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省迪庆州2006~2010年艾滋病疫情分析

2013-12-03董文武

卫生软科学 2013年1期
关键词:性别比迪庆艾滋病

董文武

(云南省迪庆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迪庆 香格里拉 674400)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人类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后导致免疫缺陷,并发一系列机会性感染及肿瘤,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的综合征[1]。目前,艾滋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艾滋病在我国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疾病流行的问题,而是具有中国独特性的社会问题[2]。艾滋病在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流行模式和强度存在差别,并受很多因素影响,为了解迪庆州“十一五”期间艾滋病流行特征,本研究对迪庆州2006~2010年报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下称AIDS/HIV)资料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艾滋病疫情资料来源于迪庆州 2006~2010年艾滋病网络专报系统。

1.2 方法

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数据使用微软Excel 2003进行处理。

2 结果

2.1 疫情概况

2006~2010年,迪庆州共报告发现AIDS/HIV 71例,各年份疫情报告数依次为:8例、9例、18例、13例、23例,疫情总体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见图1)。

图1 迪庆州2006~2010年AIDS/HIV报告数时间趋势

2.2 地区分布

迪庆州所辖三个县均有AIDS/HIV疫情报告。其中,香格里拉县报告30例(占42.25%),维西县报告34例(占47.89%),德钦县报告6例(占8.45%),县份不详1例(占1.41%)(见表1)。

2.3 性别分布

在71例AIDS/HIV中,男性41例(占57.75%),女性30例(占42.25%),男女性别比为1.37:1。各年度感染者男女性别比分别为 3:1、8:1、0.5:1、2.25:1、1.09:1(见表2)。

表1 迪庆州2006~2010年AIDS/HIV地区分布

表2 迪庆州2006~2010年AIDS/HIV性别分布

2.4 年龄分布

71例AIDS/HIV年龄组分布情况为:0~14岁组0例,15~24岁组9例(占12.68%),25~34岁组30例(占42.25%),35~44岁组24例(占33.8%),45~54岁组7例(占9.86%),55~64岁组1例(1.4%),未发现65岁以上AIDS/HIV(见表3)。

表3 迪庆州2006~2010年艾滋病疫情年龄分布表

2.5 感染途径构成

在71例AIDS/HIV中,静脉注射吸毒感染14例(占19.72%),经性接触途径感染 46例(占64.79%),感染途径不详11例(占15.49%),未发现经母婴传播途径感染者。2006~2010年,经性接触途径感染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见图2)。

图2 迪庆州2006~2010年AIDS/HIV感染途径时间趋势

3 讨论

3.1 迪庆州AIDS/HIV报告数逐年上升

迪庆州2010年AIDS/HIV报告数几乎达到2006年报告数的的3倍,2010年的报告数达到5年总报告数的32.3%,说明迪庆州在“十一·五”期间艾滋病疫情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且上升加速趋势明显,迪庆州艾滋病流行已进入快速增长期,与相关研究结论一致[3]。迪庆州近年艾滋病疫情加速蔓延,应引起相关部门高度重视,云南省是艾滋病流行的重灾区,从全省来看迪庆州疫情并不算严重,但迪庆州地广人稀、交通不便、居民(藏民)接受艾滋病防治知识能力不足,全州防治工作底子薄,应当加强防治艾滋病宣传教育,加强防治工作能力建设,提前做好应对艾滋病的工作准备,防患于未然。

3.2 应加强旅游胜地所在地区防治力度

迪庆州旅游业的兴起和发展带动了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带来了自然环境破坏和一些公共卫生问题。迪庆州2006~2010年AIDS/HIV疫情从地区分布上看,疫情主要集中在香格里拉县和维西县,其中旅游业发展较快的香格里拉县疫情增长势头最为迅猛。应当在机场、车站、公路入口、街道、景区入口等旅客集中地摆放宣传栏、宣传标语、宣传小册子;可尝试通过旅行社、导游等向旅客发放宣传资料,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并在各类宾馆酒店、旅店客栈摆放宣传资料和免费安全套。

3.3 迪庆州艾滋病流行模式已发生改变

从性别来看,迪庆州2006~2010年AIDS/HIV以男性为主,女性AIDS/HIV从2008年开始所占比例逐年增大,男女性别比从2006年的3:1降至2010年的1.09:1,趋近于1:1;从年龄来看,以25~44岁年龄组为主,占总报告数的76.06%,说明迪庆州艾滋病主要集中在青壮年人群中流行,这个年龄段处于性活跃年龄,传播几率和风险较大;从感染途径上看,2007年前以前以共用注射器静脉注射吸毒传播为主,2008年后经性接触途径感染比例逐年上升,2010年达到了73.91%,防治难度进一步加大。

综上所述,迪庆州艾滋病流行模式已发生改变,呈现出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蔓延的势头,防治形势十分严峻。在今后一段时期,迪庆州应当转变防治模式和工作方法,在加强预防注射吸毒传播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加大预防经性接触传播艾滋病的工作力度,遏制迪庆州艾滋病疫情快速蔓延的势头。

[1]杨 涤,赵红心.艾滋病[EB/OL].[2012-03-05](2012-10-08).http://baike.baidu.com/view/9070.htm.

[2]潘绥铭,黄盈盈,李 楯.中国艾滋病“问题”解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6,(1):86-96,208.

[3]徐友谊.迪庆州1997年至2008年艾滋病流行特征分析[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9,(6):135-138.

猜你喜欢

性别比迪庆艾滋病
迪庆州喜迎党的二十大 优秀美术作品选登(一)
《 世界艾滋病日》
云南迪庆 留住美丽乡愁,绘就雪域高原的“诗和远方”
云南迪庆铜铅锌硫化矿浮选分离研究
艾滋病能治愈吗
预防艾滋病
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七连降”
迪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浅析
韩国女性公民社会组织参与出生性别比治理的经验与启示
关于艾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