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新视角办好《乡土乡情》栏目
2013-11-21□张敏张林
□张 敏 张 林
农村题材栏目是各级广播电视台聚焦“三农”、关注民生、服务农民的重要载体,深受社会欢迎。但办好这类栏目,使之成为精品,成为服务农业的平台,观察农村的窗口,关注农民的板块,就值得广电从业人员思考。
用全新的视野看待现代农民
经过改革开放30 多年的发展,中国广袤的农村大地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已从农耕环境中走了出来,有的成为当地农民企业家、乡村致富的带头人,有的走出家乡外出打工成为企业工人、成为“老板”、成为时代的“弄潮儿”,即使是留在本乡本土的农民,他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随着国家农机补贴政策的深入执行,现代农民不再牛耕锄种,不再刀砍镰割,而是使用“收割机”“拖拉机”“计算机”;随着土地流转的涌现,还产生了一大批“农场主”“林场主”;随着“家电下乡”,农民的生活水平也大幅提高,中国大地的农民现在的日子“舒心”,过着与城市人一样的美好生活。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宜春广播电视台《乡土乡情》栏目应运而生,它把宣传触角从单纯的农村本土延伸到了外出创业的现代农民,通过两年来对天南地北、外出创业的老乡的深度报道,鼓励、激励了更多的农民走出大山,走出农村,到外面干事业,闯天地;通过对外出创业成功人士的报道,转变了地方企业理念,助推了地方经济发展,转变了农村传统家庭的落后思想,对带动本土农村经济转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同时,宜春广播电视台还通过老乡联谊会、同乡会、赣商会等渠道与全国及全世界各地的本土人才和本籍企业家对接,对这批外在的“农民”在家乡媒体进行宣传,让他们有成就感、归属感、认同感,让他们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用独特的视角聚焦现代农村
国家每年下拨大量的资金支持新农村建设,新闻媒体就要把镜头对准新农村,把录音笔放到乡村田野,把记者安排到基层的各个角落,这既是农村题材栏目的要求,也是记者走基层的要求。现在涉农资金很多,农口部门的宣传经费也比过去宽裕,宣传需求也更加强烈。宜春广播电视台紧紧抓住这一契机,主动对接农业局、水务局、农机局、土管局、农业开发办、农工部、新村办,与他们建立联系人制度、信息员制度,将大量农村题材的稿件收集上来,将新农村建设的大量信息报道出来,从而赢得了主动,改变了“被动”宣传报道的局面。通过农工部牵头,宜春广播电视台组织开展了“魅力乡村”和“农民自创自拍优秀节目”评选以及“乡土乡情优秀栏目展播”,举办了“在希望的田野上”摄影(摄像)比赛,利用各种媒体平台推介了一批民间艺人,如版画家、剪纸艺术家、农民书法家、摄影家、画家、收藏家、作家等,使“美丽乡村”的风貌呈现在受众面前,为当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
用发展的眼光审视现代农业
现代农业也是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宜春市丰城、万载、奉新、宜丰等市县都打有机品牌,铜鼓、靖安等地突出林业生态、负离子空气质量等优势,上高、樟树、万载、高安更是强化地方产品。“大农业”的概念包括农、林、牧、副、渔和旅游业,农村题材栏目能针对现代农业特点深度报道科技知识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及农产品加工制作工艺,如万载县台《聚焦三农》栏目就全力推介有机食品——百合系列。此外市县电台、电视台还注意推介现代农业发展的领军人物,如养猪大户、加工大户、乡镇企业家等,要着力宣传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宣传现代农业发展成果,宣传推介地方旅游景点。如宜春台《乡土乡情》着力推介了明月山旅游开发、富硒温泉,为此专门制作了《硒游记》《矿疗》《农民导游》《明月山旅游升温战》《香港游客畅游明月山》《虫子鸡》《苎麻——中国草》等一系列专题片,并且市台还与明月山管委会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有力地助推了一方经济的发展。《乡土乡情》栏目还与市农业局合作引进了一批指导农业发展的科技片编排播放,对现代农业发展、农民创业、新农村建设起了一定的引领作用。万载台制作的《万载花炮》《夏布》《纸棚山歌》等专题片还为万载县申报四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得成功起了助力作用。
用积极的作为塑造新农村形象
《乡土乡情》栏目不但在聚焦“三农”上积极作为,还特别注重引领农村思想文化建设,占领农村思想文化建设高地。2012年,宜春台编播了《星星的孩子》《宜春好人》《无悔人生》《孤独守望》《大山看守人》等节目,节目推介的一批弱势群体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市县两级广播电视台不仅把镜头对准农村精英、成功人士,还将镜头对准农村的残疾人、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和农村道德标兵,让他们成为媒体和社会关注的热点,让他们获得实实在在的帮助。同时,让农村的尊老爱幼、助人为乐、见义勇为、乐善好施等新风尚,以及传统美德成为媒体宣传的主旋律,如宜春台推介的火海英雄谭良才就光荣当选党的十八大代表。《乡土乡情》栏目的经验是“抓两头带中间”,把成功人士和弱势群体宣传好,助推农村的发展,引领农村的新风尚,从而塑造新农村、新农民的美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