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 顶
2013-11-23刘再复
刘再复
编者按:从本期开始,本刊特邀著名散文诗作家、评论家陈志泽先生主持“佳作赏析”栏目,每期推出两篇。旨在通过对佳作的欣赏评析,对散文诗创作和鉴赏抛砖引玉,搭建一个理论平台,欢迎读者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望不见山顶,只知道有山顶;然而,我还是要攀登。
望不见山顶,也不知道山顶上有什么。也许那里有翩翩的白鹤,有圣洁的雪莲,有珊瑚枝似的奇丽的花丛,有鹅绒似的柔美的草甸。也许什么也没有,只有山顶,只有光秃秃的山顶,或者只有焦土和死草,只有飘曳在山顶上的云雾,甚至只有埋藏在云雾中的前一代攀登者的尸骨,和陪伴着他们的寒冷而凄凉的风,(也许还有蜿蜒的蛇,喷着毒焰,饥饿的鬼,唱着摄魂的歌)。然而,我还是要攀登,还是要带着少年时代那种自强不息的刚勇和青春的赤诚攀登。我的生命的欢乐,就在这日日夜夜的攀登旅程中。
(选自辽宁人民出版社刘再复著《读海文存》)
[陈志泽 赏析]
以山的顶峰象征一种理想的境界,以攀登顶峰象征一种勇敢进取的精神,在散文诗作品中并不罕见,而刘再复先生的《山顶》却以散文诗人的浓烈抒情与学者的深刻思想的高度统一,以独特的构思,写出与同类题材的散文诗截然不同的立意。
作品首句就是“望不见山顶”,然而,“还是要攀登”,把读者引入他设置的“矛盾”。第二段更进了一步,“望不见山顶”,并且“不知道山顶上有什么”,但山顶强烈的吸引力,令他向往,令他畅想,“也许”带出了一连串别具象征意味的诗的意象。白鹤、雪莲、花丛、草甸寄托着诗人的憧憬与希望。再一个“也许”,带出的却是“什么也没有”,“只有焦土和死草、云雾,甚至只有埋藏在云雾中的前一代攀登者的尸骨,和陪伴着他们的寒冷而凄凉的风,(也许还有蜿蜒的蛇,喷着毒焰,饥饿的鬼,唱着摄魂的歌)。”诗人的畅想进入到更深、更高的严峻的层面,他不像许多作者那样坚信成功,渴盼胜利,而是准备失败,明知可能失败还要攀登,这就独特了。“前一代攀登者的尸骨”这个最强烈、最具象征意的“前车之鉴”就摆在那里,提示他很可能要承受同样的结局,在一般人看来,这是可怕的,但“我还是要攀登”,这就是作品的题旨之所在,也是全诗最为华彩,最寄托思想者深刻思想与哲理的之所在。诗人反复咏叹还是意犹未尽,最后又补上一句,“要带着少年时代那种自强不息的刚勇和青春的赤诚攀登。我的生命的欢乐,就在这日日夜夜的攀登旅程中”,让这种奋斗精神更为丰满,更富有浪漫色彩。这格言式的结句不啻于面对艰险义无返顾前进,哪怕是死亡也不退缩的铿锵誓言。
读刘再复先生的《山顶》让我想起他自己选择与界定的必须回归的六经之一《山海经》,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夸父追日等失败的英雄既是世世代代炎黄子孙审智、审美的对象与榜样,又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原动力,《山顶》表达的正是这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伟大思想。
散文诗毫不隐晦的晓畅风格是要冒一定风险的,但诗人在痛快淋漓的艺术表现中,因了思想的深刻、诗情的焕发而深沉又激昂地创造出了非凡的思想与艺术的崇高境界,让读者禁不住击节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