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3-11-21杨大勇
杨大勇
在慢性胃炎中,胆汁反流性胃炎是一种特殊的类型,主要由于胆汁反流而致病。幽门括约肌在各种原因作用下使得闭合不全的时候,就会使得胰液、碱性胆汁、肠液等反流入胃,对胃黏膜的防卫作用造成了破坏,直接刺激胃黏膜,使得黏膜水肿、充血的发生,从而引起反流性胃炎。探讨中西医结合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效果,为今后的胃炎诊治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收治胆汁反流性胃炎162例,其中男105例,女57例,年龄为21~65岁,平均年龄为33.1岁,病程为1~11年,平均病程为5.3年。所有患者均经过活组织检查及胃镜检查确诊,其中24例合并胆道疾病、72例合并十二指肠疾病、14例有胃部手术史。将16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症、病程等一般情况相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按照常规指导注意饮食规律、禁食过热、过冷及刺激性食物,改变饮食不良习惯。两组患者均给予西医治疗,口服3次/d甲氧氯普胺,每次口服10~20 mg,均在饭前服用。治疗组患者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自拟降逆汤加减治疗,方剂组成为:吴茱萸3 g、柴胡12 g、白芍10 g、郁金10 g、黄连6 g、党参10 g、陈皮6 g、法半夏10 g、甘草6 g。如果患者有嗳气不休症状,则加沉香、苏梗;患者频繁呕吐,则加旋覆花、代赭石;患者泛吐酸水加川贝、乌贼骨;患者胃痛严重加川楝子、五灵脂、元胡、香附;患者脘腹胀痛加厚朴、青皮;患者疲劳乏力、四肢不温、大便稀溏加桂皮、附子;患者纳呆少食加鸡内金、焦三仙;患者口干舌红、郁热加黄芩、丹皮、山栀子;患者大便不爽、消食导滞、脉滑、舌苔厚腻加藿香、苍术;均水煎服,每天服用1剂,分服两次。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一个疗程4周。观察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统计两组患者实际临床治疗效果。
1.3 疗效判定 痊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在胃镜检查中,胆汁反流现象消失,胃黏膜水肿、充血消失;有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在胃镜检查中,胆汁反流现象明显好转,胃黏膜轻微水肿、充血;无效:经过治疗后,患者主要临床症状基本无改善,在胃镜检查中,胆汁反流现象无改善。痊愈加有效为总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统计学处理软件,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81例患者中,痊愈62例,有效1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77%;对照组81例患者中,痊愈40例,有效28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83.95%。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相比较,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见下表1。治疗中及治疗过后,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例,%)
3 讨论
胆汁反流性胃炎在中医中,属于“呕胆”、“胃脘痛”的范畴。《脉经》中表述为“胆汁系肝之余气泄于胆,聚而成精”,其借胃气下降之力、肝之疏泄功能,下输于肠,对消化起到促进作用,所以,正常的胆汁排泄,一定要借助脾胃之气的升降及肝之疏泄功能[1]。一旦疏泄失常、肝气郁结,或胃失和降、脾胃气虚,势必导致胆汁疏泄失常,然后上逆于胃,从而致使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发生。胆在中医理论中认为是清净之腑,是六腑之一,必须要让胆汁顺流至小肠,对小肠的消化功能才有促进作用。如果由于气滞湿阻、湿热郁结,对胆汁的下行必然会造成影响,使其反逆入胃[2]。胃主受纳腐熟水谷,为水谷之海,如果胃气下行则顺,如果胃气不下则郁滞,就会对胆汁的下行造成影响,这样相互恶性循环,则出现嗳气、胃痛、呕吐等症状,长时间积累则加重症状,通过胃镜检查,可见反流胆汁。如果情志不畅、饮食寒温不适、手术创伤,则脾胃失于健运,肝胆失于疏泄,胆胃气逆,失于和降,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3]。本组中医治疗中,郁金、柴胡疏肝和胃;黄连、吴茱萸降肝升胃、调和寒热;陈皮调理胃气;甘草、白芍补益脾土;党参、法半夏降胃补脾。诸药合用,共奏疏肝养阴、补中和胃之功效。通过本组应用,中西医结合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效果显著,总有效率高达98.77%,且与对照组相比较中,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不良反应,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减轻了患者的病痛,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1]王斌.中西医结合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医临床研究,2011,3(10):102-103.
[2]李军.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54例.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66-67.
[3]刘艳.黛力新治疗胆汁反流性残胃炎并焦虑抑郁的疗效观察.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1,20(12):1185-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