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口服硫酸沙丁胺醇与丙卡特罗改善支气管哮喘患儿肺功能临床效果分析

2013-11-21贾玉珍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3期
关键词:沙丁胺醇卡特口服

贾玉珍

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治疗首先要解除气道平滑肌痉挛状态,改善患儿通气,纠正低氧血症等。在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药物中,沙丁胺醇较为常用,丙卡特罗选择性较高的β2受体激动剂,支气管扩张作用较强。本文观察沙丁胺醇和丙卡特罗在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中的临床效果差异。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共80例,上述患者均符合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均为轻度或中度哮喘,均为急性发作期。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平均为(6.9±2.4)岁;急性发作平均病程为5.1±3.1 d。对照组患儿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平均为(7.0±1.8)岁;急性发作平均病程为5.2±2.9 d。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儿入院治疗前均测定肺功能,而后给予异丙托溴铵1 ml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观察组患儿在上述用药基础上给予硫酸沙丁胺醇缓释胶囊,剂量为0.1 mg/kg,每天服用2次。对照组患儿同时给予丙卡特罗片,剂量为1 μg/kg每天服用2次。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观察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在治疗前和治疗14 d后测定两组患儿的肺功能,主要测定FEV1%和PEF%,观察两组患儿肺功能的改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4.0进行统计学分析,均数比较采用 t检验,P<0.05,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后肺功能改善情况比较,观察组治疗前FEV1%和PEF%分别与对照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治疗14 d后FEV1%和PEF%分别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14 d后FEV1%和PEF%分别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前和治疗14 d后肺功能改变情况比较

3 讨论

现在,全球哮喘防治指南认为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的症状缓解首先要吸入β2受体激动剂,在较短时间内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缓解急性发作临床症状,但是雾化吸入后,吸入药物不能达到气道末端,对微小气道的作用甚微。小儿来说,气道分泌物较多,气道容易被分泌物阻塞,雾化吸入的药物不容易到达病变部位;再者,雾化吸入小儿不容易配合,降低了吸入效果。而口服β2受体激动剂可以克服上述缺点,既提高患儿用药依从性,又能够全身用药使肺内的血药浓度达到治疗浓度来缓解患儿症状,提高临床效果,有利于改善肺功能[2,3]。鉴于此,本文观察口服硫酸沙丁胺醇和口服丙卡特罗的临床效果。

本文中,观察组给予沙丁胺醇口服,对照组给予丙卡特罗口服,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肺功能均较本组治疗前有显著改善,但两组治疗后肺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口服沙丁胺醇和口服丙卡特罗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均能够改善患儿肺功能,疗效近似。但在应用沙丁胺醇时要注意,口服硫酸沙丁胺醇起效较慢,不能缓解急性发作,要吸入支气管扩张剂的基础上口服硫酸沙丁胺醇。

[1]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试行). 中华儿科杂志,2004,42(2):100-105.

[2]唐普润,林明辉,纪泽泉,等.糖皮质激素与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吸入及单纯激素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对比研究.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5,20(1):27-28.

[3]常春,王筱宏,姚婉贞,等.盐酸马布特罗片与盐酸丙卡特罗片比较治疗支气管哮喘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1,27(1):7-11.

猜你喜欢

沙丁胺醇卡特口服
孟鲁司特结合沙丁胺醇对支气管哮喘患儿预后的影响
卡特智讽记者
目眩神迷的色彩表达——贝尔纳·卡特林
安吉拉·卡特:重返灰姑娘的故事
口服避孕药会致癌吗
为口服避孕药正名
布地奈德与沙丁胺醇联合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临床研究
瘦肉精(硫酸沙丁胺醇)对秀丽隐杆线虫的毒性分析
吸入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气雾剂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观察
匹多莫得口服治疗扁平疣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