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台精办节目的途径探索

2013-11-21卢昌汉

声屏世界 2013年1期
关键词:大法官南昌听众

□ 卢昌汉

观念创新:思路决定出路

“有思路才有出路”,确立创新观念,是精品战略的关键。创新观念的前提是新闻工作者要有事业心、责任感和竞争意识,并有独特的见解和独辟蹊径的本领。有些报道如果按照 “通用”格式写,可能会引发尖锐矛盾,但是换一种思路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例如,专题节目《李经理的纠缠官司》讲的是专利权侵害事件,本身具有新闻价值,但因为第二次侵犯专利行为法律还没有认定,如果节目报道说他侵权就没有实际依据,甚至可能引发矛盾。在这种情况下,编导巧妙地利用李经理打两次官司的事件,换一种思路报道同一事件,从被侵权谈感受,引出要重视专利保护这一意义重大的主题。此节目思路新颖,构思巧妙,达到了较好的传播效果。

题材创新:选题决定品质

好的选题是节目成功的一半。在信息资源异常丰富、受众口味变得日益挑剔的今天,题材的创新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深入了解百姓需求、把握受众情绪、倾听大众呼声、体验群众感情,“处之于境,视境于心”,达到同频共振是选材的第一要务。只有对受众取向的准确把握,使节目 “对口输出”,才能得到受众的青睐。获2012年“五个一工程”奖的广播剧《大法官梅汝璈》就是一个范例。在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日子里,为抢救历史题材和历史人物,南昌人民广播电台发掘出在东京大审判中起过重要作用的江西南昌籍人士梅汝璈。周恩来总理曾高度评价 “梅汝璈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工作了近三年,对侵略国的大战犯给予了严正审判,他为人民办了一件大好事,为国家争了光;全国人民都应感谢他。”由于这段历史还鲜为南昌人知晓,节目组策划了 《感谢他——东京大审判中国大法官梅汝璈》大型特别报道,在南昌听众中产生了强大震撼性。有听众评价:该节目选材紧扣当前时事,且选择的是江西南昌本土人物,很具接近性。该题材经过挖掘、磨砺、创新,从而打造出获大奖的精品佳作。

角度创新:视角决定效果

在多角度整合上创新,选择好角度,不随大流,不落俗套;转换视角,贴近百姓,是精办节目的有效手段。南昌人民广播电台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联合推出的《直播中国——走进南昌》大型特别节目多角度、多层面地宣传“古韵飘扬、活力四射”的南昌,南昌市党政领导、专家、学者等嘉宾谈古论今,富有诗情画意;滕王阁、八一起义、小平小道、南昌制造业优势、经济发展态势……从各个角度充分展示南昌的历史和新貌,让全国听众更好地认识了南昌。同时派出多路记者采访风景名胜、工矿企业、游人市民等,及时连线直播间发回现场报道,使节目更具动感,生动活泼,让听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由于节目角度新颖、视角独特、展示到位,虽然节目在中午时分播出,但听众参与节目的热情不减。

特色创新:特性决定特质

立足本土,打造特色,在共性中寻找特性,在特性中彰显品牌价值。城市台要提升节目质量,依托本土优势和特色资源,扎根地方文化,以本土内容和本地特色作为竞争武器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如由南昌人民广播电台发起策划的《共创辉煌》节目,就是充分运用城市特色,以三面具有特殊意义的“旗帜”为媒介的大型异地直播节目;节目以三面旗帜升起地——北京(国旗)、上海(党旗)、南昌(军旗)作为城市标志性话题展开,使三地听众从电波中领略了北京、上海和南昌这三个不同地域、人文和特质的城市风貌,从而引出了“党旗、国旗、军旗交相辉映;党心、民心、军心心心相连”的壮丽画卷。

手法创新:方法决定格调

精彩的节目,不仅在内容上要创新出彩,在表现手法上也应匠心独具,使节目更具震撼力和影响力。如广播节目《大法官梅汝璈》总版头词用排比修辞的手法,将梅汝璈的毕生传奇浓缩为“他——为祖国抹平难以弥合的伤痕;他——为民族揭去无法承受的痛楚;他——伸张国际正义、维护民族尊严;他——将侵华日军首犯一个一个拎上了绞刑架;他——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中国大法官;他——我们江西南昌人梅汝璈”。上述由男女对播的宣传版头词配上背景音乐 《黄河大合唱》,气势雄伟,具有很强的冲击力。节目中间插播的副版头 “一位中国大法官,较量法庭、勇谋兼备;一位江西南昌人,鏖战东京、匡扶正义”,背景音乐则配上《大刀进行曲》,言简意赅、主旨鲜明,让人听后热血沸腾。

猜你喜欢

大法官南昌听众
我在南昌 你在哪
南昌是我 南昌是你
让听众“秒睡”的有声书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露丝·巴德·金斯伯格去世,享年87岁
好太太都是好听众
南昌护桥记
约翰大法官的外号
人民政权第一任“首席大法官”
老年听众需要电台长篇连播
学会倾听(一):做哪一种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