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梅毒血清学实验室的诊断方法及策略

2013-11-21张双元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3期
关键词:螺旋体初筛梅毒

张双元

梅毒(syphilis)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人体而发生的常见性传播疾病,传染性强危害性大,除侵犯皮肤黏膜外,还可以累及内脏器官,近年在我国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因此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对保护人体健康十分重要。可以分为获得性梅毒、先天梅毒和妊娠梅毒等。临床分为三期。

1 早期梅毒

病期2年以内,又分为以下几类:①一期梅毒:即硬下疳从10~90 d不等,平均21日出现。②二期梅毒:多在硬下疳发生后3~6周出现。③早期潜伏梅毒:凡有梅毒感染史且病期2年以内,无临床症状或者症状已经消失,物理检查缺乏梅毒的表现,脑脊液检查阴性,而仅有梅毒血清反应阳性者。

2 晚期梅毒(三期)

病期2年以上,未经治疗的患者在感染后的一年内最具有传染性,随着病期延长传染性越来越小,到感染后两年,通过性接触一般无传染性。

梅毒的血清学检查结果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3 梅毒的血清学检测

梅毒螺旋体一旦感染人体,免疫系统迅速对其表面的脂质做出免疫应答,在三到四周产生抗类脂抗原的抗体(反应素),未经治疗患者其血清内反应素可长期存在,经正规治疗后,反应素可逐渐减少至转为阴性。特异抗体试验在一期梅毒患者确诊时阳性率为70%~90%,对二期患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很高。因特异抗体不易随治疗而消退,因而对三期梅毒患者的诊断意义明显优于非特异血清试验。

检测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有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非特异性梅毒抗体),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特异性梅毒抗体)选择合适的血清学试验方法及策略可以为临床对梅毒的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包括: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性病研究实验室实验(VDRL),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USR)等,此类方法具有简单,快速,敏感性特异性较好经治疗后血清滴度可下降至阴性,故可做为疗效观察[2],判愈,复发,再感染的指征;但麻疹,水痘,病毒性肝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也可引起阳性反应。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包括: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实验(TPPA),梅毒螺旋体血球凝试验(TPHA),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梅毒免疫层析法-胶体金法(RT),荧光螺旋体抗体吸收实验(FTA-ABS)是检测梅毒的“金标准”,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这些试验特异性强,一旦阳性,则患者终身阳性所以不能做疗效观察的指标,也不能区分现症感染和既往感染应结合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结果进行诊断,梅毒血清学试验结果及临床意义见表1。

表1

4 梅毒螺旋体抗体血清学检测策略探讨

4.1 以任何一种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对样品进行初筛,见图1。

4.3 用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筛查再用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复检目的在于排除前者的假阳性及确证梅毒螺旋体的现症感染。用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筛查再用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复检在于排除治愈的既往感染者及确证梅毒螺旋体的现症感染,以上两种方案的重点在于复检,只有用与初筛试验检验的靶抗体不同的试验复检才能为临床医生对患者做出及时和明确的诊断,并为下一步的治疗提供依据。

图1

4.2 以任何一种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对样品进行初筛,见图2。

图2

[1]吴文其,韦成全,聂友源.等.柳州市高危人群性传播疾病流行现状及防治对策.现代预防医学,2007,35(18):3141-3142.

[2]陈家坚.三种不同方法对各期梅毒患者血清检测的结果分析.临床皮肤科杂志,2003,32(2):83.

猜你喜欢

螺旋体初筛梅毒
隐性梅毒更危险
体检人群使用NOSAS评分作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初筛工具的可行性分析
猪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控
无偿献血采血点初筛丙氨酸转氨酶升高的预防及纠正措施研究
常常听到的梅毒,你真的了解吗?
遵义市犬钩端螺旋体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
Multiple gastric angiolipomas:A case report
2016年路易斯安那洪水后的钩端螺旋体病
螺旋体脂蛋白免疫调节机制研究进展
优化无偿献血初筛岗位检测流程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