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主观 摸清规律——县级台外宣工作的创新
2013-11-21袁建兵
□袁建兵
县级广播电视台要做好外宣工作,就要突破主观、客观的种种制约因素,摸清外宣工作规律,探究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外宣工作方法。
第一, 正确处理外宣与内宣的关系。 内宣是基础,外宣是延伸;内宣凝神聚力、鼓舞干劲,外宣扩大影响、树立形象,两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掌握了外宣与内宣工作的规律,县级广播电视台在进行对外宣传时,就要把外宣工作放在与内宣工作同等重要的位置来抓,以外宣促进内宣,以内宣支持外宣。例如,在内宣工作中,发现有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的线索,通过深入采访,在给本台提供新闻节目资源的同时也可作为外宣素材使用,一举两得。当然,这也要求记者多留心、善发现,对广泛收集的新闻素材,科学合理安排利用,做到内宣外宣两结合、两不误、两促进。
第二,深化主题,挖掘地方特色,努力打造外宣精品。“全面建设惠及30多万人口城乡一体化幸福小康分宜”是分宜县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发展战略目标,也是分宜台外宣工作始终坚持并不断深化的主题。例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分宜县城乡教育矛盾日益凸显,一方面农村学生大量涌入县城就读,造成县城学校教学资源极度紧张;另一方面,由于生源严重流失与竞争压力减弱,农村学校的办学规模与质量逐渐下降,引发农村家长的不满,又催生进城就读的愿望。为了根本解决这一矛盾,分宜县委、县政府2010年决定新建分宜六中,在全省率先启动实施“农村初中进城”工程,让农村孩子和城里孩子享受同样的优质教育。经过一年的实践,分宜六中的成功做法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分宜县广播电视台抓准该新闻事件,围绕分宜县农村教育这一主题进行实地采编、精心策划与深挖,同时积极主动联系、报送上级台,2011年9月7日,中央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的《朝闻天下》和《共同关注》栏目播发了《江西分宜:13 所乡村中学合并的“大”学校》,这不仅有效提升了分宜县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为积极探索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在各地各级广播电视台外宣工作百花齐放的局面之中,地方特色无疑成为外宣工作的王牌优势。对于富有地方特色的重点外宣选题,县级台要集中人力、物力,进行深入采访、精心策划与制作,打造亮点。
第三,创新机制,努力提高外宣工作整体水平。 县级广播电视台做好外宣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上级宣传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并为之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建立科学创新的工作机制,从而优化外宣工作的整体效应。
加强领导,提供保障。县级台有条件的要成立外宣工作组,由业务领导主抓,亲自过问、指导外宣工作的选题策划与具体开展,并抽调骨干力量从事外宣工作,专人专机(摄像机)搞外宣。还要定期组织外宣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交流活动,建立外宣季度通报或月通报制度,建立外宣联系反馈制度,对外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及时解决。同时加强统筹协调,为外宣工作提供可靠的组织保障、经费保障和人力保障。
落实责任,创新激励保障机制。为了充分调动采编人员搞好外宣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应当创建与之相适应的责任机制与激励保障机制。县级台在制定外宣工作目标的基础上,要把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做到人人有担子、个个有指标,实行工资报酬与外宣直接挂钩,在通报发稿与外宣工作情况的基础上进行总结与表彰,对刊播的重点稿件和获奖稿件给予嘉奖。
第四,加强通联与协作,助力外宣工作走出去。 做好对外宣传工作有赖于整合各类媒体资源,共享新闻素材。县级台应主动通联上级媒体,与中央、省、市三级电视播出机构加强联系,积极探索省、市、县节目互通、人才共用和设备共享的有效途径,努力实现省、市、县宣传资源、技术资源和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逐步形成上下协调、综合推进、规模发展的整体合力。在协作交流中,县级广播电视台的记者可以获得上级台记者的指导与帮助,业务上得到提升。比如重大题材的报道、典型报道、深度报道,上级广播电视台往往“站得高,看得远”,制作的节目更有看头和深度。总之,只有重视外宣资源的整合利用,加强通联与协作,才能更好地发挥县级台对外宣传工作的潜在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