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英语专业教材现状暨第五代教材编写新理念思考
2013-11-22郑友奇
摘 要:教材与教师的专业发展有着天然的联系。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作为信息传递主要载体的教材也必须积极探索并思考新的编写理念。基于目前外语教育发展形势以及现行大学英语教材现状,本文认为外语教师应具备的新的大学英语教材编写理念必须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即以通识教育为编写原则、以专业基础知识为编写内容和以立体化为编写形式。将三者有机结合是今后大学英语教材编写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材;人本主义;立体化;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3)11-0148-4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3.04.040
大学英语教学已经进入了“后大学英语时代”的说法在外语界已达成共识。教育部开展的几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以及有条件高校针对大学英语教学采取的比如压缩基础课程学分等举措便是很好的例证。笔者认为,大学英语教学的“后大学英语时代”特征有二:其一,大学英语作为基础教学的地位已开始动摇,即大学英语在高校课程设置和教学中的定位必须重新进行思考;其二,大学英语教学媒介已发生重大变化,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迅猛发展,大学英语的教学媒介已日渐丰富,并且现代教育技术向外语教育领域的渗透大有取代传统教学媒介的趋势和呼声,从而最终可能由幕后走到台前。计算机关键技术的发展为计算机主导外语教学提供了可能和条件。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传统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将逐步演变成计算机主导教学的模式(陈坚林,2005)。另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指出了培养实用型、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并且强调“全面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把握教育发展阶段性特征,坚持以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面向社会需求,优化结构布局,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教学要求》)也指出“学校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以及“大学英语课程的设计应大量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开发和建设各种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课程,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与条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7)。面临新的形势和要求,大学英语教材的传统编写理念必须加以转变,使教材的编写能够做到与时俱进,以期能够在真正意义上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水平。为此,新的教材编写理念必须紧密结合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所面临的形势,同时又要满足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及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提出的要求。具体地讲,大学英语教材编写必须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即以通识教育为编写原则、以专业基础知识为编写内容和以立体化为编写形式。笔者将上述三项称为通识教育导向、专业基础知识导向以及立体化导向。三者紧密联系,缺一不可。将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是今后大学英语教材编写的必然趋势和发展方向。
1 . 大学英语教材的现状
作为信息传递的主要载体,大学英语教材是大学英语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质量、高水准的优秀大学英语教材能够增强大学英语教学效果,甚至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纵观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历程,大学英语教材可概括为四代。第一代教材从1961年至“文革”前。这个时期的教材采用50年代的传统模式,以课文分析为主,以语法为纲,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第二代教材从1979到1985年。这一时期的教材仍基本沿用第一代教材的编写模式,但开始在教学形式上有所突破。第三代教材从1986年到90年代中期。这一时期的教材开始按大纲要求进行编写,呈现出系列性。系列教材除了继续强调阅读技能培养外,在选题和体裁上力求多样性,选材上趣味性、知识性与可思性并重。第四代教材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这一时期教材呈现出两大特点:第一,多套教材并行,一套教材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第二,教材开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从纸质平面教材向以多媒体、网络为依托的立体式教材方向发展(陈坚林,2010:185)。
从四代大学英语教材的历史演变可以看出,教材编写理念从注重培养阅读能力转向培养综合能力,教材的载体形式由传统上单纯的纸质平面教材逐渐发展到除纸质教材外还包括视频光盘以及网络版教材等立体化教材。尤其是第四代教材与前三代教材相比采用了较为先进的教材编写理念,能综合体现各种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然而,由于受到大学英语迄今仍定位在基础英语教学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说,这四代教材的编写本质上还是遵循着同样的模式,即大学英语教学普遍使用的通用教材主要以学生需要掌握的语言共核为编写内容,通过基本的语言知识和技能训练以达到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等各项语言技能的目的。如此的大学英语教材状况岂能满足深入推进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要求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鉴于此,近年来已有专家学者开始考虑新一代教材的开发。比如,陈坚林在理论、结构和方法三大板块构成的立体教学系统基础上提出了他对第五代教材的设想。第五代教材被构想为一个综合性的外语教学系统,融听、说、读、写、译为一体,体现了基于对外语学习过程动态理解的教学理念,有望“以语言有声交流为教学起点,通过有意义的语言材料的输入,不同方式的交流互动学习、各种教学手段的循环利用和学生网络化自主学习使课堂学习得到充分的延伸和扩张,达到较强的听说能力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陈坚林,2007)。另外,为了满足《课程要求》里提到的“各高等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按照《课程要求》和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设计出各自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将综合英语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类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有机结合,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7),市场上也开始出现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类等教材,但是这些教材与目前数量仍然庞大的通用基础英语类教材相比可谓凤毛麟角,也就难以对目前大学英语作为基础英语教学的地位产生强大的撼动力。
2 .“三个导向”框架下的大学英语教材编写理念
对前四代大学英语教材历史演变的回顾及其遵循模式利弊的总结会给今后大学英语教材的编写些许启发。大学英语教材编写应坚持与时俱进,通过教材在教学中的使用除了完成其组织课堂教学、提供学生学习内容以及保障教学目标的实现等基本目的外,应将其最终目的定为通过教材的使用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就是说,教材编写理念应在促进学生主体发展的基础上还应充分认识到其所负载的社会责任。大学英语应该、也完全能够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杨春红等,2010:462)。为此,今后大学英语教材的编写理念需坚持如下导向,并将其融为一体,不可偏废。
2 . 1 坚持编写原则的通识教育导向
目前的人才培养模式因为过分注重某一狭窄专业领域的专精型人才而备受诟病。与之相反,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另一种人才培养模式——通识教育已引起关注。通识教育注重学科知识的广泛性和综合性,提倡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可理解为包含具备远大眼光、通融识见、博雅精神以及优美情感等方面。可以说,通识教育旨在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为了培养社会需要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我国高校从1995年开始实施的文化素质教育实际上就是通识教育的一种体现。而《教学要求》明确提出的“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可看作大学英语教学向通识教育转向的信号(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7)。2010年在广州召开的“全国大学英语信息化教学改革成果总结暨外语通识教育与课程设置高层论坛”上,“英语教学是大学实施通识教育必不可少的部分”的看法得到与会专家的一致认可,并将以英语为教学语言推广通识教育定为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
在外语教育通识化转向的背景下,作为信息传递主要载体的大学英语教材是实现通识教育课程内容和目标的重要保证,理所当然也应体现通识教育理念,以通识教育导向为编写原则。在设计大学英语教材时应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体现外语教育的人文性。所选内容不但要帮助学生提高语言技能,还要能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了解世界文化,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另外,编写教材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背景,关注学生的多种需求,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编写出更全面的、有针对性的外语教材,例如,针对理工科学生的英语教材要着眼于增加人文方面的知识,做到文理沟通,在提高其人文素养的同时,还要体现其专业特点。以此为指导思想,可以设计出与其专业相关的大学英语教材等,从而达到满足高水平人才培养需求、提高其综合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之目的。
2 . 2 坚持编写内容的专业知识导向
由于大学英语作为基础英语教学的地位没有从根本上得以转变,这就导致了目前大学英语基础英语类教材呈现出百花齐放,教材市场一派欣欣向荣的局面。但是,通过对近几年新编或修订的、影响力比较大的教材加以对比,就会发现这些教材存在较大的雷同性,具体包括:第一,教材编写理念、框架、主题、难度等基本一样,因此出现了不少学校混合使用几套教材的现象。笔者所在学校就存在这种情况。综合课程使用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视听说课程及泛读课程采用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教材。第二,大学英语教学的教材和英语专业教学的教材编写并无多大差异。其编写理念、主题、选材、教材框架、习题设计以教材难度等都非常雷同,唯一明显的不同就是课文单元加倍。显然,这并不能有效保证达到《课程要求》提出的通过大学英语教学使学习者“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进行口头和书面交流”培养目标。
如何才能实现既定的培养目标?英国文化委员会曾经过调查后指出:21世纪的英语教学“不再是单纯的英语学习,而是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将来的英语教学是越来越多地与某一个方面的专业知识相结合,或者说与另一个学科的知识相结合起来”(刘润清,1996)。这是新世纪对英语教学提出的新要求,也间接为英语教材的编写指明了方向,即大学英语教材在内容上坚持专业知识导向是其今后发展的必由之路。笔者也曾撰文指出,以专业知识为导向的大学英语教材编写在内容上要力求把握专业性、趣味性、新颖性和基础性的原则。由于知识的更新远比语言的发展变化要快得多,所以专业知识导向的英语教材不同于普通英语教材的编写。考虑到大学英语教师今后的结合专业知识的英语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永远无法取代专业课的教学以及短期内很难改变大学英语的基础教学地位,编写具有导论性质的专业英语基础知识教程则显得尤为必要(杨春红,2010:464)。通过此类教材的学习能够将大学英语教学和学科知识的学习有效结合起来。在提高学生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同时,也能够为学生今后深入学习专业知识打好基础,从而充分发挥和实现教材在培养社会需求型人才方面的基础作用。
2 . 3 坚持编写媒介的立体化导向
教材的载体形式或可称教材编写媒介与科技的发展紧密相连。由于受教育信息技术发展水平的影响,传统的教材编写主要以纸质平面材料为主,这无疑一方面限制了大学英语教与学的时间和空间,使课堂教学得不到有效的延伸,另一方面也限制了学生学习的自由,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受到很大限制。而现代教育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新型大学英语教材的编写提供了极大的发挥空间。在此背景下,大学英语立体化教材的开发就被提到了日程上来。教育部2001年在颁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曾指出,一本平面纸介质教材和一张CAI课件光盘的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和适应当前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需要。我国高等教育应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把各种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媒体和资源有机地整合,形成“立体化教材”,为高校教学提供一套整体解决方案(庄智象、黄卫,2003)。
关于立体化教材,国内外并无一种统一说法,但其目的相同:为学校提供一种教学资源的整体解决方案,最大限度满足教学需要,满足教育市场需求,形成教学能力,促进教学改革。从其载体形式上来看,立体化教材是从传统教材(纸质图书)到音像、电子以及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多媒体、多模态的存储和呈现介质的转移和融合(陈坚林,2010:186)。笔者认为立体化教材与传统教材相比其特色主要体现在个性化、自主性以及交互性三个方面。大学英语立体化教材就内容而言应涵盖主教材、教师参考书、学习指导书以及试题库等,其呈现形式应有纸质教科书、音像制品以及包括电子图书、CAI课件、网络课程和资料库等在内的电子、网络出版物(杨春红,2013)。立体化教材呈现方式的多样性、资料的丰富性和直观性使大学英语教学突破了传统课堂环境的局限,让课堂在时间和空间上均得到了延伸。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需求或兴趣不受时空限制地进行选择和利用以进行个性化、自主式及探索性学习,从而达到《纲要》提出的“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要求。另外,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使“人机交互”成为可能,因此,立体化教材扩展了交互性空间,实现了学生与计算机的“人机交互”以及同学间、师生间的“人际交互”的结合。最后,有必要指出,立体化教材虽是纸质平面教材的延伸,但并不意味着立体化教材就是纸质平面教材简单的翻版。根据其呈现方式的不同,编写内容要做到各有侧重,互相补充。只有这样,立体化的大学英语教材才能真正克服以往教材形式的单一,增强其适用性,在满足学生个性化、自主性要求的同时,也为教学提供有效的整体解决方案,推进优秀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帮助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3 . 结论
大学英语教材的编写是保证大学英语教学质量、促进社会需求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工程。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对传统教材的编写理念提出了挑战,也提供了更大的机遇。今后的大学英语教材编写应紧密结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带来的便利,坚持与时俱进,积极转变其编写理念,在教材编写原则、编写内容及编写媒介上充分做到将通识教育、专业基础知识和立体化形式有效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与以往教材有质的区别。只有这样才能助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才能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保驾护航。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教材与教师发展有着天然的紧密联系。有研究显示,英语教材对教师专业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特别是能够提高教师的语言能力和教学能力(国红延、战春燕,2011)。传统教材中存在的问题迫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进行反思。从而在反思中孵化了新的教材编写理念,同时也促进了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限于篇幅,本文只具体探讨了教师专业发展中教师应具备的教材编写新理念,而对于教材如何作用于教师专业发展等其他问题我们将另文探讨。
参考文献
蔡基刚. 转型时期的大学英语教材编写理念问题研究[ J ] . 外语研究,2 0 1 1 ( 5 ) .
陈坚林. 从辅助走向主导——计算机外语教学发展的新趋势[ J ] .外语电化教学,2 0 0 5 ( 4 ) .
陈坚林. 大学英语教材的现状与改革——第五代教材研发构想[ J ] . 外语教学与研究,2 0 0 7 ( 5 ) .
陈坚林. 计算机网络与外语课程的整合——一项基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研究[ M ] .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 0 1 0 .
国红延、战春燕. 一项关于大学英语教材对教师发展作用的调查研究[ J ] . 外语界,2 0 1 1 ( 4 ) .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EB/OL] .
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 2012-3-9.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刘润清.21世纪的英语教学[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2).
杨春红、郑友奇、张维峰.后大学英语时代基础英语教学战略调整的思考——兼论语言教学向双语教学过渡的接口问题[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杨春红.媒体英语课程与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研究[J].现代传播,2013(9).
庄智象、黄卫.试论大学英语教材立体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J].外语界,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