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灾害意识

2013-11-21刘剑

新课程学习·中 2013年8期
关键词:防灾减灾灾害

刘剑

摘 要:新课程标准要求地理教育担负起灾害教育的重任。主要探讨了当前中学地理教学中灾害教育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实施建议。

关键词:地理教学;灾害教育;防灾减灾意识

近年来,地震、泥石流、洪涝等各种自然灾害在我国各地频发,给受灾地区带来了巨大的人员损失和财产损失。对付自然灾害,要以预防为主,地理课堂作为防灾减灾教育的主阵地,要思考怎样提高学生的灾害意识。

一、中学灾害教育现状

1.过于注重知识教学,忽视了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养成

新课程标准要求地理教育担负起灾害教育的重任。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受教师理念和课时等的限制,过度关注“三维目标”中的“认知目标”,忽视对学生思想和行为的矫正。汶川大地震无情地印证了这点,正是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的欠缺使得此次灾情异常惨烈。而在安县桑枣中学,由于有了校长的减灾防灾意识和常规的紧急疏散训练等减灾防灾行为,全校师生无一伤亡,成了这场世纪地震中的奇迹。可见,灾害教育更关注意识和行为的养成。

2.课程资源缺乏,教学手段单一

课程资源可分为校内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和信息化课程资源。在传统教学中,由于对后两种资源的忽视,目前学校灾害教育中以教师讲解的教学方式为主,这显然难以达到灾害教育的要求。事实上,包括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新闻媒体报道、学校和社区组织的防灾演练等均应成为我们重要的教学素材和资源。

3.对乡土灾害关注不够

由于人们普遍关注那些世界上影响力大的灾害,关于小区域的灾害研究往往资料不足。导致教学中一般只涉及典型的灾害多发区,而忽视了乡土灾害知识教学。即地理教师很少结合学生所在区域实际情况来教学,他们对身边的灾害知识不了解,对应防灾减灾能力素质的演练活动就更没有了。学生学习到的是生活中没用的地理,违背了教学原则,最重要的是一旦灾害发生便慌乱无措,将遭受巨大的损失。

二、中学生灾害意识的培养建议

1.充分利用地理教材,渗透灾害教育

现行的中学地理教材中蕴含了较丰富的自然灾害教育内容,教师要吃透教材,深入挖掘。在必修一“自然地理”部分的“岩石圈”中要渗透地震、火山喷发、滑坡等地质灾害的相关知识;“大气圈”中要渗透台风、暴雨、旱灾、寒潮等气象灾害的相关知识;“水圈”中则要关注洪涝等灾害,并渗透各灾害间的联系。同时,必修一中还专门设置了“自然灾害”一节,则适宜采用案例教学法,帮助学生获得有关灾害的基本知识,并鼓励学生试探性地提出具体防灾减灾策略,以达到对学生进行防灾减灾教育的目的。必修二、三的内容从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着眼渗透灾害意识,如:西北地区的农业生产与沙尘暴、长江上中游的开发与洪涝等,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关系,减少灾害的发生,使地理环境向着更有利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方向发展。

这种渗透式的教学不仅使学生学到了地理知识和技能,而且接受了灾害教育,提高了学生对自然灾害的关注程度,从而形成一定的灾害意识以及现代公民意识。

2.挖掘地理课程资源,合理设置防灾教学情境

中学地理课程资源中有丰富的自然灾害与防治方面的素材,社会生活中也可以接触大量的相关素材,教师要精心筛选、优化组合并运用恰当的教学技术呈现给学生。如:在讲解中国的地质灾害时,可通过对比法,将汶川地震人员伤亡数与日本大地震数据相比较,让学生在疑问中学习,调动其学习兴趣。在全球变暖教学中引入电影《未来水世界》,不仅可帮助学生理解这一灾害,更可以让学生反思我们该如何避免这些灾难的产生。

3.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乡土灾害

在教学中,各种自然灾害知识虽有涉及,但与现实生活往往有一定差距,使学生感到似乎“灾害”很遥远,教师应多选取一些乡土灾害的案例来缓解这一弊端。因为这是学生将来可能会真实遇到的案例,符合让学生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如:我校位于长三角地区,城市化水平高,学生更关注台风、暴雨、城市内涝等灾害,在教学中就更应有所侧重,以提高学生对防、抗、治灾的积极性、自觉性和社会责任感。

4.开展活动实践课,提高学生个体应对灾害的能力

灾害教育应该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形成学生的灾害意识。二是对于目前无法避免的灾害如何学会“逃生”。常规的课堂教学只能是从理论上增加学生应对灾害的知识,而要把知识转换为能力还需要学生实践。所以,在自然灾害教学时应适时地开展一些活动实践课,如:模拟地震避险、学习在野外辨别方向等。

当前提高公民的防灾减灾意识刻不容缓。在中学地理教育中不仅要向学生介绍自然灾害的类型、成因、危害,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灾害意识,教会学生防灾减灾的能力。

参考文献:

胡向红,徐瑞.论中学地理教学与乡土灾害地理知识的结合.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11).

(作者单位 江苏省靖江市斜桥中学)

猜你喜欢

防灾减灾灾害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地质灾害防灾避险小常识
防灾减灾 共迎丰收之季
故宫防灾的“超强铠甲”
我省汛期常见气象灾害及防御
“防火防灾”大作战
推动灾害防治工作实现新跨越
国务委员、国家减灾委主任王勇在北京出席“防灾减灾日”活动
农业减灾自救 刻不容缓
减灾就是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