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锡剧的人物塑造及形体表演
——《生死牌》中塑造“秋萍”的体会

2013-11-21尹凤娥

剧影月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倭寇剧目

■尹凤娥

《生死牌》是我们江苏省演艺集团锡剧团在2012年出品的一部大戏。该剧是从淮剧的《三女抢板》移植而来。经过精心地加工改编,最终成为锡剧团2012年的一部常演剧目,并获得了广泛好评。作为淮剧的移植剧目,我团特邀了上海淮剧院的著名导演何双林执导该剧。

下面就我在该剧中对“秋萍”这一人物的塑造谈几点体会。

1.通过研读剧本,充分理解将要饰演的人物:这是塑造好人物角色的最基础的一步。我们每个接受人物角色任务的演员,无一例外的必须要上研读剧本,分析人物的第一课。我的论点是剧本的文字表述,是获取人物角色全面信息的第一渠道。就我饰演的“秋萍”这一人物而言,我是通过不厌其烦地反复阅读剧本之后,才对“秋萍”这一人物角色有了日渐加深的认识和理解。“秋萍”是一个被倭寇杀害了全家后,由“黄伯贤”(男主人公)收养的孤女。当她听到“黄玉环”无故蒙冤且又是抗倭将士的后代时,自然而然的触发了对倭寇的满腔仇恨,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为报“黄伯贤”搭救收养之恩,甘愿替死的无畏心愿。通过反复地研读剧本,《生死牌》剧中“秋萍”这一人物的基本框架就定格在我的脑海里了,“秋萍”甘愿替死的基本心理也得到了初步的把握。

2.仔细体会导演讲述全剧的统筹调度以及对全剧中各个人物的人物分析、表演过程中尺度的把握。导演是剧目全方位的掌控者,导演风格的不同,执导方法的区别都可能改变一个剧目的格调。作为一个青年演员,我的论点就是仔细体会导演对所要饰演的人物角色深度的分析,结合自己阅读剧本时对人物的理解。充分全面地找到契合点,为在舞台上的表演打下良好的感知认识的基础。

《生死牌》在排练进程中,“秋萍”的首段唱:“倭寇杀害我满门......”在开唱前有一个叫板“义父啊”,就这样的一个叫板,我总是把握不准情绪。为此,何双林导演多次启发我说,“王玉环”蒙冤,“王玉环”的父亲正在为你全家报仇抗击倭寇,“黄伯贤”的亲生女儿“黄秀兰”,你的义姐已抢先提出“尽孝道,全人义,甘愿替死......”,那么你作为一个对倭寇满腔仇恨,作为一个被义父收养的孤儿,此刻是不是要用毅然决然的坚决而不可改变的语气来说出“义父呀”这个叫板呢?何双林导演的点拔给了我极大的启发。为此在演出时表演这一段唱腔过后,我得到了观众的满堂的彩头。

3.作为一名戏剧演员,必须是一个集“四功四法”于一身的表演者。“四功”唱、念、做、打,“四法”手、眼、身、步。 在上述两

点精益求精基础之上,一个演员对人物的塑造最终要体现在表演上,人物的塑造取决于对人物的理解,取决于剧本对人物的要求和自己对人物的理解和认识。然而人物塑造的成功与否就取决于如何通过出神入化的表演,让人物形象深深地根植于观众的心中。《生死牌》剧中我的戏份不算是很重,然而在重头戏“抢板”一场中却是最为出彩的。在这一节的表演中,我一边仔细体会导演要求的既要“抢”得真实,又要“抢”得美丽。因为这样才能让观众产生一种强烈的震憾。人们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这三个如花的生命,在恶势力的逼迫下,不得不争抢着去面对死亡。面对“叫天天不应,上告更无门”的残酷现实。因此,我在这一段的表演中,充分利用自己体格轻盈、灵巧的体形特点,着重形体表演,结合水袖、步法综合一体,把“秋萍”由一个剧目中的人物,塑造成为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

上述是我饰演“秋萍”这一人物的粗浅的认识,也是一个青年演员在演出实践中体会的一些浅薄的心得。

猜你喜欢

倭寇剧目
大明王朝1555,倭寇打到了南京城下
五大卫视2020年待播剧目预览
2019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举办112个剧种118个剧目献演
私欲喧嚣中的孤独士声
文华大奖”获奖剧目
明代中日堪合贸易终止原因刍议
优秀剧目进校园
试论明朝嘉靖时期倭寇猖獗的政策和制度原因
明初倭寇海上三角“贸易”略论
2013年全国小剧场戏剧优秀剧目展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