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生猪养殖户对疫病防控服务的满意度研究
2013-11-22白裕兵
白裕兵,浦 华,李 亮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北京 海淀100193)
疫病防控对于畜牧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我国动物疫病防控政策的制订多为自上而下的行政形式,非养殖户自身诱导产生,这种忽略养殖户需求的公共服务供给,往往导致养殖户对既有的防控服务不满意[1],间接降低政府服务投入的产出效果。目前国内关于疫病防控服务的研究不多,李尚[2]、光有英[3]从如何完善防控服务入手,定性论述相关问题及对策建议;贺文慧得出疫病防控公共服务获得的便利性直接影响养殖户防疫行为[4]。吴秀敏认为养殖户采用安全兽药是对新技术的选择行为[5],那么我们可认为养殖户采取的防疫行为是一种对新防疫政策与服务的选择行为,是其对服务满意度的一种外在表现。国外有系统研究表明,农户个体特征(文化水平、年龄、家庭人数、从事经验等)与采用新技术行为高度相关[6-8];服务与技术的信息获取度、培训和技术推广服务、与基层推广机构联系密度等也对农户行为有重要影响[9-11]。基于这些研究,本文实证分析了影响规模生猪养殖户对政府疫病公共服务满意度的因素,旨为政府完善疫病防控政策提供参考。
1 数据来源
安徽省是全国十大生猪养殖主产省,同时也是传统的生猪调出省,课题组对被农业部列为全国生猪优势区域优势县的肥东县、长丰县和霍邱县进行了入户调查。调查抽样采取随机抽样法,在每个县随机抽取3个镇,每个镇随机抽取15户养殖户,回收问卷129份,剔除关键数据缺失的问卷和无效问卷,有效问卷113份。
2 样本统计分析
问卷选取了个体特征、养殖经营特征、疫病认知度和基层兽医服务单位评价4个因素,通过单因变量多因素方差分析,考察各个因素影响养殖户对疫病防控公共服务满意度(以下简称满意度)的程度。
表1显示,户主年龄与满意度呈现正向关,随着户主年龄的增长,满意度的比例越高,说明长期来看疫病防控服务有进步和改善的。其次,文化水平、家庭人数与满意度的关系不显著,表明文化水平和家庭人数的差异性并不导致满意度的显著差异。
表2显示,养殖规模的大小与其满意度呈正相关。与年出栏50~200头生猪的养殖户相比,年出栏500头以上的养殖户的满意度要高出20.4个百分点,其原因可能在于疫病防控公共服务在一定养殖规模上才能体现其经济效益。其次,养殖年限与满意度之间呈现正相关。
表1 个体特征与养殖户满意度的交互关系
表3显示,获知渠道与其满意度呈正相关,且在1%水平上显著,说明通过畜牧兽医部门获得相关信息的养殖户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其他渠道。其次,对免疫认知度与疫病防控满意度呈高度正相关,且在1%水平上显著。认为预防免疫有用养殖户的满意度高出认为无用养殖户近54个百分点,表明养殖户的免疫预防认同度越高对疫病防控公共服务越满意。
表3 疫病认知度与养殖户满意度的交互关系
表4显示,基层兽医服务单位是否组织培训与养殖户的满意度呈正向关,且在1%水平上显著。认同有组织培训养殖户的满意度高于没有组织相关培训的养殖户近54个百分点;免疫消毒是否及时与养殖户的满意度呈高度正相关,在1%水平上显著。认为免疫消毒及时的养殖户满意度高于认为不及时免疫消毒养殖户近56个百分点;从经验认知和统计数据本身看,基层兽医服务单位有日常免疫消毒行为产生的满意度高于没有消毒行为的满意度。
表4 基层兽医服务单位评价与养殖户满意度的交互关系
3 结论
规模养殖户的满意度主要受到养殖年数、预防免疫认知度、基层兽医服务单位培训、畜牧兽医管理部门免疫消毒是否及时4个因素的高度影响,养殖时间越长、对预防免疫认知度越高、培训越规范、免疫消毒越及时,养殖户的满意度表现越高。个体特征(年龄、文化水平、家庭人数)统计上对满意度有正向作用,但未通过显著性检验,缺乏一定的解释意义,养殖规模的回归系数为正,表明其对满意度的正向作用,虽然未通过显著性检验,但是考虑其经济意义所在,在防控政策与服务的完善中,养殖规模需要考虑的。
4 政策建议
规模养殖户是我国畜产品供给的主体,是保障畜产品的有效供给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健全基层兽医服务体系,建立规范培训机制,提高规模养殖户的防疫意识和能力,迫在眉睫。
4.1 提高基层兽医的专业化水平,改善基层条件待遇 调研中我们发现基层兽医的专业化水平较低,无法给规模养殖户提供完善的技术、信息等相关服务,严重影响养殖户满意度。
4.2 完善养殖户专业技能培训体系,当前畜牧养殖培训不规范、不系统,规模化养殖得不到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影响养殖户满意度,弱化了其自身养殖防疫行为积极性。
4.3 扩大疫病防控免费服务项目,养殖户多数为当地农民,评价满意与否的标准就是成本收益。降低养殖户的成本支出是提高满意度、引导养殖户主动防疫行为的重要途径。
[1] 王小林,郭小军.必须大力拓展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渠道[J].调研世界,2003(3):28-31.
[2] 李尚.浅谈我国地方动物检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东畜牧兽医,2008(2):27-28.
[3] 光有英.当前农村动物防疫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动物检疫,2007(8):12.
[4] 贺文慧,高山,马四海.农户畜禽防疫服务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技术经济,2007,26(4):94-97.
[5] 吴秀敏.养猪户采用安全兽药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四川省养猪户的实证研究[J].中国农村经济,2007(9):17-38.
[6] Doss R C.Designing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for African Women Farmers:Lessons from 25Years of Experience[J].World Development,2001,29(12):2075-2092.
[7] Ervin C A.Factors Affecting the Use of Soil Conservation-Practices[J].Land Economic,1982,58:79-90.
[8] Feder G,Just R E.Adoption of Agricultural Innovation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A Survey[J].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1985,33:255-297.
[9] Hoiberg E,Hufman W E.Profile of Iowa Farm and Farm Families:1978[Z].USA:Iowa Agricultural and Home Economics Experiment Station and Cooperative Extension Service Bulletin,1978.
[10]Jamnick S F,Klindt T H.An Analysis of`No-tillage′Practice Decisions,Department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and Rural Sociology[Z].USA:University of Tennessee,1986.
[11]Wozniak,Gregory D.Human Capital,Information and the Early Adoption of New Technology [J].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1987,22:1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