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电导结合中药镇痛方外用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研究*

2013-12-01何秀兰刘传波胡凯文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3年2期
关键词:外治电导癌性

肖 俐,何秀兰,刘传波,胡凯文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肿瘤科,北京 100078)

超声电导药物透射技术,是一种新型强力透皮给药技术,超声电导结合中药外用治疗癌性疼痛有研究价值,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1年1月至2012年9月间,在我院肿瘤科住院患者90人,均为临床确诊的中晚期癌症患者,其中男性51例,女性39例;年龄最大的82岁,最小的26岁,平均年龄63岁。其中疼痛程度为重度疼痛的46人,中度疼痛37人,轻度疼痛7人。疼痛部位分布为腹部疼痛为27人,脊柱疼痛为21人,胸部疼痛为17人,肋骨疼痛为12人,四肢疼痛为11人,髂骨疼痛为2人。入选病例均为经病理学证实为恶性肿瘤者,且疼痛部位明确、病人表述清楚者。

以上病例共分为3组,治疗组30例超声电导结合中药镇痛方治疗,观察组30例使用中药镇痛膏局部外敷治疗,对照组30例布桂嗪100mg肌注治疗。分组根据随机配对原则,按照病人疼痛程度的不同,分别将轻、中、重度疼痛随机等分到各观察组,保证各组病人不同程度疼痛病例数均等。

2 方法

2.1 中药治疗方剂

采用我院著名中医专家王沛教授自拟中药镇痛方治疗:川乌 10g,草乌 10g,川椒 10g,细辛 6g,丁香10g,延胡索 10g,没药 15g,干蟾皮 15g,桂枝 15g,全蝎10g,蜈蚣2条。上方打粉后备用。

2.2 治疗方法

接受治疗的病人近期未进行放化疗治疗,治疗前4h未接受其他镇痛治疗,治疗组采用北京诺亚同舟技术有限公司出产的NAVA-01TD超声电导仪,在疼痛最明显的部位清洁皮肤后,将5g中药镇痛方药粉油调后均匀涂抹在疼痛部位外盖以无纺纱布固定后用超声电导进行治疗,治疗每日1次,每次30 min,7次为1个疗程,3d仍未出现疗效者停止治疗为无效。观察组采用中药镇痛方打粉后取5g药粉油调后直接外敷疼痛部位外盖以无纺纱布固定,每24h换1次,7d为1个疗程;3d仍未出现疗效或者疼痛加重者停止治疗为无效。对照组选用布桂嗪100mg肌注,至疼痛再发时用,治疗过程中疼痛加重者停止布桂嗪治疗为无效。所有病例均需要填写疼痛观察表,记录用药前后的疼痛性质、部位、强度、持续时间,观察结束后将表格内容进行统计学分析。

2.3 疼痛分级

疼痛治疗疗效标准按世界卫生组织疼痛疗效标准并结合VAS法双重判定。VAS疼痛评分0为无疼痛,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10分为重度疼痛。

2.4 疗效标准

治愈(CR):治疗后完全无痛,VAS法疼痛减少8分以上;显著疗效(PR):疼痛较给药前明显减轻,睡眠基本不受影响,能正常生活,VAS法疼痛减少5~7分;轻微疗效(MR):疼痛较给药前减轻,但仍感明显疼痛,睡眠仍受影响,VAS法疼痛减少3~4分;无效(NP):与治疗前比较无减轻,VAS法疼痛减少在2分以下。

2.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软件统计,入组病例疼痛缓解程度、治疗起效时间、治疗持续时间等计数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χ2检验方法。

3 结果

3.1 总疗效

治疗组、观察组与对照组用药后总疗效。

表1显示,在3组数据中,治疗组治愈(CR)3例,显著疗效(PR)10例,总有效率为83.3%,为3组中最高;对照组总有效率最低,但3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3组总疗效比较(n,%)

3.2 起效时间与持续时间

表2 3组平均起效时间与持续时间比较

在3组数据中,治疗组平均起效时间为73.6±78.4min,为3组中起效时间最短,但3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平均疗效持续时间上,治疗组为280±296.3min,为3组中持续时间最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3 对于不同疼痛程度的疗效

表3 3组不同疼痛程度疗效(n,%)

表3显示,3组数据中,治疗组中度、重度疼痛有效率稍高。

3.4 2组不同部位疼痛疗效

表4 2组不同部位疼痛疗效(n,%)

表4显示,超声电导+外敷组有提高腹部疼痛治疗的有效率趋势。

3.5 毒副反应

实验期间,治疗组30例未见出现皮疹、过敏等不良反应。使用本药过程中未见成瘾性、恶心呕吐、多汗、嗜睡等副作用,自身前后对比,用药2周后未见心电图、肝肾功能、血尿便常规等异常。

4 讨论

中药外用治疗癌性疼痛在临床上应用广泛,是镇痛治疗重要的组成部分。我院著名肿瘤专家王沛教授对于癌性疼痛有丰富的治疗经验,提出了中医论治癌性疼痛八法,即散寒止痛、活血止痛、行气止痛、化痰之痛、固涩止痛、清热止痛、安神止痛,补虚止痛,并提出癌性疼痛的外用治疗三大法则,即温通、行气、活血化瘀。选药重在“攻”,兼以“补益”,注重以温通为主,选用川草乌、川椒、细辛等药性峻猛、辛温走窜之品,以温通止痛、气血兼调。癌痛产生的病机关键在于气血运行失调,故选用元胡、丁香以调气,全蝎、蜈蚣以活血,使局部气血通畅,疼痛自消,以此基础自拟镇痛膏治疗癌性疼痛取得满意疗效。

超声电导药物透射技术是一种新型强力透皮给药技术,它是通过电致孔技术和超声空化技术以及角质层预处理技术,建立药物透入的人工通道,达到克服皮肤屏障、细胞膜和组织膜,使药物透过皮肤进入体内病变组织和器官,在一定范围内形成局部浓集和浸润,并促使药物自细胞外向细胞内转运,直接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这种新型且高效外治途径的出现,有望使外用中药准确而高效地发挥作用。

试验显示,用超声电导药物透射技术配合中药外治方法,总有效率、显效率、起效时间与持续时间均较单纯使用中药外治或西药治疗为优,尤其是在治疗中重度疼痛时从疗效及镇痛持续时间上与西药布桂嗪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作为中药外治癌性疼痛给药方法的创新,超声电导药物透射技术已体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对比单纯的中药外敷治疗有提高疗效的趋势。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开展对中药外用新技术的研发,提高镇痛效果,从而使癌性疼痛中药外治技术在临床得以推广。

猜你喜欢

外治电导癌性
干眼不舒,中医外治有妙招
鼻窦炎中医外治十法
川芎外治 止痛功良
中医外治杂志
华蟾素胶囊治疗癌性疼痛患者的临床观察
基于IEC标准的电阻表(阻抗表)和电导表的技术要求研究
基于电导增量法的模型预测控制光伏MPPT算法
RNA干扰HeLa细胞IKCa1基因对中电导钙激活钾通道电流的影响
麝蟾镇痛膏治疗150例癌性疼痛的系统评价
多磺酸黏多糖乳膏联合超声电导仪治疗静脉炎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