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为平台加快推进新型社区建设
2013-11-25夏邑县国土资源局
□夏邑县国土资源局
近年来,夏邑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加快推进“三化”协调发展战略部署,以土地综合整治为平台,加快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初步实现了耕地得到增加、农村环境得到改善、工业用地得到保障的目标,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基本情况
我县于2005年启动了李集镇孟楼村、曹集乡冉庄村、歧河乡蔡河村等3个行政村新农村建设工作。2010年,全县确定44个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村。2012年根据新型社区布点规划,全县727个行政村拟整合为120个新型农村社区,全部社区规划建设用地面积13.44万亩,按规划全部建成后可新增耕地21.33万亩。目前,已启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试点40个,其中:市级12个,县级28个,累计新建住宅2.2万户,入住8000多户,建设社区综合服务中心16所,文化休闲广场18处,学校(幼儿园)50所,卫生室45所,超市60个,新修道路60万平方米,排水系统7万多米,安装路灯1500多盏,社区绿化3万多平方米。全县累计旧村拆除复耕6500多处,复耕土地1.6万亩,仅2012年,全县旧村复耕就达6415亩,净增耕地4540亩。
二、主要做法
一是高度重视,强力推进。县委、县政府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国土、财政、住建、农业、水利等12个部门参与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新型社区工作领导组,连续3年出台了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意见和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区的意见等政策性文件,指导全县工作的开展。将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列入县重点工作督察和年终大目标考核,明确乡镇政府为项目实施主体,有力推动了此项工作的开展。
2012年4月26日,夏邑县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暨新型社区建设启动仪式在太平镇召开
二是科学规划,注重实效。我们突出规划的引领作用,树立“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的理念,高端定位,编制全县农村社区建设规划及各社区建设的详细规划、计划,实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新型农村社区布点规划与土地综合整治规划“三规合一”。按照产业集聚区、城乡结合部乡镇政府所在地、传统社区集聚人口分别为10000人、8000人、5000人的要求,统筹考虑基础配套、产业发展、文化特色等因素,将全县727个行政村整合为120个新型农村社区,其中产业集聚区及“城中村”社区7个、乡镇政府所在地社区22个、传统农村社区91个。对农村新型社区辐射的行政村进行严格控制,对不符合规划的居民建房严禁审批,确需建房农户,优先安排到新村建房,坚决做到“没有规划不开工,没有设计不建房”,推动了社区建设的扎实有序开展。
三是宣传引导,营造氛围。为营造社区建设的浓厚氛围,我县利用会议、新闻媒体、组织外出参观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凝聚思想,鼓励干劲。县电视台开设专题栏目,每周一期,播放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意义、原则和建设任务。对工作中涌现的好经验、好做法、先进典型和先进事迹进行广泛、深入报道。据统计,全县共组织外出参观30余次,县、乡(镇)、村三级先后召开不同层面会议300多场次,播放专题节目46期,制作宣传板面200余幅,为土地综合整治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四是整合资源,部门联动。本着“资金来源不变,使用用途不变,整合集中投放”的原则,由县政府统筹农村道路建设、水利基础设施、农业综合开发、农村扶贫开发及其他新农村建设政策、项目和资金,集中用于社区内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田、水、路、林、村、房综合整治,已累计整合资金3.2亿元,形成整体推进的合力,改变以往部门分散,“撒胡椒面”的做法。
五是典型引路,示范带动。我县严格按照“试点先行,典型引路,全面推进”的原则,率先选择乡(镇)党委政府班子凝聚力强、群众建房愿望强烈、农村耕地大面积流转、“空心村”面积较大等各方面条件较好的太平镇作为整镇推进试点。2010年4月,太平镇被列入河南省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整乡推进试点,全镇35个行政村规划为镇政府所在地1个中心社区和5个农村社区。国土部门为该镇争取省土地综合整治基础设施专项补助资金6770万元,全镇开工建设5层以上多层楼房34栋13.24万平方米,两层别墅楼700套14.8万平方米,修建道路12公里、下水道4.8公里,复耕土地1700多亩。通过“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县政府及时召开现场会,总结推广经验。全县30多个新型社区试点也正在加大道路、学校、幼儿园、卫生室、供排水、绿化等投入,为群众入住新型农村社区创造好基础条件,以此鼓励引导群众到社区建房,促进人口集中。
六是尊重民意,维护权益。我们把农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让农民得到更多实惠,从试点社区的选择、规划设计的编制到新村建设方案的确定,全面贯彻“四议两公开”决策程序,为农民统一设计、免费提供“实用、安全、美观”的住宅建设通用图,对于因资金困难暂时不能建设新房的弱势群体,免费提供周转房供其居住。对社区涵盖村的劳动力强化技能培训,加大劳务输出力度,引导群众搞好土地流转和结构调整,吸引劳动力就近到产业聚集区工业企业就业,帮助农民致富。在旧村拆迁过程中,凡是农民不愿意搬迁的,积极做思想工作,示范引导,不搞强行拆迁。
七是强化督察,落实奖惩。县四大班子领导按各自分包乡镇,负责督促做好土地综合整治和新型社区建设工作。县委、县政府对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新型社区建设工作实行“一周一调度、半月一督察、一季度一观摩、年终总评比”,促进工作开展。超额完成土地复耕任务100亩以上的,视同完成5000万元招商引资项目1个,超额部分的20%作为建设用地指标返还给乡镇,年底评出一、二、三等奖,分别奖励乡镇10万、5万和3万元。
2012年4月24日,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苗玉林(中)到夏邑县调研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
三、主要成效
我县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时间虽然不长,但已取得初步成效。
一是落实了耕地占补平衡,支持了地方经济发展。自开展土地整治工作以来,我县复耕农村居民点和工矿废弃地1.74万亩,新增耕地1.38万亩,为落实占补平衡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支持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是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有力地推动了新农村建设。土地整治和新型社区建设更新了农村面貌,提升了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同时,通过耕地数量的增加、耕地质量的提高、土地流转、农民到企业务工等,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
三是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规范了农村建设用地管理。通过土地整治和新型社区建设,推动了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社区集中,农村向城镇集中,优化了用地结构,促进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也使农民无序建房变为有序依法建设,促进了农民合理使用宅基地,规范了农村依法用地。
四是解决了建设用地指标,拓展了城镇发展空间。通过城乡建设用地置换,我县已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20批9883亩,集聚区有已投产企业157家,从业人员3.8万人,实现营业收入135亿元,上交税金3.3亿元,形成了纺织服装、农副产品加工等主导产业。华鹏纺织、大洋纱线、方舟棉业、金联发旅游用品等20多个超亿元的纺织服装项目先后入驻,罗莱家纺、赛琪服饰、天嘉服装、南京雨润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纷纷在夏邑县建立生产基地。夏邑产业集聚区先后被河南省纺织协会、服装协会评为“河南省知名纺织产业集聚区”、“河南省服装产业基地”称号,在全市产业集聚区建设评比中连续三季度位列第三,在省政府组织的2012年重点项目和产业集聚区建设观摩点评活动中,取得了黄淮四市第一名的优异成绩。
夏邑县国土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张作良(右四)指导旧村复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