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麻素配伍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60例疗效观察

2013-11-21西安市长安区医院西安710100姚阿娟曹亚萍

陕西医学杂志 2013年5期
关键词:司汀小脑天麻

西安市长安区医院(西安710100) 姚阿娟 曹亚萍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中老年的常见病,近年来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证实其发病年龄有下降趋势。本病发病急,且易反复发作,可有眩晕、耳鸣、视物旋转、恶心、呕吐、复视、共济失调、眼球震颤等临床表现,可导致脑干、小脑或部分大脑供血不足,而出现可逆性的功能障碍[1]。我院内科于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120例,采用天麻素注射液与倍他司汀配伍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分析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120例,诊断均符合《实用神经病学》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诊断标准[2],也符合纳入标准:①符合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诊断标准;②排除急性脑血管病、颅内占位等所致的眩晕患者;还符合排除标准:①不符合诊断标准;②并发肺、肾、肝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③急性心脑血管疾病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60例(男37例,女23例),年龄45~78岁,平均62.3±5.6岁。有高血压病史12例,有糖尿病史5例,高血脂症病史9例。对照组:60例(男34例,女26例),年龄47~80岁,平均63.7±3.8岁。有高血压病史9例,有糖尿病史3例,高血脂症病史7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并发疾病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予以降压、降糖、调脂及对症等基础治疗。治疗组给予天麻素注射液(海南惠普森医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8309)600mg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并联合倍他司汀20mg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ml静滴,每日1次。对照组仅给予倍他司汀20mg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ml静滴,每日1次,两组均治疗14d。治疗前后均行TCD检查。

3 疗效评定 显效:眩晕、恶心、呕吐等伴随症状消失,不伴有自身或景物的旋转、晃动感,可正常生活及工作,TCD检查恢复正常。有效:上述症状明显减轻,伴有轻微的自身或景物的旋转,虽能坚持工作,但生活和工作受影响,TCD检查明显改变。无效:头昏沉及眩晕等症状无改善或反而加重,TCD检查无明显改变。

4 统计学处理 本组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χ2)检验,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P<0.01为有极显著性差异。

结 果

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表1 治疗14d后两组总临床症状疗效比较

2 两组患者药物治疗起效时间 见表2。治疗组24h内起效18例,而对照组仅有6例,两组患者药物治疗起效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表2 两组起效时间比较

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CD检查结果 见表3。治疗14d后,两组经TCD检查,BA和VA的血流速度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提高(P<0.05),但治疗组提高更明显(P<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TCD检查结果(±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TCD检查结果(±s)

注:经t检验,与治疗前比较,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P<0.05;VA示椎动脉,BA示基底动脉

收缩期峰血流速度(cm/s) 舒张期末峰血流速度(cm/s)组 别 n VA BA VA BA治疗组 治疗前治疗后 60 33.88±3.44 38.76±3.94*45.22±4.31 48.80±4.12*15.46±2.64 18.22±2.89*18.64±2.02 20.54±2.39*对照组 治疗前治疗后 60 34.84±3.32 36.38±3.52*45.62±3.91 46.79±4.69*15.82±2.42 16.70±2.61*18.44±2.22 19.32±2.41*

4 不良反应 治疗组1例出现心悸,1例出现上腹不适,减慢输液速度后症状消失。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查未发现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的异常改变。治疗前后平卧位心率、血压无明显变化。

讨 论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由于各种病因引起的椎-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而导致脑干、小脑或枕叶皮层的缺血[3]。其表现复杂多样,可出现眩晕、恶心呕吐、步行不稳、耳鸣、视物旋转、复视、共济失调、眼球震颤等临床症状。主要病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血管方面的原因包括动脉硬化、动脉炎、动脉狭窄等;血流动力学方面的原因包括高血压、低血压;血液方面的原因比如高血脂、高血粘度、糖尿病、贫血等;其他因素如颈椎病、肥胖、吸烟等。治疗措施包括病因治疗,如抑制血小板聚集、降粘,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细胞代谢;血管介入治疗及血管内成形术等手术治疗。

天麻素为天麻素注射液的主要成分,化学名称为4-羟甲基苯-β-D-吡喃葡萄糖苷半水合物。天麻素注射液能改善心、脑血管功能,增加中央和外周动脉血管顺应性,降低外周阻力,温和降压,且对降低收缩压比降低舒张压明显。其能够扩张血管,增加椎-基底动脉供血,改善小脑前下动脉,小脑后下动脉,迷路动脉,内耳的血供,有提高组织细胞抗缺氧能力,增强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抗氧化活力作用[4]。故天麻素可增加椎-基底动脉供血,改善小脑前下动脉、小脑后下动脉、迷路动脉及内耳的供血,增强神经细胞的能力。倍他司汀是一种新型组胺类药物,化学结构和药理性质与组胺相类似。它能选择性作用于H1受体,因而具有扩张毛细血管,松弛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增加前毛细血管微循环血流量的作用,明显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改善脑循环。

本研究观察表明:天麻素配伍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确切,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有良好的防治作用,因其使用方便,疗效显著,起效快,并无明显不良反应。

[1]周双健.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09例分析[J].第四军医学报,2005,26(15):1397-1399.

[2]史玉泉.实用神经病学[M].第3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487-1488.

[3]时代音,王锐利,胡春婷,等.天麻素注射液联合丁咯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30例[J].陕西中医,2011,32(10):1297-1298.

[4]马宏秀,张治祥.天麻的鉴定与药理研究[J].陕西中医,2011,32(11):1543-1544.

猜你喜欢

司汀小脑天麻
眩晕宁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80例临床研究
褪黑素对尼莫司汀抑制胶质瘤U118细胞增殖的增敏效应研究
你知道食天麻会引起“药驾”吗?
天麻无根无叶也能活
动动小手和小脑
HPLC-RID法同时测定天麻丸中3种成分
小脑发育不良性节细胞瘤1 例
哈哈哈哈,请跟着我大声念出来
基于HPLC-ESI-TOF/MS法分析测定乌天麻和红天麻中化学成分的研究
1例以小脑病变为主要表现的Fahr’s病报道并文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