;猩红热和甲型H1N1流感各报告11例,各占0.76%。见表2。

2.2.3 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

10年共报告发病1179例,占报告总数的23.03%,年均报告发病率为30.31/10万,居发病总数第3位;死亡9例(均为艾滋病),居死亡总数第2位。年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趁势。发病以乙型病毒性肝炎为主,共报告1006例,占该类报告病例数的85.33%;其次为淋病,共报告135例,占该类报告病例数的11.45%。见表2。

2.2.4 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

10年共报告发病145例,占报告总数的2.83%,年均报告发病率为3.73/10万;死亡18例(均为狂犬病),居死亡总数第1位。见表2。

2.2.5 新生儿破伤风

10年共报告8例,2006~2011年无病例报告,见表2。

2.3 流行特征

表2 2001~2010年泸西县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构成情况表

2.3.1 时间分布

各月均有病例报告,6月最高,12月最低,主要集中在4~10月(占发病总数的67.01%)。肠道传染病发病有明显季节性,发病集中在5~10 月(占肠道传染病总数的68.123%)。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病高峰集中在1~4月(占呼吸道传染病总数的 36.43%)。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季节性相对不明显(6~7 月发病相对较多)。血液及性传播传染病无明显季节性。

2.3.2 地区分布

10年报告发病率在66.57/10万~204.60/10万之间,中枢镇发病率最高(204.60/10万),其次为旧城镇和金马镇,三塘乡发病率最低(66.57/10万)。中枢镇为县城所在地,其他发病率高的乡镇也为交通要道,人员流动频繁。

2.3.3 人群分布

报告传染病例共有18 种职业分布。前5位职业发病数占总病例数的88.08%,分别为农民2638 例、学生1019 例、散居儿童554例、工人174 例、幼托儿童124例。各年龄组均有发病,15~45 岁年龄组为主要发病人群,共2731例,占发病总数的53.35%。男女性别比为1.24:1。

3 讨论

肠道传染病是威胁泸西县公众身体健康的主要传染病,居乙类传染病首位。伤寒副伤寒是主要肠道传染病,2005年前以自然村暴发流行为主,其后呈散发。年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表明泸西县 2005 年后农村改水改厕及肠道传染病控制效果显著[1]。

泸西县主要呼吸道传染病是肺结核,居发病总数的第2位,年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与近几年政府高度重视肺结核防制工作,加大投入经费,开展全球基金肺结核项目,实行肺结核网络专报系统后,肺结核病人漏报减少,重复报告病例增多密切相关[2]。

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以乙肝为主,呈现明显上升趋势。2004 年后,由于实行网络直报和非典后医疗单位加强疫情管理,提高报告意识,漏报率下降,乙型肝炎等重报病例增多,大部分医生对[GB15990-1995]中的乙肝诊断标准不能正确掌握,50%的医生错误认为乙肝病原携带者需进行网络直报。使报告发病率较 2004 年前大幅上升[2]。艾滋病病人/HIV感染者已成为泸西县传染病死亡主要问题。建议加大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HIV自愿咨询检测等工作,早期发现HIV感染;同时加强 HIV 感染者管理,及早开展 CD4T 淋巴细胞检测,根据检测结果予以正确的治疗,可以降低艾滋病死亡人数,同时控制HIV 感染者在社会上的传播机会[3]。

狂犬病死亡人数居第1位,主要原因是2008年以来泸西县狂犬病进入低流行态势。建议继续加强狂犬病知识宣传力度,完善犬只“管、免、灭”制度;有计划地开展人和动物疫情监测,强化医务人员犬伤处理知识培训,确保犬伤患者得到正确处理,是减少狂犬病发病关键因素之一[3]。

[1]钟格梅.我国农村改水改厕及其以控制肠道传染病效益评价进展[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7,(11):927-929.

[2]李顺华.肺结核疫情上升原因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2,(5):799.

[3]时忠明,任立金.狂犬病致病危险因素探讨[J].中国医疗前沿,2009,(15):7-8,18.

猜你喜欢

乙类泸西县狂犬病
《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解读问答(医疗机构侧)
泸西县饲料监管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打败狂犬病
泸西县总工会:举办专场招聘会
泸西县总工会:联合举办专场招聘会
一例非典型性猪伪狂犬病的诊治
异地就医联网结算,应该完全执行“就医地支付范围,参保地支付标准”政策
狂犬病Ⅲ级暴露规范化预防处置实践
广南县一起非典型性猪伪狂犬病的诊治
泸西县畜禽规模养殖场动物防疫与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方案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