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对话型模“:深度汇谈”模式的教学实录——以《雷雨》为例

2013-11-30苑青松

中学语文 2013年4期
关键词:鲁侍萍周朴园雷雨

苑青松

“深度汇谈”是由美国物理学家鲍姆提出、由美国麻省理工史隆管理学院的彼得·圣吉博士完善发展的一种对话理论。“它是指通过对话探讨某项议题时,旨在探寻和反思自己和他人的思维模式,使个人思维达到共通共融的同时,汇集成一种强大的集体思维,进而体现主动创造的、过程本质的对话方式。”①“深度汇谈的机制由议题呈现、摊出假设、经验浮现、超越自我四个部分组成,它们按照自身特定的逻辑规律次第展开。”②本文以《雷雨》的教学片段为例来展示“深度汇谈”的课堂应用。

周朴园是《雷雨》中的主要人物,也是一个复合型的人物,能否通过剧情了解周朴园,再通过周朴园引发对人性的思考与探索,是本文的重点也是难点,下面运用深度汇谈的模式来展开对问题的探询。为了展示该理论的应用,本实录以辅导者与三名学生为一个团体,来具体实施。

第一板块——深度汇谈——议题显现

老师(辅导者):周朴园和鲁侍萍是《雷雨》矛盾的积聚者,二人的感情纠葛造就了暴风雨的来临,二人的矛盾冲突使剧情达到了高潮。认真分析二人感情的具体情况就成为解开矛盾的关键,大家已预习了剧本,那么,二人感情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呢?

生1:周鲁二人的感情开始是好的,后来恶化了。

生2:周对鲁的感情从根本上就是恶的。

生3:周对鲁的感情有好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

汇集智慧1——运用讨论

老师(辅导者):大家经过对周朴园与鲁侍萍感情的探索,大致出现了以上三种看法,我们能否汇成一个问题,这更有利于我们有针对性的探讨。

生1:周朴园与鲁侍萍的感情问题。

生2:周朴园与鲁侍萍感情好坏的问题。

生3:周朴园与鲁侍萍的感情真假的问题。

生2:学生1这样概括太笼统,又太平常,不能显示矛盾的特殊性,也没有探讨的挑战性。

生3:我同意生2的看法,如果二者只是普通的感情问题,那么,该剧也不可能成为经典。

生3:生2的概括注意到了感情的具体内容,但不准确。因为他只注意到了二人感情的前后两端变化,而没有进一步思考变化的原因与责任。我认为概括成感情真假问题,才能揭示周朴园的性格特征。

汇集智慧2——认真倾听

生1:听到的:生2的“好坏”,生3的“真假”。

对己的评述:不具体。

对生3的评述:观点能揭示性格。但生2与生3的仍需修正,因为“好坏”、“真假”不是鲁侍萍所决定的。(需进一步思考的疑问点)

生2:听到的:生1的“感情”,生3的“真假”。

对己的评述:不深入。

对生3的评述:观点能揭示性格。

汇集智慧3——悬挂假设

生1:观点:周朴园与鲁侍萍的感情问题。

假设的得来:自己在阅读中遇到很多以男女感情展开的故事。所以遇到《雷雨》中提到周鲁二人的关系时,就认为是感情问题。

悬挂假设:观点的得来是由阅读其他作品形成定势的结果,并不是从剧本的台词中研读而来的。

生2:观点:周朴园与鲁侍萍感情好坏的问题。

假设的得来:阅读定势与阅读台词相结合的产物,是从二人的感情在整个剧中的表现的视角来看的,所以认为是感情好坏问题。

悬挂假设:这一假设的得来有一定阅读定势的干扰,研读个体不充分。

汇集智慧4——左手栏

生1:

?

生2:

?

生3:

?

老师(辅导者):

从大家的左手栏可以看出,我们所想的与所说的存在着明显的不一致,所说的是所想的反映,所想的更明显地表现出自己的主观意识。

智慧汇集——议题显现

老师(辅导者):

我们运用讨论、倾听、悬挂假设、左手栏等汇集智慧手段,促使智慧汇集并厘清了主观干扰,所汇谈之议题得以准确地显现——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是真还是假?这既是上一阶段大家思维的暂时性终点,又是进一步分析问题的汇谈之起点。

第二板块——深度汇谈——议题分析

学生:咱们该分析“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是真还是假”的问题了吧!

老师(辅导者):对!我们继续运用深度汇谈的有关策略来探讨这一问题。

汇集智慧1——运用讨论

生1:我认为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是假的。以下的台词是我的理由: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冷冷的)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忽然)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好得很,那么一切路费,用费,都归我负担。”、“那么,我们就这样解决了。我叫他下来,你看一看他,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

生2:我认为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是真的。以下的台词是我的理由:

“(看她不走)你不知道这间房子底下人不准随便进来吗?”、“嗯,——我们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你看这些家具都是你从前顶喜欢的东西,多少年我总是留着,为着纪念你。”、“你的生日——四月十八——每年我总记得。一切都照着你是正式嫁过周家的人看,甚至于你因为生萍儿,受了病,总要关窗户,这些习惯我都保留着,为的是不忘你,弥补我的罪过。”

生3:我认为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有真也有假。理由:

三十多年了周朴园还保留着关窗子的习惯、还清楚地记得鲁侍萍的生日、三十年来搬了几次家但有一间屋里的家具仍然按原样摆放等,这是不可能装出来的,它显示了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真的一面;另一方面,周朴园弄清鲁侍萍的身份后所表现出来的冷漠、无情、恐惧、恶毒等情感,分明是假的。从台词上看,周朴园表现出了两面性,所以我认为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有真也有假。

汇集智慧2——认真倾听

生3:听到的:生1的观点“真”以及所选取的表现“真”的台词。尤其是,“三十年来周朴园保持着鲁侍萍的生活习惯”很值得关注。生2的观点“假”以及所选取的真的台词。都充分暴露了周朴园“假”的本性。

生2:听到的:生1的观点“真”以及所选取的表现“真”的台词(但我个人认为他只注意了“真”及表达“真”的台词)。生3的观点是一种折中主义,既有“真”也有“假”,二者要具体分析。

生1:听到的:生2的观点“假”以及所选取的表现“假”的台词。学生3的既有“真”也有“假”的观点,是一种折中也可能是一种具体分析。

汇集智慧3——悬挂假设

生 1:观点:“真”。

假设:“真”的得来是“三十年来周朴园保持着鲁侍萍的生活习惯”,这是根本装不出来的,要装只能装一时不可能装一世。

生 2:观点:“假”。

假设:从大量的台词上可以得到明证,关于“真”的台词,是为了反衬和强调周朴园的“假”。

生 3:观点:有“真”也有“假”。

假设:台词中既有反映“真”的,也有反映“假”的,所以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有“真”也有“假”。

悬挂假设:生1:我只着力于“三十年来周朴园保持着鲁侍萍的生活习惯”这一点上,这一点是否能充分说明“真”?

生2:从周朴园弄清鲁侍萍的身份后表现看是“假”的,但这能说明是感情上的“假”吗?是否有其他的原因?

生3:我的观点是建立在有表现“真”“假”两方面台词基础上的,但什么样的台词并没有认真分析,为什么一会儿“真”一会儿“假”,也没有具体分析。

汇集智慧4——左手栏

生1:

?

生2:

?

生3:

?

老师(辅导者):通过左手栏,我们各自可以看出各自意见的不同以及思考分歧的原因,这为以后议题的解决提供了正确的方向。

智慧汇集——议题解决

老师(辅导者):现在,大家都感觉到我们的思考方向基本一致,各自的障碍及片面也基本得以清除,我和大家一样认为到了解决问题的时候了。

生1、生2、生3:事实是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有真也有假,问题是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为什么这方面是真的?而那方面是假的?

生1:对,感情真假应具体分析,两人年轻的时候可能是真的,从周三十年习惯的保持及以后的感情史可以看出这一点。

生2:假的,也是客观存在的,仍需具体分析。当周朴园的利益、身份及在子女中的名望受到威胁时,就显示了人性恶的一面。

生3:我赞成大家的看法,人是复杂的也是简单的,一个人有时善有时恶,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所以,我们只有对问题具体分析才能较为准确地把握人,人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第三板块——深度汇谈——议题反照

老师(辅导者):问题看似解决,但我感觉大家仍显得余犹未尽,我们是不是反过来对照一下,我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的心智在哪些地方对我们形成了阻碍?

生1:我认为我之所以出现片面,主要是我心里先存在一个东西,它左右了我的判断。所以,认真倾听很重要,它能使你怀疑你自己的东西。

生2:我同意学生1的看法,我也存在类似的问题,以后看问题要尽量全面一些,要想做到全面:一要认真倾听,二要对文本作整体把握。

生3:对!我们看问题要尽量全面些。我认为,重要的是大家思考的方向要正确,当然,自己的见解也不要轻易丢掉。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敢于打破某些固有的东西。

老师(辅导者):本节课大家的收获非常大,基本上理解了深度汇谈的要义,以后我们运用的时候会越来越得心应手。(说明:在第一板块的操作中,因为议题的显现较为简单,所以着力点着重放在大家思维的统一上,在第二板块的操作中,着重放在问题的解决上,第三板块着重对照人在问题解决中的心智病理诊断。)

————————

注释:

①苑青松:《“深度汇谈”对话模式的理论机制及课堂策略构建》,《教育学术月刊》,2011年第2期。

②彼得·圣吉著:《第五项修炼》,郭进隆译,上海三联书店,2008年版第270页。

猜你喜欢

鲁侍萍周朴园雷雨
雷雨天
《雷雨》中的“雨声”
雷雨
从人性的一面看周朴园
浅析鲁侍萍的复杂情感
浅析鲁侍萍的复杂情感
雷雨
《雷雨》(节选)
试析周朴园认出侍萍前的心理过程
浅析周朴园性格的二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