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毕业生就业困惑与心理压力剖析*

2013-12-03李文妮李秀丽

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4期
关键词:就业率心理压力毕业生

李文妮 李秀丽

(九江学院护理学院 江西九江 332000)

自1999年大学扩招以来,大学教育从过去的“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型,从原来“统包统配”转变为“不包分配、竞争上岗、自主择业、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方式。大学生成了就业责任的主体,从被动地等待分配转向主动择业,给予大学生就业的主动权。但据官方统计数字表明[1],仅普通全日制高校毕业生,从2003年毕业生人数213万到2012年690万,10年毕业生平均每年递增50多万,每年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约为70%。还不包括其它形式办学的(如民办、成教、自考等)本、专科毕业生。毕业生人数增长速度快于国民生产的速度。国家和社会为大学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远远不能满足,还要与其他人员去争“饭碗” ,使毕业生承受着比以往更为严峻的就业困惑与心理压力,尤其是一些能力和学习成绩平平的学生,压力就更大。这一切使得大学生从刚跨入大学校门就顶着这种困惑和心理压力,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

1大学毕业生就业面临的现状

2003-2011年普通全国全日制高校招生人数从382增至675万,毕业生人数从2003年212万增至660万,就业率由2003年75%到2011年下降到约69%。毕业生人数连年攀升势头和就业率每年下降趋势就不难看出就业形势(见图1)。

图1 2003-2011年大学生毕业人数及就业率(%)

虽然国家和社会采取许多措施来缓解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但大学生就业仍日益困难的矛盾短时间很难缓解。为什么大学生就业难呢?其深层原因就是中国的高等教育体制和中国的产业结构高度不匹配,如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非常强,服务业基本上是政府控制,发展滞后,大学生很难进入,有些特殊专业就业范围小等。总之大学生面临就业难的现状原因复杂问题是多方面的。

2大学生就业的困惑与心理压力剖析

2.1引起就业的困惑与心理压力的因素

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2],大学生最大的困惑与心理压力是就业,占57.4%,其次是学习,占53.4%,经济占14.4%。因此就业已经成为大学生最大的困惑与心理压力[3]。而大学生面临就业的困惑与心理压力主要表现在:一是认知障碍,表现在对就业形势不明,期望值过高或过低。二是情绪障碍。表现在焦虑、急躁、抑郁,恐惧、紧张等。这些心理因素造成学习上的压力,影响他们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发展,竞争意识和信心降低。产生自卑心理,羞怯心理,退缩心理和急躁心理。不能坦然面对就业的竞争。三是人际交往障碍。由于性格因素和就业的困惑及心理压力,造成怯懦、冷漠,引发社交恐惧,导致对人际交往愈加困乏,缺乏竞争信心,这种恶性人际交往心理更容易产生激进、浮躁和郁闷,更加造成就业困难。

2.2就业困惑与心理压力的产生根源

2.2.1 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 大学生产生就业困惑与心理压力因素很多,但从自身来说,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是最主要的根源,对社会发展和现况问题的认识存在误区。一是大学生就业观念要适应社会发展。专业对口、国家统包不利于自身潜能的发挥和创新意识的发展。多路径、多渠道就业,自主择业和创业已是大学生就业的主流,需主动适应。二是价值观与期望值要符合社会发展。大多数学生大学阶段过的是一种单纯而有保障的生活,接触社会经历少,缺乏正确的就业观,就业期望值高,对就业市场环境和形势缺乏足够的认识,甚至认为大学生就是“皇帝女儿不愁嫁”,调适就业心态准备不充分。受主观意识影响较大,把握不好就业机遇,自我偏差和盲目攀比形成就业困惑与心理压力。对一次就业机遇失利就不能自拔。另外受社会上的“拜金主义、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等的影响,容易产生就业的困惑与心理压力。三是大学生对当前就业形势认识不全面。尽管从2003—2011年毕业生就业率统计数据上看,每年约30%毕业生不能就业,形势严竣,大学生就业似乎是年年“冬天”年年“过”。实事求是地说,只要认清自己职业大体归属,量体裁衣,找准自己的发展方向,降低欲望,谋求一个工作并不难,难的是找一个高收入、地域好和理想的工作。

2.2.2客观因素 大学生就业产生困惑与心理压力原因较为复杂,自1999年扩招后,大学毕业生人数平均每年递增50多万,而每毕业生就业率约为70%,就业形势严竣是客观现实。扩招后人事制度改革有些滞后,就业市场还不够完善。另外高校专业设置也没有随着扩招和社会需要增设更多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新专业。家长对孩子投入了许多无限期待,希望孩子毕业后能找一个理想的工作,也是造成就业困惑与心理压力的一个因素。另外,同学之间互相攀比,那些成绩好、品学兼优、综合素质高的学生占有明显的就业优势。其次是有优越感的家庭背景或社会关系的学生,学习成绩平平同样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强势,更容易造成一些学生心理自卑和不平衡。因此,对于绝大多数毕业生来说,在竞聘岗位时,要凭着自己的力量与同伴去比拼,一旦遇到困难或失利后,容易陷入强烈的困惑中,形成强大的心理压力。

3大学生就业困惑与应对心理压力的对策

3.1正确认识大学生就业形势,帮助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开展必要的就业指导,帮助大学生形成科学的就业观,使其正确认识自我和客观分析就业形势。所以大学生只有从进入大学之日起,就应该积极进行个人职业规划,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职业目标和人生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同时了解国家有关大学生就业的一些方针、政策 ,广泛搜集相关的就业信息,为就业和事业发展打好基础[3]。有了明确的人生发展规划,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就会提高,社会应变能力也会得到进一步的增强,才能较好地摆脱就业困惑与心理压力。

3.2积极采取应对压力的措施,改善大学生的就业心理

大学生必须树立正确压力观、培养健康的人格[2]。学校要营造良好就业氛围、培养大学生乐观积极的心态,教会大学生对压力的自我调控[4],要加强就业心理指导、丰富大学生的压力应对资源,完善社会支持系统,要加强就业心理监测,及早发现就业心理问题。要对症下药,解决普遍存在的就业心理问题。

3.3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就业竞争力

随着社会技术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变化,就业市场对人才的要求随之提高,不仅是知识、技能水平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能应变、生存和发展。因此,高等教育要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包括团队合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一方面,高等院校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思想,探索更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开设与专业相配套的课程设计,鼓励学生发明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另一方面,大学生平时要注意观察和思考,利用课余时间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意识地锻炼和发展自己的各项能力,为今后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 大学毕业生就业结构性矛盾,虽然短期内无法根本消除,但必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高校科学而富有成效的教育,而逐步得到改善。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和就业心理困惑,也将随着日益市场化的就业方式和就业观念的转变,而得到根本改变[5]。积极采取应对压力的措施使每一个毕业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

参考文献:

[1]欧阳伦四.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的自我调定[J].中国电力教育(下),2008,24(8):167.

[2]赵京.注重心理疏导,缓解大学毕业生心理压力[J].政工研究动态,2009,12(6):16.

[3]高月.大学生就业心理探究[J].思想教育研究,2009,(增刊2):200.

[4]赵天赋.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缓解策略[J].中国青年研究,2007,19(1):76.

[5]王丽春.试论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表现与调试[J].科技信息,2011,28(33):444.

猜你喜欢

就业率心理压力毕业生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基于BSTL与XGDT算法对多级别心理压力的评估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2017届毕业生就业率高职高专超本科
通过图片看内心
最“叛逆”的毕业生
本科新闻专业在京就业率较低
数据
缓解心理压力的两种方法等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