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绵阳市耕地资源变化社会经济驱动分析

2013-11-29

关键词:绵阳市耕地面积城市化

吴 涛

(四川师范大学 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6)

绵阳市耕地资源变化社会经济驱动分析

吴 涛

(四川师范大学 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6)

根据绵阳市1980—2010年相关统计资料,在耕地总量变化趋势的基础上,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建立绵阳市耕地资源变化的社会经济驱动模型。结果表明:1980—2010年绵阳市耕地变化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人均耕地面积也逐年下降。总人口、城市化水平、地区总产值、财政收入、第三产业产值以及人均GDP是影响绵阳市耕地资源变化的主要因素。

耕地资源变化;社会经济驱动;绵阳市;多元线性回归

一 引言

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不断加速,而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村居民生产生活载体的耕地整体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虽然我国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但并没有有效解决我国耕地保护的问题。当前我国耕地变化最明显的特征是耕地非农化,即大量土地从农业部门转移到非农业部门,这一方面支撑了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却造成了耕地资源的大量损失。[1]据国家相关统计资料,1984—2008年,我国耕地面积净减少量1126.7万hm2,人均耕地面积由0.127 hm2下降为0.092 hm2。随着人口不断增加与城市扩张,大量城郊优质农田被占用,国家粮食安全受到影响。

国内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耕地变化进行了研究。吕婷等通过对新疆耕地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相关性研究,发现农业人口数、人均 GDP 和城市化水平对耕地数量变动的驱动作用比较明显。[2]荣燕美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并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太原市影响耕地利用变化的社会经济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因子和农业结构调整是影响耕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3]陈溶萍等根据基尼系数原理,从理论上构建了人均GDP、人均耕地面积和单位GDP耕地消耗量的基尼系数及耕地消耗的绿色贡献率,以湖北省为例,分析经济发展、耕地分布及其耕地消耗的空间差异性。[4]蔡银莺等根据武汉市1988—2002年耕地资源变化的详查数据,分析了武汉市耕地非农化的时空变化特征,发现耕地非农化区域差异明显,主要集中在城市主城区的新区及城郊区。[5]此外,部分学者从城市化的角度分析了耕地变化情况,并提出耕地保护对策。[6-7]本文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影响绵阳市耕地资源变化的社会经济因素进行分析,旨在揭示绵阳市耕地资源变化的社会经济驱动机制,对在耕地保护中可控制性指标进行量化,为耕地保护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确保区域耕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二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1.研究区概况。

绵阳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是四川省区域中心城市,全市总面积2.0267×104km2,其中山地占53.8%,丘陵区占26.9%,平坝区占19.3%。[8]2010年城市建成区面积168.5 km2,年末实有耕地面积28.08万hm2,人均耕地面积0.052 hm2;2010年绵阳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60.22亿元,“十一五”期间GDP平均增长12.3%,三次结构比例为17.3:48.8:33.9,产业结构实现进一步优化。绵阳市现辖国家、省、市级开发区共12个。

2.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社会经济因素对绵阳市耕地变化的影响,了解绵阳市耕地资源变化规律,并选取1980~2010年城市化与人口、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指标,与年末实有耕地面积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以把握绵阳市耕地变化的社会经济驱动力。

选择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库《绵阳市统计年鉴(2000~2011)》相关统计数据,1980~1999年数据由统计年鉴中历年数据整理得到。

三 绵阳市耕地资源变化社会经济因素分析

1.绵阳市耕地资源变化趋势分析。

从图1可以看出,1980—2010年绵阳市耕地总面积与人均耕地面积均呈减少趋势。在30年间,绵阳市耕地总面积由36.54万hm2下降为28.08万hm2,人均耕地面积由0.079 hm2下降为0.052 hm2。从耕地资源变化过程来看,绵阳市耕地总面积在下降过程中存在波动,其中1985—1992年呈现出平稳减少状态,1993—2003年耕地减少速度加快,主要是因为绵阳市开发区建设占用大量土地,2003年以后处于比较平稳的状态,耕地面积变化不大。在这30年间,绵阳市耕地面积减少主要流向是城市建设占用、开发区建设以及农业结构调整等。

图1 1980—2010年绵阳市耕地面积变化情况

2.耕地数量变化驱动因子确定。

考虑到耕地资源变化社会经济驱动机制的量化以及绵阳市的实际情况,依据可操作性和数据可获得性等原则,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以及部分社会经济因素统计资料,本文在研究过程中主要选取了以下社会经济指标:总人口X1(万人)、城市化水平X2(%)、地区生产总值X3(亿元)、财政收入X4(亿元)、工业产值X5(亿元)、第三产业产值X6(亿元)、人均GDP X7(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X8(元)、农村居民纯收入X9(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X10(亿元),年末实有耕地面积Y(hm2)作为耕地资源变化数据。

3.绵阳市耕地资源变化社会经济驱动模型构建。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是解释土地覆被变化常用的一种系统分析模型,它通过对可能引起土地覆被变化的各种驱动因子进行多变量分析而建立数学模型,以便确定土地覆盖变化的原因。[9-10]其基本原理是:设随机变量Y与n个自变量X1,X2……Xn之间存在一定线性关系,回归模型为:

Y=α+β1X1+β2X2+……+βnXn

式中,Y为随机变量,即年末实有耕地面积;X1,X2……Xn为自变量,即各社会经济因素指标;α、β1、β2……βn为待定系数,即回归系数。

本文通过利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年末实有耕地面积与各社会经济指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表1),发现除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与耕地面积相关程度较低外,其余社会经济指标均与耕地面积高度相关,且均为负相关,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

表1 耕地面积与社会经济因素相关系数表

基于此,运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表1中的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然后采用逐步回归的方式对耕地面积与10个社会经济指标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回归系数表(表2),则回归模型如下:

Y=2.667E-15-0.223 X1-0.826X2+5.676 X3+0.607 X4-2.052 X6-4.125X7

式中,Y为绵阳市年末耕地总面积,X1、X2、X3、X4、X6、X7所代表的指标含义及量纲如上。

表2 回归系数表

注:显著水平为0.05。

因变量Y与自变量X1、X2、X3、X4、X6、X7的复相关系数R=0.991,说明Y与X1、X2、X3、X4、X6、X7存在高度显著的线性关系。在方差分析中(如表3),F=533.98gt;F0.05(10,18)=2.41,sig=0.000lt;0.05,说明模型拟合度良好,回归方程可信。

表3 方差分析

从以上模型中可以看出,总人口、城市化水平、地区总产值、财政收入、第三产业产值以及人均GDP是绵阳市耕地变化的主要社会经济驱动因素。

4.绵阳市耕地数量变化驱动因素分析。

耕地资源变化受多因素影响,涉及到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环境以及政策环境等因素,而自然环境差异与政策调整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社会经济条件起作用的。因此,耕地资源变化本质上是由于社会经济环境变化而引致的。[1]根据上面对绵阳市耕地资源变化的数量模型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人口与城市化。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镇人口不断增加,城市化水平也不断提升,而城市近域范围扩张是城市化过程中最明显的一个特征。人口对耕地数量的变化起着双向调控作用,人口增长既需要占用耕地来建设住房满足生活的需要,又需要更多的粮食来保障人们的基本生活。[11]这就使得城镇建设与耕地保护矛盾明显。绵阳市在1980—2010年间,总人口增长80.63万人,而非农人口增加95.89万人,则说明绵阳市城镇人口增长快于总人口增长。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和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占用了大量的城郊优质耕地,促使耕地面积减少。绵阳市整体城市化水平虽然不高,但城镇人口逐年增加,城市化率也不断上升。在这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口集中到城市,耕地向工业型、服务型用地转化,促进了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的同时导致城市人口的循环增长,进一步加大了城市扩张的力度。

从上面的回归模型可以看出总人口与城市水平与耕地呈负相关。因此,人口增长与城市化发展是耕地数量较少的重要因素。

(2)经济发展。

经济的发展对耕地的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12]绵阳市虽然作为四川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但传统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方式还没有得到较好的改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土地资源仍然存在粗放利用等问题。同时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城市化进程也逐步加快,对建设用地需求与日俱增。绵阳市开发区数量较多,工业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迅速,开发区建设和发展需要大量的土地,在产业不断调整的过程占用城郊耕地资源,促使耕地资源总量减少。在回归模型中,地区总产值、财政收入、第三产业产值以及人均GDP是对经济发展水平的体现。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2010年与1980年相比,绵阳市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第三产业、人均GDP分别增长了63.75倍、77.39倍、94.72倍、61.28倍。

地区生产总值与财政收入的增加意味着社会投资能力不断增强,大量工程建设与城镇外延式扩张,对耕地资源数量变化产生了重要影响。绵阳市作为“西部硅谷”,拥有大小开发区12个,二三产业发展迅速,尤其是第三产业越来越成为绵阳市发展的支柱产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结构开始发生转变,消费方式逐步趋向于多样化,而在土地方面主要表现为对居住、基础设施等建设用地的需求进一步加大,从而对耕地资源产生影响。在此过程中,农村人口逐步向城镇转移,对城市建设用地需求增加,导致城市外延扩张,占用耕地。在城市扩张的同时,农村出现大量空置土地、耕地撂荒等现象,加速了耕地数量的减少。

四 结论与讨论

通过上文的分析,1980—2010年绵阳市耕地面变化总体上呈现下降的趋势,其中受开发区建设的影响,耕地面积呈快速下降趋势。结合绵阳市实际情况,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耕地资源变化的社会经济驱动建立回归模型。结果显示,总人口、城市化水平、地区总产值、财政收入、第三产业产值以及人均GDP是影响绵阳市耕地资源变化的主要因素。

由于耕地资源变化受自然、社会、经济、政策等因素的影响,随着绵阳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城市规模将进一步扩大,而与此同时政策调控将在耕地资源变化动力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这也是在耕地变化研究中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的。为了协调好绵阳市耕地资源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提出以下建议:

1.调整产业结构,尤其是农业产业结构,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同时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推动农村土地实现规模化经营管理。

2.充分挖掘城镇内部土地利用潜力,做好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工作,防止城市发展过程中造成耕地资源大量流失。

3.适当引导城乡人口流动,防止过度城市化与超水平城市化。

[1]曲福田,陈江龙,陈雯.农地非农化经济驱动机制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05,20(2):231-241.

[2]吕婷,何伦志.新疆耕地资源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相关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6):9084-9086.

[3]荣燕美.太原市耕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4]陈溶萍,董捷.经济发展和耕地消耗空间差异性研究—以湖北省为例[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3):72-75.

[5]蔡银莺,张安录.武汉市耕地资源非农化过程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14(6):115-119.

[6]秦文,林鸿.成都市城市化进程中的耕地资源保护问题研究[J].河北农业科技,2010,14(1):78-80,120.

[7]盛婉玉,李飞虎. 城市化与耕地资源保护的协调发展研究—以河北省为例[J].河北学刊,2011,31(2):206-209.

[8]四川绵阳市土地资源状况[EB/OL].[2010-04-29].http://www.mlr.gov.cn/tdsc/zygk/201004/t20100429_717344.htm.

[9]卞德鹏.黄土丘壑沟壑区耕地动态及其驱动机制分析—以吴起为例[D].陕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10]淮励杰,周峰,彭补拙.长江三角洲地区县域耕地变化驱动力要素研究一以原锡山市为例[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02,38(6):779-785.

[11]张永彬,王琳,程艳萍,等.唐山市耕地资源变化的驱动力分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报),2011,30(3):416-419.

[12]严冬梅.武汉市郊区耕地保护与耕地非农化驱动因素分析[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ClassNo.:F321.1DocumentMark:A

(责任编辑:宋瑞斌)

OntheChangesofCultivatedLandResourcesinMianyangDrivenbySocialandEconomicForces

Wu Tao

(Institute of Geography and Resources,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66,China)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relative statistical data of the changing trend of total cultivated land resources from 1980 to 2010 in Mianyang;, this paper sets up a model of social and economic driving forces of Mianyang’s change of cultivated land resources with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It finds that the total amount of cultivated land in Mianyang is declining , so did per capita cultivated land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d on the change of Mianyang’s farmland resources are the regional total population, the level of urbanization , the regional per capita GDP and the GDP of tertiary industry.

change of cultivated land resources; driven by economic interests; Mianyang city;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吴涛,在读硕士,四川师范大学。研究方向:城市土地管理、土地经济。

1672-6758(2013)08-0055-3

F321.1

A

猜你喜欢

绵阳市耕地面积城市化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发布耕地面积超过19亿亩
绵阳市多措并举推进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
绵阳市青少年宫作品
绵阳市网络作家协会成立
绵阳市图书馆孙桐生自藏《绣像石头记红楼梦》初探
家畜养殖生产的环境效应研究
失衡的城市化:现状与出路
轨道交通推动城市化工作
雕塑的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