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分子肝素钠联用丹红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2013-11-21刘磊陈楠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3期
关键词:肝素钠丹红稳定型

刘磊 陈楠

我科自2011年1月至2012年5月,在给予硝酸盐制剂、β-受体阻滞剂或ACEI、钙拮抗剂、阿司匹林、降脂及稳定斑块等常规治疗基础上再应用低分子肝素钠及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8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均为本院2011年1月至2012年5月期间住院患者,病程3个月至15年,男52例,女32例,年龄42~76岁,平均52.5岁;所有患者均经心电图和心肌酶谱检查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冠心病心绞痛诊断标准与分型[1],排除心肌梗死。两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组42例患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发病时间、病情轻重方面无明显差异。

1.2 治疗方法及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给予硝酸盐制剂消心痛、中药丹红注射液、β-受体阻滞剂或ACEI、钙拮抗剂、阿司匹林、降脂及稳定斑块等治疗,疗程2周;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钠2500 U皮下注射,2次/d,连用7 d。病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前后两组疗效:心绞痛发作的频率、胸痛、胸闷、气促、乏力及心悸等冠心病主要症状的改善情况;用药前后的12导联心电图变化。病程中同时进行用药前后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血糖,血脂,血黏度等指标的测定。

1.3 疗效判定标准 分为三级标准评定:①显效:治疗后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80%以上,静息心电图缺血性改变恢复正常。②有效:治疗后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及频率减少50%~80%,心电图缺血性下降的ST段回升1.0 mm以上。③无效:治疗后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及频率减少<50%,或心绞痛发作未缓解,仍反复发作,心电图ST-T段未恢复,甚至加重,或进展为急性心肌梗死,出现心力衰竭,甚至死亡。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7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临床疗效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24%(40/42)、85.71%(36/42);两组间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具体见表1。

表1 2组心绞痛患者临床疗效(例,%)

2.2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轻微,除对照组5例轻微头痛、治疗组6例轻微头痛外,治疗组1例患者出现轻度皮肤黏膜出血斑,但未进一步加重;不良反应均可耐受,未有因不良反应而终止治疗者。

3 讨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病理基础上发生的一类急性冠脉综合征,其主要病理生理机制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出血,继而发生血小板黏附、聚集及血栓形成,从而造成冠状动脉不完全阻塞或血管痉挛,导致心肌血液供应减少,其治疗的重点是迅速抗血小板聚集、抗凝降纤及扩张冠状动脉。

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是由肝素钠经亚硝酸控制解聚制备而成,与普通肝素相比较,低分子肝素钠平均分子量为4 000左右,与抗凝血酶Ⅲ(AT-Ⅲ)结合,加强AT-Ⅲ对Xa因子的灭活,对凝血酶抑制作用较弱,因而其具有抗凝作用较弱而抗栓作用较强的特点。低分子肝素在体内与抗凝血酶Ⅲ(AT-Ⅲ)、血浆蛋白、血小板、血管内皮等的结合力上与肝素相比在药效学及药代动力学上有许多优势[2]。低分子肝素钠的半衰期约为普通肝素的两倍,皮下注射较肝素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其还可促进血管释放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发挥纤溶作用,也能与血管内皮细胞结合,保护内皮细胞,增强抗栓作用。根据低分子肝素具有的抗凝作用弱而抗栓作用强的特点,使得其抗血栓作用和致出血作用相分离,保持了肝素的抗血栓作用而降低了出血的危险。应用低分子肝素可以发挥更高的抗凝、抗血栓作用,而血小板减少所致出血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丹红注射液主要由丹参和红花经加工提取而成,动物实验发现丹红注射液可降低家兔血清TC和LDL-C水平[3],延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抑制NF-JB活性及减少hs-CRP生成,减轻血管壁炎性反应,进而产生抗动脉粥样硬化及稳定斑块的作用。红花的黄色素有抗缺氧、抗凝血作用,对聚集的血小板有明显的解聚作用。故而丹参红花提取液具有扩张血管,减低血管阻力,增加冠脉血流量,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加与改善纤维蛋白溶酶活性,防止血栓形成发展,促进血栓溶解等作用,两者合用增强了抗血栓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本研究治疗组在丹红注射液等治疗基础上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中仅发现1例轻度皮肤黏膜出血斑,且未进一步加重而影响治疗。故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时在丹红注射液等治疗基础上与低分子肝素钠联合应用临床疗效显著,出血危险小,安全可靠,使用方便,尤其适用于在基层实验室条件不完善的医院推广使用。

[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不稳定定型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8,28:409.

[2]薛书峰,金军.低分子肝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缺血心肌血流灌注的影响.临床心血管杂志,2003,19(3):179.

[3]管高峰,华先平,王琳,等.丹红注射液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血管壁炎症的影响.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6,10:884.

猜你喜欢

肝素钠丹红稳定型
金属元素Cu、Fe对肝素钠氧化过程的影响
丹红注射液临床应用的系统评价
丹红注射液对高糖引起腹膜间皮细胞损伤的作用
老年稳定型冠心病患者的衰弱评估与预后分析
蒙药治疗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浅谈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蒙医诊治
达肝素钠和肝素钠对小鼠毒性的比较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辛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效果探讨
42例丹红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