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沐若的故事

2013-11-21侯建刚杨柏华卢正阳

中国三峡 2013年11期
关键词:建设者三峡业主

侯建刚 叱 鹏 杨柏华 王 聪 卢正阳

沐若水电站项目营地。摄影/黎明

从2007年的沐若工程EPC合同前期投标准备开始到现在,在马来西亚差不多六年时间里,有一批来自三峡的水电建设者们为“走出去”持续不懈地奋斗着。在沐若水电站大坝正式开始挡水之际,让我们沿着一个个故事来寻觅他们的身影吧。

工程前期——技术建议书阶段故事

沐若水电站工程地处马来西亚的砂捞越州。这里常年气候湿热、降雨充沛。砂捞越州政府为推动经济发展,一直致力于推动实现砂捞越新能源走廊计划(SCORE),而沐若水电站工程就是这一计划的骨干电站之一,也是砂捞越政府有史以来第一个自己组织兴建的水电站工程。如何才能少走弯路一举成功,是政府决策者们非常关心的问题。

2007年上半年经中设集团公司(CMEC)引荐,时任砂捞越能源有限公司(SEB)执行董事的阿齐兹先生再三前往三峡工程考察。一方面他要从三峡工程建设中获取对他们自己有益的经验,另一方面他也在努力寻觅着可以顺畅实现州政府计划的中国建设队伍。就这样经过前期的不断接触,特别是经过三峡方面对沐若建设环境的实地考察后,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三峡集团)决定参与到沐若水电站工程建设中去。

最初要做的,是思考怎样才能建设好沐若工程,这个思考的成果就是项目技术建议书。三峡集团为此成立了项目筹备组,设计、施工的团队也都纷纷加入进来。技术建议书是在可行性研究报告基础上做出来的。在对可研报告进行讨论时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沿着可研报告的思路往下筹划就是了,而另一种观点却要在可研报告基础上结合沐若当时的实际,将其所推荐的面板堆石坝改为碾压混凝土重力坝。

两种思路孰优孰劣?在筹备组内没少争论,后来根据沐若的地形、地质、料场和工期等条件,结合业主的要求,还是碾压混凝土重力坝的思路占了上风。这样一来,就可比原可研报告预计的建设工期缩短16个月,对于这个年平均发电量55亿度的电站而言,效益相当可观。可以说后来SEB之所以选择三峡作为沐若总承包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此。

至于推荐用面板堆石坝一派所担心的地质大断层风险,经过后来的勘探施工,证明并不存在,于是大家都释然了。可是有谁知道,在主河道截流前夕,那时候还只是在开挖坝肩,河床底下并没有显露出来,力主修建碾压混凝土重力坝的彭老爷子,多少次盯在坝址施工现场,他根据两岸出露的岩石断定,大坝基础有大断层的可能性不大。回想起这段故事,三峡发展马来西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马公司)总经理赵建强感慨地说,我们这个团队有了老爷子,大家少走了多少弯路呀!

在实现国有企业“走出去”的战略征程上,三峡集团是个后来者。在走进沐若以前,合作方有的团队在海外奋战了十几年。三峡集团作为牵头方,如何才能和各方一起做好这个项目呢?合作模式也是技术建议书阶段必须讨论的课题。

对于价值不菲的永久设备供货,有人提出采购、运输和安装做个内部总包的设想,但如果要这样的话,可能这个内部总包方的利益是没问题了,而供货质量、安装进度等一系列问题又如何确保没有麻烦了呢?经过内部协商,最终还是以牵头方为主来做全过程管理,为此,后来由三峡发展公司和马公司专门成立了国内事务部,从中国采购的永久机电设备就这样一一顺畅地付诸实施了。

工程前期——合同投标与谈判阶段故事

虽然前期技术建议书的准备获得了业主的认可,然而要拿到这个项目EPC总承包合同的授权书,前面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SEB拿到我们的技术建议书和报价书后,决定要进行国际项目招标,业主邀请5个国家的10个承包队伍参加投标,最后提交标书的是中国的两家承包商。我们面对的是在马来西亚有十几年承包经验的对手,筹备组当时的主要压力是怎么才能拿到项目授权。面对激烈的竞争态势,一时间有些人禁不住感觉前途无“亮”,观望者有之,打退堂鼓者更是有之。

沐若河(大坝下游)。摄影/谭萍

时任项目筹备组组长的赵建强处变不惊,沉着应对,一封信提交到SEB:我们之前拿出的技术建议书和报价书就是我们的投标文件,我们有信心和能力来兑现承诺,满足业主方面对项目的要求。经过与业主沟通,着重介绍我们与其他承包商的不同,赢得了业主的信任。数月漫长的等待过去,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礼花还没有燃放,马来西亚就传来好消息:马来西亚砂捞越州内阁会议一致通过选择以三峡集团为牵头方的团队做沐若的总承包商!那一刻有多少人为之高兴欢呼,而刚从工地现场考察回来的彭老爷子却提醒大家要保持冷静,现在高兴还为时过早,这才只是个开始啊。

报价书应该怎么报,是各报各的汇汇总,还是要统筹考虑做平衡?后者无疑是真正有竞争力的选项,而牵头方的选择正是后者。但这里又出现了新问题,平衡过后,合同履约可能面临的风险该怎么办?

虽然此前在报价书中已经有交待,采用中国规范标准做EPC、地质风险以暂定价化解、汇率风险以本币报价规避、材料供应市场价格风险通过价差补偿解决……但这些条件都不是标准的EPC合同条件所包括的,因此在合同谈判中,怎么落实这些解决方案就成了谈判首要任务。

我方在谈判中所持的观点,就是诚信待人处事,要交付一个让业主和各方都满意的工程。从一开始就要为业主和各方的利益考虑,大家都不吃亏是个底线,互利共赢。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获得了各方认可,最终不仅上述几个解决方案列入了合同条件,还补充了机电设备五阶段付款和对外交通责任归属等对工程实施影响较大的合同约定,为后续EPC合同的顺利执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工程建设期——艰苦创业的故事

开始时的沐若工地,除了当地木山公司采伐木头留下的一些道路,四处都是茫茫的热带丛林。大坝在什么位置、厂房在什么位置,全靠建设者们一步一个脚印地在这荒无人烟的茫茫丛林一点点地探索出来。

导流洞1#下平洞开挖半孔率。

左坝肩开挖。

工地最初没有住的地方,每天要从五个多小时车程的民都鲁或者两三个小时车程的巴贡往返。在没有找到熟悉当地路况的专业司机时,建设者们就自己驾车。工作吃紧的时候,集装箱就是休息的场所。最难耐的是工地的通讯。开始只有几条线路,经常占线打不通,一大早就好多人蹲守在通讯设备附近打电话,是那时工地上最流行的风景。

丛林里的各种小动物是访问建设者们的常客。旱蚂蟥叮上半天也浑然不觉,直到回来洗澡才发现。蛇和不知名的毒虫,时不时增添一些紧张恐怖的气氛。穿山甲把车轮胎当成对手猛拱,变色龙见到人就慌忙飞快地跳走。还好,有知了的五彩斑斓,夜蛾子的形状各异,给建设者们带来了新鲜的视觉感受。

砂石料场形成以前,盖房子和修路都成问题。最早的一片办公室,是从几百公里外运来的碎石做骨料建成的。正在打洞子的分包商开始只能挖到见风遇水就分解了的页岩,为了不使出渣车陷进泥潭,没有石头铺路的他们创造性地用遮雨棚来保证干地通行。

……

就这样风里来雨里去,建设者们用勤劳和智慧克服着种种困难。营地建起来了,工厂、车间和仓库建起来了,混凝土路建起来了,最后篮球场和羽毛球馆也建起来了。如今走在繁花似锦宛然小城镇一样的营地,谁也想不到当初这里曾经是怎样的一片荒芜景象。

工程建设期——交锋的故事

开挖小故事

如果说临时设施的修建还只是个开胃菜,那么主体工程的开挖施工就是第一道主菜了。大坝、厂房、导流洞都要开挖,引水隧洞和料场也要开挖,第一个问题就是该怎么挖。

在国内,工程开挖前,勘探往往都是做了好多年的工作,资料用汗牛充栋来形容也不为过,但这里除了可研报告提供的信息,剩下还要承包商自己做补充勘探,做这些时间要多久,又要花费多少成本?这都是建设者们必须考虑的问题。

如果按照以往的做法,做完全部补充勘探差不多需要1亿元投资,要再花近1年的时间,之后才能提出一级施工图纸,可是EPC合同总工期就只有5年,所以边勘探、边设计、边施工势在必行。但又有一个问题是,勘探费用没有那么多怎么办,最终选择就只能是以部分施工工作替代勘探,补充勘探真正地成了用在刀刃上的钢。

过去大家都习惯了照图施工,现在施工要为勘探和设计开路,一时间很多人对此议论纷纷。其实前面所谓的施工,大多是把根本不能作为建基面的覆盖层和风化岩体清理掉,让最接近建基面的那部分基岩暴露出来,这一点恰好从根本上化解了补充勘探经费与工期的矛盾,难就难在怎么扭转常规的思维习惯。

在三峡集团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形成了牵头方主导、施工合作方提供现场资料、设计合作方配合、专家委员会把关的技术决策路线。通过这样一点一滴的优化安排,不仅是工期保证了,勘探费没有超,而且大坝混凝土和灌浆也控制在合同报价工程量范围内。为保证责权利的一致,在内部协议中明确了优化奖励的兑现目标,故而设计和施工合作方虽因改变以往工作习惯增加了工作量,但大家也都因此而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回报。回首这段往事,大家都觉得这样的做法还是非常值得借鉴的。

工程建设期——合作的故事

人有难我相助

2010年一季度过后,导流洞施工渐近尾声,施工工作面干扰和火工材料供应短缺暂告一段落,这时候对外交通又开始出现困扰。根据EPC合同约定,对外交通永久道路应在2011年一季度形成,故而原有的木山路此时还在继续使用着。但是不断持续升温的建设热潮,使得木山路维护量加大,木山公司在向业主提出利益诉求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与业主产生矛盾,开始断路、继而限行,这时要进行混凝土作业,大量的水泥煤灰等材料难以按计划运抵现场,这是一个严重卡脖子的事情。

导流洞地板混凝土浇筑。

沐若建设部分管对外协调的副总经理叱鹏对这一问题的解决过程深有感触。在业主积极协调的同时,我方作为总承包商也没有作壁上观。我们除了做好内部的应急安排,想办法安稳住一两千号人的心,让大家生活有保障外,也把本是 业主负责的交通事务当作自己事,除向业主方不间断发出报告外,也向集团公司和中国驻马来西亚古晋的总领事馆做了报告,请求协助。我们还和业主一道,做与木山公司的沟通协商工作,请他们的代表到三峡去体验中国社会各界对国家政府工程项目建设的支持情况。通过以上措施,工地上人心安稳、各方面心中有数、木山公司也明白了大家的诚意,最终达成妥协,恢复了限行前的局面。

然而,恢复通行的木山路还是没办法满足施工高峰期的需要,沐若仅大坝混凝土就有165万多方,高峰期每个月平均要完成9万方以上的任务,不算每几分钟就可能呼啸而过的运输木材车辆,每天光是工程上就要有几十辆乃至上百辆的材料设备运输车辆跑在路上。木山路虽只有区区70公里,但它的通行能力实在有限,又一个难题摆在了建设者们的面前。当时就有人很悲观地预测说,这个问题解决不好,那就是钝刀子割肉,把我们的油都要给榨干了还得贴补肉进去啊。

沐若水电站厂房机组安装。摄影/黎明

这时候适逢开挖工程基本结束,大坝的施工高峰在即。以马公司总经理赵建强为首的项目团队,以解决对外交通问题为先导,和业主持续进行了数月之久的艰苦谈判。当时面临的问题很多,除了当下必须解决的路的难题,还有此前火工材料供应不足和断路限行期间的窝工,也有开挖阶段地质缺陷业主应给予的补偿等等都要解决。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通过赵建强他们持续不懈的努力,业主方面终于意识到一揽子解决沐若商务问题是解决工程面临难题的根本,所以才有了2011年的EPC合同补充协议,在这个协议中,不良地质条件引起的暂定价问题解决了,窝工索赔问题解决了,材料价差结算也解决了,对外交通条件更是毫无疑问地被解决了。所有问题的解决都指向一个方向,那就是在下闸蓄水遇到问题之前,总承包商怎样才能出色地完成好工程建设的问题。

工程建设期——大家都在做的故事

细节的力量

在这方面,沐若建设部分管工程现场的副总经理杨柏华说,沐若建设者们把三峡建设者们的优秀品质发挥得淋漓尽致,以混凝土施工为例,讲究的就是内实外光,为了做好这一点,建设者们从工法入手,编制了工艺做宣贯,抓了材料抓工序,抓完小环境抓天气,这样一点一滴扎扎实实地做下来,才能真正把沐若做成一个精品样板工程。

业主聘请的独立评审团在施工现场检查。

刚开始浇筑的时候,建设部老职工付国成一天十多个小时站在仓面不放松,等他回到宿舍才发现自己的双腿都打不了弯。年轻人也在工程建设中得到了锻炼和成长。张向军原来是三峡监理站的一个副站长,到沐若后从负责一个点到负责一条线,沟通协调的能力不断增强。苏昊从金安桥到沐若,为了支持他干好这个海外工程,直到妻子临盆父母也没有惊动他,他自己也不负众望,努力实现了从大坝项目经理到合同经理的顺利转换,获得了三峡集团公司十佳青年员工的光荣称号。

作为整个沐若建设团队的领头人,彭老爷子在开挖时一方一方地做着工程安全与成本的权衡,导流洞因为分包商施工措施不当引起塌方被迫进行方案调整时,他又一个平方一个平方地去争取尽可能大的过流面积,以确保导流洞运行能够安然无恙。在他们的带动下,顾大局、重细节蔚然成风,人们渐渐意识到沐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复制!

当地环境保护部门NREB到工地现场宣讲马来西亚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行百里者半九十。我们在已经下闸蓄水的今天也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骄傲,但已取得的一些成绩让我们自豪。沐若河截流一次即告成功,灌浆压水试验的透水率控制在设计预期标准范围内,混凝土取芯长达20多米,结合密实,厂房尾水闸门一次下放成功,压力钢管焊接探伤检验一次合格率持续在99%以上,机组蜗壳混凝土浇筑接近零抬动……所有的这一切,如果不是建设者们孜孜不倦追求细节,又有谁可以轻而易举地达到呢?和其他工程建设相比,看到沐若建设者们的朝气蓬勃,看到中国队伍的卓有成效,业主中也有很多人情不自禁地说,你们做得好,未来工程就是要以沐若为榜样。最近一次的国际水电大会在马来西亚古晋举行,与会中方代表在考察沐若项目后的评价是,三峡在国内的水电建设理念和文明施工是超前的,三峡的精神在沐若得到了传承和发扬。我们沐若的建设者们,也都深深地以自己是这个大团队的一员而觉得自豪,大家回忆起过去的酸甜苦辣时总要加上一句,下一个项目我们仍在一起做好不好?

工程建设期——企业文化与精神的故事

三峡人的回报

三峡人实事求是、顾全大局,三峡人任劳任怨、注重细节,这似乎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三峡人作为合作各方的牵头方,作为业主眼里的总承包商,成绩是大家一起做出来的,三峡人对大家又是怎样的一个回报呢?

项目团队充分尊重当地土著人的文化和信仰,对大坝施工现场(左、右坝肩)自然形成的“天梯”(当地人奉为“圣石”)通过修改最初的设计方案予以保留和保护。

对外交通还不只是木山公司断路限行的那一件事情,2012年年尾,正是沐若建设者们向515m大坝蓄水高程关键目标奋力迈进之时,当地居民因水库补偿问题开始封路,媒体称之为一条绳阻住了载重车。面对这种困局,沐若建设者们一如既往做好自己应做的事情,马公司董事长彭启友与总经理赵建强第一时间指示,要让工地上的员工有饭吃、有事做、有钱挣,为此陆路不能走,建设者们就摸索着走水路,甚至想到了空运生活物资进场。政府为保护工程派警察来,在业主还没有给任何实际补偿的情况下,建设者们顾不上自己本来就已很重的保障负担,千方百计给他们安排好食宿行。

春节期间为普兰人赠送生活物资。

印尼劳务营地发生火灾后给予及时慰问和救助。

2011年和业主方面关于EPC合同补充协议的谈判中,马公司总经理赵建强发挥了他出色的谈判技巧。因为熟知EPC合同,他有效避免了我们内部谈判目标设定上的混乱。为给设计争取延期的补偿,他竭尽所能据理力争,硬是说服了业主的代表。他在谈判中不偏不倚,既为我方及内部相关各方的利益考虑,也能够站在业主角度为他们着想,因此始终把握着谈判的话语权,这样的表现不仅受到我方内部各方的尊重,就连业主方也不得不叹服。

在第一版与合作各方的补充协议商谈过程中,最早安排给设计优化奖励的比例只有5%,后来考虑到沐若资料少、工期紧、任务重的特性,又把这个比例增加到10%,在与施工合作方协商后,牵头方与施工合作方再各让10%出来,最终设计优化奖励比例提高到了30%。在最近的设计优化成果协商过程中,施工合作方有付出,设计合作方也有付出,孰为轻孰为重?以马公司董事长彭启友、总经理赵建强为首的团队摆事实、讲道理,最终说服大家趋向一致,兑现了这30%比例的优化奖励。在这些过程中大家深深地感受到,过去一些事情上我们可能是不一致的,但今天我们更多的时候是一致的,将来我们会更努力,早日达成更多的一致,这个团队要有我、有你,也要有他!

融入当地社会,始终是马公司关注的一个重点。马公司一直致力于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除了设法雇佣更多当地员工外,沐若设备材料的进口是当地公司做代理办手续,劳工与管理人员的准证是当地熟知相关要求的员工在负责,安全、环境方面聘请了当地有注册资格或当局认可的人员加强沟通。社会团体和机构有诉求,我们就积极予以响应。就连失落在外的小熊,我们也给予特殊照顾,并遵照当地法规要求将其送到动物园饲养。附近居民有难,我们秉承国内“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提供资助。古语说,“日行一善,福虽不至,祸其远矣”,作为集团公司海外企业,我们相信这样积极融入当地社会的姿态远不止避祸这样简单,它能够使当地社会更多地了解我们,了解我们集团乃至整个中国社会。

工程建设期——讲不完的故事

路漫漫其修远兮

沐若的路很漫长,故事也很多,有些故事是我们第一次做海外项目所必须经历的,但之后就未必再有了。最后的故事,恐怕是以后项目上还会遇到的故事。

当地人在施工现场进行圣石祭祀祈祷。

巴贡水电站采用的是欧美标准,为此设计单位西北院吃了不少的苦头。沐若EPC合同的一个亮点就是设计、制造、土建施工和安装以中国规范为基础,结合马来西亚规范强制要求的标准安排。这样做的好处,是中国有着大量成功实践的经验,承包商团队能够很快运用这些规范标准完成工作,并为将来中国规范走向世界提供良好契机。

这个亮点在实践中经受了来自西方的业主顾问团队的考验,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是对灌浆方案的安排。外方习惯的做法是高压浓浆固定浆液比开灌,这样的好处是可以减少灌浆水泥用量,中国的规范则是变动浆液比灌浆,这样能够保证灌浆的强度和透水率符合要求,按照合同,我们自然要按中国规范做事,但要想说服顾问团队这些资深的专家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人曾经开玩笑说,不管你规范有多好,也不管你是不是已经做过了很多工程,你们承包商团队那么多黑头发的,就这一点让人看起来都不放心。

既然会议讨论说不通,那我们就换个方法来说。在现场我们安排了业主顾问团队专家建议的方案以及我们自身方案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我方团队提出的方案是更符合要求的,但业主顾问团队的建议也有一些可取之处,最终以我方方案为基础综合业主顾问团队比较好的一些建议为实际施工方案。

通过类似的一些事情,业主顾问团队由开始一大堆的问题变成问题越来越少,最后他们甚至都觉得每季度到工地做一次技术方面的讨论没有什么必要了,不过我们还是觉得很有必要,因为毕竟浓浆派和稀浆派在沐若的争议才解除,要想更大范围的解除争议还需要有更多的实践,只有充分的沟通交流,中国规范才能更好更快地走向世界。

猜你喜欢

建设者三峡业主
探讨业主方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
《金忆元街的建设者》
三峡电站再创新高
建设者
福照到家!
平凡建设者申晓春:海外10年写不凡人生
Sinocyclocheilus sanxiaensis,a new blind fish from the Three Gorges of Yangtze River provides insights into speciation of Chinese cavefish
三峡留下我多少梦
PPP项目业主方项目管理组织模式研究
中电工程西北院首个环保业主工程师项目过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