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萨北开发区稀油油藏聚合物驱后蒸汽驱试验研究

2013-12-01寇永双中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三采油厂黑龙江大庆163113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3年16期
关键词:蒸汽驱产液水驱

寇永双 (中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三采油厂,黑龙江 大庆163113)

大庆油田萨北开发区PⅠ (葡萄花油层Ⅰ油组)油层于1964年投入开发,先后经历了自喷生产、注水开发和注聚合物开发,聚合物驱后油层的采出程度达到52.5%,地层中仍有47.5%的储量没有采出,取心资料和水淹层资料表明这部分储量主要分布在厚油层的顶部。为此,笔者进行了萨北开发区稀油油藏聚合物驱后蒸汽驱试验研究。

1 聚合物驱后油层蒸汽驱的可行性分析

1.1 筛选标准

根据轻质油藏蒸汽驱筛选标准 (见表1),认为试验区各参数均达到要求,适合进行蒸汽驱开发[1]。

表1 稀油、稠油油藏注蒸汽开采筛选标准对比

1.2 原油物性

试验区中心采油井地面原油黏度对温度敏感。中心井原油黏温曲线图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随着温度的升高,原油黏度逐渐降低。因此,蒸汽驱可以大幅度降低试验区原油黏度,从而改善原油流动性。

图1 中心井原油黏温曲线图

1.3 室内物模试验

采用三管非均质模型进行试验[2],先进行水驱,含水达到89.0%时转入聚合物驱,聚合物用量1.0PV(注入体积倍数)转后续水驱,含水达到98.0%时转蒸汽驱。试验结果表明,在聚合物驱的基础上进行蒸汽驱可以弥补水驱的不足,大幅度降低厚油层顶部低渗透层的含油饱和度,最终使采收率达到32.2% (见表2)。

1.4 数值模拟预测

在历史拟合地质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数值模拟,优化注汽强度230t/(m·km2·d),日注汽量667m2,采注比1.3,井底蒸汽干度0.4%,采用高温泡沫调剖连续汽驱,预测蒸汽驱最终注入蒸汽1.62PV,阶段采出程度14.3%,累积油汽比0.12m3/m3。

表2 三管岩心驱替试验结果表

2 现场应用效果及动态特点

2.1 试验区概况

试验区面积0.18km2,地质储量36.830×104t,孔隙体积64.398×104m3,共有采注井13口,4注9采1口中心井,采用五点法面积井网开采,注采井距150m,试验目的层为PⅠ1-4层,平均单井钻遇砂岩厚度15.9m,有效厚度12.9m,地层系数为7.8819μm2·m。

2.2 试验过程及效果

现场实施分2个阶段注入,2008年8月28日~2009年3月10日进行第1阶段注汽,2009年7月10日~2010年8月11日进行第2阶段注汽,2个阶段共累计注入蒸汽量362481m3,试验区累积增油1.1213×104t,取得了较好的增油效果。

1)注入压力初期下降,后期稳定 空白水驱4口注入井平均单井日注水量88m3,注入压力9.7MPa。投注初期平均单井日注汽167m3,注入压力10.3MPa,与空白水驱持平,随后注入压力逐步下降,注入蒸汽体积0.27PV时,稳定在8MPa左右,与注汽初期相比压力下降2.2MPa。

2)采油井见效以增液为主,含水下降幅度不大 蒸汽驱过程中,试验区平均日产液1050t,与试验前相比日增液324t,增液幅度45%,产液高峰值1336t,最大增液幅度84%。含水最低值88.6%,与试验前相比降幅不大。中心井见效明显,注入0.129PV时开始见效,注入0.202PV时达到产油高峰值9.2t,日增油6.2t,最大增油倍数为2.1倍,有效期超过19个月,累计增油2893t。

3)剖面调整显著,动用程度得到提高 统计有对比资料的2口注入井,注入蒸汽以后,吸入剖面得到明显改善,吸汽层数、砂岩和有效厚度比例达到84.6%、86.5%和88.2%,分别比吸水剖面增加38.4%,41.0%和46.8%,而且吸汽剖面连续性好,注汽初期便得到较好调整,注汽中期和后期变化不大。产液剖面得到较好调整,中心井共发育4个小层,注汽前只有2个小层 (PⅠ1-2和PⅠ4)产液,且PⅠ4小层产液量占全井的80%,产液剖面不均。蒸汽驱后,全井4个小层均产液,新增加2个动用层PⅠ1和PⅠ2-3,且PⅠ4小层相对产液量下降到34.2%,与注汽前相比,动用层数、砂岩、有效厚度比例分别增加50.0%、59.6%和62.9%,动用程度得到提高。

4)原油轻质组分增加,驱油效率得到提高 对比3口采油井的原油分析资料,注入蒸汽后原油密度867.7kg/m3,黏度29.1mPa·s,凝固点32.0℃,含蜡量22.4%,含胶量18.6%,与试验前相比,原油密度下降5.0kg/m3,黏度下降4.1mPa·s,凝固点下降1.7℃,含蜡量下降7.5%,含胶量下降0.8%。原油的轻质组分C11-C19由23.6%增加到39.9%,重质组分C20-C39由76.4%减少到60.1%,轻质组分增加,重质组分减少。

猜你喜欢

蒸汽驱产液水驱
考虑多因素的多层合采产液量劈分模式研究
靖边畔沟长6油层采油制度效益研究
特高含水后期油藏水驱效果评价方法
渤海J油田化学驱无因次产液指数的变化规律
强底水礁灰岩油藏水驱采收率表征模型
CO2辅助蒸汽驱对四种钢的腐蚀性能影响模拟
断块油藏高含水期油井产液结构优化方法
水驱砂岩油藏开发指标评价新体系
低矿化度水驱技术增产机理与适用条件
薄层稠油水平井蒸汽驱优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