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形小夹板弹力带中立位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100例临床观察
2013-11-25刘德明许春彦
刘德明 许春彦
(南京市六合区中医院,江苏南京 211500)
桡骨远端骨折通常指桡骨远侧端3cm以内的骨折,是骨伤科门急诊常见病,大多数桡骨远端骨折能通过保守治疗取得满意疗效,但亦有不少关节畸形及关节功能障碍等并发症。近年来,笔者采用塑形小夹板弹力带中立位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例均为本院2010年1月至2012年3月治疗的门诊或病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00例。治疗组男43例,女57例;年龄 30岁以下 6例,30~49岁 24例,50~69岁52例,70岁及以上18例;左侧41例,右侧59例。对照组男44例,女56例;年龄30岁以下7例,30~49岁 25例,50~69岁 51例,70岁及以上 17例;左侧39例,右侧61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部位、骨折类型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采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桡骨下端骨折的诊断依据。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桡骨远端闭合性骨折者;桡骨远端骨折手法整复达功能复位者;同意并能按医生要求完成治疗者。
1.4 排除标准 桡骨远端开放性骨折者;桡骨远端骨折手法整复不能达到功能复位者;腕部皮肤因溃疡、感染等因素不能耐受外固定者;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等内科基础疾患,不能耐受手法整复及外固定者;不能坚持治疗,无法判断疗效及资料不全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骨折无明显移位者直接予塑形小夹板弹力带中立位固定;骨折有移位者,均采用局麻下传统手法整复,复位成功后采用C型臂X光机透视,骨折复位满意后,根据不同骨折的类型,放置不同类型的固定垫。伸直型骨折在骨折的远端背侧和近端掌侧分别放一平垫,在骨折远端的桡侧放一横垫,桡侧、背侧的夹板超腕关节,掌侧、尺侧不超腕关节,然后用弹力带从背侧小夹板远端开始到桡侧、掌侧、尺侧,再到背侧螺旋均匀用力缠绕已固定好的塑形小夹板,弹力带最后止于背侧小夹板。屈曲型骨折的小夹板与平垫放置的位置恰与伸直型骨折相反,弹力带固定从掌侧小夹板远端开始,最后固定结束于掌侧小夹板。固定时间 4~6周。
注意事项:在4块塑形夹板远离骨折面的一侧,缝制尼龙魔术帖的毛面。选择宽度为2.0cm的松紧带,在松紧带的一侧每间隔1.5cm,间断缝制2.0cm×1.0cm的尼龙魔术贴的勾面。固定方法:将弹力带魔术贴的勾面均匀用力缠绕在塑形小夹板魔术帖毛面的一侧,起到多点固定的作用。
2.2 对照组 骨折无明显移位者直接予石膏托外固定;骨折有移位者,均采用局麻下传统手法整复,复位成功后采用C型臂X光机透视,骨折复位满意后再予石膏托外固定。
2组均予固定4~6周后,去除外固定,行患肢中药熏洗,加强功能康复锻炼。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评定 参照Dienst等腕关节功能评估标准评价其腕关节功能情况。优:无疼痛,活动不受限,功能无损伤,握力同对侧,掌屈或背伸减少小于15°;良:偶尔疼痛,剧烈活动受限,功能及握力接近正常,掌屈或背伸减少 15°~30°;可:经常疼痛,工作时活动轻微受限,功能及握力减弱,掌屈或背伸减少 30°~50°;差:持续疼痛,正常活动受限,功能及握力明显减弱,掌屈或背伸减少50°以上。同时根据桡骨远端骨折并发症发生情况分为:(1)关节僵硬;(2)皮肤压迫性溃疡;(3)握力下降;(4)腕管综合征;(5)筋膜间室综合征;(6)正中神经损伤。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2组间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
3.3 观察指标及方法 2组病例固定4~6周后予X线摄片,均随访2~6个月,平均4个月,观察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3.4 治疗结果 2组病例治疗后骨折均获得临床愈合,愈合时间4~6周。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与并发症发生情况见表1、表2。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例
表2 治疗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例
4 讨论
塑形小夹板弹力带固定的优势:(1)塑形小夹板弹力带固定与传统固定治疗相比,突出桡侧、背侧、掌侧对桡骨远端的环形包绕固定,能有效控制腕关节的旋转运动。(2)塑形小夹板放置在腕关节的背侧、掌侧,能有效地限制腕关节的屈伸活动,还能保证整复后的桡骨骨折不会在伸屈面上再次发生位移。(3)使用弹力带螺旋均匀用力缠绕在塑形小夹板上,使塑形夹板受力均匀全面,能使骨折端持续受力,断端更稳定,不易产生侧方和成角移位;能增加骨折端应力刺激和促进患肢的血液循环,有利于骨折愈合;还能使患肢受力面更广,受力更均匀,减少皮肤压创的可能;另外弹力带有一定的伸缩性,能延长夹板的内径达到扩大周径目的,起到夹板内自动解压的作用,避免恶性循环产生筋膜间室综合征,甚至肢端缺血坏死的可能。
腕关节中立位固定的原理与优点:腕关节中立位近似于腕关节功能位,易恢复腕关节的正常解剖学关系,防止骨折再次移位,还有利于受损的肌肉韧带等组织的早期愈合,减少或避免后期的腕关节不稳;腕关节中立位固定,避免了掌屈或过度背伸造成的肌腱紧张或肌腱松弛挛缩粘连,减少了腕管综合征和神经损伤发生的可能,有利于腕关节功能的恢复;腕关节中立位固定有利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能促进血液循环,促进骨折早期愈合,减少腕关节僵硬的发生。
总之,塑形小夹板弹力带中立位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既符合生物力学原理,又符合中医“动静结合,筋骨并重”的治疗原则,具有疗效独特,并发症少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