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教育CTP课程教学设计*
2013-11-27许向阳贺文琼司莉莉
许向阳,贺文琼,司莉莉
(1.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媒体与传播学院,广东 深圳 518055;2.浙江科技学院轻工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3)
随着计算机直接制版(CTP)系统在我国印刷和包装行业的应用逐渐普及,企业对熟悉CTP操作的人才需求日益增长.一类企业以前没有印前部门,为了跟上技术的发展,满足客户的需求,直接引进了CTP,缺乏技术过硬的技术员.而另一类引进CTP的企业,从事数字印前工作的人员多是从CTF(计算机到菲林)转到全新数字化的CTP流程操作,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培训,才能胜任 CTP技术岗位.调查表明[1],企业购置的CTP系统能否顺利运转、发挥合理的产能,其中高级复合型人才是最关键的因素之一.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印刷教育要根据产业发展的需要,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加快培养掌握最新原理和技术、能够操作最新设备的实用复合型人才.目前,我国有多家院校引进了CTP设备,据调研,在这些院校中,CTP技术只是作为一门课程,学生只能大致了解其基本操作,远远达不到实际生产的需求.
由此,行业企业对CTP技术人才的需求与印刷专业高等院校人才的培养之间产生了脱节.鉴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对高职教育院校的CTP技术人才培养来说,需要改革现有的CTP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教学中应以职业技能为核心,改革现有课程的授课内容、授课方式和考核方案,构建复合型、技能型的CTP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教育课程的开发应由普通教育的学科体系课程向行动体系课程转变.注重培养学生在工作岗位中所需的知识技能是课程改革的目标.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应运而生,强调按照工作过程序化知识,着眼于动态行动体系隐形知识的生成与构建,其课程开发过程是学科体系课程的解构和行动体系课程的重构过程[2].行动体系课程要求教学中要开发与企业实践密切联系的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有机统一的教学项目.教学项目的开发,是通过工作岗位能力要求的分析来构建具体的教学内容,通过转化工作岗位中典型的生产案例创设工作情景,将工作内容转换为学习任务,在任务的完成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基于行动体系课程教学的理念,具体到印刷包装行业需求的CTP复合型技能人才的培养来说,课程开发首先应分析CTP工作岗位的技能要求,归纳演绎为课堂教学所需要的知识点和技能点,按照从易到难的梯次分解技能目标,选择企业典型的生产案例转换为实训项目,结合要实现的技能目标进行学习任务分解,在课堂教学中由教师完成任务的布置,知识点的讲解和实操的演示等.
1 CTP课程的教学设计
图1 CTP课程教学与评价一体化框架
CTP课程的设计由主讲的教师团队深入企业调研出发,通过与企业从事CTP相关岗位工作的技术人员共同分析该岗位的技能要求,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主要任务.高级复合型人才应具备5个单元的技能要求,按照产品生产的工艺过程表述为:印前文件处理、数字拼大版、数码打样、印版输出、印版质量检查.若以企业“24P正度16开的小册子”典型生产作为案例,该生产任务可转换为课堂教学的 2个实训项目,“项目一,封面印版输出”和“项目二,内文印版输出”.每一个项目都是以一套印版的生产作为载体的,按照技能点的要求可分解为5个任务,“任务一,PDF文件转换与规范化”、“任务二,PDF文件检查与处理”、“任务三,数字拼大版版式设计”、“任务四,1-TIFF输出与数码打样”、“任务五,印版输出与质量检查”.课堂教学的实施分4部分进行,第一部分是教师的对典型工作的讲解,也即是学习情境的构建,然后进行教学指导性学习;第二部分是学生自主性学习,完成教师布置的类似型学习项目;第三部分是学生自我总结评价;第四部分是教师教学评价.CTP课程的教学设计如图1所示.
图1中展示的CTP课程的设计是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念,仍以学生为中心来设计,教师以领航人的身份出现,完成任务布置、课堂组织和答疑解惑等工作.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是高职教育的主要任务,而职业能力是由具体的工作过程、工作要求得到的[3-4].学生的能力的提高及知识的掌握,主要靠在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形成的直接经验的形式来掌握融合于各项实践行动中的知识、技能和技巧.开发课程关注学生在行动过程中的学习体验和创造性表现,着重培养学生将知识转化为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对学习过程的思考、反馈和分析[5-6].因此课程教学从技术应用角度出发,选择相关的教育内容,以满足工作需要,形成教学与评价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基于上述的分析可知,教学与评价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就是首先分析岗位能力要求,依据工作过程完成单元能力分解,基于单元能力的要求,开发课堂学习与训练项目和课外学习与训练项目.项目之间具有系统性和层次性,项目通常来源于企业典型的生产任务,但不是生产任务的直接照搬,是由教师团队根据单元能力的目标进行加工后获得.课堂学习与训练项目由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其间完成技能的掌握和知识的传授;课外训练项目由教师布置任务,学生依据任务要求独立完成,主要是强调技能的强化、经验的积累和知识的理解与迁移.然后进行课程评价,评价分成两部分,其一,由教师搜集评价证据完成对学生的评价.教师评价的结果反映了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同时也反映了教学环节中的问题,可及时进行调整改进.其二,由学生基于自己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学生自我评价的目的完成对学习的反思,将学习过程中的经验、体会进行总结,强化技能的同时使知识系统化.最后由老师依据能力目标进行综合评价,反馈学生的职业能力,强调学生对学习的思考与反思,激励学生深入学习.
图2 CTP教学与评价一体课堂组织框架
2 CTP课程组织形式
鉴于CTP生产部门的特点,每一个生产活件由几个工作人员协同完成.因此CTP课堂组织形式模拟企业技术人员的工作方式,进行分组式教学,每个小组是一个独立单元,组内设一个负责人,组员之间配合共同完成项目任务.每次的课堂先由教师指导学生完成相应单元的学习项目,之后布置学习迁移项目,每个小组依据项目任务要求,由负责人在组内进行分工,组员共同参与、相互配合完成任务,工艺方案的制定和问题的解决主要由组内成员讨论解决,教师仅参与答疑解惑.任务完成后的评价由三方进行,其一,由组内成员依据考核标准和完成任务的情况自我评价;其二,组负责人介绍本组工作,小组之间相互观摩学习,对比评价;其三,教师综合小组的表现,给出客观评价.CTP课堂的组织形式如图2所示.
图2是模拟典型企业 CTP部门完成生产任务时,各操作人员协同分工合作的形式,进行的课堂组织形式的改革.课堂是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提高的主要活动场所.课堂组织形式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是保证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融汇于一体的桥梁.课堂组织形式明确了规则、程序和课堂结构,在课堂上建立起专业的信任、人格的信任以及相互尊重的积极师生关系.这种气氛使得教师对学生有期待,学生对学习有期待,实现创造性的课堂.因此CTP课堂的组织形式至关重要,依据教学与评价一体化模式,应创建教学与评价一体化的课堂.
3 CTP课程考核方案
基于上述的教学与评价一体化教学设计,采用形成性评价方式.课堂教学任务布置的同时发布评分标准,考核标准依据单元能力目标制定.教学评价一体化教学组织形式决定了评价主体由教师和学生团队共同组成,分别从实操技能、知识理解与迁移以及工作态度三个方面考核.评价方法采用实操和答辩组合的方式,实操在课堂中进行,之后由个体单元总结,面向全班答辩,促使学生对学习过程的思考、反馈,既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又可以共享个体单元的经验成果,促进知识和技能的迁移.体现学生学习的体验和创造性的激发,培养了学生将知识转化为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核的直接目的用来评估学生技能的掌握情况和对知识的理解情况,同时也是对教学的评价.从教学评价的角度出发来制定考核方案,是教学与评价一体化的教学设计所提倡的.一者确定评价目标,考核学生的知识、技能、态度、方法、素质等;二者确定评价的主体,学生或者学生团队;三者确定评价标准,知识标准、技能标准、职业资格标准等;四者确定评价方式,形成性的、终结性的、混合性的等;五者确定评价方法,考试、实操、论文、答辩等;六者确定评价时间,课前、课中、课后等.CTP课程考核方案的主要模块见表1.
综上所述,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理念,在CTP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实施了这种教学与评价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课堂组织上模拟企业CTP部门的人员配备关系采用了分组式的教学方法,依据教学模式和课堂组织方式,改革了课程的考核方案,制定了配套的形成性考核方案.这种教学与评价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中取得良好了的教学效果,可以保证学生操作技能的掌握,相关知识的学习与迁移.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创造力和提高学生转化知识为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CTP岗位复合型技能人才的培养.
表1 CTP课程考核方案
[1] 贺文琼,王利婕,何颂华.技能型CTP人才培养方案的探讨[J].印刷技术,2009(1):26-28.
[2] 李琼.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模式综述[J].职业技术教育,2009(30):51-53.
[3] 姜大源.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结构的理论基础[J].理论研究,2009(8):59.
[4] 徐洁.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学生主体作用的探讨[J].新疆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10(1):57-59.
[5] 赵怀志.浅析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改革[J].交通职业教育,2011(2):23-26.
[6] 洪颖.体现职业活动过程的学习情境是高职课程特色的基础[J].中国成人教育,2010(1):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