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背景下古代汉语教学改革刍议
2013-11-29涂加胜
涂加胜
(皖西学院 文化与传媒学院,安徽 六安 237012)
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背景下古代汉语教学改革刍议
涂加胜
(皖西学院 文化与传媒学院,安徽 六安 237012)
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背景下,高校古代汉语教学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推进古代汉语教学改革,优化古代汉语教学迫在眉睫。主要从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整合、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缺位和地方性语料的缺失三个方面来探讨古代汉语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古代汉语;教学改革;负迁移
古代汉语是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它包含丰富的语言知识和丰厚的文化信息,对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阅读古籍能力,以及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具体来说,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设古代汉语课程有利于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古代汉语基础知识,提高阅读古籍的能力;有利于批判继承古代文化遗产,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文化意识;自60年古代汉语正式在各高校普遍开设以来,古代汉语教学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然而在新的形势下,特别是一些本科高校,在偏重应用性的现实背景下,古代汉语教学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一 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背景下古代汉语教学面临的问题
1.内容丰富,课时压缩,古代汉语面临教学内容的整合与选择的问题。
古代汉语课程包含丰富的语音、文字、训诂等方面的语言知识和古代的礼俗、宗教、天文、历法等方面文化信息。由于古代汉语时间跨度大,历时久远,在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与现代汉语都存在差异,特别是词义方面的差异尤为明显,这些差异使得古代汉语教学内容深奥难懂。另外,由于中学时期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大学生古文功底较差,普遍对古代汉语学习存在情感态度的抵触和思维理解困难的现象。再加上近年来,高校推行人才模式改革,实行专业课和通识课并重,大量增加通识课,这使得课程数目增多,从而导致古代汉语等相关课程的课时普遍被压缩。这些必然对古代汉语教学大纲的修订,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整合提出了新的要求,按照原来的教学大纲与教材的知识逻辑进行讲授显然不合时宜。
2.教学方法与手段单调,古代汉语面临学生主体性缺位和学习积极性不高的问题。
在教学方法上,传统的讲授法虽然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但它忽视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以及知识获取的实践性,不利于激发学生对古代汉语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手段上,仅仅依靠课堂教学,忽视课外学习的重要作用。同时,将语言文字当作唯一传播知识的载体,相关视频、图片、实物等形象化的资料在教学中的使用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就使古代汉语这门本身就枯燥的课程显得更加枯燥、乏味。
3.文选教学内容来源单一,古代汉语面临地方性语料缺失的问题。
高校古代汉语课程使用得较为普遍的教材是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教材中所选的文选内容都是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语言材料,这些材料有助于帮助学生掌握古代汉语的基础知识,提高阅读古书的能力,但在应用本科高校建设背景下,单一依靠课本内容不能很好地体现地方性特色,从而也就导致古代汉语在传承和宣扬地方文化以及服务地方发展方面的作用难以落到实处。
二 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背景下古代汉语教学改革的对策、建议
王力曾说“我们必须明确认识到古代汉语是一门工具课。”就工具课而言,其教学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为他们批判地继承我国的文化遗产提供必不可少的工具;同时,它也是一门基础课,就其基础课而言,它直接为其他相关课程(如古代文学、古代哲学、古代文化学等)的学习提供必要的知识储备。古代汉语课程的性质,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以及其在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背景下古代汉语教学所存在的问题,要求我们推进古代汉语教学改革。
1.整合课程内容,优选教学材料,应对课时压缩问题。
(1)合理整合安排古代汉语教学三大部分内容,形成合理的内容结构。
古代汉语内容丰富,目前古代汉语教材大多采用60年代王力首创 “文选、常用词、通论”三结合的体例。在教学的过程中非常注重文选的重要作用,“以文选为纲”,实践证明,这一体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在新的形式下,特别是当前课时大量被压缩,我们在不忽视文选的重要性的前提下需要对“以文选为纲”的形式,换句话说就是在新的形式下如何实施“以文选为纲”进行思考和研究。正确处理文选和通论之间的关系是古代汉语教学改革的题中之义,也是提高古代汉语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郑昌荣(2006)提出了:“以论为经,以文为纬,双管齐下,交错推进”古汉语教学形式。[1]我们认为应该以通论为经来指导文选的讲授和阅读,以文选为纬来印证通论中的知识点,经纬交错,循环往复,举一反三。也就是说文选的教学要围绕通论中的知识点展开,不能仅仅局限在字词的翻译和文意的疏通上;通论的教学要以文选为基础,不能让通论失去了语言材料的土壤,否则通论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时还要将通论中的知识点辐射到文选中去,以一个知识点带动一个面,提纲挈领。这种教学形式见下图。
(2)优选教学材料,重视学生课外阅读自学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深入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根据教材内容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情况等方面来决定教学内容的取舍以及精讲或略讲,从而将有限的教学时间落到实处。另外,我们还要重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张之强(1984)指出:“不接触古书的原著,只读今人注本要想培养独立阅读古书的能力是困难的。”[2]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仅仅依靠教材中所选的材料来提高古文的阅读能力是远远不够的,指导学生有计划地阅读一定数量的古文,这对培养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大有裨益。因此,推荐一些趣味性强,学生感兴趣的古文材料让学生去阅读,这可以提高他们对古代汉语的兴趣,弥补教材所选材料的不足。另外,对于课外阅读,不要流于形式,我们可以建立起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和奖励机制来督促和鼓励学生去多读古书。
2.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恢复学生主体性地位,增强课程的趣味性。
(1)变革传统的教学方法,转变观念,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知识的应用性。
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和知识获取的实践性。我们要变讲授法单向的信息交流模式为师生之间双向的交流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重视知识获取的实践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来,形成一个良性的互动循环,建立起一种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模式。比如说,在讲授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现象时,我们可以先按类列举出些语料让学生根据语料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归纳总结,然后教师对学生自己得出的结论并加以分析讲解,并让学生在所学的文选中再找些材料加以佐证。我们还可以设置些问题,特别是涉及到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之间有差别的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工具书、网络资源等方式自己去解决;总之,我们要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消除学生对古代汉语的抵触心理,通过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带着一种情感参与到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去。
在教学过程中,把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在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背景下要突出古代汉语应用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重视古代汉语在提高学生阅读古籍的能力以及语言的理解运用能力和写作能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我们还可以以地方县志的编纂、修订,
文化墙建设,旅游区文化景点的开发,参观历史博物馆和出土文物资料等方式为切入点,让学生参与其中来增强古代汉语学习的实践性、趣味性以及古代汉语知识的应用性。
(2)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增强古代汉语课程的趣味性。
我们在古代汉语教学的过程中应处理好语言课与文化课之间的关系。李彦指出:“变语言主导课堂为文化主导课堂”。[3]我们认为应当以语言为主,以文化为辅,借助文化课的生动、趣味、鲜活来消融或缓解语言课的枯燥、乏味、抽象。
多媒体给古代汉语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增强了古代汉语的趣味性。一些相关的背景材料、知识点和语料等内容可以通过ppt投影到大屏幕上,这样可以省去大量的板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增强趣味性。王力说:“如果有计划地掌握一千多个常用词,也就基本上解决阅读古书时在词汇上的困难。”[4]在常用词教学时,我们要充分利用汉字的表意特征以及汉字背后的文化信息,因形求义。在讲到“稽首”这一词的时候,我们可播放视频《国学论道之拱手礼》,帮助学生更加具体形象地理解“稽首”的含义。
3.适当增加地方性语料,凸显古代汉语教学地方色彩,服务地方。
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的指导思想,挖掘和宣扬地方文化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高校服务地方是其应尽的社会责任,尤其是在应用型本科高校强调应用性背景下,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文化内涵,继承和发扬地区文化是古代汉语应当承担的任务。古代汉语作为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基础工具自然要承担起其应该发挥的作用。充分利用古代典籍有关地区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方面材料,并将其纳入到古代汉语教学中,这不仅有利于突出古代汉语教学的地方性,还有利于弘扬和宣传地区的悠久历史文化,增强古代汉语课程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1]郑昌荣.以论为经,以文为纬——对古代汉语教学形式的思考与探索[J].韶关学院学报,2006(2):121-124.
[2]张之强.古代汉语[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
[3]李彦.古代汉语教学模式转变的探索[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91-93.
[4]王力.古代汉语[M].北京:中华书局,2011.
ClassNo.:G642.0DocumentMark:A
(责任编辑:郑英玲)
OnReformofAncientChineseTeachingUndertheBackgroundoftheConstructionofApplication-orientedUniversities
Tu Jiasheng
(School of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West Anhui University, Liu’an, Anhui 237012,Chin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construction of application-oriented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teaching of ancient Chine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facing with new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Promoting the teaching reform of ancient Chinese, optimizing the teaching of ancient Chinese is around the corner. Considering the option and integration of the teaching contents and the lack of the students subject position in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process ,and the lack of local corpus, the paper discussed the problem faced by the ancient Chinese teaching and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solve this problem.
ancient Chinese; teaching reform; optimization of teaching; negative transfer
涂加胜,硕士,助教,皖西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研究方向:语法和修辞。
1672-6758(2013)05-0022-2
G642.0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