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充分发挥植物源农药在病虫防治中的作用

2013-11-27李翠英

山东农药信息 2013年10期
关键词:化学农药杀虫杀虫剂

李翠英

近年来滥用和乱用化学农药导致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超标,引发食用者中毒的事件常有发生。提倡使用植物源农药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是既能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又可保证农产品安全的有效措施。因此,植物源农药的研发与应用已开始受到了更多的关注,为植物源农药的发展与应用,提供了巨大的契机和市场空间。

植物源农药概况。植物源农药是来源于植物的一类农药,是人类使用最早的农药之一。早在公元前1000多年就有人类使用植物源农药的记载。公元前7世纪~公元前5世纪,中国就用莽草等植物杀灭害虫,用艾蒿茎叶熏驱蚊蝇,公元前6世纪就有利用藜芦作杀虫剂的记载;10世纪中叶有用百部作杀虫剂的记载;到17世纪,烟草、除虫菊和鱼藤等植物已作为杀虫剂使用。上世纪40年代化学合成农药发展迅速,因其见效快、使用方便等优点被广泛使用,植物源农药逐渐被人们忽视。到上世纪80年代,美国、日本及欧盟等把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摆到了生产发展的重要位置,上世纪末及21世纪初,我国逐渐重视并发展无公害食品,植物源农药的研发与使用已被引起了一定的重视。与化学农药相比,它具有很多值得肯定的优点:植物源农药在自然环境中广泛存在,资源丰富,大多数低毒,不破坏生态环境,残留少,选择性强,不杀伤天敌害虫,病菌对植物源农药难以产生抗药性,可以利用的时间长,而且用量少,使用成本低,有些植物源农药还能刺激植物生长,起到生长调节作用等。因此,使用这类农药对于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中的农药使用标准有:生产A级和AA级绿色食品可以使用植物源农药,被纳入允许使用农药的范围,并将逐步成为绿色食品生产使用农药的首选,使得这类农药的研究与开发已成为当今农药研究与开发的一个重要方面。

植物源农药优势明显。植物源农药是指用于防治病虫害的植物体,它可是植物体的全部或一部分,也可以是其中含有的某种有效成分或是植物体提取物的化学改良性物质或人工合成的植物有效活性物质。它们是一种化合物,有的是几种不同的化合物,具有治病杀虫(胃毒、熏蒸、触杀)、拒食、忌避、阻止产卵、生长调节、不育、麻痹、引诱等活性,也有报道具有杀菌、杀螨和杀线虫,以及杀草的活性等。植物源农药的有效活性成分,按化学结构不同,可分为糖苷类、酸类、酚类、酮类、酯类、萜烯类、生物碱类、木质素类、甾类、聚炔类、香豆素类、噻吩类、环戊四氢苯、呋喃类和挥发性香精油等。目前,国内的植物除草剂研究,主要集中在薇甘菊、肉植酸类、腈类、类黄酮类、噻嗯聚乙炔类等10多种天然杀草的化合物等,其中有些已被开发成天然除草剂,并得到专利保护和推广应用。有名副其实除草效应。最好的实例是从万寿菊植物中提取的A-三联噻酚,除有除草特性外,还有杀线虫的作用,据有关资料不完全统计,当前全世界约1600多种以上植物具有杀虫活性物质,我国研究有数百种。其中关于菊科植物杀虫活性的研究最著名的例子,是对除虫菊和熊耳草及万寿菊族的研究,发现菊科植物含有二类独特的天然产物,即倍半萜内酯和许多不同类型的炔类化合物,对许多重要害虫具有拒食、抑制生长和毒杀作用,而炔类化合物如聚乙烯类和它的衍生物噻吩类化合物,则对多种生物有机体,包括真菌、细菌、病毒、线虫、昆虫和杂草具有毒杀作用。紫菀科植物中含有许多不饱和的异丁酰胺及其类似化合物,它们对飞虫有迅速击倒作用。

植物源农药分类。近些年来,国内外出现了植物及农药加工利用的势头,所涉及的植物及有效成分包括印楝、川楝、烟碱、鱼藤酮、苦参、银杏、百部、苦皮藤、青蒿素、辣椒素、茶皂素 、石蒜素、巴豆等20多种,生产的厂家近百家,仅印楝素开发的产品就有印楝乳油、悬浮剂、可湿性粉剂和原油等。目前,利用这些活性成分开发的植物源农药商品种类较多,其主要有:1.苦皮藤素、鱼藤酮等。苦皮藤素是从卫矛科多年生灌木苦皮藤中提取出的一种植物源杀虫剂,能防治多种害虫而对人畜、鸟类、鱼类、蜜蜂等安全,使用后无残留,不污染环境。苦皮藤素不是单一化合物,而是一系列具有二氢呋喃多元酯结构的化合物,其中活性最高的是麻醉成分苦皮藤素Ⅳ和毒杀成分苦皮藤素Ⅴ。苦皮藤素Ⅳ损伤昆虫的肌细胞结构,最终麻痹昆虫;苦皮藤素Ⅴ主要作用于昆虫的消化系统,破坏昆虫肠壁致其死亡。鱼藤酮主要影响昆虫的呼吸作用,降低其体内ATP水平,最终使害虫得不到能量供应,麻痹而死。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有0.2%和1%苦皮藤EG,2.5%鱼藤EG等。2.杀虫生物碱。杀虫生物碱包括烟碱、苦参碱、百部碱、苦豆碱等,是植物源农药中商品化程度较高的一类。高效杀虫剂吡虫啉就是仿烟碱分子结构而合成的,害虫接触该药剂后,中枢神经正常传导受阻,麻痹死亡。苦参碱作为植物源农药的代表,几乎达到了作为理想农药所要求的全部标准:广谱、对天敌干扰小、对脊椎动物无明显毒性和药害、降解迅速、资源丰富,可再生等等。3.柠檬素类化合物。在楝科、芸香科、苦木科等植物中存在一种三萜类化合物,称为柠檬类化合物,在防治作物病虫害方面有重要作用,典型植物有印楝、苦楝。科学家研究其活性物质,从印楝的叶和种子中提取印楝素。目前我国也有0.3%印楝素EG的生产厂家。

植物源农药推广应用中的问题。1.本身特性。同一般化学杀虫剂一样,植物源杀虫剂也具有毒杀幼虫、蛹及成虫的效果,但其杀虫功效受多种因素影响,差异较大。如因植物生长成熟程度及植物种类、采用植物的部位、抽提用溶剂、生长的地理位置,以及药效评价方法等因素的不同,其效果常有差异。此外,其对光不稳定,如光活化毒剂,光照虽可提高其杀虫效果,但其光活性过程也是降解过程,持效期短。因此,在傍晚避光条件下使用为宜。较高的湿度和温度有利于发挥植物源农药的药效,而干旱、低温条件下药效有降低的可能。2.商品化程度较低。高活性的植物成分多存在含量少、稳定性差等缺陷,给直接利用带来较大困难。植物源杀虫剂是依靠多种草药的药性配伍来搭配药方的,这种配剂需要大量植物材料,目前难以形成化学合成农药那样的大宗商品化生产。据资料介绍,目前我国生产的植物源农药单剂和复配剂约有80多个品种,其中植物生长调节剂20种,杀虫杀菌剂60种。生产厂家约110家,有的品种登记后即停产,无货供应,且价格较高,如以单位面积施药价格计算,苦参碱制剂是化学农药价格的2~3倍,印楝素制剂是化学农药价格的4~5倍,大大制约了推广应用。3.推广应用中的问题。农民的环保意识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意识淡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规模尚未形成,对生产过程中操作的规范性还没有严格的监督机制,绿色农产品的市场潜力还未得到充分体现,这些都给植物源农药的推广增加了难度。由于生物技术的兴起和过分渲染,植物源农药生产中出现鱼目混珠的现象,许多非生物农药产品被冠以植物源农药、绿色农药、环保农药的名称。许多企业在其申报的植物源农药获得登记后,在植物源农药产品中又加入化学农药成分,甚至纯粹以化学农药来冒充植物源农药,欺骗消费者。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大量的化学农药与生物农药混配制剂的出现,其增效作用和增效机理不甚明了,也对植物源农药的健康发展带来影响。而有些接受了植物源农药的农民,在实际使用中得不到正确指导,往往在发生病虫害以后才施药防治,而植物源农药起效慢的特点使其在这种情况下发挥不出良好的防效。

猜你喜欢

化学农药杀虫杀虫剂
日本计划到2050年将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半
虫咬瘙痒,涂苦参百部
“杀虫专列”
跟踪导练(一)3
化学农药对农业环境的污染与防治
小学生发明杀虫剂
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及其防控对策建议
正确杀虫 避免污染
杀虫剂也是有毒的
杀虫剂,别乱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