萆薢渗湿汤治疗湿热蕴肤型急性湿疮45 例
2013-11-21张贯高
张贯高
( 镇平县中医院皮肤科,河南 镇平474250)
湿疮是一种皮肤科常见的炎症性、过敏性皮肤病,相当于西医学的湿疹。临床发病具有多形性、对称性、弥漫性、瘙痒性、湿润性、反复性的特点。本病病因未完全明确,治疗缺乏特效药物。2010 年1 月—2012 年3 月,笔者采用萆薢渗湿汤治疗湿热蕴肤型急性湿疮45 例,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科室门诊收治的的湿热蕴肤型急性湿疮患者85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5 例,男17 例,女28 例;年龄23~68 岁;病程3~15 d。对照组40 例,男16 例,女24 例;年龄24~70 岁;病程4~14 d。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病例选择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湿疮的诊断标准。
2.2 中医诊断标准
按照《中医外科学》[2]中湿疮的诊断标准,属湿热蕴肤证。
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盐酸左西替利嗪片5 mg,每晚1 次,口服。治疗组给予萆薢渗湿汤,药物组成:萆薢15 g,石菖蒲15 g,黄柏10 g,栀子10 g,土茯苓30 g,白鲜皮15 g,车前子15 g,泽泻12 g,滑石30 g,牡丹皮15 g,薏苡仁30 g。1 d 1 剂,水煎2 次,混合,共得药液500 mL。1 次200 mL,1 d 2 次,温服。炎症明显者,药液湿敷患处,重者2 h 1 次,轻者3~5 次/d。
两组均以1 周为1 个疗程,4 个疗程后判定疗效。治疗期间两组均忌酒、忌辛辣刺激食物,忌食虾、蟹、鱼、牛羊肉、香菜、韭菜、鸡、鹅等食物,忌抓挠,忌热水、肥皂水烫洗,注意休息,避免精神过度紧张。
4 疗效判定标准
按照《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评分法》[3]的疗效判断标准。痊愈:疗效指数下降≥95%。显效:疗效指数下降60%~94%。有效:疗效指数下降20%~59%。无效:疗效指数下降<20%。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 统计分析软件处理。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 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Ridit分析。以P<0.05 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6 结 果
见表1。两组对比,经Ridit分析,u=2.07,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疗效对比
7 讨 论
中医学认为,湿疮是由于风湿热蕴于肌肤而致。风邪多由外感,湿热多由内生,加之禀赋不耐,患者或饮食失节,或过食辛辣刺激腥荤动风之物,脾胃受伤,湿热内生,加之感受外风,致湿热风邪蕴结肌肤,同时患者多为过敏性体质,诸多因素共同作用,形成湿疮。急性湿疮以湿热为主,治疗应清热利湿止痒,方选萆薢渗湿汤加减。方中萆薢祛风除湿;黄柏、栀子清热燥湿;车前子、泽泻、滑石清热利湿;薏苡仁健脾渗湿;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土茯苓甘、淡、平,归肝、胃经、脾经,具有解毒除湿、利关节作用,可治疗梅毒、淋浊、筋骨挛痛、脚气、疔疗疮、痈肿、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白鲜皮清热燥湿,祛风止痒,解毒,可用于治疗风热湿毒所致的风疹、湿疹、疥癣、黄疸、湿热痹;石菖蒲辛、苦、温,归心、胃经,具有化湿开胃,开窍豁痰,醒神益智之功。全方共奏清热利湿止痒之效。对于急性湿疮渗液较多者,药液可以湿敷,内外同治,效果更佳。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2]李曰庆.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外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
[3]赵辨.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评分法[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4,3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