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LC测定藏药川西千里光中绿原酸的含量
2013-11-29王海英孙跃宁杜连平
孙 楠 王海英 孙跃宁 杜连平
(青海阿如拉藏医药研究开发有限公司,青海 西宁 810007)
千里光属(Senecio L.)是菊科(Compositae)中最大的属,也是整个植物界最大的属之一,全属共有1500个种以上,我国有160余种,主要分布于陕西、甘肃、青海等地[1,2]。藏药川西千里光(Senecio solidagineus Hand.-Mazz.)藏药名叶格兴,系菊科千里光属植物,多年生草本,产西藏(拉萨、朗县、米林、波密、八宿、松宗、则当、隆子)、四川西南部(巴塘、道孚、茂县)、云南(德钦)。生于海拔2900~2900m开旷阳坡。具有清热解毒治疮、接骨,清肝胆诸热等功效,花序或全草入药,主治伤口发炎、肿胀、急性结膜炎、皮炎、疮疖、跌打损伤等症[3]。现代研究发现,其主要成分为黄酮类、倍半萜类成分等[4,5]。为了有效地控制川西千里光的质量,本文建立了绿原酸的HPLC定量的方法,为川西千里光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依据。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KQ-2500型超声波清洗器;岛津LC-20AT高效液相色谱仪;电子天平。
1.2 试药:川西千里光(购于青海九康药材公司,批号:20120801,20120802,20120803);绿原酸对照品(批号:110753-200413,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鉴定所);双蒸馏水(自制);乙腈、甲醇为色谱纯,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2.1 色谱条件: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0.5%磷酸溶液(15∶8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327nm[6]。理论板数按绿原酸峰计算应不低于5000。在上述条件下,绿原酸的保留时间在8min左右,且无杂质干扰,分离度良好(图1)。
图1 绿原酸对照品及供试品图谱
2.2 溶液的制备
2.2.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绿原酸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50%甲醇制成每1mL含20μ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2.2.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粉末约0.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50%甲醇50mL,密塞,称定重量,超声处理45min,放冷,再称定重量,用50%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1mL,置10mL容量瓶中,用50%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用微孔滤膜(0.45μm)滤过,作为供试品溶液。
2.3 标准曲线与线性范围: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2、4、6、8、10、12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以进样量为横坐标(X),以峰面积的积分值为纵坐标(Y)绘制标准曲线。得绿原酸回归方程为Y=20275X+973,r=0.9999。结果表明,在上述色谱条件下,绿原酸在0.042~0.252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2.4 精密度试验:吸取对照品溶液10μL,在上述色谱条件下连续进样6次,测定峰面积,结果对照品的 RSD为0.88%(n=6),说明仪器性能良好。
2.5 稳定性试验:吸取同一供试品溶液10μL,于0、2、4、6、8、10h进样,测定峰面积,结果供试品的RSD为0.95%(n=5),说明测定时间内供试品稳定。
2.6 重复性试验:取同一批号样品5份,分别按样品溶液制备法制备,测定其绿原酸峰面积值,其结果样品中绿原酸平均含量为 6.8mg·g-1,RSD 为0.93%(n=5),表明分析方法精密度良好。
2.7 加样回收率试验:取已知含量的样品6份,分别精密加入浓度为0.2125mg·mL-1的绿原酸对照品溶液5mL,按含量测定方法操作制备供试品溶液,并按上述色谱条件测定,计算得绿原酸平均回收率为96.51%,RSD为0.62%(n=6)。结果见下表1。
表1 加样回收率试验结果(n=6)
2.8 样品的测定结果:按上述色谱条件,依法测定3批样品中绿原酸的含量,结果见表2。
表2 样品中绿原酸的含量测定结果(n=3)
3 讨论
3.1 本试验考察了绿原酸的提取方法,对样品进行了回流提取和超声提取对比研究,结果以超声提取方法简便快速、效果最好,可消除对待测成分的干扰并且绿原酸含量较高。
3.2 由方法学考察结果可见,本法具有回收率高、精密度好、重现性好、分析快速的优点,色谱峰之间能有效的分离,方法可行,可用于川西千里光的质量控制。
[1]中国植物志编委会.中国植物志[M].第76卷.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55
[2]李笑颜.藏药川西千里光化学成分的研究[D].兰州:兰州理工大学,2010
[3]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藏药志[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1:322
[4]杨爱梅,李笑颜,冯艳.藏药川西千里光中倍半萜类成分的研究[J].中医药学报.2011,39(5):66-68
[5]杨爱梅,李笑颜,李玉兰.藏药川西千里光中黄酮类成分的分离和结构鉴定[J].中成药.2012,03
[6]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S].一部.中国医药文化社,2010:205-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