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井冈山“朱毛之争”探讨陈毅的性格特征

2013-11-30吴得民王庆跃

成都工业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朱毛前委军委

吴得民,王庆跃

(1.中共四川省委 党史研究室,成都 610012;2.成都工业学院 学报编辑部,成都 610031)

从井冈山“朱毛之争”探讨陈毅的性格特征

吴得民1*,王庆跃2

(1.中共四川省委 党史研究室,成都 610012;2.成都工业学院 学报编辑部,成都 610031)

20世纪20年代末期,毛泽东、朱德、陈毅共同创建了红军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但在革命初期,在如何创建新型人民军队、是否设立军委的问题上,红军内部发生了“朱毛之争”,陈毅也卷入这场争论风波。从井冈山“朱毛之争”入手,通过深入研究毛泽东与陈毅在长期革命历程中建立的革命友情,展现了陈毅生性厚道、开朗活跃、豪爽宽容;坦荡真诚,勇于自我批判;光明磊落,敢于仗义执言;待人处事心直口快,不结党营私,不落井下石的优秀的性格特征和精神风貌。

陈毅;性格;井冈山;“朱毛之争”

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失败部队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在宁冈会师,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和军委书记,陈毅任军政治部主任,共同创建了红军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他们创建的红军被称为“朱毛红军”,他们创建的根据地被称为“朱德毛泽东式”根据地,他们的建军经验和战略战术被称为“朱毛战争经验与行动规范”。

一、井冈山的“朱毛之争”

(一)是否设立军委问题

1928年5月中旬,毛泽东和朱德开创了闽西工农割据的新局面后,在如何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特别是在“党怎样领导军队”,“军队在农村怎样开展武装斗争”等问题上产生了争论和分歧,其导火索是是否设立军委。6月4日,毛泽东任前委书记,统辖红四军军委和湘赣边界特委。11月,朱德接替陈毅当选为军委书记。

1929年1月,红四军下井冈山后,因战事频繁,开会讨论军事问题,经常是同样的人开完前委会又要开军委会。为减少领导层次,提高决策效力,经前委会讨论决定:“军委暂时停止办公,把权力集中到前委。”朱德不再担任军委书记。

(二) 红军的任务问题

关于红军的任务,毛泽东主张红军除了打仗以外,还要做群众工作,搞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政权和地方武装,集中体现为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朱德主张红军的主要任务就是打仗,可以抽部分人员协助地方或独立开展群众工作,建立或扩大根据地,而不要过多地做群众工作。当时从旧军队出身的干部战士,普遍不愿意做艰苦的群众工作、过艰苦的生活,乐于“走州过府”、“攻城略地”。

(三)领导体制问题

毛泽东主张“绝对的党的领导”,“一切权力归支部”,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朱德要求军事首长在军事机关实现“党给许的行政责任”,不同意“党管一切”的口号,提出“要打破家长制及包办制”,主张在军队内实行“由下而上的民主集中制”。

1929年5月,中央派从苏联回国的刘安恭担任红四军临时军委书记兼军政治部主任。他照搬苏联经验,提出前委只讨论行动问题,不能过问其他事,军队的工作由军委管,引起了红四军领导层对党和军队关系问题的争论。为解决这些问题,毛泽东利用战斗和行军的空隙,多次召开前委扩大会议进行讨论。5月底,在福建省永定县湖雷召开的中共红四军前委会议上,争论的焦点是红四军内是否仍要设立军委,意见未能统一,朱德赞成保留军委。

1929年6月8日,在上杭县白砂镇召开红四军前委扩大会议决定取消临时军委,免去刘安恭的临时军委书记。毛泽东在会上列举了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不能担负这种不生不死的责任,请求辞去前委书记,自己离开前委。

白砂会议后,刘安恭到处游说,坚持成立军委,说红四军党内分成派别,散布了许多挑拨红四军主要领导之间的关系和攻击毛泽东的言论,助长了党内领导者认识上的分歧,使争论复杂化。后来,陈毅向中央的报告中也提到,刘安恭来红军后的一些言行,是造成党内和领导间争论的一个主要原因。

二、陈毅卷入“朱毛之争”

(一)陈毅主持红四军党的“七大”

图1 红军时期的陈毅

1929年6月22日,红四军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在福建龙岩召开。陈毅代表前委作了工作报告,发表了对革命形势估计、建军方针和克服红四军党委内某些错误思想等问题的看法,基本上赞同毛泽东的主张。他指出:毛泽东的领导正确,红军离不开毛泽东。同时坦率地对毛泽东和朱德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你们朱毛吵架,一个晋国,一个楚国,两个大国天天吵,我这个郑国在中间简直不好办,我是进出之间为难,两大之间为小。我跟哪个走?站在哪一边?就是怕红军分裂,希望你们两方团结起来。”

傅柏翠后来在谈到毛泽东在红四军党的“七大”时说:“那次会上,毛不像平时那样谈笑风生,那么深入浅出地悬河泻水般滔滔不绝,娓娓而谈,而是态度严肃,正襟危坐。他的话简短到不能再简短了:‘许多不同意见可以保留,现在毋须答辩,让将来的事实证明。’话虽短,不一般,句句有所指,字字有着落,令人心里为之震动。”陈毅回忆说:“毛主席那时完全表明了他是一个政治家的态度,在那种情况下他仍然坚持那样说。事实证明,他的思想是正确的。”“毛泽东同志是一位有独特思想的人,他看问题很深很准确,他提出的观点,有不可推倒的力量,别人想推倒,是怎么也推不倒的。”

(二)只设红四军前委会,陈毅取代毛泽东被选为前委书记

红四军党的“七大”通过了陈毅起草的《红军第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党内争论问题及分兵问题》的决议,否定了在前委之下设立一个军委的意见。军内存在的单纯军事观点、流寇思想、极端民主化和军阀主义残余等非无产阶级思想有所抬头,极大地妨碍了军队的改造和执行正确的革命政治任务,错误地否定了毛泽东提出的党对红军领导必须实行集权制(当时对民主集中制的称谓)和必须反对不要根据地的流寇思想的正确意见。大会决议对争论双方作了处理:毛泽东是前委书记,对争论应多负些责任,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给予朱德“警告”处分。

大会改选了前委会,由于毛泽东向大会提出的正确主张未被大多数代表接受;加之对干部要求严格,对一些营团级干部的缺点错误,也毫不留情地当面批评、训斥,一些同志对他意见很大。由中共中央指定的前委书记毛泽东只当选为前委委员,陈毅被选为前委书记。这次落选对毛泽东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三)“七大”风波,“毛陈友谊”留下了遗憾的划痕

红四军党的“七大”未能从根本上解决红四军中存在的种种分歧,相反引起了领导层的波动,这大大出乎陈毅本人的意料,也让毛泽东对陈毅极感失望,愤而离开红四军到闽西特委所在地上杭县蛟洋乡去做地方工作和养病。这次“夺权”给毛泽东的刺激太大了,因为这是由下级“造反”而成的。虽然毛泽东曾多次遭到别人的打击和被撤职,但那毕竟是由党中央和党内地位比他高的人所为。1929年7月8日,毛泽东带领贺子珍、黄琳(江华)、蔡协民、曾志以及部分部队,离开了红四军军部去闽西上杭县蛟洋乡,陈毅默默相送。据傅柏翠回忆说,毛泽东走时身上只有五块钱,林彪和傅柏翠准备送一点钱给他,被他谢绝了。江华回忆说:“那时我们一行人真有点灰溜溜的样子。”

尽管后来毛泽东说:“‘七大’不怪陈毅,那时就是那个气氛。因为已经造成那种形势,他只能那样”。但是红四军党的“七大”风波充分反映了毛泽东和陈毅的性格,在他们原本深厚的友谊中仍留下了一道难述深浅的划痕。

1929年7月9日,陈毅以“前委书记”的名义向中央写了《关于闽西情况及前委的工作计划的报告》,随报告送去红四军党的“七大”决议案和党内争论文件等,“皆关系四军重要问题,请中央详加指示”。不久,中央来信,要红四军派一位得力人士去上海参加中央政治局召集的军事会议,汇报红四军情况。此时,敌“三省会剿”正在加紧进行,大敌当前,陈毅并未意识到毛泽东对他的愤慨,仍以毛泽东为上级。7月29日,陈毅与朱德一起从连城新泉赶到蛟洋乡毛泽东的住处,召开红四军前委紧急会议,商议对敌的战略方针和具体部署。会上,有人提议由毛泽东和陈毅一同去上海向中央汇报红四军情况,毛泽东不愿意去,前委决定陈毅一人去上海汇报。

临行前,陈毅专门去蛟洋再次征询毛泽东的意见:“中央要人去上海报告工作,我准备去,你看可以不可以?”毛泽东说:“你可以去,我也赞成你去。你把四军的详细情况向中央反映一下有好处。” 陈毅诚恳地说:“你是不是能回前委主持工作?”毛泽东说身体不好,不能回去。陈毅深知毛泽东的性格,没有再说什么,就同毛泽东告别了。朱德暂时代理红四军前委书记。

(四)重新认识毛泽东,勇于自我反思检讨

图2 抗日战争时期的陈毅

1929年8月2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听了陈毅的报告以后,决定成立周恩来、李立三、陈毅三人委员会深入研究红四军的问题。周恩来和李立三反复阅读了陈毅所写的五个书面材料,然后与陈毅进行了多次讨论、思索、总结。通过讨论,陈毅在思想认识上产生了一个飞跃。他对周恩来、李立三说:“这次闹得有点伤感情,主要是我的错误。我没有认清毛泽东的天大优点,没有指出正确的路线。我回去带头检讨,我相信退一步是可以进三步的。”

周恩来提议由陈毅为中央起草《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即“九月来信”)。陈毅根据周恩来的谈话要点和中央军事会议精神很快起草好了这封指示信。信中充分肯定了毛泽东路线的正确,严肃指出了红四军党的 “七大”的不足,以及前委扩大会处置的缺点及其危害。陈毅写道:“前委对于朱毛同志的问题没有引导群众注意对外斗争,自己不先提办法,而交下级自由讨论,客观上有放任内部斗争关门闹纠纷的精神,前委自己铸成这个错误……没有从政治上指出正确路线,使同志们得到一个政治领导来判别谁是谁非,只是在组织上来回答一些个人问题……这次扩大会议及代表大会的办法是削弱了前委的权力,客观上助长了极端民主化的发展。”最后,陈毅在信中还写下了“朱毛两同志仍留前委工作”,“毛同志应仍为前委书记”的字句。

陈毅在多年后说,到上海党中央两个月,等于上了“两个月的训练班”。 当时中央曾考虑安排陈毅到其他根据地工作,因为陈毅主持红四军党的“七大”选掉过毛泽东前委书记职务,现在毛泽东要复职了,陈毅如感不便,可以离开红四军。但陈毅说:“我应该回红四军去。代表大会没有开好,我有主要责任,我应该回去挽回不好的影响。现在还没有把毛泽东请回来,等办好了这件事再考虑工作问题。”

(五)敢于自己打倒“陈毅主义”,请毛泽东出山

1929年10月1日,陈毅带着崭新的认识和中央“九月来信”精神离开上海。临行时,周恩来对陈毅说:“解铃还须系铃人,你的关键一票(据陈毅讲,在选举前委书记,对毛泽东的赞成票和反对票相等时,他投了反对票)使毛泽东的前委书记落选,中央要求你再去把他请回红四军,你不会介意吧?”陈毅说:“请中央放心,我一定会把毛泽东请回红四军。”

同年10月21日,陈毅在松源见到了朱德,简单地向朱德汇报中央的精神后,连忙询问毛泽东的近况,说要请毛泽东回来主持红四军前委的工作。朱德表示赞同,露出忧虑之情:“我服从中央的指示,不过你欢迎他回来,他是否愿意回来,还很难说。”并转交了毛泽东对陈毅提出尖锐批评的信,毛泽东反对敷衍调和,模棱两可的“陈毅主义”,并说不打倒“陈毅主义”他不回来。

陈毅看后心情十分沉重,没有想到红四军党的“七大”对毛泽东是如此严重的伤害,竟用“陈毅主义的眼中之钉”来形容他们之间的关系,以致于不打倒“陈毅主义”,他就不回来。陈毅真诚地对朱德说:“陈毅其他的用心是没有的,但敷衍调和,模棱两可是有的。毛泽东所说的‘陈毅主义’是非无产阶级的东西,我自己也要和同志们一起打倒这个‘陈毅主义’。 我向毛泽东检讨,他会回来的。”

同年10月22日,陈毅回到红四军军部当晚召开了前委会议,传达了中央“九月来信”,批评红四军党的“七大”和“八大”的错误,派人把中央“九月来信”送毛泽东,并附上一封亲笔信请毛泽东回前委主持工作。陈毅主动承认自己的错误,言简意赅,情深意长:“从中央回来,于22日到军部。我俩之间的争论已得到正确的解决。七次大会我犯了错误,八次大会的插曲更是错误的。见信请即归队,我们派人来接。”

同年11月26日,毛泽东接到陈毅诚恳的来信和中共中央“九月来信”指示,读后说:中共中央对红四军党内争论问题终于作出了正确的裁决。他在福建省委巡视员谢汉秋的陪同下,心情舒畅地从上杭苏家坡来到汀州。当晚,陈毅特地把朱德、毛泽东都请到自己屋里向毛泽东当面诚恳地作了检讨。毛泽东表示诚恳地接受中央“九月来信”对自己工作方式的批评,并说“八大”时他因身体不好,情绪不佳,写了一些伤感情的话。赞扬中央“九月来信”写得好,问是谁写的?陈毅说:“是大家讨论、我起草的,周恩来看过,一字未改通过的。”毛泽东看到陈毅的思想水平提高得这么快,非常高兴。

(六)“古田会议”统一思想,毛泽东当选前委书记

1929年12月28日,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在福建上杭古田召开。毛泽东主持召开红四军前委扩大会议,气氛融洽而热烈,这是当时半年多来第一次团结民主的会议。一致通过三项决议:1)召集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2)用各种方法建立红四军的政治领导;3)纠正红四军党内各种错误倾向,扫除红军内部的封建残余制度。红四军前委的这些积极变化,表明毛泽东和陈毅在思想上达到了高度统一,友情也和好如初。

陈毅传达了中央的“九月来信”,并作了详细的解释和说明。与会代表认真讨论了毛泽东的政治报告,统一了思想认识,一致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即“古田会议决议”)。选举产生了新的前敌委员会,毛泽东为前委书记。至此,红四军党内的矛盾和争论,得到圆满的解决,达到了空前的团结,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图3 60年代陈毅与毛泽东

后来,陈毅回忆说:“红四军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本来是想解决好红军的建设问题,加强党对红军的领导,提高部队的政治素质。但是,条件不成熟,认识不一,会上发生了争论,结果把毛泽东同志担任的前委书记给选掉了。会后,他离开红四军的领导岗位,到闽西搞调查研究去了,我被推选当了前委书记。说老实话,这件事我是有责任的,朱德同志也有一些责任。我挂了几天帅,感到自己不行。事情就是这样,你不在那个位子上干不知道,一干前后一比较,就觉察出问题来了。恰好这时中央通知我到上海开军事会议,我把红四军的情况如实作了汇报,周恩来要我代中央起草一封给红四军的指示信,信的内容,主要就是把毛泽东同志请回来,重新担任前委书记。回到部队,我亲自去请毛泽东同志,他明确表示,先要弄清是非,然后再考虑复职,表现出很高的原则性,这是事先我没有想到的。共产党人就是要这个样子,是非面前不含糊,原则问题不让步。听了他的话,我心里是服气的。后来召开了古田会议,毛泽东同志重新当选为前委书记,这件事我认为是办得对的。毛泽东同志和部队上下皆大欢喜,我也很高兴。”

陈毅把毛泽东请回到红四军前委主持工作后,向他谈了自己的想法:“在上海党中央开会时,中央组织部的同志就曾征求过我的意见,是否去鄂豫皖或红七军那儿工作。”毛泽东听了急忙说:“你哪里也不用去,就在这里。”陈毅还能说什么呢?他沉默了片刻,说:“那好吧,恭敬不如从命。”陈毅愉快地接受了毛泽东的诚恳挽留。

三、陈毅的性格特征

(一)生性厚道、开朗活跃、豪爽宽容

陈毅一生中最具有决定意义的是他与毛泽东的相识相知,毛泽东影响并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从1928年井冈山会师开始,两人成为了战友、诗友和无话不谈的亲密朋友。杨得志在谈到毛泽东和陈毅的不同性格时说:“陈毅开朗活跃,毛泽东则文雅多思”。陈毅与毛泽东都是共产主义者,但性格不一样,对问题的哲学思考也不同,两人的立身之道,做人的信条也不完全一致。毛泽东表现出很强的革命性、斗争性,强调的是“矫枉必须过正”。陈毅却认为“过犹不及”,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更多强调团结,不愿强迫别人干什么,更能“反躬自省”、“推己及人”。如果用深沉严厉来形容毛泽东的个性特征的话,那么,陈毅的个性特征则是豪爽宽容,这也许与两人家庭成长背景有关。有共同信仰的两个人存在如此的性格差别,决定了他们交往中能有机配合、相辅相成,但有时也会产生矛盾和分歧。他们的友谊是伴随着相互了解、彼此逐步认识而不断发展的。

(二)坦荡真诚,勇于自我批判

井冈山会师后,陈毅两次取代毛泽东任前委书记,造成毛泽东一生中唯一自下而上落选的不愉快经历。但这不是陈毅的本意,也是陈毅所未料到的结果。而且经过红四军七大、八大到九大,特别是在他起草“九月来信”时,他对毛泽东的认识在思想上有了质的飞跃,因此他有了勇于打倒“陈毅主义”,几次请毛泽东重新出山回红四军军部主持前委工作之举。毛泽东通过“九月来信”和“古田会议”陈毅的言行,更加认识了陈毅坦荡真诚的作风,加深了两人的友谊。

(三)光明磊落,敢于仗义执言

史料研究证明,陈毅是铁杆“毛派”,他认为毛泽东确实比其他中央领导人高明。中央苏区时期,在毛泽东受到“左”倾路线排挤时,陈毅光明磊落,敢于为他仗义执言。1942年陈毅在盐城新四军军部时发表文章,满怀激情地称颂毛泽东的主张不仅对全民族具有伟大意义,甚至还可供其他各国所效法。返回延安后,参与起草中共“七大”军事报告,提出了“毛泽东军事学派”的概念,批评红军时期某些重要军事领导人的错误,在1945年3月中共六届七中全会主席团讨论陈毅起草的《建军报告》时,被陈毅的报告所触及的军队领导干部, “有人潸然落泪,有人唏嘘”。

(四)心直口快,不结党营私,不落井下石

陈毅在其豪放、不拘小节的背后,有时“过犹不及”,没有心机,口无遮拦,说话随便,容易被人抓小辫子。

图4陈毅追悼会现场

图5 毛泽东与陈毅夫人张茜

在新四军时期,让饶漱石抓住把柄制造了“黄花塘事件”,给他带来了很大的困扰。文革中说了许多“过头话”,使得周恩来和毛泽东几次出面为他说话。文革初期外交部的造反派批斗他时,毛泽东和周恩来都在暗中保护他,毛泽东在内部表示,他这辈子要保两个人,一个是朱德,一个是陈毅。可检讨刚通过,陈毅就在机场面对群众宣布:“我过去的检讨是假检讨,是江青逼着我检讨的。”毛泽东听到陈毅的“反动言论”,只是笑笑,因为知道他就是这个性格,没有阴谋和野心。但他在大闹怀仁堂时竟然又在讲话中直接触到毛泽东的“痛处”,在讲演中为已被毛泽东彻底打倒的刘少奇说话,引起毛泽东的震怒,从而对他产生了很大的误解。毛泽东以特有的“毛氏修辞”说道:“江青、陈伯达枪毙,康生充军,叫陈毅来当组长,徐向前、谭震林当副组长,力量不够就请王明和张国焘回来,再不够就请美国、苏联都来。”但毛泽东气头过后还是保了陈毅,没有深究。1970年庐山会议时,身为军委副主席的陈毅又跟着陈伯达大讲毛主席是天才,赞成毛泽东当国家主席,站到了林彪那边,迅即被批判为“二陈逆流”。但结果还是有惊无险,因为陈毅从来就事论事,对毛泽东、林彪、刘少奇、邓小平都能公正看待,既不结党营私,也不落井下石。他并不反对“文革”,只是反对乱整人乱批判而已。所以毛泽东后来还是原谅了他,特地亲自参加了陈毅的追悼会,对陈毅夫人张茜说:“陈毅是个好同志”。这是毛泽东第二次这样评价这位战友和知己了,第一次是在古田会议期间,前后相隔四十多年。在党内同志中,获得这样的评价和殊荣,唯陈毅一人而已,由此可见两人的感情非同一般。

四、结语

笔者从井冈山“朱毛之争”入手,通过深入研究毛泽东与陈毅在长期革命历程中建立的革命友情,展现了陈毅生性厚道、开朗活跃、豪爽宽容;坦荡真诚,勇于自我批判;光明磊落,敢于仗义执言;待人处事心直口快,不结党营私,不落井下石的优秀的性格特征和精神风貌。

[1] 赵鲁杰.毛泽东与朱德[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

[2] 中央文献研究室二部.朱德自述[M].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3.

[3] 袁德金.毛泽东与陈毅[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

[4] 余伯流,陈钢.谁主沉浮:毛泽东在中央苏区的几起几落[M].2版.北京:长征出版社,2011.

[5]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党的文献》编辑部.中共党史重大事件述实[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6] 刘继兴,毛泽东轶事[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1.

[7] 顾保孜,杜修贤.毛泽东最后七年风雨路[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

ExplorationintotheCharacterTraitsofChenYiFrom“ZhuMaoDispute”inJinggangshan

WUDemin1*,WANGQingyue2

(1.History Research Center,the CPC Sichuan Provincial Committee, Chengdu 610012,China;2.The Editorial Department ofJournal,Chengdu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Chengdu 610031,China)

In the late 1920s, Mao Zedong, Zhu De, Chen Yi, co-founded the Red Army and the Jinggangshan revolutionary base. But in early period of revolution, how to create a new people’s army, whether to establish the Central Military Commission or not, “Zhu Mao dispute” took place within the Red Army ,and Chen Yi was also deeply involved in the debate. The authors, from Jinggangshan “Zhu Mao struggle”, through in-depth study of revolutionary friendship created between Mao Zedong and Chen Yi in long revolutionary period,, exhibit the excellent character traits and spirit of Chen Yi,such as kindness, cheerfulness and activity, generous tolerance; magnanimous honest, being brave for self-criticism, being aboveboard, being able to speak up; dealing with people outspokenly, without cronyism, not adding insult to injury..

Chen Yi; character; Jinggangshan; “Zhu Mao dispute”

2013-07-02

中共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重点课题“中共党史人物的交往及性格”(201112261)

吴得民(1952- ),男(汉族),重庆丰都人,四川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博士,研究方向:中共党史,电子邮箱:28738181@qq.com。

王庆跃(1959- ),男(汉族),四川宜宾人,编审,硕士,研究方向:四川近现代史。

K263.4

A

2095-5383(2013)03-0006-05

猜你喜欢

朱毛前委军委
重庆谈判期间的军委通讯工作
毛泽东称为“农民同志”的前委委员毛科文
“朱毛红军”称谓的来龙去脉
“朱毛”不可分
南昌起义军事领导指挥机构初探
对《也谈对“军委参”的解读》的问与答
石正是最早传达贯彻“群众路线”的地方
“朱毛”之外有“蒋何”
淮海战役总前委的由来及其历史贡献
“朱毛红军”的发展沿革及战斗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