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美操等级标准与一级规定动作评分的研究

2013-12-03

中国体育科技 2013年2期
关键词:规定动作竞技运动员

周 涛

Tsinghua Universitiy,Beijing 100084,China.

作为非奥运项目的竞技健美操,参与国内外比赛的选手全部来自大中小学的在校学生。伴随着健美操运动的普及、发展以及教育体制的改革,健美操运动已遍及我国30多个省(市)和地区,目前已有32所高等院校将健美操“高水平运动员”列为体育特长生招生范围。但在近两年的全国健美操比赛中显现,同等级运动员集体项目与单人项目的技术水平差异明显、运动员整体的竞技能力与“结合难度动作完美完成成套动作”的竞技健美操概念不对应的现象。尽管最终“总分”通级,但难度动作和完成质量有些差强人意。

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调研、专家访谈法、录像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对2010—2011年全国健美操锦标赛、冠军赛所有已通级的“一级组规定动作”评分结果和《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进行了研究,为将来相关部门修改健美操“等级运动员”的评定标准和项目设置,调整规定动作评分规则和促进健美操项目的积极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2010—2011年全国健美操锦标赛、冠军赛所有通过健美操“一级”标准的五个项目“规定动作”之评分结果和健美操“一级运动员等级标准”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调研

查阅健美操等级标准的相关资料,研究2009—2012年国际健美操评分规则和规定动作的特定评分规则,研读中小学竞技健美操运动发展机制与训练状况等文章和书籍,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2.2 专家访谈法

对参加2010年全国锦标赛“一级组”比赛的带队教练、国家级和国际级裁判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竞技健美操赛事设置,等级标准,中学生健美操训练等方面的看法和意见。

1.2.3 录像分析法

收集2010—2011年全国健美操锦标赛和冠军赛的影像资料及成绩册。观看三次比赛各项目预赛的所有录像,确定难度动作的成功率并与成绩册中的难度分进行核对,为论文的数据来源提供保障。

1.2.4 数理统计法

对所有通过“一级”标准的评分数据,应用Excel进行数理统计和分析,寻找规律性,为论文提供支撑。

2 结果与分析

2.1 健美操“运动员等级”为学生升学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同属于FIG的健美操,尽管与体操、艺术体操和蹦床等奥运项目比较,不具备一个完善的行政管理机制,但作为高等院校“高水平运动员”的招生项目,它在我国已形成了一条递进的输送渠道:小学—中学—大学—国家队[1]。

图1 参赛与通级人数曲线图Figure 1. Curve of Participants with Those who Passed the Test

图1显示,4年来我国青少年达到“一级标准”的人数在逐步增长的同时,参与一级组健美操比赛的选手则在大幅度、快速地增长。分析认为,这首先是通级标准和赛制设置的变化所致。标准[2]中:2008—2009年运动员只需在全国联赛分站赛、全国冠军赛、全国锦标赛任何一个比赛中,取得相应的名次即可通级(6人操前2名、3人操和混双前4名、男女单人操前8名)。2010—2011年运动员则要先参加全国联赛分站赛取得相应积分以后,再在“全国冠军赛、全国锦标赛中,分数达到一定标准者才能获得一级运动员审批资格。两次变化运动员则只需任选健美操5个项目中的任何一套规定动作均可。其次“一级运动员或健将有二本线分数以下65%录取或免试入学”的高水平运动员招生政策是吸引高中学生踊跃参与健美操训练和比赛的主要目的。

调查得知,大多数的中学生参加健美操培训和比赛的动机是“升学的需要”,仅凭一套“规定动作”就能迅速成为健美操一级运动员,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也是导致参加比赛人数剧增的原因,这种短暂的动机,导致了大部分运动员缺乏系统训练,只能起一时的作用[4]。基本功不扎实,同等级技术水平差距较大,竞技能力后劲不足,不利于进入大学或成年后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健美操运动的持续发展。

2.2 等级标准设置较低,不能体现其竞技性的价值

2010年3月国家体育总局颁布的健美操一级标准:全国冠军赛、全国锦标赛,少年甲组运动员在规定动作比赛中分数达到“六人操16.0分以上、三人操和混双16.5分以上、男女单人操17.0分以上”者均可获一级运动员审批资格。标准中每套动作的艺术满分10分;完成满分10分;难度满分分别是:六人操4.7分、三人操4.8分、混双和男女单人操4.9分。

图2 各项目基础分柱状对比图Figure 2. Histogram Comparison between Each Routine and Their Level of Difficulty

图2是2012—2011年“一级组”各项目比赛成绩所得的基础分(只计算4个规定难度的各成套动作得分)。5个项目中艺术与完成的得分差距很小;难度得分相差巨大。尤显突出的是6人操,即使不做其他的6个自选难度,也基本上达到通一级的标准,其分差仅有0.16分。规定成套中的10个难度动作的要求几乎没有存在的价值,更不能体现“展示运动员结合难度动作完美完成成套动作的竞技能力”之竞技健美操的显著特征。

健美操比一套动作的通级标准与同项群同赛事级别的竞技体操(规定动作个人全能女子4项、男子6项总分达到一定分值);艺术体操(集体全能前八名、个人少年组A组前12名、B组前10名);蹦床(预赛两套动作得分之和达到一定分值)和技巧(决赛前6名且三套动作平均分达一定分值)相比较更容易通过。对于同属难美项群的体操类运动而言,健美操的技术水准没有同等价值的体现,因此,笔者认为可以参照这些项目的设置方式,适当增加成套动作的数量,提高相应的分数标准,使同等级运动员标准有相同的含金量。

2.3 规定动作的“艺术分”评分点匮乏并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健美操的艺术、完成和难度得分有一定的规律。即运动员身体姿态的控制力强,动作标准,获得的难度分会越高,其成套的完成分和艺术分也相对较高。一旦出现不予认可或降组的难度动作,会连带其完成扣分,同时对运动员在自信心、感染力、节奏和可赋予动作内涵等几个艺术方面的得分也将产生影响[6]。艺术分的高低与整个成套动作的编排和运动员的运动能力有关,三者的关系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

统计显示,比赛中六人操的艺术分已超过完成分和难度分之和,在通级的总分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表1是自选动作和规定动作艺术分评分内容一览表。

图3 6人操标准分与比赛得分比例分布图Figure 3. Comparison of Standard Scores and Game-Time Scores in Group Competitions

表1 艺术分评分内容对比一览表Table 1 Comparison of Various Contents in Judging Their Execution

艺术分包括以上10个内容的评分点,且设定了0.2分的“优秀、很好、好、满意、差”的区域分值。“规定动作”是预先编排好的套路(包括:操化、难度、连接、路线和音乐等),但它的艺术评分只针对4个方面进行,这导致其评分点量化标准匮乏,给评判带来了极大的限制和约束,使得“高艺术分”在两年的规定动作比赛中成了必然现象。这种艺术分与完成分、难度分相背离的现象有悖于竞技健美操“艺术、完成、难度”密不可分,相互牵制的项目特征。因此可考虑取消规定动作的艺术分评判,只进行完成分(动作质量)和难度分的评判,最后对运动员的实际运动能力和表现力给予一定(0.5~1.0分)的加分。

2.4 动作完成质量是竞技健美操得以持续发展的保障

健美操的特征之一是“美”,它需要运动员具备一定的竞技能力,才能在比赛中以优美而正确的身体姿态高规格地去完成成套中的所有动作,展示运动员的柔韧、力量和肌肉耐力。如果一味地追求为通级而进行单一的“应赛”成套内容的训练,忽视基本功和技术技巧储备以及动作的高规格培养,将削弱健美操的魅力和观赏性,不利于健美操项目的健康发展。难度动作是难美项群类所有竞赛项目中比赛获胜的关键。但比赛中,运动员自选难度的成功率仅仅是38.3%,明显低于规定难度的75.7%。表2是三次比赛5个成套中“6个自选难度”完成情况统计。

综合分析,动作完成质量好,成功率最高的是男子单人操中的直升飞机成文森和跳转720°动作,这源于男生的上肢力量和弹跳较好。其次是:将分值降组以后的B组(直角支撑转720°)和D组(依柳辛接垂地劈腿 )类动作。对于0.6或以上分值的A组俯撑类(既要求上肢力量又要求腰腹等核心部分的爆发力)动作和C组(要求腾空高度的同时,又要求空中姿态和开度并存)跳与跃类的难度动作,大部分选手均无法达到其最低要求。这是由于运动员下肢力量欠缺,爆发力差,弹跳力和柔韧性受限导致的结果。6个自选难度动作的选择与大部分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实际专业技术水平不吻合,规则中“缺少一个规定难度减1.0分”的减分条例对自选难度没有特殊的约束力,难以促使运动员重视其动作的完成质量和高完成率,较难顺应难度动作完美完成的竞技健美操之发展趋势。

表2 自选难度完成情况统计一览表Table 2 Execution of Optional Routine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等级运动员标准的颁布推动了“竞技健美操运动”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梯队建设模式,并为学生的升学创造了优惠的条件。但要提高竞技健美操运动整体的技术水平需提高通级标准和增设通级套路。在青少年阶段要加强综合素质和基本功的训练,重视动作完成的质量,增强竞技能力,摒弃急功近利的参赛想法,以保证健美操竞技性和观赏性的同步发展。在加强教练员裁判员对规则的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执法能力的同时,修改相应的评分规则。

3.2 建议

1.缩小健美操5个项目的通级分差、提高通级标准分数,使“一级运动员”称号的含金量与同类别项目相同,且具备一致的技术水平。

2.参考竞技体操、艺术体操的通级方法,增加自选成套动作的比赛,可采用①联赛比规定成套,锦标赛或冠军赛中比自选成套;②联赛比规定成套,锦标赛或冠军赛比“规定和自选成套”,两套动作达到一定总分即可通级的形式。

3.取消规定动作“艺术分”的评价,在最后得分中根据运动员的整体表现进行0.5~1.0分的加分。

4.将所有的“难度动作”全部设置为“规定难度”,选择适合运动员实际技术水平的0.4~0.5分分值的动作。对少年运动员以动作的完成质量、技术技巧和竞技能力培养为主,为健美操的持续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1]国际体操联合会.竞技健美操竞赛规则(2009—2012)[S].北京:中国健美操协会,2009.

[2]健美操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EB/OL].http://www.sport.gov.cn,2011.

[3]张瑞云 李海霞.山东省中学生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培训机制的相关问题研究[J].体育科技,2010,31(2):48-51.

[4]赵明.南京市青少年参加竞技健美操培训动机的调查[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31(6):157-158.

[5]中国健美操协会.(2008—2011年健美操成绩册)[EB/OL].http://www.caa-gym.org.

[6]周雯,杜少武.竞技健美操最后得分因素初探[J].竞技论坛,2010,18(1):45-47.

猜你喜欢

规定动作竞技运动员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青少年花样游泳运动员规定动作的发展与评价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省级一把手赴港招商有哪些“规定动作”
花与竞技少女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
运动员
高校章程的“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