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煤炭企业循环经济发展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013-11-20王林珠杨昌明

中国矿业 2013年6期
关键词:煤炭企业指标体系维度

王林珠,杨昌明

(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经济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430074)

煤炭企业要想破解资源环境瓶颈约束,必须着重寻找造成诸多发展问题的“发展模式”问题。而循环经济是运用生态学规律组织建立的,是一种以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构造无限逼近于“资源-产品-再生资源”闭路循环为具体实施手段,以“低消耗、低排放、高利用和高循环”为目的,最终实现环境、资源与社会经济和谐统一,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与科学发展观的新经济发展模式。本文提出用“煤炭企业循环经济发展力”这个概念来诠释煤炭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本质,并围绕循环经济发展力将经济、社会、环境、资源、技术和管理等要素系统化,采用问卷调查和聚焦法构建由“六力”组成的煤炭企业循环经济发展力评价指标体系。

1 煤炭企业循环经济发展力的概念界定

从理论上对煤炭企业循环经济发展力进行合理的概念界定是十分重要的任务,因为从内涵和外延角度科学的定义研究变量不仅仅关系到研究本身所关注的特定问题的研究信度和效度,还影响到科学理论和实践应用的发展[1]。为此,在查阅和梳理大量论及循环经济和企业发展力定义的相关文献的基础上[2-6],可以这样来界定煤炭企业循环经济发展力:煤炭企业在循环经济理论的指导下,适应企业的内外环境,以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为核心获得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综合能力。该概念的内涵如下。

1)循环经济发展力产生的前提是煤炭企业要遵守循环经济“3R”原则,即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2)循环经济发展力是一种综合性、整体性的物质力量。所谓综合性,是指循环经济发展力不是由某种单一的力量要素组成的,它包括着多种多样的力,具有系统性、整体性。这种大系统既包含自然因素(资源禀赋),又包含社会因素;既包含物质因素(经济),又包含精神因素(管理);既包含发展的能力或实力,又包含潜在发展力和由潜在发展力转化为发展实力的机制。孤立地强调任何一个因素或方面(如经济增长力或技术发展力等)都不可能完整、准确地把握循环经济发展力的系统特质。[7]

3)循环经济发展力具有持续性和积累性,在实践的基础上,处于不断地增生、壮大的过程中,经过一段时间的蓄积和沉淀才会释放,从而推动煤炭企业发展。前一代人所取得的发展成果必将成为后一代人进一步发展的基础或条件,后人的发展能力首先是从前人那里继承来的,并在自己的发展实践中增加新的成分、新的力量。

4)循环经济发展力如同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形态一样,可以推动煤炭企业的发展,改变企业的面貌,但它不能单独存在。通常都凝结在煤炭企业经济效益提高过程中、先进技术应用过程中、管理组织的协调过程中、资源的回收利用过程中、对环境污染的治理程中和承担的社会责任中。

2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为保证煤炭企业循环经济发展力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实用性、准确性,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性与全面性原则。煤炭企业循环经济发展力评价指标体系覆盖面广,能全面并综合地反映煤炭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经济、社会、资源、环境、技术、管理各种要素的相互作用和和谐发展。要求指标的概念准确,内涵和外延要清楚,计算方法要科学可行。

2)系统性和层次性原则。煤炭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它可以分解为若干子系统。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可为进一步的因素分析创造条件。

3)静态指标与动态指标相结合的原则。构建循环经济指标体系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评估循环经济的发展状况,更重要的是为了对循环经济的未来趋势进行分析。因此,评价指标体系中既要有反映循环经济现有规模和发展水平的静态指标,又要有综合反映循环经济系统的动态变化特点和发展趋势的动态指标。

4)定性指标与定量性指标相结合原则。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可避免单纯依靠某方法所带来得缺陷,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

5)循环经济原则。循环经济的核心体现就是要反映循环经济的“3R”原则的应用情况及该原则的运用效果,突出能够体现“3R”原则的指标在整个指标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3 指标体系构建方法

3.1 指标的筛选

3.1.1 指标的初选

本文以15篇关于煤炭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的文献为基础,[8-22]对其具体指标进行频度统计,构建出循环经济发展力一般指标体系。15篇文献的具体指标共计370个,由于指标名称不一致,很难精确统计出跟文献一致的指标名称,所以要结合指标的含义对其进行归类,比如瓦斯综合利用归为煤层气利用率、矿区锅炉烟尘排放达标率和燃煤废气排放达标率归为废气排放达标率、物料循环利用率归为原材料重复利用率等等。表1对370个指标中的289个指标进行了归类,还有89个指标,如尘肺病诊出率、城市中水回用、城镇登记失业率、单位GDP用水、地面水环境质量、恩格尔系数、环境质量指标、基尼系数等等指标只出现一次,在表1中未列出。

表1 煤炭企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频度统计表

依据文献出现的频度而构建的指标体系,指标之间难免会有同类指标信息重复和不全面问题。比如GDP增长率和人均生产总值是宏观经济的重要观测指标,针对企业的经济描述并不合适,应予以删除。粉煤灰利用率、煤泥利用率、煤炭资源回收率、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三废”利用率之间的信息有重复。本文以此为基础,结合对煤炭企业循环经济的理论分析和咨询专家,对以上的指标体系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得出初步的循环经济发展力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由6个准则层,15个子准则层和41个具体指标构成。

3.1.2 变异系数筛选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每一个指标的作用进行打分,共发放55份问卷,有效问卷50份,有效率90.9%。用spss17.0计算指标的变异系数。通过与专家的讨论,把变异系数小于0.2的指数删除,共删除4个指标,即职工人均居住面积、企业绿化率、科技进步贡献率、ISO14000认证率,最终确定循环经济发展力指标体系。见表2(篇幅限制,变异系数表未展示)。

表2 煤炭企业循环经济发展力评价指标体系

3.2 指标体系的完善

为了系统的全面性和系统内部指标的代表性,把循环经济发展力系统分为六个子系统进行介绍。

3.2.1 经济增长力子系统

经济发展是煤炭企业发展的物质基础,离开经济发展,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环境保护和技术创新都无从谈起。煤炭企业的经济增长力主要依托于不断增长的销售收入,降低开支而节约的资金和创造的利润。首先,煤炭企业的经济增长力主要取决于未来的获利能力,即取决于销售收入、投资收益以及股利在未来的增长,而不是目前或者过去所取得的收益情况;其次,提高生产效率、盈利能力、偿债能力都是为了未来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是为了提高煤炭企业的发展能力。所以要全面度量煤炭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效果,不仅要从静态角度分析其经营效果,还应从动态角度出发,分析和预测煤炭企业发展能力。经济增长力子系统指标体系主要描述系统的结构、效益、潜力及其投入产出过程,由生产效率、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潜力四个维度构成,具体含义如下。

1)生产效率维度。该维度由采煤机械化程度和全员效率来表征,反映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水平,是投入与产出的比较。

2)盈利能力维度。该维度由销售净利润率和总资产利润率来表征,反映衡量企业经营管理能力。

3)偿债能力。该维度由流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来表征,衡量企业短期和长期的偿债能力。

4)经济潜力。该维度由非煤产值比率和资本积累率来表征,反映企业产业结构和所有者权益的保全和增长情况。

3.2.2 社会责任力子系统

社会责任力主要描述煤炭企业职工的物质生活状况、精神文化生活状况和其他的生活状况。系统由社会进步和社会和谐两个维度构成,这两个维度的具体含义如下。

1)社会进步维度。该维度由职工人均年收入、大专(含)以上人员比例、社会贡献率来表征,主要反映企业职工基本需要的满足情况。人的需要是多层次的、各种各样的,但总的来说有物质和精神需求。

2)社会和谐维度。该维度由百万吨死亡率、社会负担系数来表征。因为人的生命是最重要的,对安全的重视和失业后的保障体现企业的人文关怀,促进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3.2.3 环境支持力子系统

煤炭企业要设法维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必须有规划、有步骤地解决环境问题,恢复原有生态面貌。循环经济发展要与环境保护互为条件、相互依存。依据这个目标,环境支持力子系统由环境污染程度、环境治理能力两个维度构成,这两个维度的具体含义如下。

1)环境污染程度维度。该维度由万元产值废水排放量、万元产值废气排放量和万元产值固体废物排放量来表征,反映企业生态环境当前的污染状况。

2)环境治理能力维度。该维度由三废治理率、噪声达标区覆盖率和环保投资率来表征,反映企业治理生态环境强度,是生态环境的总体水平。

3.2.4 资源循环力子系统

资源循环力子系统主要用于描述煤炭企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循环产出和资源的废物利用。系统由资源开发利用、资源循环利用、资源再利用三个维度构成,这三个维度的具体含义如下。

1)资源开发利用。该维度由煤炭储采比和原煤入选率来表征,反映资源开发利用效率。

2)资源循环利用。该维度由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原材料的重复利用率和能源的重复利用率来表征,反映资源循环利用效果。

3)资源再利用。该维度由煤矸石综合利用率、塌陷土地复垦率和煤层气利用率,反映企业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3.2.5 技术创新力子系统

技术水平对煤炭企业循环经济影响强,设备先进程度、技术信息和设备更新速度也是重要的。系统由技术装备能力维度和研发能力维度两个维度构成,这两个维度的具体含义如下。

1)技术装备能力维度。该维度由设备新度系数和人均技术装备水平来表征。技术装备能力是指煤炭企业具有先进适用的生产技术和装备,实现由技术成果向生产的及时转移。要把技术真正变成生产力,需要用先进适用的技术和装备对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提高生产效率。所以煤炭企业要持续发展,就要不断地把研发的技术成果应用实际,这就有必要的技术装备作保证。

2)研发能力维度。该维度由科技研发投入比例和科研人员比例来表征,主要测度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3.2.6 管理协调力子系统

煤炭企业开展循环经济不是单个部门能够实现的,需要从组织的各个部门进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管理的载体是各具体职能部门,组织机构要依据循环经济准则履行管理职能。这主要体现在煤炭企业在战略、制度、文化等方面建设新的模式。

系统由管理水平维度和协调水平维度两个维度构成,这两个维度的具体含义如下。

1)管理水平维度。该维度由战略识别能力、管理制度完备性和企业文化聚合力来表征,反映企业战略制定的准确性、循环经济管制制度的健全情况和企业职工的凝聚力。

2)协调水平维度。该维度由经济社会协调系数、经济环境协调系数和经济资源协调系数。反映企业经济与社会、经济与环境、经济与资源之间的合理的比例结构。

4 结束语

煤炭企业循环发展力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因此其指标体系的建立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本文在理论基础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和聚焦法反复征询专家意见,最终形成了以经济增长力、社会责任力、环境支持力、资源循环力、技术创新力、管理协调力为准则层,15个子准则层和37个指标组成的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可通过实践进一步检验。

[1]王东清,罗新星.基于能力观的企业IT能力阶层概念模型的构建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3):425-428.

[2]邱耕田.发展哲学导论[M].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2001.

[3]张立亮.国企集团化经营的发展力与控制力探讨[J].天津经济,2005(5):49-51.

[4]江明友.企业发展力构想[J].企业文明,2005,(5):74-77.

[5]张树青.论打造企业核心发展力[J].当代经济研究,2006(1):51-54.

[6]李先江.企业发展力三要素的和谐性分析[J].理论月刊,2007(1):156-158.

[7]邱耕田,张荣洁.认识社会发展的“问题→模式”法[J].天津社会科学,2012(6):4-9.

[8]孙峥.煤炭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青岛:山东科技大学,2005.

[9]孙磊.煤炭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与评价体系研究[D]:青岛:山东科技大学,2007.

[10]闫博华.义煤集团循环经济与仿真研究[D]:西安:西北工业大学,2007.

[11]宋红娜.基于循环经济的煤炭企业发展模式研究[D]:焦作:河南理工大学,2008.

[12]张晓龙,宁云才,蔡炜华.煤矿企业循环经济的定量研究[J].中国矿业,2008,17(7):22-24.

[13]马士亮.矿区循环经济效益评价及发展模式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9.

[14]王颖.灰色关联分析法在煤炭企业循环经济指标体系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2010,30(5):44-46.

[15]徐君.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煤炭企业循环经济评价模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1,27(3):205-209.

[16]张瑞,丁日佳,李宏鑫.矿区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评价方法研究[J].中国矿业,2009,18(11):42-44,55.

[17]杨雪.平煤集团发展循环经济及效果评价研究[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2012.

[18]冯之坦.煤炭企业建立循环经济的影响因素分析[J].内蒙古煤炭经济,2007(1):10-13.

[19]刘传庚,王发明.煤炭企业循环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价— —以西山公司为例[J].生态学报,2009,29(12):6748-6753.

[20]梁钰.煤炭矿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9.

[21]冯冶.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效果评价研究[J].陕西煤炭,2010(1):42-44.

[22]王真.煤矿矿区循环经济模式及其评价研究[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2010.

猜你喜欢

煤炭企业指标体系维度
煤炭企业走好走实群众路线的制度思考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煤炭企业档案管理的创新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光的维度
“五个维度”解有机化学推断题
煤炭企业开发成本构成
人生三维度
我国煤炭企业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