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CT诊断成人肠套叠的临床价值
2013-11-21高雪梅周鹏孟义兴惠庆桃
高雪梅,周鹏,孟义兴,惠庆桃
(德阳市人民医院放射科,四川 德阳 618000)
肠套叠是指一段肠管套入与其相连的肠腔内,并导致肠内容物通过障碍的一种疾病。肠套叠是小儿常见急腹症之一,发病率较高,约5%发生于成年人[1-3]。肠套叠占肠梗阻的15%~20%,其发生常与肠管解剖特点、病理因素以及肠功能失调、蠕动异常等有关[4]。临床上常见的是急性肠套叠,慢性肠套叠一般为继发性。本文回顾分析我院23例成人继发性肠套叠螺旋CT影像学表现,旨在探讨螺旋CT诊断成人肠套叠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月—2013年1月,我院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成年继发性肠套叠病人23例,男14例,女9例;年龄33~84岁,平均58.79岁。多以慢性腹痛、腹部包块和肠梗阻就诊。主要症状有腹胀18例,阵发性加剧腹痛8例,5例腹痛发作时伴有恶心、呕吐和便血,9例伴发热。腹部扪及包块23例。
1.2 检查方法
本组23例病人均采用德国Siemens So mato m Sensation 64 CT 2007S螺旋CT机行全腹部扫描。在CT扫描之前病人口服20 g/L泛影葡胺800~1 200 mL,由于呕吐或急诊病例等原因未口服对比剂。扫描参数:120 k V,120 mA,准直宽度0.6 mm,pitch 1.2,重建层厚度7 mm。增强剂采用碘海醇1.3~1.5 mL/kg,流量3.0~3.5 mL/s。行动脉期30 s及静脉期70 s扫描。
2 结 果
本组23例,原发病灶为结肠癌20例,脂肪瘤3例;回盲部肠套叠(回肠套入结肠)12例,小肠肠套叠(小肠套入小肠)3例,结肠肠套叠(结肠套入结肠)8例。CT扫描显示肠套叠发生在右上腹部5例,右下腹部8例,左上腹部4例,左下腹部3例,中腹部3例;并发肠梗阻12例,腹腔积液5例,肠壁积气2例。CT表现为分层状靶形块影18例,靶块形态取决于其长轴与层面间的角度,当靶块长轴与层面垂直时,则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包块,倾斜相交或走行一致时,则表现为香蕉状、肾形或双包块征象;包块内部CT表现为分层状结构5例,内有造影剂 或气体,包块一侧可见肠系膜结构(图1)。
图1 部分肠套叠病人CT表现
3 讨 论
肠套叠是婴幼儿的常见疾病,是小儿外科最常见急腹症之一,发生率男性高于女性[5]。成人肠套叠少见,其临床症状无特异性,体征多种多样,给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与常见的儿童原发性肠套叠有所不同,成人肠套叠多由器质性病变引起。成人肠套叠以小肠套叠多见,多由良性病变所致,如脂肪瘤、平滑肌瘤、血管瘤、神经纤维瘤、术后粘连和肠动力性改变等。结肠型肠套叠多继发于恶性病变,如腺癌、类癌、淋巴瘤等。成人肠套叠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阵发性腹痛,腹痛发作时绝大多数病人腹部可触及大小不等的包块,并伴有轻重不一的肠梗阻症状,部分病人还可有肉眼血便。部分成人肠套叠可自行复位,所以发作后症状可完全缓解,包块也随即消失。由于成人肠套叠具有病因复杂、病程长、原发病变多和临床症状不典型等特点,术前确诊较为困难,误诊率较高。本病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体检和辅助检查[6]。本组肠套叠以结肠部位为主,与文献报道成人肠套叠以小肠套叠多见有差异,可能与本组病例为回顾性分析有关。本组23例病人中,3例小肠肠套叠为脂肪瘤所致,其余20例为结肠腺癌所致,说明成人小肠型肠套叠多由良性病变所致,而结肠型肠套叠则多继发于恶性病变,与有关文献报道相似。
采用适当的辅助检查可以提高成人肠套叠的诊断率,辅助检查主要包括腹部X线平片、胃肠道造影、腹部彩超、纤维内镜、腹部CT等[7]。较为常用的是腹部X线平片、腹部彩超和腹部CT检查。腹部X线平片是诊断肠套叠经济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不仅可以显示肠梗阻,如显示典型的杯口征、弹簧征可明确诊断,同时可提示梗阻的位置是位于小肠还是结肠。小肠套叠造影检查可显示肠腔呈线状狭窄而至远端肠腔又扩张,并围绕线状阴影呈弹簧状影像;如为结肠套叠,造影可见造影剂受阻,呈环形或杯状充盈缺损。超声检查无创、经济,尤其在腹痛和形成包块时,可见到低回声区和强回声区相间隔的同心圆结构,但肠梗阻时肠腔内积气较多,可能影响超声检查的准确性。近年来,螺旋CT的广泛应用使得成人肠套叠术前诊断率明显提高,当出现典型的CT征象时,其影像诊断敏感性接近100%[8]。肠套叠最具特征性的CT直接征象是“靶征”或称“同心圆征”,它反映了套叠的各层肠壁、肠腔及肠系膜间的解剖关系。随着肠管的不断蠕动、套叠范围增大及套叠长轴与CT扫描层面角度的不同,在CT上可见到“肾形征”(为套鞘部游离缘与套入部近端肠管及肠系膜的CT斜切面图像,其中游离的套鞘呈弧形围绕套入部,状若肾轮廓外形,而套入部近端肠管、肠系膜状若肾蒂)或“彗星尾征”(为套叠近端肠系膜血管牵拉聚拢形成的征象)。除了以上典型直接征象外,CT扫描还可见到伴随的肠梗阻、肠壁增厚水肿、肠系膜脂肪模糊密度增高(提示血运障碍或肿瘤浸润)、肠壁内出现小气泡影(提示肠管缺血坏死)、腹腔积液和腹腔内及腹膜后淋巴结大等异常征象。CT不仅可以明确诊断肠套叠,还可发现病因,判断肠道肿瘤的良恶性,如肠壁不规则增厚或见不均匀软组织包块影,且异常强化,伴邻近肠系膜或筋膜的浸润性密度增高、腹膜后增大淋巴结影及腹水等表现,则提示恶性肠道肿瘤可能性大。但有时病因仍难以确定,应重点观察套叠头部,寻找隐匿性原发病灶[9]。
综上所述,成人肠套叠的CT表现具有特征性,相对于其他影像学检查,CT检查对肠套叠的诊断更具优势,是肠套叠较为理想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应作为常规检查手段。
[1]张善娟,匡立山,尹凤荣.空气压力灌肠整复小儿肠套叠182例分析[J].齐鲁医学杂志,2007,22(2):168-168.
[2]于丰良,黄维娜.空气灌肠治疗晚期肠套叠62例分析[J].青岛医学院学报,1998,34(3):213.
[3]龙从杰.全身CT和MRI征象诊断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191-193.
[4]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483.
[5]潘胜利.儿童与成人肠套叠的比较[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12):934-935.
[6]吴宝军,倪庆,陶立德.成人肠套叠30例临床诊断和治疗[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2,15(12):1007-1008.
[7]刘玉宾,张松海,万广捷.成人肠套叠15例临床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2,18(15):63-64.
[8]韩乃晋.成人肠套叠螺旋CT诊断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杂志,2012,9(19):68-69.
[9]杨璐,乔英,李建丁.成人肠套叠的CT征象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3,11(1):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