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病毒性肝炎所致肝硬化患者血小板检测的临床意义

2013-11-22郭英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年20期
关键词:肝炎病毒性肝硬化

郭英

病毒性肝炎是目前影响人口众多的疾病之一[1]。在众多引起肝硬化的病因中,肝炎是其中之一的重要因素。为了探究血小板的检测在病毒性肝炎导致的肝硬化治疗中的意义和作用,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人民医院对360例病毒性患者进行了血小板功能的四项指标的检测,现做如下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受试者为本院2007年3月~2013年5月收治的360例病毒性的肝炎患者,患者均符合诊断标准,并且没有其他类型的肝炎及慢性病因素的干扰。将患者分为3组:①病毒性肝炎导致的肝硬化,共162例,男110例,女52例。②慢性的活动性肝炎114例,男80例,女34例。③急性的黄疸型肝炎84例,男性54例,女30例。同时选择同一时期,体检健康的90例健康成年人做对照,其中男46例,女44例。各组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在本次研究中具有可比性。

1.2 检测指标及方法 所用仪器为日本光电MEK-8222K全自动的五分类血液分析仪,四组受试者早晨空腹取静脉血4 ml,加入到EDTA-K2抗凝管中,混合均匀,然后快速地在离心机中把血清分离开来,经过1 h放入仪器中检测,最终得到PCT、MPV、PDW、PCT 值。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患者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计量的资料用(±s)表示,结果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各受试组的检测结果比例见表1。

表1 4组血小板4项指标检测结果(±s)

表1 4组血小板4项指标检测结果(±s)

?

从检验结果可见,病毒性肝炎即肝炎后肝硬化组的四项指标较健康成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LT、PCT与各组的差异P<0.05,PDW差异P>0.05,与健康组比较,其他各组的MPV、PDW都有明显的升高,但平均值仍具有参考价值。

3 讨论

病毒性肝炎是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而且具有潜伏性,初期感染时,患者没有明显感觉,症状不明,因此会治疗不及时,导致肝硬化甚至肝癌[2,3]。患者所携带病毒会不间断的复制,致使肝硬化的恶化。肝硬化会对血小板的功能产生一系列的复杂影响,包括其形态、结构、生理和生化等。主要作用机制为:①因为内毒素血症、免疫球蛋白增高等一些因素,血小板在人体内激活、释放活性物质,从而释放血小板的活化因子,致使肝窦内皮细胞的损伤,血栓形成,阻碍微循环,损害肝脏。②阻碍骨髓的造血给功能:病毒会抑制骨髓细胞增殖,而这种影响又会导致慢性肝炎的产生和患者的血小板下降。③脾功能的亢进:肝硬化使得脾脏的容积增大,脾内的单核吞噬细胞大量增殖、活动,使细胞异常分布,最终导致血小板的过度滞留,寿命减少。另一方面,免疫介质和中导的损坏过程也会导致血小板的减少。

血小板是由骨髓巨核细胞产生,是血液中的有具体形态的成分,当肝脏受到病毒性肝炎的损伤后,血小板的各项参数发生变化[4],致使其量的减少。其 PLT、MPV、PCT、PDW四项参数与血小板的功能有密切联系,是反应其功能的重要参数指标[5],可间接反应血小板的功能状况[6]。仅用 PLT不能看出血小板的全部功能,需要其他参数的辅助,其中,MPV反映了骨髓聚合细胞生成血小板的参数,PDW则是反映血小板的容积大小的差别,PCT反映了血小板的活性物质和所包含的颗粒的多少。

从本研究结果统计中可见,360例不同型肝炎患者的血小板有不同程度的变化,随着病情发展,四项指标均有显著的变化,这种变化表明血小板不仅数量减少,功能也有异常,其中肝硬化患者组最为明显,从数据中可看出PLT和PCT都低于健康组。患者血小板的减少是因为外周的血小板遭到破坏,或者被消耗,而且多数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脾亢,从而导致血小板的减少。

本研究结果与其他同类研究取得了一致结果[7],四项指标的异常度正比于肝脏损伤的严重度,所以,检测血小板数量及平均体积的变动,分析研究其参数的变化对临床研究病毒性肝炎,以对其预后做出客观有效的评价有重要意义。

[1]Brunettoa MR,Colombattoa P,Boninob F.Personalized therapy in chronic viral hepatitis.Mol Aspects Med,2008,29(1):103-111.

[2]Valizadeh N,Nateghi S,Noroozi M,et al.Seroprevalence of hepatitis C,hepatitis B and viruses in hemophiliacs born 1982 ~2010 in west Azarbaijan of Iron.Asian J Transfus Sci,2013,7(1):55-58.

[3]沈思兰,冯敏.异甘草酸镁与甘利欣治疗病毒性肝炎疗效比较.中华全科医学,2008,6(9):900-901.

[4]黄江兵,黄明珠.病毒性肝炎患者血小板和凝血功能指标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13):1706-1707.

[5]郭月芳,谢炜,王玉梅,等.聚乙二醇纤酶对血小板聚集和凝血功能的影响.中国药理学通报,2011,27(4):512-515.

[6]刘永霞.肝炎后肝硬化和重型肝炎患者血小板检测的临床意义.医学检验与临床,2009,20(2):33-34.

[7]张玲,李文娟,安倍莹,等.凝血常规在各型乙型病毒性肝炎、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中的检测及临床意义.中国实验诊断学,2010,14(10):1567-1569.

猜你喜欢

肝炎病毒性肝硬化
《世界肝炎日》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分析
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观察
牛病毒性腹泻病特征、诊断与防治研究
世界肝炎日
世界肝炎日
关注肝炎 认识肝炎
急性病毒性肝炎的预防及治疗效果观察
胃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肝硬化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评价
炎琥宁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不良反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