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院校水工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分析
2013-11-23李晓庆唐新军
李晓庆,高 强,唐新军
(新疆农业大学 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2)
水利水电工程(以下简称水工)是水利类本科教育的一个基础专业,作为工程类专业,毕业设计是其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核心课程,是学生在校期间唯一一个全面性、总结性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毕业设计的教学工作历时一个学期,占本科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的1/8,该课程旨在促成学生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的有效迁移、融合和升华。因此,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的好坏,对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科研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1]。20世纪90年代末期,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转型以及水利行业的迅猛发展,原有的水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暴露出诸多问题,毕业设计一度成为教学中较难管理、教学质量较难控制的一个阶段[2],严重影响了水工专业教学目标的实现。本文结合这一时期我校水工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的历程,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剖析。
1 研究个案的基本情况分析
我校原名新疆八一农学院,1952年建校并设置了水利水电工程本科专业。该专业在高校扩招期间也经历了剧烈变革,毕业设计教学中出现了师资短缺、学生抄袭、质量下滑的情况。以下是对我校2001—2012届水工专业学生人数、生师比、指导教师职称构成、毕业设计选题、毕业设计质量等教学基本面情况的考察。
1.1 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生师比、职称结构历年情况
我校水工专业的招生规模自2001年起迅速膨胀,到2002年的学生人数最高峰值为236人(4个班),是扩招前1998年(1个班,40人)的5.9倍。扩招中期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师生比高达1∶20(见图1)。学生人数剧增的同时,学生生源素质急速下滑的问题也开始凸显。因招生规模的日益扩大,教学投入严重不足,教学资源的调配捉襟见肘。在2000—2003年期间我校引进了大批中青年教师,教学上虽增加了指导毕业设计教师的配额,以控制师生比,但由于这些教师大多属匆忙上阵,教学工作经验和工程实践经验不足,毕业设计教学指导工作不尽如人意。这一时期指导教师中级职称以下(含中级)人数所占比例增加显著(见图2), 当前(2012年)该情况依然突出。
图1 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师生比历年变化图
图2 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职称结构比例历年变化图
1.2 毕业设计历年选题情况
在所统计的年份中,我校指导教师在毕业设计的时间投入上始终保持了较高的强度,但在毕业设计教学内容的深度上、广度上较扩招前明显下降。以毕业设计题目为例,2001—2009届毕业设计题目均未做大的修订,每10名学生可选设计题目数仅为0.2,即40~50名学生毕业设计内容源于一个工程项目(见图3)。为保持学生设计内容上的差别,采用了增加副标题、限制学生参数选择等办法进行控制[3]。学生人数剧增与选题数目有限的矛盾直至2010届以后才开始有所缓和。
图3 学生毕业设计选题数目历年变化图
1.3 毕业设计质量历年变化情况
对毕业设计质量的评估,采取毕业设计指导教师打分的方式进行量化确定(结果见图4),毕业设计质量呈现 “V”形变化,质量严重下滑发生在2005—2007届,即扩招规模高峰期:2001—2003年。自2008年起,我校水工专业实行一本招生,学生入学数量及素质趋于稳定,师生比回落至扩招前,降至1∶10以下(见 图1),毕业设计的质量得以回升。
图4 毕业设计质量历年变化情况图
通过对以上毕业设计基本面参数的分析可以看出,毕业设计质量在高校扩招时期出现了较大滑坡。究其原因,表面上是由急剧增长的学生教学需求与教育资源相对短缺之间的矛盾所引发,实质则是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管理模式难以满足高等教育、行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变化和新需求。毕业设计质量的波动,一方面体现了高校扩招以来生源情况发生剧烈变化的客观事实[4],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学校和教师“精英教育”固有教学惯性在“大众教育”中的延续。毕业设计质量的逐步回升是学校和教师对教育目标转型的逐渐适应和不断进行改革和实践努力的客观反映。
2 毕业设计教学改革和实践探索
针对我校水工专业毕业设计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学校、学院及指导教师都经历了一个由被动适应到主动进行教学调整和改革的历程。
2.1 明确专业定位及人才培养目标
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是毕业设计课程内容、组织实施方案的前置依据。水工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的首要问题是确定“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我校始终紧随高等教育、水利行业的发展及社会经济发展趋势,不断地进行调整和凝练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这为毕业设计的教学改革和实践指明了方向和确定了工作的原则。
通过对我校1999届、2011届2届跨度13年的水工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情况的考察,得到以下结论(见表1):对于培养本科生为主的教学型普通地方院校而言,毕业生主要在本省工作,工作去向主要集中在工程设计、管理、监理和施工等领域。所以,水工专业的培养目标明确为培养工程技术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实践教学的重点依然应该主要体现在设计能力的培养上[4]。
2.2 建立和完善毕业设计教学保障制度
在明确了水工专业培养目标的前提下,如何制订行之有效的制度和措施是毕业设计教学目标实现的根本保障。
2.2.1 教学后勤保障制度
教学后勤保障是进行毕业设计的前提条件,设计场地、制图工具、设计手册、技术规范、计算机、水工设计软件等是进行水工毕业设计教学的必备设施和资料,这些物质条件的缺失,必然会导致指导教师和学生无所适从,极易造成“放羊”状态,使毕业设计的教学工作流于形式。为此,我校建立和逐步完善了毕业设计的后勤保障制度(见表2),在学生人数高峰期(年均毕业生200人以上),采取了利用仓库、车库、租借自习厅等方式,最大限度地保障了设计教室的供给。
表2 毕业设计教学保障制度一览表
2.2.2 毕业设计时间保障制度及措施
毕业设计与求职就业在时间上存在严重冲突,学生精力投入不足是许多高校毕业设计中较为突出的问题[5-6],针对此,我校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1)自1999年开始,实施节假日毕业设计常态化制度。即毕业设计期间的所有周末、节庆日指导教师正常上班、学生正常设计;对毕业设计期间设计工作与求职就业的冲突,提出了“白天损失晚上补,平时损失周末补”的时间调配方案。
(2)自2003年开始,将第8学期的2个课程设计上调至第7学期,第8学期全部用于毕业设计教学工作。
(3)自2010年开始,将第7学期的部分课程上调至第6学期,毕业设计在第7学期布置任务,利用寒假假期时间,提前进入毕业设计阶段。
(4)自2010年开始,进行了专业课程的大作业、课程设计、实习实训以及毕业设计相互融合、相互联系、相互呼应的实践性教学改革。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学生对毕业设计的投入时间。近2年来,随着毕业生就业形势的好转,此矛盾得到了较大的缓解。
2.3 完善设计选题制度
选题是毕业设计工作的龙头,选题质量是毕业设计质量的起点[7]。水工专业毕业设计选题,既要最大限度地保持实际工程的真实性,又要具备典型性、代表性和可行性特点,旨在对学生进行全面、有效的专业训练。在这近10余年的毕业设计教学过程中,我校对选题也经历了不理解、不重视到逐渐重视的过程。在扩招中期出现了学生可选题目较少、重复率过高的问题(见图3),因此毕业设计中出现了一些同年级抄袭、往届抄袭的现象,所以2010年实施了新的措施:
(1)高级职称的指导教师必须准备一套毕业设计题目;
(2)各类型枢纽备题数目不少于3个;
(3)设计选题来源于实际工程,并体现行业发展的新特点、新技术。
虽然选题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其他教学要素相比,依然是较为薄弱的环节,在制度上尚需进一步巩固和完善。
2.4 建立和完善毕业设计教学监督体系
毕业设计教学实施和管理主要由指导教师完成,自主性较大。为保障毕业设计教学始终围绕专业定位展开,减少指导教师人为因素造成的教学质量波动,实施了教研室、学院、学校三级监督制度(见图5),并引入外部社会资源参与毕业设计教学工作,在2008—2011年期间特聘新疆水利行业的专家共计28人次参与毕业设计的指导和答辩工作。
图5 毕业设计三级监督制度组织图
3 毕业设计教学改革和实践的思考
纵观新疆农业大学水工专业毕业设计14年的历程,对于工科类地方院校毕业设计的教学改革和实践,既有教学组织上的不足和教训,也有些成功经验。
(1)在今后的毕业设计教学中依然会遇到新情况、新困难[2],如果一味仅让学生被动适应,必然会导致不正常现象出现,导致毕业设计质量下滑,故学校管理层面与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实践,才能使毕业设计工作始终走在健康的轨道上。
(2)作为一个至关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毕业设计必须与时俱进。在教学改革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应以专业的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为基点确定毕业设计行事的准则。因此,讨论水工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就必须结合本校自身的特点、针对本区域水利人才需求的层次、类型等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人才培养定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8]。
(3)毕业设计教学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学生对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知识储备,所以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实践指导教师的责任,也应是全体教师的责任。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有赖于全体教师共同努力。
(4)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导,指导教师既是毕业设计教学问题的发现者,也是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的主要推动者,责任重大。但当前指导教师队伍良莠不齐、业务素质不高,与培养学生具有较好的工程设计能力、创新能力的迫切要求形成矛盾[9],因此,建立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制度、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也是改进毕业设计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10]。
4 结束语
目前,全球性的工程教育改革正在蓬勃发展,我国的工程教育也在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和汲取他国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前进[11]。总体而言,地方院校水工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成效与当前国家对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的新要求[12],以及社会及行业对水利人才培养需求的新特点依然存在较大差距。进一步深化毕业设计教学工作的改革和创新成为大家的普遍共识。只要积极应对、开拓思路、尊重学生认知规律,毕业设计工作必将重新走上健康、有序的轨道。
(References)
[1]王瑞生,朱记伟,赵承黎.西部水利水电人才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84-87.
[2]蔡守华,周济人.工科院校毕业设计中的新问题及对策[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8(2):93-96.
[3]赵经华,马亮,马英杰,等.对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选题模式的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4):133-135.
[4]唐新军,苏枋,冯勇,等.适应市场需求的水利与土木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高等农业教育,2008(4):48-50.
[5]潘起来,李成凯,梁通,等.青海大学水利水电工程本科专业毕业设计的问题及对策[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5):89-91.
[6]聂春燕.提高工科大学生毕业设计质量的思考与实践[J].长春大学学报,2010(4):80-82.
[7]夏鲁惠.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情况调研报告[J].高等理科教育,2004(1):46-48.
[8]田斌,刘依松.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4):105-108.
[9]马志英.理工类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之调查[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7(2):93-95.
[10]郑翔,高健和.高校工科本科生毕业设计质量问题与对策[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2):91-93.
[11]傅水根.我国高等工程实践教学的历史回顾与展望[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2):1-4.
[12]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Z].教高[201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