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推进现代植保体系建设服务现代农业发展

2013-11-27

山东农药信息 2013年10期
关键词:植保病虫病虫害

我们召开这次全省现代植保体系建设研讨会的目的,是针对现代农业发展,统一思想,明确今后的植保发展思路。会前大家进行了认真思考,做了很好的准备,今天半天多时间进行了交流,大家畅所欲言,提出了许多问题,更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会议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下面,就我省现代植保体系建设,服务现代农业的发展思路谈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植保工作取得巨大成就

我省是农作物病虫害多发、重发、频发的省份。多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植保防灾减灾工作,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措施,有效控制了重大病虫暴发危害。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们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高举“公共植保、绿色植保”旗帜,不断健全植保防控体系,加强防控能力建设,完善防控机制,植保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突出表现以下几点:

一是植保基础设施不断完善。2004年以来,中央累计投资3.2亿元用于植保工程建设,先后武装建立了105个病虫区域控制站和苹果非疫区监测站等,修建了办公场所,购置仪器设备,配备交通、通信、办公等工具。初步形成了以县级区域站为骨干的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网络,监测病虫110多种,其中国家重点监测的病虫26种。构建了病虫数字化监测预警平台,病虫监测准确性和时效性大幅提高。

二是植保社会化服务扎实推进。各地大力组织发动,注重示范引导,强化项目带动,特别是连续四年实施的山东省农业病虫害专业化防控体系建设项目,有力地推动了植保专业化服务组织建设和防控工作的开展。截止2012年底,全省专业防治组织发展到3167个,其中注册或备案的1419个,专、兼职从业人员7.57万人,拥有各种机动植保机械10.1万台。全省专业化防控体系初步建立,病虫防控方式初步实现了由农民一家一户向专业化统防统治的重大转变。

三是植保服务模式不断创新。特别是小麦“一喷三防”实现了全覆盖、东亚飞蝗重点区域连年飞机防治、玉米中后期“一防双减”取得新突破,出口农产品GAP等植保技术标准化体系更加健全,网络化和多媒体化建设快速发展,电视预报已成为对农服务的一个重要窗口,网络、手机短信、新闻媒体等成为信息发布的重要渠道,全省80%以上的农业县(市)实行了病虫电视预报。通过连续大规模的培训,培养了一大批植保技术骨干和农民技术人员。

四是绿色防控技术进一步普及。各地多措并举,积极行动,相继实施了“一减双保”工程、出口农产品绿卡行动计划、“两减三保”行动计划、“万灯杀虫”工程、高毒农药替代、园艺作物病虫绿色防控技术等多项绿色控害项目,集成创新与推广应用科学用药、生物防治、生态调控、理化诱控、减量控害等多项绿色防控技术。先后建立果树、蔬菜等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200余个,年带动绿色控害面积3000余万亩次,化学农药用量显著减少。

通过不懈努力,我省重大病虫防控取得突出成果。据统计,全省年均开展有害生物防控近8亿亩次,挽回各类农产品损失近600亿斤。尤其是接连战胜了棉铃虫、东亚飞蝗、二点委夜蛾、粘虫、灰飞虱、玉米粗缩病、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等重大病虫暴发、流行,封锁扑灭了小麦腥黑穗病、瓜类果斑病等重大疫情,阻截了苹果蠹蛾等检疫性有害生物的传入,为保障我省粮食生产“十连增”,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今天的植保防灾工作,不仅仅是简单地影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工作,而是深受世人关注的一项融入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开放时代背景下的重大事业。植保工作取得的成效,不仅是对我省粮食生产的贡献,也是对全国乃至世界粮食安全的贡献。这是我们植保工作者的历史性成就和责任。过去的十年,成绩巨大,经验可贵。

二、认清形势,把握方向

现代农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发展的中心。目前,我省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党的“十八大”把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确定为国家发展战略,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确定为国家建设总布局。王金宝厅长在前不久召开的全省农业局长座谈会上指出,保证粮食安全依然是现阶段农业生产的主要矛盾和首要任务,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依然面临诸多复杂性和艰巨性挑战,农业面源污染居高不下严重制约着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

不论现代农业也好,还是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发展也好,还是生态文明建设也好,对于植保工作的发展要求,我认为是相通的、相同的。植物保护作为农业防灾减灾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环节。建设现代植保体系,服务现代农业,用现代植保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来应对新变化,完成新任务,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形势,找准方向,明确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具体地讲,主要有四点:

(一)更新观念,用现代植保理念思考植保发展思路

观念就是财富,思路决定出路。现代农业是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进行的社会化农业。基本特征有5个:一是建立在现代自然科学基础上的一整套农业科学技术和推广,使农业生产技术由经验转向科学;二是现代机器体系形成和农业机器的广泛应用,使农业由手工畜力农具生产转变为机器生产,投入的能源显著增加,电子、遥感、人造卫星等先进技术用于农业;三是良好的、高效能的生态系统逐步形成;四是农业生产社会化程度大大提高;五是现代科学技术在农业企业管理和宏观管理中广泛运用,管理方法显著改进。总之,现代农业将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使农业生产、农村面貌和农户行为发生重大变化。

面对现代农业带来的新变化、新要求,植保工作必须创新理念,不断拓展和丰富植保工作的内涵和外延。农业部提出,要坚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全面树立“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现代植保理念。所谓科学植保,是指根据病虫发生规律,把科学防控的理念贯穿于病虫害管理全过程,促进防控策略由单一病虫、单一作物防治向区域协防和可持续治理转变;公共植保,是要明确植保公益性、基础性、社会性地位,强化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职能,构建植保防灾减灾公共服务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着力促进防控方式由一家一户的分散防治向专业化统防统治转变;绿色植保,是以人为本,在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的同时,更加注重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减少环境污染,着力促进防控措施由依赖单一化学农药防治向绿色防控和综合防治转变。

(二)清楚认识病虫防控组织方式的新变化

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是农业生产过程中强度最大、用工最多、技术要求最高的环节。过去,农业病虫害的防控做法,主要是采取下发文件、政府号召等组织农民的方式进行。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土地流转快速推进,全省流转面积已超过1000万亩,大批农民外出务工或融入城市,农村劳动力严重短缺。特别是有文化、高素质的青壮年劳动力紧缺日益成为突出矛盾,农业副业化、农民兼业化、农村老龄化越演越烈,“谁来种田”、“谁来治虫”已成为制约农业生产稳定发展的重大难题。现在,农业病虫害的防控形式,已由传统的一家一户分散防治,逐步转向专业化统防统治,有的是社会化服务组织承包防治,有的是农药经销商代治,有的是村委会组织防治,有的是土地托管,由承包者全程管理等。这些新的做法,将是未来病虫害防控的主要形式。我们对此要有足够的认识,改变传统思维,针对他们,研究新的组织方式,找出路子,提早谋划,主导农业病虫害防治的社会化、专业化统防统治发展。

(三)清楚认识病虫防控主体的新变化

大家知道,传统的病虫害防控靠的是“人民战争”,千家万户农民是病虫害防治的主体。目前,我省农业经营正由一家一户快速向多元化发展,农业病虫害防治的主体也在随之变化。据统计,全省目前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已突破9000家,农民合作社发展到7.5万家,50亩以上的家庭农场近5000家。这些组织和未来的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将逐渐发展为农业病虫害防治的主体,成为病虫防治的主要力量。我们对此也要有清楚的认识,更多地着眼他们,转变思路,制订发展战略,加强联系与沟通,培养与打造,思考和安排工作。

(四)抓重点,紧紧围绕“四个安全”做好工作

首先是农业生产安全,特别是粮食安全。要加大重大病虫监测预警和防控新技术的研究与推广,有效地控制其发生与危害。这些年,我们工作成绩巨大,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玉米粗缩病、二点委夜蛾等最初都是在我们的眼皮子底下突发、暴发的,值得认真总结思考。其次是农产品质量安全。这个问题是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公众健康和人们绿色消费意识日益强烈。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快由过去侧重于保产向保产、保质并重转变。目前,我们的绿色控害技术体系还不够完善和规范,农民群众科学用药水平整体偏低,农药残留污染还比较严重,我们要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再次是生态环境安全。生态文明列入了国家“五位一体”建设总布局,对于植保来说,有责任,更是机遇。我们要有强烈的环保意识,研究推广有关技术。四是产业安全。植物检疫是植保的第一道关口,是保证产业安全的重要措施。目前,苹果蠹蛾等检疫性有害生物已到家门口,一旦传入,扩散蔓延开来,将对苹果等有关产业带来毁灭性的灾难。我们要加强植物疫情的监测与防控,确保不传入、不扩散,保证农业产业安全。

三、现代植保体系内涵和建设目标

新时期的植保工作,要坚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全面树立“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现代植保理念。现代植保的基本内涵是:适应经济、社会和生态总体要求,以现代科技、装备、人才和政策为支撑,实现植物病虫害可持续治理的新型防灾减灾体系。通过现代科学技术与现代物质装备的集成应用,实现植保体系监测预警信息化、物质装备现代化、应用技术集成化、防控服务社会化、人才队伍专业化、植保管理规范化。

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现代植物保护体系建设的意见》,明确了我国现代植保体系建设目标,这也是我省努力实现的目标:到2015年,力争现代植保体系框架初步形成,率先在粮食主产区建立健全植保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物质装备得到明显改善,科技支撑能力明显增强,重大病虫应急处置能力明显提升,水稻、小麦、玉米主产区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和蔬菜生产基地绿色防控覆盖率均达到40%以上。到2020年,全面建成国家、省、市、县四级植保公共服务体系,基层植保社会化服务体系基本健全,病虫预报准确率、防控处置率、农药利用率大幅提高。迁飞性和流行性重大病虫害得到持续治理,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在粮食作物主产区和经济作物优势区实现全覆盖,重大病虫疫情得到可持续治理。

四、现代植保体系建设的重点

现代植保体系建设涉及多个方面,针对我省实际和未来的发展,现代植保体系建设的重点是建立健全植保队伍、强化基础设施手段建设、强化科技创新等三个方面。

(一) 建立健全植保队伍

植保队伍建设重点是建立健全三大体系,即公共植保服务体系、重大病虫应急防控体系、植保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培育形成一支以公共植保机构为主导,专业化服务组织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新型植保社会化服务队伍。确保病虫有人看、疫情有人管、防治有人干。

1、建立健全公共植保服务体系

公共植保服务体系是国家设立的中央、省、市、县和乡植保服务体系,是国家植保防灾减灾的主导力量。应当说,我省公共植保服务体系有了很大发展。目前,全省农业县(市、区)均设立了植保站,部分县成立了植物检疫站,部分乡镇在农技推广机构中设有植保员。2012年底统计,全省在册的植保人员2235名,其中市级植保(植检)站116人,县级植保(植检)站724人,这是一批技能精湛、能力突出、爱岗敬业的工作骨干,是植保事业的财富。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突出的是:植保人员调动频繁,队伍不稳;有的人员编制在植保站,但常年被借调到其他单位工作;有的人员为非植保等相关专业,业务水平差;特别是乡镇,几乎都没有植保机构,很少有专职的植保技术人员等。

根据工作需要、中央一号文件和农业部要求等,我省将加大措施,也希望各市县加大呼吁力度,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完善公共植保机构,建立健全植保队伍。

一是健全公共植保队伍。长期以来,各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视植保工作,植保人员的编制并不少。为保证工作正常开展,顺利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各单位要确保在编人员在岗。市级植保站人员原则上不少于10人,较小的市不少于8人;县级植保站人员原则上不少于10人,较小的县不少于6人,市县级植保站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不低于80%。乡(镇)设立植保站(植物防疫站)或加挂牌子,配备植保技术人员1-2名,负责植保技术的推广和疫情监测防控工作。对符合要求的,在今后的项目安排等方面将予以倾斜,否则将不予以安排。

二是建立基层测报体系。测报是我们的主要工作,基层测报体系是植保工作的基础。随着现代农业发展,特别是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在乡村设立测报员的做法越来越不现实,如何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地思考和探索。鉴于农村经营主体的变化,可根据作物布局,有计划地发展基层植保信息员,建立起覆盖全域的信息来源网络。具体地讲,可从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化防治组织、农药经销商中,选择一批热爱植保工作、有一定技术能力、责任心强的人员,担任植保信息员。通过培训、会议、加强联系、免费提供技术信息资料等形式,以及项目支持、配备必要的信息采集及报送设备等激励机制,使其热爱并自愿协助做好测报工作。

三是建立基层检疫体系。通过贯彻落实国务院《植物检疫条例》、《山东省农业植物检疫办法》等法律法规,以及多年省间调运检疫签证授权和项目建设等,我省市、县两级植物检疫机构、队伍基本建立健全,机构多为独立法人,单位配备专职植物检疫员4名以上,但乡镇多没有相应的植保植检机构和专业技术人员。根据中央一号文件规定,2012年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乡镇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建设的意见》,要求“普遍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明确公益性定位,设立公共服务岗位”。各地要抓住这一契机,大力宣传,积极争取乡镇建立植物防疫站(植保站)或加挂牌子。省站的想法,对乡镇建立植物防疫站(植保站)或加挂牌子的植保技术人员,经考试合格,报请农业部批准为专职植物检疫员。同时,在有关企业、生产基地等单位继续设立兼职植物检疫员和检疫报检员,协助做好植保植检工作。

2、建立健全重大病虫应急防控体系

重大病虫、重大疫情防控是政府行为。针对突发病虫疫情防控需要,必须贯彻落实政府主导和属地管理的责任制度。今年,省政府成立了赵润田副省长任指挥长的“山东省农业重大病虫害防治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指挥部”,省委宣传部、省府办公厅、省发改委、财政厅、农业厅等24个部门为成员单位。同时,要求各级都要建立应急防控指挥机构。目前,我省一些市成立了相应的指挥机构,但县级基本上是空白。各市要按照省政府的要求,积极督促协调,尽快建立健全县级以上重大病虫应急防治指挥机构为主导、植保应急防治队伍为主体、社会专业防治组织为补充的应急防治体系,提高重大病虫应急处置和联防联控能力。同时,要尽快制定完善应急防控预案,建立协同响应和指挥调度机制,健全应急防治物资储备和使用制度,确保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3、建立健全植保社会化服务体系

大力发展专业化统防统治,转变植保防灾减灾方式,提高防治效果、效率和效益,是现代农业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提高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水平的现实选择。加强植保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首先要大力发展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目前,我省植保服务组织的数量已比较可观,但地域间发展很不平衡,有的县已发展到几十个,有的县为零。各地要按照“政府支持、市场运作、多元发展”的原则,鼓励支持农民合作社、涉农企业、科研单位和基层农技组织等建立植保服务组织,开展植保社会化服务。其次是扶优扶强,做大做强。全省目前植保服务组织间规模、质量差别比较大,有的组织偏小,装备一般化,作业能力差,持续发展能力不强。各级按照农业部《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管理办法》,对已经注册登记,取得法人资格,并在植保机构备案;具有10名以上经过植保技术培训合格的防治队员;日作业能力300亩以上;具有健全的管理制度的专业化服务组织给予优先扶持。通过扶优扶强,使之做大做强,树立榜样,扩大影响,担负起高效率、高效益的大规模的病虫害统防统治任务。三是加强管理、规范运行。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是一支重要的病虫防治队伍,是植保未来重要的病虫防治力量。农业部《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管理办法》,明确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专业化统防统治的指导和监督工作,具体工作可以委托农业植物保护机构承担。各级要认真研究办法,加强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的管理,规范其运行行为,使之成为植保部门用的上、管的住,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地方军”。

(二)强化植保基础设施手段建设

在这里,我想强调三项建设内容:

1、植保信息化平台建设

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动力与支柱。国家第一期“植保工程”项目今年已经结束,2014年将启动第二期“植保工程”项目,重点是植保信息化平台建设。充分应用物联网、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以及雷达遥感监测等现代信息手段,加快构建监测预警信息系统、病虫诊断和防控指挥系统、检疫审批和疫情追溯系统,全面提升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病虫诊断和防控指挥、检疫监管等信息化水平。农业部已批准我省作为全国病虫监测物联网两个试点省份之一,投资640余万元,实施东亚飞蝗及鼠情孳生区远程监控示范国家植保工程。工程计划建立10个固定远程监控点,3个移动远程监控站,1个远程监控信息处理平台。

同时,我省农财两厅决定启动实施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工程。到“十二五”末,建设50个小麦、玉米“四情”(苗情、商情、病虫情、灾情)监测示范县,利用物联网感知技术、辅以必要的人工手段,开展“四情”动态监测、趋势分析和专家会商。建设30个园艺作物智能化管理示范县,通过自动感知设备,对环境、生长状况、病虫发生等进行实时监测,实现自动化、智能化控制。

各地要抓住中央和省植保信息化平台建设契机,当然这也是我们必须完成的任务,积极争取财政支持,研究和加快各自的植保信息化平台建设,力争首先从病虫测报方面实现突破,逐步向防治、检疫等领域扩展。进一步强化网络、电视、微信、二维码等传播媒介应用,加大植保信息发布覆盖面和速率、效率。

2、提高植保装备水平

提高装备水平,我省重点是提高病虫防控装备、测报信息采集和发送装备水平。

近年来,通过重大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体系等项目的实施,我省施药机械装备有了很大改善,但整体结构比重、技术性能都比较落后,效率低、农药利用率不高。今年,省财政将继续加大投资,拨款2000万元,用于扶持社会化服务组织购买高效植保机械和无人飞机,提升施药机械装备水平。希望各地借助项目的实施,争取当地财政支持,以及引导、鼓励社会投资,改善病虫防控作业条件,因地制宜地装备大中型高效植保机械及静电喷雾器,鼓励发展无人机、直升机和固定翼飞机防治病虫害。

提高测报信息采集和发送装备,特别是提高信息采集装备是国际性难题。病虫害种类多,个体差异大,形态各异,许多病虫需要室内仪器或化验确定种类。现在,测报灯已广泛应用,但需要人工区分虫种,无法实现计算机自动识别;性诱剂具有很强的专一性,开始在少数害虫测报上应用,有的科研单位已研究出智能性诱虫情监测仪,具有很大的发展前途。至于病害,还鲜见报导。我想,在物联网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我们要积极研究和探索现有技术与人工辅助相结合的测报信息采集方法。目前,国内已开发出手持测报信息采集器和红外智能鼠情监测设备等,省站已安排某些县进行应用试点,下一步将扩大试点,加强装备。各地要高度重视,特别是省农业物联网“四情”监测示范县,要积极介入,跟上形势发展步伐。对于发送装备来说,主要是电子技术和机械的问题,比较容易解决。待产品量产后,我们尽快采购应用即可。

3、加强区域站和非疫区监测站运行管理

目前,我省县级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包括苹果非疫区疫情监测站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大大提高了植保基础设施和手段。但现在的情况是,很多仪器设备放在仓库里,即便是放在实验里,也没有发挥作用。这里面有客观原因,更主要的是主观原因。思想不重视,懒的动脑动手,人员技术水平低,不愿钻研业务,甚至眼高手低等。下一步,要制定管理办法,开展运行情况检查与评比,确保发挥项目投资效益,为现代植保发展提供支撑。

(三)强化科技创新

强化科技创新,为建设现代植保,服务现代农业提供技术支撑。余欣荣副部长在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控高层论坛会上提出,大力推进植保科技创新与应用,要紧盯国际植保科技前沿,着力解决病虫害持续治理的前沿科技与共性技术等问题;要紧盯国内生产实际,着力解决迁飞性、流行性、暴发性以及新发病虫的防控关键技术与集成应用问题;要紧盯农产品质量安全需要,着力解决农药不合理使用造成的残留超标和面源污染问题。我省目前需要研究、解决的技术问题很多,综合农业中心工作和国家、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针对生产实际,我认为应重点加强病虫绿色防控技术集成、植保防灾增产、农药减量控害节本增效、物联网应用、土壤农药残留微生物治理、病虫源头治理、高效植保机械作业等七个方面的研究与应用。

除了上面讲的现代植保体系建设重点外,还要加强人才的培养,加快培育一批业务扎实、勤奋敬业的行业管理和技术指导人才。还要加强植保立法与规范化管理,包括制定《山东省农业植物检疫条例》、《山东省重大农业有害生物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山东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服务组织管理办法》和修订《山东省农业病虫害测报管理办法》等;推进植保技术标准制、修订;规范植保植检执法行为和社会化服务行为,强化队伍考核管理,切实提高现代植保的管理服务水平。

打铁还需自身硬。全省植保系统要增强“五种能力”,即加强学习,不断增强谋大局抓大事的能力;推进创新,不断增强破难题促发展的能力;求真务实,不断增强办实事出实绩的能力;团结协作,不断增强聚合力促和谐的能力;甘于奉献,不断增强立信于人立功于民的能力,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素质,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扎实的作风、更加开拓的精神,推动植保事业持续稳定发展。

总之,我们面临的植保工作形势严峻、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但使命光荣,全省各级植保部门要振奋精神,迎难而上,加快推进现代植保体系建设,全力服务现代农业发展,无愧于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猜你喜欢

植保病虫病虫害
植保机
探析森林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策略
黑龙江实施《农用植保无人机施药技术规程》标准
陕西将补贴1000余架植保无人机
南方甘蓝主要病虫害防治安全用药表
浅谈水稻病虫的综合防治
林业的病虫害及生态防治研究
芒果花穗期的病虫防治法
猪囊尾蚴病的防治
农业部启动春季防病治虫夺丰收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